长征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6-26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长征读后感(精选2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征读后感 篇1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但是毛泽东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长征读后感 篇2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 篇3

读《决战朝鲜》时我一直问自己:志愿军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工农出身的士兵何以能打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有素的美国老兵?在阅读《长征》时,问题有了答案。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可以用飞一般的速度急行军和蹬过温度极低的冰河,类似的情况在长征中红军也经历过,为了躲避蒋介石的进攻和包围,红军己锻炼出了飞快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我军的速度是在惨烈的战场上被蒋介石追出来的。同样,红军穿着夏装、草鞋在缺氧、低温的情况下翻越了积雪半米厚的雪山,红军就是这样百炼成钢的。

再看看当时的百姓,缺吃少穿,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不参加红军奋起反抗,已经无路可走。参军之后,在与敌人战斗时,他们能够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与凶恶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虽然经过漫长而又艰险的长征,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长征中锻炼出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成为这支队伍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朝鲜战争,中国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世界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而长征练就的军魂为这座丰碑打下了坚不可摧的牢固基础。

长征读后感 篇4

老师的带领下,我怀着对红军战士敬佩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长征》这篇诗歌。

读完之后,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泸定桥上,木板被心狠手辣的敌人抽走了。桥面上只剩下碗口粗的铁索,铁索下面,河水奔腾怒吼。河对岸,敌人用猛烈的炮火阻挡红军过桥。22名红军战士在炮火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冲向对岸,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座终年不化的大雪山出现在我眼前,它高耸入云,山顶空气稀薄,使人喘不过气来,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迎着狂风,互相搀扶,艰难地行走着……

此情此景,让我感慨万千。那陡峭的山峰,汹涌的河水,一眼望不见底的悬崖,谁看了都会心惊胆颤。难道他们不害怕吗?我仔细体会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有求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才把生死置之度外。才把连绵起伏的五岭山当作细小的波浪,才把峭壁如屏的乌蒙山看成一粒小泥丸。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它记载了勇士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同红军战士相比,我显得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上课时,我胆小如鼠,不敢发言,提心吊胆地怕老师点我回答间题;体育课时,才跑两圈,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懒得再跑;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我就不想做,想去抄袭别人的……

我应该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改正缺点,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背起钢枪保卫祖国。

长征读后感 篇5

你们知道吗?在暑假里有两个特殊的节日?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这两个节日对我们21世纪的幸福少年来说太遥远,太生疏了。

什么是党?什么是红军战士?什么是战争?在我心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的认识都是来自书本和电视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暑假中,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在长征路途中红军遇到的重重困难和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团结一致的顽强精神。书中的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深深地感动了我。

书中写了好多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有《战友情深》,有《军民鱼水情》,有《一双布鞋》,最让我感动的是《总司令分饼》。在粮食非常紧缺的时候,炊事班的同志费尽心思弄来面,烙了两张饼,让总司令吃。总司令却拒绝了,他把饼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分给战士们一起吃。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对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在艰难时期,无论总司令还是普通战士,都怀着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再想想现在每天热腾腾的饭菜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感到很惭愧,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

生活在红旗下的我们是幸福的。怎能忘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拼搏精神呢?我们又怎能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难而退呢?

长征读后感 篇6

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让我知道六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一路走下来的艰辛,还使我感受到红军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红军一路越五岭,翻乌蒙山,过金沙江,跨大渡河……经历的艰辛数不胜数。那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那乌蒙山更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无论山多高,水多急,天多冷,雪多大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在他们心中那些困难,饥饿,寒冷,炎热都是平常事。因为在他们的字典中就没有“怕”这个字,只有“坚持”他们的毅力是多么根深蒂固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征中经历的艰难就比如是生活中的困难,红军就是我们,我们要一步步将困难消灭。在学习中,长征就是学习生涯,我们也要有红军那样的毅力将学习中的困难一个个解决,最后将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个完美的句号。

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好生活,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生活环境,好好学习将来成大器为祖国增光添彩。我们要珍惜这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军经历的艰难我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他们可能睡雪窝,可能饥饿得吃树皮,草根……如果换做长期吃饱穿暖的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没有那份勇敢,那份坚持,那份面对敌人时的镇定。所以我们还是要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学习。

努力吧!为祖国争光。要对得起那些为祖国事业牺牲的前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长征读后感 篇7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红军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红军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读后感 篇8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从1921年的南湖游船到今天,在这90年的风雨岁月里,共产党创造了无数奇迹。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后,我心中感慨万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是党和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去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少年儿童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服务,报答党的恩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小市民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在放学高峰期,红领巾监督员们认真维持公交站台的秩序;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在校园里,我们随时捡起地上的小纸屑……我校还开展了“现代社会还需要国学经典吗”主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向全社会宣传国学经典,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新的未来,我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

长征读后感 篇9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 篇10

今天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篇故事后我很感动:这个故事说的是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几个省,不仅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的同时,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努力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在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反动派就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在这些困难面前,红军不气馁、努力克服困难。在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读后感《《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通过广大红军的努力宣传,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努力把事情做好,只要付出了努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都没有遗憾。

长征读后感 篇11

公公是位老军人,就爱读描写战争的书,暑假里我从他的书架上翻出一本《红军长征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也入了迷。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让我心情激动,难以忘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将士们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红军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红军将士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时,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咬紧牙关,一次次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优越,更不需要去打仗、牺牲性命。想想我自己,一心相当宇航员、发明家,可是一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就打退堂鼓,没有那股子刨根问底的劲儿。想想红军将士们,他们信念坚定自,有坚持的恒心和韧劲,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现在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今后在学习的过程,我一定向当年的红军将士们一样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国民党反动派掠夺百姓们的东西,犯下大罪,让百姓们过不上好日子;红军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的生活,他们的枪决不放下,要战斗到底,我们之所以能在好的环境下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长征读后感 篇12

我是不喜欢长夜的,所幸的是,我从来没有等待过一个漫漫长夜,只是浅尝了一番。

小学时期,有段时间因为害怕总是睡不着。于是有时就望着窗外,看晴朗的夜空和并不清楚的星星。楼下的路灯亮着,发出惨淡的光,照亮的凄清的路面更让人心里发慌。然后便怀揣着令人难受的心理,等待夜晚过去。于是那个夜晚便显得分外漫长,但是不久就睡着了,挨不过长夜。

《长征》这本书立刻让我想起了长夜。红军长征这件事人尽皆知,而又有多少人能够设身处地的想像他们的苦难?

红军曾跨过草地,翻过雪山。多少人病重饥饿,多少人为这次长征付出了生命?他们的决心从何而来?不就是期待黎明的曙光吗?期待那一缕光芒照耀在他们的脸上,照耀在新中国?那一个长夜,那是所有的代价。

多少人渴望拥抱一个美好的明天,可是走不过长夜。长夜!长夜!多少人梦的终点!我们没有红军的魄力,也没有他们般伟大的信念。可是长征,是走过长夜的唯一路线!

回想红军走过的这二万多公里路,我们的长夜,真的不算什么。

你有守候过一个长夜吗?

你们知道吗?现在我才了解,原来黎明,便是那如万里长征般去守候的距离。

长征读后感 篇13

1934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时,不禁想到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得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在长征途中,他们缺水断粮,忍饥挨饿,怕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但是,在红军面前,它们却显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想想自己,不仅脸红到耳根。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个难题,想都不想就去问妈妈。妈妈要我自己做,我不愿意,便躺在床上看书,心想妈妈会来教我的`。结果挨了妈妈一顿批,最后还是自己画图解答出来的。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一点儿都不努力。

许多事情我们自己能做,可是却过分地依赖别人。想想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我们还有什麽理由不敢面对困难呢?我要以红军为榜样,向一个坚定的目标迈进。

长征读后感 篇14

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到达吴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总是为他们的意志而感动,红军战士是迎难而上,而我呢?

暑假,灸热难耐。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正好闲着没事,于是我们全家一起去爬厦门海沧的慈济宫。来到山脚,望着那999层台阶。我不禁有些胆怯,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往上爬。

走到第一百个台阶时,我觉得很轻松。一边看风景,一边哼着歌。到了三百层台阶的时侯,感觉心有余力不足,刚才爸爸妈妈带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快追上我了。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毅力要坚定些才好,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我听了爸爸了话,一鼓作气地爬到了山顶。

今天,我读了《长征》。终于理解了爸爸所说的红军,真的是有无比坚强的意志。

长征读后感 篇15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毛主席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八句,但却能体现出在长征路途的艰险。中央红军在路上一共368天,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红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可在他们的眼前却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斗争,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他们团结一心,在历经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也有无尽的欢乐;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在的围追堵截、日军的扫荡下,也永不言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红色政权,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屏障。

中国共产党是先驱者,是领航人,更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使神州大地13亿中华儿女在党辉的照耀下成长生活、享受生活。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长征读后感 篇16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红军长征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写到,谭友林在进入草地时得了伤寒,病得十分严重。同志们给他做了东西吃,他一丁点也咽不下去,只能天天喝水。谭友林的右臂上本来就有伤,这样一来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伤口每天都能挤出半杯脓血。草地的气候变化无常,难以猜测,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暴雨,谭友林因为发烧,他贪图凉爽没有及时披上牛皮做的遮雨斗篷,这一场雨加重了病情,差一点夺去了他的生命。等雨一停,他刚下马就昏到在帐篷前。等他醒来,发现大家都因为担心他,劝他坐担架。可谭友林拒绝了战士们的提议,他怕因为自己连累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在草地里前进。到后来,经过杨医生的精心治疗,还有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他的身体才慢慢好了起来。

读完这个故事,想想我自己,和谭友林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呀!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发高烧,体温有41度,每天在医院挂盐水的时候,我总是哭哭啼啼的,没有像谭友林那样坚强,忍着病痛继续长征,我和他们比,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太渺小了。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战士,我们应该多读书,了解革命烈士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去回顾他们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艰苦生活,激励自己在幸福的新时代,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长征读后感 篇17

红军长征的时候,有一位军人,他得知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老母卧病在床,由于家境贫困,缺乏营养,加之老病在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奄奄一息、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可正在此时,住在方家的那位军人不由想起了藏了许久的要给自己卧病在床的老母吃的人参,便拿了出来,给方母吃,果不其然,方母服用后不久病就有了起色。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正是表达了老师给我们讲的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吗!意思是做人不仅要关心、尊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也要关心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这就是长征精神。在我看来,红军是乐于助人的人;红军是尊老爱幼的人;红军也是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人。这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做了很多尊老爱幼的事情呢!比如说:我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经常给老弱病残孕的人让座:看到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或老人时,也会伸出援手来;遇见孕妇有东西掉在地上的时候会帮助她们捡起来;看见路上有垃圾更是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

长征读后感 篇18

今晚,我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读《长征》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又一次被他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本诗记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选取了五个主要地方来描写:越五岭,乌蒙山,金山江,大渡桥,过岷山。热情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闭上双眼想一想,红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难,而且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厄运。但是他们退缩了吗?作为一代人,我们与红军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感到十分气愤,金沙江本来就形式险要,再加上敌人密集如雨的子弹,会给我们的红军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啊!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可红军们手扶铁索,冒着敌人的子弹,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过岷山的时候,红军牺牲了几万人,后面还有敌人的尾追,条件异常艰苦,大雪封山,没有决心,信心,是不可能活着走出来的,而我们的红军却凭着坚强的毅力翻过了岷山,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读《长征》,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设好祖国的明天!

长征读后感 篇19

读了长征背后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如果我把浪费的粮食给那个小红军,他就不至于饿死了。现在尽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生活富足了,可那些生活在偏僻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仍然还有很多人处于温饱线附近。我们要拿出爱心,多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比我还小的孩子,都能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像小红军那样的先辈献出生命换得的啊!作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们又何尝不能多为别人考虑呢?

长征的故事有许多都是感人肺腑的,不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司令还是士兵……他们的精神都是可贵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也是我永远需要铭记在心的丰碑。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面对困难还是安定,悲伤还是喜庆……我们都应该用真诚和自信去面对,这样才能够关心他人,避免悲剧发生。

长征读后感 篇20

我们了解到“七律长征”的诗句,让我知道不但红军65000千里的长征一路下跌的艰辛,也让我觉得红军有毅力。

红军发展一路越五岭,翻乌蒙山,过金沙江,跨大渡河……经历的艰辛数不胜数。那五岭山脉以及高低变化起伏,绵延不绝。那乌蒙山地区更是一个高大建筑雄伟,气势更加磅礴……

不管山有多高,水流有多快,天气有多冷,多少雪都挡不住它们。在他们的心中,困难,饥饿,寒冷,酷热,是很普遍的。因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怕”这个词,只有“坚持”这个词多么根深蒂固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途跋涉中经历的困难就像生活中的困难一样。红军就是我们。我们会一步一步地解决困难。在学习中,长征作文是学习生涯,我们还要有红军作为坚持不懈的学习困难一一解决,最终将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前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流血,不只是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成大在未来的学习增光添彩的祖国。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军发展经历的艰难但是我们是没有一个经历过的,他们成为可能睡雪窝,可能通过饥饿得吃树皮,草根……如果换做长期吃饱穿暖的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国家没有得到那份勇敢,那份工作坚持,那份面对敌人时的镇定。所以需要我们生活还是要干好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

更加努力!荣誉我们的国家。为了公平对待那些前辈奉献,为祖国的事业,学习,天天向上!

长征读后感 篇2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当我吟诵起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回忆长征之后写下的这首诗篇时,在我的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

长征,是我心中的丰碑,是她激荡着我的胸怀,是她铸就着我的中国心。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悲歌?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友的热血?《红军长征故事》画面时时萦怀,动人故事又一次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不是吗?

彭德怀为了战士们的生命,不惜杀掉自己的坐骑;令人敬佩的老班长为了给受伤的战士补身子,自己甘愿吞食鱼骨;还有整整一个炊事班的战士们,为了扛起那口为战士烧水的大铁锅,牺牲了全班士兵;一位身为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

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 篇22

长征,这么一个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词。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带给中国,乃至世界极大地震撼!

而王树增所写的《长征》,并没有特别华丽的文笔,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刻画出一段宏大的历史。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是中国的一笔荣誉。在两年的时间里,各队红军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不怕死的精神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等。在翻雪山、过草地与此同时,还要面对身后强大敌人的追击,围堵。这使得红军人数骤减。

红军战士们一共翻过了18条山脉,其中有5条还是雪山。渡过了23条河流,经过14个省。当有些时刻,没有干粮,战士们就只好挖野菜、草根或树皮。他们甚至还会吃自己的皮带。

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下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简陋的装备,还要跨越重重困难,身后还有数十倍的敌军堵截,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死无全尸。

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将自己、组织和国家绑定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背上了拯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更应当居安思危,想想那些为了如今的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要对其抱有崇高的态度。

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一段伟大的历史。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在学校要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了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敢于面对它。

长征读后感 篇23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长征读后感 篇24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历经千心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它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当他们勇夺剑门关时竟动用了三个师两个军和一个团的人数和敌人拼的你死我活!当时我心想:攻破剑门关需要怎么多人吗?后来我爸爸告诉我:“攻剑门关不只是一个攻克关口的`问题,它是一场战役。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而当我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旧皮鞋给煮了吃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皮鞋、草根树皮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长征的路上少不了吃饭,所以炊事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连队奉命坚守在土城的山上阻击敌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炊事班好几次派人去送饭,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副班长急的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和几个炊事班员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对班长说:“班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完,他和老王背上饭冲了出去。班长和其他的炊事员站在山头看着他们,正当他们俩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枪声响了,他们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大家都呜呜痛哭起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们又回来了。原来,他们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我想:这次能够安全、顺利的把饭送到阵地,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我想:现在进行的也是新的长征吧!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读后感 篇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交织着血与火、苦难与忠诚、奋斗与牺牲的漫长征程中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尽管已经过去了七十年多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固然没有了爬雪山的艰辛,没有了沼泽地的恶劣,没有了吃草根,啃树皮、喝死水甚至尿液的经历,但长征精神不言弃。

我们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烈士流血牺牲换来的。尤其是现在的物质生活优裕了,我们一定要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诱惑,以红军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精神为榜样,在学习上,我们不要遇到难题就绕道走;生活上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毛爷爷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用心的好,我们一定会成为新时期的优秀小主人。

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读后感 篇26

今天,我读了啸烈叔叔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因为这本书体现出红军英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他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危险的藻泽地,翻越了多少寒冷的雪山。饿了,就把皮带抽出来吃;渴了,就捧把雪喝;冷了,就依偎在一起取暖。

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故事讲述了1935年6月26日红军过大草地。这个草地是一片藻泽地。红军进入草地后,就不断有人陷进泥潭之中。一天,一个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泥潭,一个战士看见了,赶忙跑了过去,拿出枪想把他拉上来。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陪上了自己的性命。第五个人救了第四个人,可是还有三位同志却牺牲了。

你们看啊!红军叔叔们是多么有团队主义精神啊!只要有一个人碰到了危险或困难,其他同志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要是我们都有了红军叔叔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这种好品质。菜场上就不会听见这种喧闹的吵架声;学校里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搞分裂的事情;公交车上也不会发生这种抢座位的现象……

以前,同学们问我英语上的问题,我总是保密,不对他们公开。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为我们班级出一份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