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昆虫记》读书心得(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1
昆虫,在人类看来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而在法布尔看来,却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可爱的小生命。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我们所谓生物,一生专门为虫子写了十多卷书。法布尔一生喜爱昆虫,一生了解昆虫,他在研究虫子是恪守事实,既不会添加什么,也不会忽略什么东西。在研究时,即使遭到了许多同行者的质疑,这种“偏见”长时间困扰着法布尔。法布尔正因如此在昆虫领域大有成绩。
第一次看到《昆虫记》便被字里行间的优美深深吸引了。作者对于昆虫的观察是如此细致入微,仿佛给予了文字情感和生命,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作者对于昆虫的感情和大自然蕴含着的关于生命道理,让人不自觉地看得入了迷。竟然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观察昆虫,也让我逐渐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但是大自然不仅仅只有美好,美好的背后也许是惨不忍睹的阴暗。
也许,我们从出生开始便能享受着家人的宠爱与呵护,一生可以学习,快乐地享受童年,而在昆虫的世界里,却并不如我们这般幸运,许多昆虫从出生开始就要面临着杀戮,踏入大自然的食物链,还未享受过生命的'美好便被迫结束了生命,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正如文中所说:“为了开始而结束,为了新生而死亡。”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珍惜爱护生命呢?
《昆虫记》中我最喜爱的昆虫是蝉。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它被称为“夏日的音乐家”,它用四年黑暗中的奋斗仅仅换来了五个星期的享乐就结束了生命。也许它并不想停止歌唱,希望用歌声来延长生命。它是如此喜爱歌唱,但最终却寥寥结束生命,蝉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浪漫而又凄美的故事。
生活中,我们缺少蝉的决心,坚定一个目标,让他成为远航的灯塔,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在做错事时,及时纠正过来,就像在迷宫里走错了路,赶快退回来,还来得及。
书中每一个微笑的小生命,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反映的都是作者对于这个世界一些感叹,“在这个世界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学家法布尔写的,他从小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热爱大自然的一切,长大以后,他通过刻苦自学,获得了物理数学学士和自然科学学位。
他观察了黑肚皮的塔蓝图拉毒蜘蛛,它是一种可恶、有害的动物,狡猾的捕食手段,悲剧性的婚姻……狼蛛塔蓝图拉毒蛛喜欢呆在开阔、干燥未开垦的、能晒到太阳的地带。它们——至少是完全成年后——多住在自己挖掘的地下通道或者洞穴里。塔蓝图拉毒蛛用自己的毒牙深深地插在木蜂颈背上,猎物身上只留下一个伤口,一个快速致命的伤口。它向我们展示了南美大草原的屠夫所拥有的精妙的.捕杀技巧。
《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要数螳螂了.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
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
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读了《昆虫记》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一切都多姿多彩的,还可以体味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无情的自然法刚。我平时也一定要观察生活中事物。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3
自从我看了《昆虫记》以后,有两种虫子我极其喜欢,一个是倚强凌弱的朗格多克蝎子,一个是红蚂蚁,这两种昆虫都是杀虫高手。
蝎子——暗藏杀器的刺客。
蝎子尾巴上的毒针里面有麻醉液,一般情况下,蝎子只会死死地用钳咬死猎物,再细嚼慢咽;如果遇到更强的生物,比如蟑螂、蜘蛛那种,会怎样呢?作者拿着蝎子和蟑螂进行PK,一开始,螳螂还是坚韧不拔、宁死不屈,被蝎子扎了一下后,抖抖抖,一刻钟以后,当场挂掉。再来一位“田王”蝼蛄,像皮皮虾一般模样的虫子对手,会不会更胜一筹呢?结果,蝼蛄的身体一直在抖,腿一伸一伸的,两小时以后,气断身亡,下场如出一辙。
看来蝎子很牛嘛!其他的.虫子只不过是它的手下败将、刀下亡魂罢了,佩服,佩服!
再来讲讲红蚂蚁吧,它可是抢掠高手。
红蚂蚁一不会生宝宝,二不会蓄粮。没宝宝,抢,残忍的红蚂蚁夺走了黑蚂蚁的蛹,于是蛹长大之后就变成了伺候红蚂蚁的佣人;没粮食,也抢啊,黑蚂蚁的过冬粮食全被红蚂蚁瓜分得一干二净,黑蚂蚁只能成了可怜的“穷光蛋”。抢掠完毕,回穴路上遇上了障碍物,本以为红蚂蚁这下要迷路了吧。不可能!红蚂蚁虽然是近视眼,但是实验表明,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回穴的道路。
我觉得,红蚂蚁和蝎子的技能可以配合使用在军事方面。蝎毒可以装进子弹,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当普通子弹射不中人的心脏、大脑时,人还是能上战场,但用了这种蝎毒子弹后,可以一击致命,让敌人死于一“弹”。红蚂蚁的残忍凶狠可以用在重机枪加特林上,一开战,成千上万的士兵,同时发射蝎毒弹,就算是全世界的士兵来攻击,也扛不住这超级火力啊。
我想,作者法布尔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没堵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无法用词句来形容他对大自然的奉献,但是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的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具匠心的构思。
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世界。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4
法布尔的《昆虫记》可谓闻名全球,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也只是粗略地过了一遍,并不仔细。这个暑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又重新细细品味了一遍这本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再次沉浸到了法布尔描绘的栩栩如生的那个昆虫世界,也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也叫作《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这本书是一部写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了社会和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感慨万千。那是一个怎样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啊,树木葱翠繁密,草儿茂盛翠绿,草坪上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轰轰烈烈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随风轻轻摆动。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公,那些可爱的小虫子们!它们形态各异,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每天勤勤恳恳、按部就班地工作着,为大自然贡献它们独一无二的智慧和力量。我已经跟着作者进入到了那个世界,重新认识了那些以前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意的昆虫朋友们,也领悟到了它们虽然渺小,但却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对生命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作者法布尔是一位对生命怀着尊重与敬畏之情的人,他有着对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写下了《昆虫记》这一世界著作。他让更多人重新审视起这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也让更多人爱上了他笔下这个生动的大自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开始细心观察身边这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也喜欢上了那些有趣的小虫子们。更让我明白了,再渺小的生命也是生命,它们也有撼动世界的力量和权利,我们要向作者学习,做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人。
“天生的歌唱家”——蝉、“花园的舞蹈家”——蝴蝶、“劳动巨匠”——舍腰蜂、“貌似娇弱的歹徒”——灰蝇……这些小昆虫们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让我反复感叹生命的美丽。而我,会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继续寻找世界的光明。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5
法国著名喜剧家罗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他是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汇集一切智慧与才华,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世界著作。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昆虫记》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书,却不知,法布尔先生揣着对生命无比热爱的心,对自然的无比尊崇,和渴望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把《昆虫记》写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散文集。它仿佛让我们吃下了“缩小药丸”,透过葱翠繁茂,阳光曼舞的绿荫小道,聆听昆虫们的曼妙歌唱,走进它们奇妙活泼的小世界。
一切生物在法布尔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舍腰蜂对待事情认真仔细,吃苦耐劳,执着坚定,而且热爱家庭,具有责任心;被管虫有着巧妙的手艺,织出的衣服漂亮美丽,还是一位刚强细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伟大良母;黄蜂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尽职尽责守卫家园;蜘蛛如同一位聪明的几何家,用才智在蜘蛛网上书写着“数学题”;蝉和蟋蟀则是天生的歌唱家,向往光明,乐声仿佛点点入耳,陶冶心灵。《昆虫记》的语言优美,修辞得当,法布尔先生用雄厚娴熟的文笔,创造了一个精彩的生命自然界。
当然,《昆虫记》还富有一定的哲理性。蜜蜂有着准确无误找回家的本能,而蚂蚁则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回回家的'路。舍腰蜂有辨别力,却无法意识到别人的行为,只是耗力耗时的徒劳忙碌。
作者在《昆虫记》中说道:“如果动物只有单纯的本能,那么它们便没有能力去应付大千世界,应付大自然环境的变化,环境要经常有所变化,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正因为如此,昆虫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来教导它。”人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才可以随时应付如今残酷变化的社会。
法布尔还用实践去反驳了书上的观点:小被管虫们并没有吃掉它们死去母亲。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有这种质疑的精神,同时,大千世界,需要我们去细细发现,探索未知。
《昆虫记》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歌颂,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人性的黑暗。作者十分憎恨蚂蚁,把它比喻成“强盗”。它们浩浩荡荡去侵犯蝉的住所,红蚂蚁还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这何不反映了当今部分人们的贪婪和弱肉强食的社会?
“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一旦读起这个片段,我就会再次陷入那个蝉则千转不穷的夏日,枝叶落下斑斑光影,罩着底下那些可爱安眠的小昆虫们。这时,我的心中会不禁泛起无限的感动。
法布尔,这位“昆虫之父”,通过《昆虫记》,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人和自然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昆虫记》读书心得 篇6
我从小就很怕昆虫,每次有金龟子或者蝴蝶飞进我家的阁楼,我总会莫名的紧张,甚至起一身鸡皮疙瘩。我曾经很喜欢养蚕,但真到了蚕宝宝变成蛾子的时候,我又变得不喜欢了。
妈妈说我不喜欢昆虫,是因为我不了解它们。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它让我走进了昆虫的世界,这本书写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书中,看到了那么多的昆虫世界的悲喜剧、、它改变了我对昆虫的看法。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法布尔在观察自己养的金步甲时,发现一只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惊讶,盒子里不少啥呀,可它们怎么会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给掏空了呢?过了几天,又有一只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这样每隔不久,都会有一只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尔亲眼看到一只雌虫在摆弄一只雄虫,最后那只雄虫终于挣脱,逃之夭天。法布尔又在自己的玻璃盒里不断发现遗骸,总是雄性步甲虫的,这些雄性步甲虫大概都是这样丧命的。从六月初到八月一日,从最初的二十五只雄性减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虫掏空肚子。有些昆虫的新婚之夜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惊讶,昆虫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为,,同时,昆虫的世界,有着如许的秘密,又让我感到无比好奇,昆虫的繁衍.是一个多么悲壮的事啊,看来,真应该爱惜每一只昆虫的生命,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读完后,我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天下虫虫都可怜”,来表达我对这些小虫的.敬意!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现今小学生写的读后感来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总是先介绍一下读该书的背景,接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谈几句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内容简介”而已,从中,看不到阅读者如何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如何在阅读中生发感情,一句话,没有引发对话。
首先,文化认同是儿童作文的对话立场。儿童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历着文化的熏陶与习染,儿童也在作文的过程中,与世界发生;中突、融合,因此,儿童是在与世界对话也就是作文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我的这种文化身份,是儿童在习作对话中成长应当持有的立场。
在这篇读后感中,一开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对于昆虫并不怎么喜欢,但是通过阅读《昆虫记》之后,她却能发自内心地对昆虫充满敬意。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一种感悟,那就是”天下虫虫都可怜”,具有独特的打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作者是把昆虫作为一种“生命”来看待,把昆虫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放置于一个同等的文化地位上。这种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持有的立场,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作者是真正进入了《昆虫记》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写作作为一种对话,是需要写作者敞开自我,与世界建立起“我一你”关系的。所以从本质上讲,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实都是在讲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儿童作文应当学会从讲述自我故事出发。
作者一开始就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作者从小害怕昆虫,“莫名的紧张”和“起一身鸡皮疙瘩”点明了自己的害怕,同时,作者又说自己喜欢蚕,却不喜欢蛾子,这又使得故事的讲述很有戏剧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虫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转述了一遍,这就突破一般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的读书笔记会用“概述”的方式把全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展现全书,但是可读性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则以书中一个故事作为讲述的重点,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使笔墨集中于一个故事,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
因此,好的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
再次,心路历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呈现。作文需要袒露心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但文章贵在含蓄,表达感情贵在曲折,所以在许多时候,这种心路历程的表达需要蕴含于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表白。而这种心路历程,又恰恰是儿童作文与世界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
文章从一开始表达的对昆虫的“厌恶”到读到《昆虫记》时感受到的“震撼与惊讶”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均是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先说“厌恶”,儿童对于昆虫的“厌恶”感,很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体验,例如蚊子会吸食人血,蜜蜂会蜇人,有的昆虫有很怪的气味等,这些生活体验导致了作者对昆虫的“厌恶“;当然也有可能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影响,成人对昆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态度,这两种情况恰恰是儿童与生活世界对话的结果;然而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对话毕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直至作者读到《昆虫记》,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现的昆虫世界突破了儿童的已有经验,细致深入的描绘令儿童看到了超越经验的世界,因此,“震撼与惊讶”就产生了。而“敬佩”感的产生,则与儿童对昆虫产生了新的理解有关。作者写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作者是以人类的亲情的视角来看待昆虫世界的现象,可以说,此时,对话已然形成,视界得以融合。
最后,建构理想是儿童作文的对话指向。对话为何展开,何以需要有对话?实际上,对话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构,都基于对未来的理解与畅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撑的对话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渴求,他们天然地具有“理想气质”。因此,真正的儿童作文会表现出儿童对理想的向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让文章具有“理想气质”的是作者从金步甲虫的故事引发出对昆虫的怜爱之情,从一个故事引申出对昆虫的爱,对于小动物的怜悯,这是一种由此及彼式的人文关怀的萌芽,这使得文章获得更为广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