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短文网

2025-07-24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篇1

《草房子》这本书是我国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曹文轩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创作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的油麻地小学。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因为它描写了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同龄人的成长故事。

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通过桑桑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油麻地形形色色的人,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见证了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苦痛而又震撼人心的成长经历。里面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比如:从富家子弟到能够承担起家庭重担的杜小康;从一个执着倔强的老太太到后来主动关心油麻地小学的通情达理的秦大奶奶;从一个沟通困难、无法融入班级生活的倔强的小蛮子到一个精明能干、知恩图报、敢于挑起家庭重担,完成邱二爷心愿的细马;从一个贪玩叛逆的`“捣蛋鬼”到后来忍病带妹妹进城玩耍的桑桑。

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杜小康,他出生于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全村只有他家有一辆自行车,但是到后来因其父酒后驾船,导致家里的衰败。尽管杜小康非常渴望继续上学,但是当他得知家庭遭遇后,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抱怨。辍学后他与父亲去芦苇荡养鸭准备东山再起,尽管有很多的不适应,但在那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尽管再次一贫如洗,但是他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坚强了,在一次次的磨难之后,杜小康成长了许多。在桑桑的支持下,他在校门口摆摊卖文具,努力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支撑起家里的经济。生活的大起大落让杜小康学会了思考,品味到了孤独的滋味,也促使他发生了巨大的蜕变。

整本书以桑桑的视角来看人间真挚的感情与善良,它的主格调是哀伤的,也是凄美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幸的经历,反映了童年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只有快乐,还有许多不幸的事来历练自己,使自己在困境中得到锻炼,在磨炼中得到成长。

本书的语句十分优美,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如“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的滚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地低下了头”。像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每当描写天气和季节的时候,作者总会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把这些事物写得栩栩如生。作者总是把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把事物拟人化,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字里行间细雨润物般地流露出来。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儿童著作,他是所有儿童作品的结晶,既适合儿童学习,也适合家长品尝。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文学世界,一起感受他给我们织造的童年生活吧!

《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篇2

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看完了《草房子》这本书。心里头有种什么感受,无法用什么词来形容。准确地说,应该是震撼,一种美的震撼,美的心痛吧。

说实话,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了,一直没有认认真真的去看它,当初买的时候也是听了别人的话才买的,我把它搁在书架上,写完作业后,就去书架前看看,翻翻。不经意间,注意到了《草房子》这本书,才想起,原来这书我还没有看完呢。所以就立刻捧读起来,两天就读完了。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编小说。

写了一个善良,天真的小伙子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让人从中不为人知的感叹,从中受到启发。

草房子,它本身就是那么原生态,纯自然的东西,根根乳白色的闪闪发亮的茅草全部来自于海滩的自然中,“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暴晒”柔软,韧性,密实,“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它是原始的,又透出一派古朴来。现在到处都是水泥钢筋混凝土速成的框架楼房,别说“冬暖夏凉”反而是“冬冷夏凉”,只能靠先进的空调来急救酷暑严寒,而窗外排出的热量,汽车尾气的热量又充斥在现时的天空,更加的燥热反常。

书中主要是萦绕于心中的是“草房子”的孩子在遭遇苦难时的默默承受苦难的坚韧的毅力美。

桑桑,小说中一个贯串始终的主人公,他的独特,他那种隐隐的普爱之心处处给苦难中的朋友以无形的力量。他,支撑起油麻地孩童世界的一片天空,注定他在“一大片金色”的草房子中走出疾病走出油麻地走向“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花环”……

纸月,一个很可怜的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孤苦伶仃的。但很坚强,一路坚持走了过来。

细马,虽然以前不找邱二妈的喜欢,但在经历了一场水灾之后,重新又回去了,扛起了一个家庭,自己则作了一个牧羊少年。

还有杜小康……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那悠然的笔调,那流水般的叙述。还有书中那一首首纯真的童谣。它们的出现,犹如在一幅画卷上添加了缤纷色彩。

小女孩,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

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咿呀……呀,……,哟……哟哟,哟哟……咿呀咿呀哟……”

这书中一切的一切,把我深深地打动了。

那么你呢?还不赶紧去读读!

《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篇3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最高的房顶,看到了秋天景色的凄凉,想到了即将的告别,暗自哭泣起来,这是少年时代告别儿童时代的一种方式。

草房子写了一个乡下小孩桑桑小学六年生活的故事,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简单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癖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我们跟随着,陪伴着桑桑,共同经历了一段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岁月。这一路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不断展现在我们眼前:调皮捣蛋、富有想象力的桑桑;受人嘲笑、长不出一根头发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柔弱的纸月;美丽可爱的白雀,有孝心的细马,文静的蒋一轮老师……

这本书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要学会坚强。当遇上不幸的事时,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自己会坚强,会顽强地与命运斗争。而当厄运真的来临时,大多数人确是选择了退缩、逃避。而我们的小主人公桑桑才是真正的小强者。那一夜,桑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块,连访多家医院得出的都是相同残忍的回答:桑桑将会不久于人世。如果我们是桑桑,会怎样?是会哭闹?还是会自暴自弃?桑桑选择了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不放弃生的希望。

还有杜小康。他是“少爷”出身,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一夜之间失去所有。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放鸭子,还在校门口摆小摊营生。原以为生长在温室中的他无法面对生活的巨变,但在生活的苦难面前他表现得尤为坚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当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坚强面对!那么我们将会成为悬崖上那朵开得最盛的花!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们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就如蚕儿经过破茧而成为美丽的飞蛾。《草房子》的美,就像书中那些铺在屋顶上的茅草一样,经久不朽,以淡淡的笔触将亲情、友情、成长融为一体。

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金色的草房子,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童年就像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是一切美好的存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快乐。沿着成长的痕迹,一步步,让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篇4

读过了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让我对他的作品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又拿起了《草房子》细细品读起来。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小男孩桑桑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里他经历了很多,既有震撼人心的大爱,又有终身难忘的大悲,这一切都在桑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迅速成长了起来。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为什么呢?因为它带我们又一次的穿越回了童年,又感受了一遍童年生活中的苦与乐。边读这本书我就一边想,我们的童年生活不也正是这样么:我们也会奇怪为什么大热天的冰棍被捂在棉套里不被热化反被保持低温,然后也想亲身实验像个怪胎一样为吸引眼球高温天气下穿上棉衣棉裤打圈;也会有像桑桑那样指使同学阿恕抢夺秃鹤的白帽子戴在旗杆顶上的木疙瘩上,气哭了秃鹤等等。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在我们的童年里,在我们的班级里也一样,都会有那个有着奇思妙想的学生;都会有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有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乖学生......

可是我们是否就因为他调皮捣蛋就不喜欢他;我们是否就因为他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就断定他有问题,事实并不是如此,如果真的就因为他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就去嘲笑他,讽刺他,那么就会因此断送这个孩子的一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他的那种纯真,就像秃鹤,因为遗传没有头发伤了自尊心,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嫌弃禁止参加汇操后,在表演中不顾集体荣誉扔掉帽子使得现场凌乱不堪以此来报复他人。这就是孩子的真,不开心,被伤害,也要大胆地发泄,无所畏惧地以至于最后新学年编组时全班同学都不想和他同一组,巨大的打击使得他自卑抑郁。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想要加入大家却被排挤,为了在文艺汇演中奉献力量,隆冬季节夏日装扮在夜晚时分拼命练习动作和台词,最后获得了一致好评。是他用自己的那份真改变了同学们,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爱。

时间在走,日子再过,我们开始长大,变成大人的模样,穿上大人的衣服,思考大人的想法,去做大人的事情。而那段孩子的记忆,就像一场梦,真的就像假的一样。

最后也希望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因为孩子的奇思妙想就去打压她们、要给她们想象的空间,不要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就放任她们不管、要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要做能量的发掘者。

《草房子》的读后感900字 篇5

前些天,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读后,我颇有感触。

金黄色的草房子,朴实中有一丝优雅。虽说它只是草房子,但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就在这所用茅草盖成的学校里,故事的主人公桑桑,目睹和参与了一串串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直至十四岁那年,他才乘着一只小木船,走向了新的生活天地。

桑桑与秃鹤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他经常想出一些坏点子来欺负秃鹤。所以,在众人眼里,他不仅仅是校长桑乔的儿子,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怪人”。他总爱奇思妙想地搞出一些令人大吃一惊的花样。如,将自家的碗柜进行改造——目的是为了给自我的鸽子做一个高级的鸽笼;拆了爸爸妈妈卧室里的蚊帐做鱼网去捕鱼;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裹上厚厚的棉袄……这似乎就是桑桑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但自从纸月来到油麻地,做了桑桑的同学后,桑桑变得温和起来,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桑桑对纸月有一种个性的关心。最近,纸月接二连三的迟到,使桑桑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驱使他必须要弄个究竟。他只身来到板仓,躲到大河边,静静地等待纸月的出现。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桑桑感到无比震惊——纸月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她在上学时,碰到一些坏孩子,这些孩子的头儿叫刘一水。他们不欺负别人,单单盯上了纸月。桑桑很恼火,这一天,等到他们出现,就拾起两块砖头,砸向刘一水他们。正当桑桑转身向纸月跑去时,那几个孩子追上来,抓信桑桑痛打一气。只见他满鼻子都是鲜血,仰面朝天躺在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欺负纸月,自我却无能为力。他很不甘心,吃力地爬起来,向刘一水他们撞了过去。虽说把他们撞到了水里,但自我又瘫倒在地上。蹲在一旁的纸月一边哭泣,一边拿起船桨,吃力地划船过了河。桑桑救纸月的义举,让我感受了他才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做为纸月的同学,他已经进到了一个朋友应尽的职责,这已经让读者为之动容了。

草房子这部小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那简陋而散发着浓郁稻草香味的草房子学校,岁月的老人,一笔笔记录下了桑桑以及他的小伙伴,小学六年完美而纯真快乐的时光。他们之间纯真质朴的友谊,令人感动而向往。是啊,人与人之间如果能象他们那样纯洁无暇,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温馨无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