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青铜葵花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1
看了不止一遍,但之前我只是简略的翻了几章,直至这个寒假,我才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这本书与我以前读书一样,都是出自我国著名散文作家曹文轩之手,这本书的内容让我非常震撼。
这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一个特别的机缘,7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在大麦地认识了乡村男孩青铜,从此以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甚至以兄妹相称。但葵花12岁时他被召回了自己的城市,而男孩青铜只能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这本书对我的感触特别大,他的文章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情真性,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这部作品中写尽苦难,将苦难描绘的十分深刻,但是也写进了美好,将美好写到极致。这本书差点让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认为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一定会被故事中葵花与青铜之间的深情厚谊所打动,作者将他们的大爱精神,写到充满生机与情意的程度,这种对苦难对美好对爱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有一种十分柔华的感觉,不仅湿润了读者的眼睛,还将湿润读者的心灵……
对照书中的青铜与葵花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这个社会却有一些不足之处,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当马路上有老人摔倒,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袖手旁观置之不理,甚至有些节目做过测试,等了很长时间才有好心人将演员扶起,这期间很多人宁愿选择拨打110,120,也不愿将老人扶起,这种社会现象与书中感动人心的情节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能向青铜葵花中的主人公一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啊!
每当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会想起青铜与葵花,这本书牵引着我们完成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2
我读过不少书,却从没有像读到《青铜葵花》时那样让我内心感到震撼。
首先是中兄妹之爱、亲人之爱让我感动得流泪。
葵花从小就没了妈妈,不久爸爸又淹死河里,她成了孤儿。也许是缘分,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领养了她,她成了青铜的妹妹。青铜默默地,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这个小妹妹。为了这个妹妹,他甘愿付出一切: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冒着大雪去镇上卖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在灯下写作业,青铜冒险摸黑到河心捉萤火虫,做成“南瓜花萤光灯”;为了让葵花看到戏,青铜挨打之后,竟用柔弱的双肩顶着葵花,艰难地站了一个晚上;为了让去江南捡银杏的葵花晚上不用害怕,青铜每天晚上提着纸灯笼去码头等上大半夜……
懂事的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甘愿付出一切:为了给贫困的'家庭省钱,极想拍张照片的她却放弃了;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年幼的她一个人偷偷的踏上去江南捡银杏的陌生旅途,故意考砸,不再上学……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的生活是这样艰难、困苦,而又是多么快乐、幸福!因为有了那些付出、拥有了那些爱,那怕面对火灾、蝗灾、风暴水灾,他们都能够忘记自己的一切痛苦,微笑着面对生活,战胜苦难。
我们这一代,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条件优越:环境优雅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人人可以上学;家庭里有数码相机、摄像机,照片录像随时拍;冬天里,各种棉鞋好多双,在家还嫌空调不够暖;每天晚上,我们坐在明亮的护眼灯下写作业;天冷天热,就在开着空调的家里看书,看电视。但是我们还是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怨饭菜不好吃,嫌衣服不时尚。想想青铜一家的生活,我们是多么幸福!
但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仍会面临种种灾难;生活富裕的今天,人们还会遇上各种苦难:刚刚发生的云南彝良地震、暴雨、泥石流,亲人死伤、房屋倒塌,财产受损;台风洪水、冰雪灾害,汽车火车事故、飞机轮船失事;更有叙利亚、伊拉克枪炮声、爆炸声不绝。面对这些,有人不顾生命危险,抢险救灾;有人捐钱捐物,奉献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因为许多人付出了爱,这世界才这么温暖,美好。是爱,战胜了苦难!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3
一个在大火中失声的小男孩——青铜。面对新来的家里刚失去唯一亲人的小葵花他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她,把家里唯一上学的机会也让给了她。这就是青葵对葵花最最纯朴而又简单的爱。
奶奶为了给青铜和葵花做一身新的棉衣棉裤也是给家里省口粮去妹妹家由于太过劳累最终卧床不起大病了一场时,青铜给葵花吹那条冰项链时,这就是爱,青铜和奶奶对葵花的爱。
当然,书中的`爱不仅是对葵花的爱。然而,葵花也在为这个家默默地付出着,葵花的爱是那张考砸的成绩单,是那句违心的“我不喜欢照相”爱还是去江南捡银杏的身影……戛鱼也变了很多,从开始的顽皮讨厌到最后变得十分和善虽然不那么自然。这就是爱,这种爱可以感动天地,它感动了戛鱼,触动了他。
受是每一个人的功作、语言甚至神情都是满满的爱。爱昙那最后一双从青铜脚上脱下的芦花鞋;爱是那盏守候的纸灯笼,爱还是包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衣的棉花;爱还是那苦苦等待葵花归来的身影。
他们面对苦难并没有抱怨反而使他们的爱更加浓厚。
这,就是爱……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4
捧起这本书,走进纯洁而美丽的世界。
这本书用淡淡的文字与平静的叙述将我们带进了上一个充满悲惨,黑暗的年代。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葵花的小女孩和一个叫青铜的小男孩。葵花是城市女孩,而青铜却是农村男孩。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一起上学,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的城市里去。从此,男孩青铜总是想念葵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们再也没能重逢。每当我翻开这本书,都有一种身心入境的感觉。为故事里人物的喜而喜,为故事人物的悲而悲,为他们的忧而留下惋惜,为他们的乐而欢悦至极。我的心灵第一次被这本书震撼,我第一次深深地明白了:乡下孩子的'心灵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东西,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儿令人厌恶的斑迹,从来就没有被汽笛,尾气,污水所污染过,那么地高贵,那么地纯真。他们整天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着。他们不用为了财富或权力而勾心斗角。他们就是他们自己灵魂的主人,足以默默地将世界主宰。如果说这群孩子很无知,那么首先悲哀的便要数我们自己了。他们天真无知的背后,更体现出了我们的可笑,无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感知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亮得整个黑乎乎的夜空也成了装点他们的美好。我真心地祝福他们!我也很喜欢葵花这个小女孩,因为她善良,懂事,很是讨人喜欢。
我以后也一定要向她学习,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不让父母操心,做个善良的人,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做一朵美丽的小葵花!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5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时,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唤醒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就是一本好书。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读罢《青铜葵花》的感受是小学时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曾有过的,其实说白了就两个字——苦难。现代人的生活安逸了,而不少作品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贪欲、情欲,苦难便从中被消磨尽了。这些作品大都搔着现代人的痒处,却很少有像《青铜葵花》这样刺着人们的痛处,把苦难从人们的`潜意识中唤醒。
面对
曹文轩曾说过:“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所以想要成为强者,就要有面对苦难的风度。著名植物病毒学家彭加木毅然放弃实验室里优越的条件,经常去原始森林、大沙漠考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罗布泊大戈壁留下了他最后的足迹。彭加木寻找苦难和面对苦难的勇气被后世崇敬,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当代中国少年普遍缺少面对苦难的风度。就拿我来说,考试考不好后就常常一蹶不振了。而中日曾联合举办了一项青少年的比赛——看谁能走完30公里的路程。比赛在酷热难忍的新疆举行,结果参赛的中国学生最多也只走了总路程的三分之一,日本学生却走完了全程。事后,日本官员对中国官员说:“这一代,你们不如我们!”我想:那些中国孩子开始时一定满口的豪情壮语,但在苦难面前他们黯然失色。后来,我又不断看到关于“中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差”“中国少年的大脑被享受麻痹了,身体被享受酥化了”等类似的报道。
寻找
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要经常去寻找苦难,寻找苦难能让我们摆脱浮躁与安逸,多一份稳重,多继承一点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要坚强地面对苦难,面对苦难能让我们摆脱胆怯和懦弱,多一份勇气,多一点自强不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