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7-0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水浒传》初中读后感(精选1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1

武松没有想到,自己失了哥哥,没了嫂子,却在十字坡,拜了张青、孙二娘为兄嫂,这对武松道是个安慰。

张青本想让武松杀了两个差人,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武松对此却有一番道理。

这两个无名无姓的公人,有别于水浒传中押送林冲、卢俊义的董超、薛霸,这两人对武松是小心伺候,关照有加,武松没有杀之的道理,不杀这两人,可见武松做事是极有分寸的。

这二个公人得到了武松的信任,也得了些钱财,关键的时候还保了性命,就连宋江的那些案底也知晓。

武松到了孟州牢城营,这里地名叫安平寨。可安平寨乲不平安。一到安平寨,那些犯人就告诉武松了许多事,新到的犯人,一要有人情关系,二要用钱买通,不然,按大宋的规定是要吃一百杀威棒。

这个规定,始于太祖武德皇帝,但它成了吏员们的生财之道。果然,差拨官明火执仗的前来索要钱财,武松羞辱了这差拨官,惹得差拨官大怒。接着,武松被带到差拨官的领导管营相公处,这管营要为武松找些借口,不打这杀威棒,但武松并不买这个人情,管营不但没有被打这一百棒,反而让武松住了个单人间的牢房。众犯人认为,武松如此傲慢,得罪了这些人,是凶多吉少,乲告之武松,这牢营中还有“中盆吊”、“土布袋压杀”等用来杀不听话犯人的手段,可能武松会中这些招。奇怪的是,武松不但住了单间,没有被打一百棒,也没有被暗算,更奇怪的是,当天不但有好酒菜伺候,还有人伺候他洗浴,武松不解。接下来一连三天,天天如此。武松按捺不住心中的狐疑,当送酒饭的人再来时,武松定要问个水落石出。原来是管营家的公子安排的,本打三个月半年之后再告之真相的,因武松执意要知道究竟,这样,幕后人物出场了。

这个幕后人是管营的儿子施恩,施恩本想让武松养好身体再说下文,没想到武松是个急性子,更何况,武松是气壮如牛,豪气冲天,为了证明自己,在天王堂前,武松当着施恩和许多囚徒的面,将一几百斤重的石墩,玩于股掌之间,玩得高兴,也是要报答,武松表示,愿意为施恩两肋插刀,但不能是见不得人的事。

原来,施恩对武松的所为,是有事相求,而所求之事就是一桩黑吃黑的游戏。

武松因施恩的所施之恩而陷入一场是非之中,这就应了“拿人的手短”那句老话。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2

合上书本,算是又看完一本书?《水浒传》。想想书中的精彩内容,感受颇多,说也说不尽,真是回味无穷啊!

要讲《水浒传》,要先从梁山好汉讲起,而讲梁山好汉,又要说起一百单八将。这一百零八个头领,虽说记得不太牢,但有几个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犹如一场场精彩的戏剧展现在我面前,而他们身上那种讲信用、守承诺的优秀品质,更让我刮目相看。

不说那聪明有智慧的军师吴用,也不说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我就来谈谈梁山伯主宋江。他为人讲义气,做事大气,从不斤斤计较,所以,天下许多好汉都来投奔他。记得梁山伯好汉和没羽箭张清交战时,那张清会飞石子,百发百中,梁山好汉几个都被他的石头打伤,但张清最终还是被捕,押归宋江。此时,那些被打伤的头领,都要求杀了张清,宋江却立刻制止。张清见宋江如此大义,也顺归于他。

若此时宋江听从众好汉的提议杀了张清,自己既得不到一员爱将,还使得两军之间闹得更僵,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这更让我体会到宋江为人的大气,心胸的宽广,才使得他成为梁山伯头领,让众人心服口服。

平日里我跟同学相处就缺少大气,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一支笔吵闹起来。虽然这支笔最终被我抢走,她哭了,但我心里并不高兴。事后回想起来,我非常后悔,不就是一支笔吗,让给她就行了,何必要吵吵闹闹呢?为了一支笔而失去一个朋友太不值得了。再看看宋江身上的一个个故事,仔细想想自己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真是羞愧呀!

在生活中,我们要心胸宽广,做人大气,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3

《水浒传》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觉得它虽攀不上《三国演义》,但也不逊色于另外两著。

这本书通篇写好汉相识,以酒代言,豪气十足,义气行事,抵制不平等。书中内容丰富,很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形;描写较多,生动形象,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不可释手;故事情节有因有果,有头有尾,都和整本书上下联系;内容真实,非常符合实情,和现在为人处世虽遥不可及,但也有一般相似,使读者未卜先知。

书中人物心理活动和外貌的描写非常深入,十分具体的刻画使得文章活灵活现,不呆滞。这让人读了就能体会当时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想法,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还可以用文字想象出所描写的画面。

一开始,我认为它是《酒肉传》,因为,许多画面都是好汉们在一起饮酒享肉以表达愉悦或感激。但现在,我认为这书其实妙有妙处。我开始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最爱的书之一。它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战死伤无计,最后被奸人所害被毒酒赐死,剩下的也隐居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好汉是,宋江和林冲。宋江一门心思的正直为国,他为人友善,大气不拘小节。不计较李奎好赌,还借给他钱。虽说他有些唐僧一样的一根筋,但正直的心让我很佩服。林冲,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去伏法律,但看到世道的黑暗之后他不再相信朝廷了。

我觉得最好笑的好汉,一定是李逵了。他大大咧咧,做事不顾后果,但他重情重义。他到处闯祸,他做事不计后果不考虑的习惯造成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惹事,救宋江时别人都说,别伤人把官兵就好,但李逵一股脑往前杀。有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感觉,但他重情重义为兄弟不顾一切的义气让我佩服。他的毛病也带来了后果。他在带老母亲回梁山时因为走小路,再去找水喝时老母亲因为瞎了所以被老虎吃了。李逵是万分后悔把老虎一窝全杀了。

这本书最为人知的一个片段也就是武松打虎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三碗不过岗。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语。武松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人。面对老虎很快站定,冷静应对。

这本书最大的转折点,就是招安。自从宋江招安之后,这支队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正义的反贼成了朝廷的正规军。但兄弟们也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死去。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但了解宋江之后,我觉得这对于宋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固执的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官场黑暗。但宋江一味相信正道。但他这种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5

对四大名著的认识存留在儿时看电视剧里的印象,看完原著后,对这几本名著的认识完全不同。昨晚刚把《水浒传》读完,先从这本书说起。

就剧情来说,轮廓与电视剧里讲述的相差不大,讲述了以宋江,吴用,公孙胜为首的梁山伯武装力量从建立,发展,建功立业而后衰亡的故事。但之前对梁山伯好汉远征辽国,收复失地的故事印象不深,这次是增加认知了。

梁山泊武装力量兴于宋朝腐败,衰于宋朝腐败。正是由于宋朝官僚主义盛行,当政者不关乎民生,各种冤假错案造成了各位好汉颠沛流离,无处可去,只能上山结伙。民不聊生,才有了那么多普通百姓去梁山泊当兵。也正是因为宋朝腐败,他们从未被朝廷当做收复边疆的远征军,而是被朝廷权贵视为敌人,消耗他们的一种策略。在远征的过程中,不给支持,还抽调兵力,实实在在的“内奸”。

不得不提宋江这位头领,作为梁山泊大部分时期的核心,一直以忠义作为处事准则。宋江对梁山泊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因忠义拉来了很多兄弟,但他也要对其的衰亡负责。他一心招安,归顺朝廷,做回良民的梦想,带着所有弟兄南征北讨。宁可朝廷负他,不可他负朝廷。归顺朝廷,又于权贵无法相处,只能讨些卖命的活。明知会给兄弟们带来生命危险,但仍然无计可施。以一己之念加之众人,实为可叹。

最后结局最好的都是识大局,看开的人。李俊带着童威童猛出海,另辟新天地。公孙胜也早早收手,不贪恋荣华富贵。武松因断了一只臂留在寺里因祸得福。达人知命说的就是这样。

无论怎样,他们都是不服于权贵,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勇敢者。他们原本是历史中默默无闻的一颗颗沙粒,但因为在那个时代做出了勇敢的选择而成为了历史耀眼的一颗颗星星。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知道了里面讲述了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他们从到受到朝廷招见,再到破辽兵,遭到谋害,从此失败的英雄故事。读完这本书,给我脑海里留下了两个字:忠,义。

忠是指好汉们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等尽心尽力。宋江在利诱,迫害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其中有一个例子:林冲被逼上梁山后,他的妻子对高俅之子的屈辱,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这就是忠。我们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做到了忠,但是,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义。其中这个义字,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皆为兄弟,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两面插刀,就只为了义,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消灭恶派也为一个义。由此可见,一个义,是先要有忠在会有义,况且要达到义有时要用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帮老人过马路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水火之中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义,可以想象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的人,就是一个高尚品德的人。古往今来有许多英雄好汉,舍生取义,舍己为人。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正义他们可以不顾生命,因为他们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消失,奋斗的激情已经被摧毁,只是他性格被一些丑恶的东西消化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格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过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就是义。

一个人,必须要忠义相间,这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7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几句话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看完整本书,使我更明白了什么是真英雄。不说鲁智深的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也不说张顺的忠义双全,待人和善,单说义薄云天的宋江吧。他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化作一阵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无一遗漏。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班的某些同学。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始长篇大论,说这个同学的不对,说那个同学的不好。但他们只想着别人的坏,忘记了自己的错。俗话说得好“前半夜想别人,后半夜想自己。”为什么我接触到的一些同学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这么以自我为中心的斤斤计较。难道这就是现在社会的病态吗?人人自保,我想应该不全是这样的。

我从新闻上、报纸上,甚至是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英雄事迹,都能看到平凡的老百姓身上不贪小钱,不以善小而不为的事情。比如,我上次和我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结果商贩多找了五毛零钱给我妈,我妈立刻还给了那人。就这么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得事情,在我眼前出现过的次数不下百次。更有“13岁女孩李美佳为救一对横穿马路的小兄妹,身受重伤”的同龄人的见义勇为,都深深地埋进了人们的心里,这一切都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事了!所以,面对宁波晚报组办的“童声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我班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奖,我也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不禁得意洋洋,我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骄傲自满,应以此为起点,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是我辈中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义”字,勾起了100多人的正义之情。同时,也勾起了我多少遐想。对他们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失去了为正义而选择死亡的勇气。而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是否能够做到像水浒传里的人物那样……

没有人继承“水浒”之义,那就由我开始,我将背起“水浒”,大踏步地勇往直前,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再组成108将,为天下苍生,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8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对高俅之子的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刀,这是义;为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9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读性强。书中宋江的重情重义、李逵的勇敢鲁莽、吴用的神机妙算、武松的倔强浩方,都使我耳目一新,仿佛将我引领到了另一个行侠仗义的世界。

书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每个人的称号了,这些称号包含了每个人的特点,极有个性,是全书的亮点,故事以宋江等人起义为主线,以梁山好汉最后全部死去的悲剧结尾,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结尾时,都不禁会想起这些梁山好汉起义奋战的日子

在水浒传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武将,因此机智勇敢的智多星——吴用便脱颖而出,吴用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其实他也是十分能神机妙算的一个人。每当危急时刻,他都能替宋江想出策略,令人折服。吴用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的性格可能太暴躁了,因此总要用拳头来说话,但每次都会被那些能言善辩之人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哑口无言,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脾气也是有些暴躁,这使他与人的关系恶化,但当他有一次选择放下拳头和解时,他与那一个人成为了朋友。

《水浒传》告诉我们肌肉并不是最好使的,在平时更应该多多用脑来解决问题,当今的社会并不适合打打杀杀,唯有智者才能站到最后。当然也必须说有一腔豪情热血,争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水浒传》中的许多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好友而死去,我觉得人应该在割舍是割舍,不要太感情用事,思前想后,应该用最小的失去换来最大的收获。

《水浒传》初中读后感 篇10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宝。《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天真、直率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有识、干练果断的“行者”武松;正直、聪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让人切齿痛恨的人物像高俅,蔡京、童贯、梁中书、蔡九知、贺太守等等。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别听他的名字叫“无用”,可他的能耐大得去了。在梁山中还是个军师呢!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特别聪明。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了法场;卢俊义、石秀被关大名府死牢时,吴用用计放火烧翠云楼夺取了大名府;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他计谋很多,深受梁山好汉们的尊重。

小说中不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百读不厌。

《水浒传》不愧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