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短文网

2025-07-27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乌塔》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

本文写作者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在和乌塔的谈话中作者了解到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他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表现了这个小姑娘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想: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周,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呢?中国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像宝贝一样供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中国家长就这样,溺爱自己的孩子。

最近我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女孩都长到16岁了,比乌塔还大两岁,可吃喝穿衣都是母亲帮着她的母亲还说这些都是小事儿这不就是一个“巨婴”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在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但却被家长的溺爱之锁束缚着。

我想对那些用“溺爱之锁”紧紧“锁住”自己孩子的家长说:“请您们让我们从溺爱里走出来吧,我们是小鸟,想在蓝天里自由的飞翔。”

我想对中国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读《乌塔》有感 篇2

我是家里的宝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把我管得很严,让我把学习学好。那时我还小,觉得世界上的爸爸妈妈都把孩子管得很严,没有一个对孩子宽松的。但自从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我的想法彻彻底底改变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游历欧洲的事情。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觉得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不要说一个十四岁的人独游欧洲,就是游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都不可能。特别是读到乌塔能自己挣钱给家人买礼物时,我觉得更是“天方夜谭”。这么小的'年纪,自己挣钱买礼物,是我绝对不敢想象的,更何况是到外国去买。

直到有一天,妈妈交给我一项“任务”:买三袋洗衣粉。我高兴地跳来跳去,妈妈把要买的洗衣粉的名称和位置给我说了几遍,才让我去买。她还说她在超市门口等我。我买了三袋洗衣粉去收银台交了钱,就到超市门口找妈妈。由于收银台人多,耽误了点时间,到了超市门口,妈妈却不在,我急得呜呜直哭。过了一会儿,妈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略有责备地说:“你跑哪去了,可把我急死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单独买过东西。

想起这件事,我觉得妈妈对我管得太紧。就像我是个蜡人,一松手就融化了。我想对那些对孩子放不开手的家长呼吁:请给我们一点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独立自主!

读《乌塔》有感 篇3

看了《乌塔》一文,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姑娘,独自一人闯欧洲,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勇气和毅力啊?细细回味课本里的内容,我不禁联想起中国的`孩子,联想起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和小月亮,就比方我自己,从出生以来已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父母要求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会觉得委屈和不满,虽然年龄在渐渐的成长,但是独立性和吃苦耐劳的干劲却丝毫没有递增,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惭愧起来。乌塔是多么的坚强啊,乌塔是多么的独立啊,乌塔又是多么的自信啊,她身上闪烁的是我们都很缺乏的光芒,我想我的依赖性太强了,独立性太弱了,跟乌塔相比较,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妈妈说,独立的生活是靠磨砺来获取的,我想我应该从今天开始锻炼自己了。比如:自己可以洗洗一些小衣物,闲暇的时间收拾收拾房间,或者整理整理床铺,我想,乌塔能做到的事情经过努力将来我也同样能做到的!

有决心就有希望,中国的孩子应该不会输给外国的孩子吧!

读《乌塔》有感 篇4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 篇5

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独自游历欧洲,她胆大心细,有思想有主见,即懂得保护自己,又懂得与人接触,她就是一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这个故事是我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大,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父母竟然 放心让她独自出国旅游,这在我们国家父母肯定不让也不会放心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两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在国外,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会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会伸手去帮助,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在我们国家的家长大多给与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使孩子像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时时依赖着父母,自理能力非常差,有的上了大学还不能自理,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们将如何养活自己呢,国家培养这样的大学生又有什么用呢。

这篇课文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我佩服乌塔的勇敢和勇气,佩服她待人接物的智慧,佩服她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所以我要向乌塔学习,不做温室的小花,要自理自立,学习本领,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

读《乌塔》有感 篇6

我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宝贝——乌塔,她14岁,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可真让我大吃一惊。假如是我呢?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三个字——不可能。我连黄岩都不敢一个人游玩,跟乌塔一比,我就是温室的花朵。

别以为她想去哪儿就急匆匆地出发,她为了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为了这次旅行,她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这让我吃惊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难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观我们中国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每次旅行前,爸爸妈妈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呢,只用在旁休闲地当旁观者,轻松出门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怕我们走丢了。在游玩途中,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只负责吃喝玩乐,开开心心地玩。

其实只要适量地放手,我们也行的。记得今年夏令营,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叠被子、完成了教官给我的任务……我与伙伴们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帮助。

读完《乌塔》,我想对父母们说:请适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我们呢,也要自立自强,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