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降临这个世界,不,更加确切地说有更多更多的人对于我们的降临充满期待。现在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没人爱,整天“可怜兮兮”的,其实真的是没有人爱你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是被爱的,只是我们没有像《爱的教育》中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记录爱罢了。
在《爱的教育》中,安利柯记录的是他在四年级中父母、同学以及其他人对他表现出来的爱。“爱”这个字眼贯穿了整篇小说,成为了文章的主旨。在安利柯的描述中,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浓浓的爱意,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之爱......
现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理解了何为老师的爱,自问:身为一名四年级教师的我能做到书中那样吗?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我对于这份工作还有很多忐忑和不安,不知道怎么和学生相处;不知道怎样对待“气人”的学生。我希望我能在课上成为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而课下成为他们的.朋友,无话不说,分享小秘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课上成为了他们的教师,但是课下没有成为他们的朋友,有很多时候他们有问题并没有向我求助,这让我很苦恼。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如果想要让学生们信任我,和他们成为朋友,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交流。正如文中安利柯记录的一件件小事那样,虽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对于安利柯来说带给他的震撼却很大。我希望作为一名老师,通过身边的小事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处事,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如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爱,感受爱,而我能够带给学生爱,教会他们如何去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2
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可以驱散所有的不快,只用一个“爱”字,便可融化你有些冰冷的心灵,赶走心头笼罩的阴云。这就是《爱的教育》。
这样一本书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阿米琪斯的笔下,以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视角,通过他一个学年里的一篇篇日记,介绍了他的同学: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宽容热情的科列蒂,行为高尚的卡罗纳……同时也介绍了他的家人和老师。在这一个学年的时光里,恩利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事,这其中有许多给了他以启迪。像与科列蒂的吵架,卡罗纳替人顶罪的高尚,努力学习的斯尔达迪获了奖,烧炭工人与绅士的握手,姐姐为了家庭而做出的“牺牲”等等。浓浓的爱意穿插起了一件件事,从书页中透了出来。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主人公恩利科生出了一种羡慕之情。我羡慕恩利科生活在一个高尚的年代,一座溢满了爱的小城。他的同学们虽各有千秋,但绝大部分品行都十分高尚。他的家人写给他的一封封信,丰富的内容饱含着他们之间真挚又朴实的爱。恩利科有一个好的生活的环境,这并不仅限于他正好不穷又不算富裕的家庭。他的`身边,有同学们的友爱,和老师、家人的关爱,这些爱像淅淅沥沥的小雨点,滋润着他的心田,正鞭策着他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合上书本,再抬起头看看眼前的世界,像“路怒症”、“碰瓷”、“巨贪”这样的词语,给这片纯洁的天空染上了阴霾。无视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却被高楼大厦禁锢住了美德和质朴。难道这就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吗?我们用什么来改变它?现如今,我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可能还远远赶不上二百年前的人们。这真的可以算是“进步”吗?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起来,让自己充满爱,用爱填充这个世界吧!捡起一张废纸,帮助一个苦难中的人,这样小小的善举,就能给周围的人以感动。即使它微不足道,但也是一份爱的力量啊,做一件这样力所能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让心中充满爱,以爱的力量改变世界,让世界充满爱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一本洋溢着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的书,读起来,不免感万千······这本书是围绕着校园风情而写的日记,但是其中也包括家庭亲情在内所以称之为《爱的教育》。
在读完《爱的教育》后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确切的说,是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发生的事情,而深深的'感动。
在这故事里,师生之情令我想起了我们以前的数学老师,她在我三年级时,就已经在我们四班教生了。她是一位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的女老师,三年级时,她的头发还是有一点点的白发,可如今,她的白头发有增长了不少。
老师啊,您辛苦了!不知您现在的学生听不听您的话,是不是让您少操一点心,我如今见您,您的笑容依旧,可是,却多了白发,老师啊,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这本书是适合于十三岁以下九岁即九岁以上的小学生们阅读的,令我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竟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年之纪事。年终他的父亲为知修改,仔细地为改变其思想,四年之后 ,儿子入了中学,凭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名叫《嫉妒》的作文,写的是二十五日的一天,,第一仍是代洛西。华梯尼却因这嫉妒代洛西,虽然除此之外还有人嫉妒代洛西,可是他们并不像华梯尼这样显露在表面上。
校长先生在教室报告成绩:“代洛西,一百分,一等奖。”正说时,
华梯尼打了一个喷嚏。校长先生见了他那神情就猜到了:“华梯尼!不要饲着嫉妒的蛇!这蛇是要吃你的头脑,坏你的心胸的。”
之后在上课时,他在纸上写了大大的字,写的是:我们不艳羡那因了不正与偏颇而得一等奖的人。先生因暂时有事出去了,坐在代洛西旁边的人用纸做成大大的赏牌,在上面画了一条黑蛇。准备送给华梯尼,可是,在这时,代洛西却说:“将这给我吧!”把赏牌取来撕得粉碎。恰好先生进来了,便继续上课,华梯尼的脸红得像火一样,把自己所写的纸片搓成一团塞入口,嚼糊了吐在椅旁,下课后,代洛西帮华梯尼收拾好东西,替他放入革袋,结好了袋纽。而华梯尼也惭愧的抬不起头来。
当我看完这段文字以后,觉得代洛西不仅学习好,还是个非常大度的人。
我决定向代洛西学习!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4
暑假里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品读了《爱的教育》。读完它之后,它让我不禁对自己的人生深深地反思。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此书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这本书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不起眼,实则不平凡的人物来激起读者心中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读者的爱永驻自己的心中。初读这本书时,我曾为其中的人物“耐利”和“克洛西”深感命运的不公,为他们哭泣过。但渐渐读下来,我又被安利柯的善心,他父亲的耐心与慈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与真诚所深深打动。此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让我忍俊不禁,深陷其中。语言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我们的内心世界。
书中父亲所写的一篇篇感人至深、具有劝诫性、能启发意义的文章让我受益颇多。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真、善、美,如何用眼睛去看待人世间发生的悲欢离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书中的孩子个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我没有的优点。书中家人的鼓励,朋友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对我们当下的孩子岂不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阅读带给我许多的情感,我会跟书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笑,一起悲伤一起痛苦。也会看着天空思考自己的人生,回味自己的过去,畅游在故事的天堂。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在众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属每月故事中的《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一个富有人家里去帮工。这家主人对她很好,工资也很高,可是,她虽然缓解了家里困苦的处境,但还是无法减轻家人对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儿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母之途。在经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小儿子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可他的母亲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说一声,直到晕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这位母亲的身边,直到这位母亲的小儿子来到这里。当这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小儿子后,十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对母亲的爱,又有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因为母亲而敢于漂洋过海,母亲因为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动力。可见,爱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爱,可以让一颗失望的心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焰;爱,可以让一条垂危的生命重新拥有生存的动力;爱,可以让每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爱,可以让饥寒交迫的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片爱的海洋里,比如失败时的一句鼓励;成功时的`一声喝彩;伤心时的一叠纸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这些不被人们所察觉的细小举动都是爱的印证。当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不轻易被发现的爱的同时,不要忘记将自己的一份爱也为他人送去,要知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点点滴滴的爱终究会汇集成一片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