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活动策划

短文网

2025-07-27策划

短文网整理的有趣的活动策划(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1

中班音乐活动:有趣的音符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活动准备

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

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

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区角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摆弄图形,喜欢给各种各样的图形排队,这说明我们大班幼儿对排序已经处于探索的状态。在日常的游戏活动的时候,也常常会看到他们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在穿木珠、摆弄雪花片,拼搭积木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零碎的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序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菠萝西瓜玩排队这一”情境,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思维水平。使幼儿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产生关注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2、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3、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活动面前大胆表现。

重点:观察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及数量特征进行排序,感知其中的规律。

难点: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进行运用。

活动准备:PPT制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1份;(教师材料菠萝、西瓜、胡萝卜大的操作材料一份);(男孩子16人,女孩子14人共30人);音乐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幼儿园请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跟客人老师问好!

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小客人,看它们是谁?(菠萝和西瓜)

我们拍手欢迎他们的到来。

二、寻找规律,并尝试按不同类别物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排序;

1、师:今天菠萝宝宝跟西瓜宝宝要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看它们开始在排队了?(播放排队规律PPT)

问:它们是怎么排队的?谁愿意来说一说?(1个菠萝1个西瓜1个菠萝1个西瓜重复排列的)所以它们的规律是1个菠萝1个西瓜(出示框子)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方法有一个名字叫做排序!小朋友说说看!(排序)

2、师:菠萝跟西瓜说,我们还能用其他方法呢!看他们又开始排起了队!(出示1个菠萝2个西瓜,1个菠萝2个西瓜······)

问:咦,下面应该排谁?接着呢?西瓜后面呢?下面呢?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这又是什么规律?(1个菠萝2个西瓜出示框子)

3、师:看菠萝跟西瓜排队这么热闹,胡萝卜也赶过来走热闹了,它也想来玩一玩,看它们又是怎么玩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2个菠萝?·····)

问:咦,接下去该拍谁?接着呢?后面呢?

师: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2个菠萝2个胡萝卜2个西瓜的规律出示框子)

师:它们可真会玩!每次玩排队游戏都是有规律的!!你们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样有规律的玩排队游戏!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然后告诉我们大家!(给有30秒或者1分钟的时间进行商量)

请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操作):准备菠萝、西瓜、胡萝卜的图片!

师:这两个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 表扬你们!

三、通过操作加深、巩固排序的规律;

1、师:西瓜说我还有好多好朋友没有按照规律来排队,请你们来帮我完成2个任务可以吗?

2、任务一:看这里有两队,我用蓝色的数字1表示第一队,前面已经站好了几个好朋友,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规律把它排下去!

任务二:第二队用绿色的数字2表示,是要考考小朋友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3、任务一教师:先接受第一个任务,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找到一个位置。

(幼儿操作:进行验证)

4、任务二教师:第二个要考考谁最会动脑筋,排出规律不一样的队形!

(幼儿操作)师:2个任务完成了请你做到小椅子上去,我们大家来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验证)

四、游戏:“我们大家排排队”;

1、请一组6个小朋友先来玩!

师:刚才我们成功完成了西瓜宝贝布置的任务,你们想玩这个排队游戏吗?

好,请这几个小朋友先来玩!6个小朋友!(4男2女)

看大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规律是:1男1女1男1女1男1女1男)看,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2男1女2男1女)(幼儿排队)

师:你们也很会玩这个游戏哦!

2、师:接下来,请你们几个小朋友当裁判员!请其他小朋友来玩玩看!我们分2队进行!(分别是12个人一队,男6人,女6人)第一队:站这里!第二对站这里!(在地上贴上2种颜色的彩带,分别表示第一队和第二队)

3、游戏开始:看屏幕,请按照这个规律来排队!(1男1女,1男1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第二次请看屏幕上的规律!(2男2女,2男2女·····)

哪一队比较快?(做一个胜利的动作“耶”)

师:这回你们自己想想看还可以怎么有规律的来排队?

(请导幼儿自己发现规律3男3女3男3女····的规律)

五、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1、师:小朋友你们也很会玩哦!其实除了排队游戏的时候可以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东西也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的。想一想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大胆介绍:白天、晚上;每一个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路上的红绿灯;家里用的瓷砖;串珠;衣服等等)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我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把它用照片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3、看这是什么?它的规律是什么?(PPT幅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图片)

看这又是什么规律呢?

还有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六、动手操作:将规律排序进行运用,当个“小小艺术家”;

1、师:有了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物品变得更加漂亮了。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艺术家”,来运用我们学到的本领!

2、介绍各组的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第一组:装饰“花边”。提供三种动物印章若干。

(运用动物印章有规律地装饰花边)

第二组:装饰“盘子”。提供三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

(用3种颜色的圆形粘贴纸进行有规律的装饰)

第三组:串珠。提供绳子和珠子。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串珠)

第四组:雪花片拼搭。

(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雪花片拼搭)

第五组:制作花环。

(提供红黄蓝三种彩条,让幼儿粘贴制作花环)

3、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操作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作品”,组织幼儿观赏,并相互间进行交流;

1、观赏作品:可以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给客人老师看一看;

2、小结:小朋友通过我们学到的本领时我们的这些物品变得有规律、更漂亮了,现在请你拿着这些漂亮的物品跟着老师一起去美化我们的教室好吗?

3、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3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自然角里,它那特殊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但是孩子的兴趣似乎都是在藕的表面,对藕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秘密还是知之甚少的。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藕》,并从各个领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藕的活动,比如有水墨画“美丽的荷花”,印章画“藕片印花”,科学活动“藕怎么成长”等。本设计主要从藕中的孔这一细节进行探索和认识活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

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在这环节中,认识藕的外形特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请幼儿闻一闻藕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藕是臭的,这和原计划中藕是清香的有很大的出入于是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会有点臭呢?为什么藕的身上会有淤泥呢?在这个环节中,很自然地引导出平时美味的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

在数的过程中,由于藕中的孔数排成圆形的,这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在第一次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7个、8个、9个等。在请幼儿讲述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少数了,有的幼儿是把一个孔数了两遍。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多不少的把这些花瓣数出来呢? 在多次尝试以后,孩子们探索到了很多方法:如,可以先按住其中一个孔再数,也可以在一个孔的边上做个记号,也可以从小孔开始数,从大孔开始数,还可以从边上有个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数。当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以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藕不管大小、粗细,中间都有9个孔。

教师选择这四种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在穿过藕的孔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选择。

生的藕可以清热解渴.’还能止血化痰;藕煮熟以后可以补血养胃,还有止泻的功能。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的主题——“藕”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家门前都有荷花池,但是孩子们平时关注的也许只有那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对埋在淤泥里的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通过今天的实践探究,让孩子认识藕,并借此推展到其他活动。本次活动的关键在于提炼了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高的内容。

2.把感知数量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大纲要求中班幼儿目测数群,但幼儿在目测数量较多的、排成圆形的物体时,容易受排列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感知物体数量。所以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8个孔,而有的小朋友会数到1O个呢?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数数量时每样东西只能数一遍,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掉——要记住自己是从哪一个开始数的,在第一个开始数的地方做个记号,一直数到它前面的一个,以此来突破难点。通过数藕中间的孔,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学会了怎样数排成圆形的物体的数量。先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教育应遵循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确立科学的自我,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本次活动就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幼儿闻一闻藕是什么味道。按照活动设计上的安排,幼儿闻出来的藕气味应该是清香的,但是当天才从荷塘里挖出来藕有一股淤泥的气味,所以当孩子们发现藕是“臭”的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发现违背了原计划而显得束手无策或反复让幼儿闻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是灵机一动,接着反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好像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出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4.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探索藕中间的那么多孔到底是不是空的,教师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材质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材料,有比较坚硬但有较强可塑性的电线、有较柔软但不会分叉的玻璃丝带、有空心但外表直直的吸管、也有随意变化的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选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每一种材料的尝试都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惊喜。本次操作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4

活动目标

1、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 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 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水彩笔等。

3、 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 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 相互交流:

① 你发现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数字——出示字卡)

② 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二、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1、 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 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 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 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处表示商品的价格,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

师:其实,这些数字早就悄悄地来到小朋友的椅子底下,小朋友把它请出来吧!

1、 游戏准备:看一看,你拿到的是哪两个数字?把小卡片上的数字贴在椅子上,大卡片上的数字拿在手里,数字朋友要来跟我们玩游戏呢!

2、 游戏“找座位”: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3、 发现问题:“9”找不到座位,怎么办?

4、 导出数的组合:发现1和0可以组合成“10”,让9找到组合成的数字“10”的座位。

5、 想一想:数字的其他组合法:

“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电话号码。“0、1、2、5、8。。。。。”可以组合成58210285的电话号码。“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

6、 幼儿分组来数字组合游戏:

你还想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什么特别有意义的编码呢?看谁组合得多?

四、做一做: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 幼儿设计生活中需要的数字:你觉得我们周围生活中、我们的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数字呢?

2、 幼儿制作“我的名片”:学习在“名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住址和姓名。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5

活动背景:

xxxx年的沧桑岁月,xxxx年的风风雨雨,无数个日日夜夜缏织的梦直到1949年,她终于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十三亿炎黄子孙雀跃欢呼,举国同庆,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xx华诞!

活动对象:

国贸本5全体家人

活动时间:

10月xx日

活动地点:

教室9a208

活动目的:

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第xx华诞,给人以多少遐想,回想xx年来中华衰落到繁荣真是感慨万千。我们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祖国母亲的第xx个生日,来感受祖国母亲的心跳,感受祖国母亲的生机。让我们为祖国欢呼,为祖国喝彩。我们是祖国的`母亲的'骄子,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让我们用钢筋铁骨支撑起祖国大厦。

具体流程:

一、回顾以前的国庆阅兵视频,体验国庆的喜悦。

二、观看《建国大业》电影,体会建国的全过程。

三、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扩展课外知识。

四、分组进行讨论爱国情与活动后感想并写下来。

活动总结:

xx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一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xx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xx年的辉煌,xx年的记忆,xx年的成果。这个过程惊天动地,感人肺腑。

这xx年来,有多少人民辛勤劳动,为人民服务;有多少的人舍身为国。xx年的辉煌是我们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的积攒起来的。

这xx年的记忆让我们无法忘怀,这xx年的成果是我们这些园丁付出的汗水。如今我们收获了,我们收获的是感恩!

xx年,我们中国的发展迅速腾飞啊!当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回首历史,展望现在,xx年来天翻地覆。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今天我们十三亿中华儿女欢聚一堂,共同见证——祖国,您xx岁了!

注意事项:

1、国庆阅兵的视频与《建国大业》电影要提前收集和整理。

2、申请教室。

补充:根据活动情况在适当调整具体安排。

有趣的活动策划 篇6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