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秘密》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秘密》有感 篇1
在这个学期里我很荣幸的拜读了杨斌老师的《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一书,细细品味这本书,就像在喝一杯陈年老酒,越啜越有味,越啜欲上瘾,渐渐明白了书中每个故事所蕴涵的生活意义。全书通过对教学中的幸福感与压力的原因分析,寻找切实可行的提高个人幸福感、促进专业发展、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引导广大教师踏上幸福之路。”这是出现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封底的一句话。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最美境界。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尤其是教师,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因为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幸福的感觉带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回首从教路,转眼间,我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16载,回味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教学生涯,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当教过的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重回母校,站在我的面前,和我一起回忆当年小学生活的趣事,诉说如今中学生活的.充实时,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幸福。节日里,读着一条条来自学生的问候短信,感受着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幸福的滋味就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当所教班级的孩子在我的帮助下有稍许进步时,取得一些成绩时,当……细细想来,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情还真是很多很多。恍然觉得,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老师的幸福感是这么容易获得。如果经常关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自己幸福的一点一滴,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那些日常工作中的幸福瞬间,纵有不如意的时候,但回想起自己所获得的幸福瞬间,那又有什么不能释然的呢。 “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尽你所能的教育、关心、呵护以及鼓励你的学生,即使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你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你仍然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幸福。
“幸福,原来可以和教师职业如影相随。”这是出现在《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封面的一句话。让我们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吧,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工作吧!
读《秘密》有感 篇2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读《秘密》有感 篇3
读了《笑猫日记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冬天!伴着阵阵梅花的清香,笑猫和虎皮猫的孩子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它们的四个小宝贝——胖头、二丫、三宝和小可怜,四个模样,却一样可爱!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季节,笑猫、虎皮猫、马小跳、杜真子,还有笑猫那神秘的“熊猫表哥”,都精心的呵护着小猫们,期盼着它们快快长大。然而,突如其来的厄运,还是在寒风中降临了。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夺走了小可怜的生命!
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让我懂得生活的道理,更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虎皮猫为了小宝宝干什么都情愿。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日夜为我操劳,可是我却整天让她生气。真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读《秘密》有感 篇4
我对《秘密花园》情有独衷。她深深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书中几个代表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惯坏了的孩子——玛丽和科林。他们自私专横、霸道、乖张,他们似乎要什么有什么,而他们真正缺少的是爱。他们共同的遭遇是父母不喜欢他们,没有给他们一点爱,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第二类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迪克。他热情、阳光、善良、开朗,能和任何人成为朋友,也是小动物亲密的伙伴。他很贫穷,却拥有世间的真爱——父母之爱。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
读到玛丽因一味被父母纵容,到六岁时就变得专横霸道时,我在想:现在也有很多父母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物欲,不懂怎样拒绝孩子,怎样爱孩子。不知道他们长大后是否也会如玛丽般专横、自私?
而科林,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主人公,他可以指挥任何人,却极度自卑,总认为自己是个废人,快要死了,而他其实本来还算健康,这无疑是周围的人观点传染了他,这真像我们生活中说的你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他就会朝着怎样人的方向发展。读过这本书,不只会教育孩子,也应该可以教育我们的家长。爱,如此重要;溺爱,如此可怕。
让读者感到欣喜的是:玛丽和科林后来变了,变得开朗、活泼、乐观、健康。是什么魔力让他们起了这样的变化?是友爱和大自然。
当快乐的迪克走进他们的生活中时,他把幸福、快乐也带给了他们,他把他们带进了大自然。大自然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恶劣的情绪平和下来,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和关爱他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友情的力量多伟大啊!孩子不可无友。自然的力量更是奇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读《秘密》有感 篇5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每一样东西都要靠辛勤地劳动才能得到。这个道理是我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才知道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王葆。有一次,王葆在河边钓鱼,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能帮王葆变出他想拥有的所有东西,可以帮王葆做他不会做的作业,也可以让王葆在比赛的时候得到冠军……
这个宝葫芦同时也给王葆添了许多烦恼。比如:有一次,王葆和同学下棋,王葆想吃同学的马,被宝葫芦知道了,立刻把马放到王葆的嘴里,闹出了笑话,王葆还发现宝葫芦给他的东西都是偷来的,王葆一气之下把宝葫芦丢掉了。
我想,有些人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不劳而获,却忘了不劳而获对别人的损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应该努力付出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功的果实。在学习上,不要遇到难题就马上问别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答案会让我们记忆更加深刻,下次遇到这种题目就可以驾轻就熟,因为,这才是我们自己主动获取、真正拥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