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短文网

2025-07-2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在三国故事里,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随处贯穿着“忠义”二字。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就是英雄气概!)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忘记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

照天,原名陈照田,男,1972年生于山东青州市,半生辗转,以文为生长。20xx年漂居广东佛山,转行营销策划,偶尔看书写字。

收到喻镇荣先生三度付梓的专著《三国百科谈》,我便红尘抽身,急急读来。对于此书,我素有耳闻,知20xx年初版时,曾引发不小的轰动,喻镇荣和《三国百科谈》也因此名声响亮于中国陶瓷行业和三国研究界。时隔八秋,再度增订,其内容自是更广,分量更重。

我之浅见,《三国百科谈》是本研究《三国演义》的书,却与一般研究《三国演义》的专著不同:它不囿于学术,治学之外更重致用;从典籍中来并没回归到典籍中去,却落地于当下的尘世生活,以作镜鉴事。愚以为,此当为《三国百科谈》之真正价值。

喻镇荣先生不以研究《三国演义》为业,非是藉此皓首穷研安身立命或混迹其中领俸糊口者,纯属个人兴趣爱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工作之余,专注于《三国演义》研究。无名利之心,无交差之念,只潜心于书中学问,不出点成绩倒是件难事。寒暑数载,他以心神笃定之态,游历于三国的滚滚红尘中,关注大局纵横,又洞细察微,自是收获颇丰。人事的来络去脉,局势的风云变化,争战的一招一式,造化的前因后果,都了然于胸,知其表更深知其里;太监皇帝、奴卑达官、乡民诸侯、白丁鸿儒、走卒名将、隐士谋臣,各色人等皆尽熟悉,说其貌,聊其事,信手拈来仿若相知多年的邻居朋友;小说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高超叙述,经典对白,人物刻画、艺术成就,高妙及败笔之处,无不参透明白,藏于脑间。《〈三国演义〉的两处破绽》等文即是其中见证,没有对《三国演义》的深入研读是难于写出此类文章的。

对已有的《三国演义》相关研究论述,喻镇荣更是认真阅读,加以思考研究,又有过人禀赋,研究思路渐次打开,更广阔独到的学术理论文章也随之从脑中溢出。如:《〈三国演义〉的逻辑推理》、《〈三国演义〉与逻辑思维规律》等篇什。

他的研究方向,从不跟风,而是独辟蹊径,以利学术研究的补漏拾遗。他发现《三国演义》研究论述中,人物方面不仅刘备、曹操等这些一线人物皆有研究论述,就连周仓、张松等二、三线人物,甚至是小人物也有大量的研究论述出现,而智勇双全的庞德却未曾有专题论述,于是写出了《庞德悲剧的社会性》。文章论述了庞德的识、谋、勇、德、忠等,并深入剖析了其未被各路诸侯看重,亦未被后世读者及学者重视的社会根源。《谈谈周瑜的气度》则论证了周瑜的开阔胸怀,读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文章,每有发表,皆引起三国研究领域学术界的震动。

喻镇荣为开眼界,曾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三国演义》研究学术交流会”,与会者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享受着公差公费,惟有他自己属自费的业余人士,但出手的文章却让专业学者惊讶之余,是又羡又敬又愧。

喻镇荣非躲在象牙之塔内的学者文人,其中年之身,经历之丰,亦非常人可比。体制内体制外、打工仔小老板、文人商人、故乡他乡,皆亲历饱尝;管理营销、人事行政、文场商道,无不熟知精通;高级官员、亿万富翁、商海名流、高级白领、专家学者、文人作家、底层蓝领、街头小贩,所交朋友,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文章自然沾染了人间烟火气。

他年轻之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读书写作,又恰逢八十年代新启蒙,置身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中,与当时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高谈阔论,放言义理,充满理想主义,也奠定了他思想的河床。显然腐儒学究,兀兀穷年引经据典的文人非其所爱。年方四十却遭遇下岗,不得不抛妻别雏,从景德镇南下佛山谋生,从国营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变为私人陶瓷企业的打工仔,角色的转变,世态炎凉无所不察,身体的漂泊加内心的彷徨,又在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

后来,进入佛山陶瓷行业媒体中,先记者、后主编,搏出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可以说,他人生的好光景都伴着陶瓷行业。作为记者,他曾经用脚,把大佛山地区所有陶瓷企业尽数访完,也曾跑遍中国各大陶瓷产区,写下不少具有相当深度的行业文章,是业界公认的权威人士。同时,他立足行业,通过熟知的三国故事反思当下。这些文章没有停留在典籍故事中,而是落地于当下生活。借典籍之事以明今朝,以求教益当下人、事。

《三国百科谈》中此类文章占的分量比较重,可以说“应用篇”中皆是此类文章,属货真价实的杂文作品。我看好的也恰是这些文章。“不出书斋边界”的理论文章我喜欢,但我更喜欢这些扎根于现实沃土,紧跟时代步伐,具有积极入世态度的作品。《“失街亭”与招标失误》、《八卦阵和商场布局》、《张绣择主与选择经销商》等文章,皆属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独到见解,还能给人教益启迪之作。哪怕有些理论文章,如《〈三国演义〉的赏罚思想》、《企业集团衰弱的历史借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的现实意义》也都借典籍中的成败之事,指点迷津于当下企业。

《三国百科谈》的文风朴实,没有文字上的精雕细琢,读来却实实在在,给人颇多教益。这些读者自有感受,不敢多言。

余20xx年到佛山,相识喻镇荣先生。虽相交淡如水,然都置身陶业兼文场,对喻镇荣其人其文也算略有了解。今粗粗成文,记下拙见。不才之文,实乃霄烛寒光,无发照见《三国百科谈》的大世界、大智慧。权作盲人摸象。

心雨:文章很棒!但要是考虑知名度的话……喻镇荣还是鲜有耳闻。本人才疏、不敢妄下结论。

马伊蕾:此文比较不能触及心灵的感觉,感觉就是为了文字而文字。

陈忠国: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左安芮:看了此文,是想看看《三国百科谈》了。

卞秋露:这一次,作者成功的转型成了一个不错的叙述者,叙述着自己眼中的喻镇荣!

子君点评:这像是一篇人物传记,可很多地方,融入太多情感,就变得不客观了。

申志刚:真的也想一睹《三国百科谈》为快了。

钱海点评:真的很想去阅读《三国百科谈》。

王甲再版建议:《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此文要给《三国百科谈》当序言尚可,放在此却不知所云了!删!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前些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它是罗贯中写的,它产生于元初明末,述说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三国时期。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用有力的笔生动的描绘出蜀、魏、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故事中有忠勇义气的、自信傲慢的关羽、张飞、有聪明绝顶、无所不能的诸葛亮、仁厚的刘备、英勇的赵云以及狡诈的曹操······这本书有一个总体观念,就是“拥刘抗曹”。

为什么会“拥刘抗曹”呢?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罗贯中先生之所以以蜀汉刘备为正统,是因为刘备出生贫贱,却有使汉室江山复兴之力图,终成正果,当选帝王后刘备坚持以仁为本,安定民心,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不论刘备还是曹操都有一个共同的之处——注重人才,著名的刘张关“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都足以说明,在曹操身边,谋士成形,猛将如云,但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计恩仇,都能重用。这在当时包括现在都是难免可贵。所以男女老少无不喜欢这本书、流传极广,我也不例外。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一方面是故事情节,最重要的一方面:我喜欢这本书给予我们的道理。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绝顶聪明——他巧妙地设计圈套,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五路大军击退;学习刘备的以人为本——他攻打吴国失败后还带着人民一起逃亡;学赵云的勇猛;学习张飞、关羽的自信······

这本书给于我的道理与影响太多太多,有时间,你也可以看一看!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并不是简单复述三国的历史,而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未至晋统一的一百多年间,魏、蜀、吴统治集团内部以及三国相互之间的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渝、刘备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诟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苟政,寄托了人民渴望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的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睁霸的时代。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艺术的再现了这段历史画卷,作家罗贯中用他那如的大笔,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刘备等人。

就是这本跨世纪,出场约400多个人的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浩瀚的深篇,深入描绘了从东汉群雄割地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其中细致生动的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而且以曹操,刘备等为艺术典型的这些数百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决不相同的方式写下自己独特的一页,并由此将三国时代波澜壮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深远影响的巨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由此我明白,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是比星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永远是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去年夏天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把书拿到手以后便坐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看了三天我把这一本书看完了。我对刘备的结局非常同情。

刘备与关羽、张飞结拜。好不容易打下一片天地把诸葛亮给招来,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的七零八落,先是关羽被杀孙权杀害,张飞的部下谋反把张飞也秘密的杀掉了,后来因攻打孙权,不禁打乱了诸葛亮的联合孙权打曹操的计划,也让刘备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也死在了自己的军营里。后来被曹操的一名大将给收复了刘、孙德领地。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做朋友要重情重义,不要贪小失大等等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文章——孔明草船借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了心胸狭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孔明处处比自己强,心生妒忌,便以军队中缺箭为由,让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多么存心的刁难呀,可孔明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了,并且说只须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周瑜暗暗窃喜,以为可以除掉孔明了。结果孔明在三日之内就从曹营“借”出了十万支箭,使周瑜计划落空。

周瑜的妒忌心理很值得我们思索。其实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妒忌心理,比如在成绩没有考好之时不是虚心学习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勇于进取,而是对他人考取的好成绩冷眼相对、恶语中伤。这样的行为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孔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眼里的活神仙,就是因为他面对问题善于思考,遇事镇定。想想自己,经常是碰到一点困难就哭,烦躁不安,不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所以常常是遭到打击就一蹶不振了。跟孔明比起来,我真是感到惭愧呀!以后,我一定要端正好态度,不论做什么都要记住,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坏,它像一把回旋刀,丢出去的力越大,反弹到自己身上就越疼。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面对别人的优势,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想方设法给别人放绊脚石,只有这样,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千万不能想周瑜那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被砸痛了才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就会联想到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奸诈的曹操,仁义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猛的张飞,献帝的昏庸。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地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严惩。但是诸葛亮并不惊慌,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位大臣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再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在大街上扫地。而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慢慢弹起琴来。因为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导致他以为城内有埋伏,便撤军了。可见诸葛亮能利用敌军的性格特点来作战这一举动是多么的聪明呀!

其次,我喜欢的就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有勇有谋,武艺惊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无不显出关羽的英勇。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在三国演义里,虽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诈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他虽被称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三国演义》值得一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