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青铜葵花》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1
在寒假假期中,我读了一本曹文轩的书——《青铜葵花》,当我读完书的最后一页时,我心情很是激动,就像一个兔子在我心头跳个不听。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是一个哑巴;女孩叫葵花,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一个特别的机缘,让他们俩成为了兄妹,他们在一起长大,一起走过那些坎坎坷坷……
作者挥动笔毫,将大麦地人的贫穷描写了出来,将大麦地人生活中的磕绊给写了出来,记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们在面对饥饿来临时的一种良好心态。大麦地在经过蝗虫的攻击后,变得死气沉沉,粮食变得所剩无几;在经过洪水的侵略后,房子变得面目全非。这些的灾难对他们来说难道不是打击,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吗?在面对这些考验时,他们能去芦苇荡里寻找芦根来吃,他们能在自家小水滩中来捕捞鲤鱼来吃,在苦难来临时,他们能去乐观的面对,他们依然能在逆境中奋起。而我们呢?在现实生活中,大鱼大肉伺候着,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在地震、洪水、泥石流面前,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面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挫折,我们只会怨天尤人,叫苦连天,只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平,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在绊倒的地方爬起来。与那些穷苦的大麦地人来来比,我们只是比他们更胆小,更懦弱!其实,挫折时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写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关卡,也是我们人生的考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须要经过提炼和发掘,才能让他本身发射出光芒。挫折的背后就是胜利,是挫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了考验,是他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从书中我也明白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道理,以后我要多读些人生哲学的书,它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变得丰富多彩!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2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句话出自曹文轩的又一力作《青铜葵花》,没错,这个假期我又拜读了曹文轩先生的一部小说!
这本书讲述的是小男孩儿青铜与小女孩葵花之间动人心弦的故事。我是一个眼眶特别浅的女孩儿,读这本书时,不知眼眶湿润了多少次。我的眼前至今还浮现着那一幕幕画面,其中最清晰的还是青铜与葵花摸银杏叶来决定谁去上学。青铜家很穷,只能让一个孩子去上学。于是青铜决定用摸银杏叶来决定谁去上学,青铜在瓶子里放了两枚银杏叶,谁摸到红杏叶谁就去上学。可葵花不知道的是,瓶子里的两枚杏叶都是红色的,不管怎么摸都是葵花去上学,而那枚绿色的杏叶一直被藏在青铜的袖口里……读到这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青铜家再怎么穷,也不会让葵花受任何一点委屈……青铜家点不起灯,青铜就捉来萤火虫;葵花要上台表演,青铜就亲手为她做冰项链……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催人泪下……
可造化弄人,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她从小生长的城市……命运是残忍的,却又是公平的,它用葵花的离开,换取了青铜的声音……青铜人生的第一句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一“葵花”……
书的最后说,青铜一直望着葵花离开的那个方向,等待着她的归来……此刻我想说一句话,青铜与葵花承受了他们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责任、伤害,可他们是善良的,是坚强的,他们之间纯真如水晶般的情谊,他们笑对人生的态度,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使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3
过去我非常恐惧苦难,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苦难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痛苦,它让我看到了善良。苦难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越来越坚强。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葵花随爸爸到乡下的“干校”生活,由于爸爸的溺水身亡,葵花成了可怜的孤儿,被好心的青铜一家收留了。青铜家在他五岁时发生了一场火灾,青铜出于对灾难的恐惧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蝗灾发生时,一家人相依为命。为了省粮食,宁愿一天只吃一顿饭。奶奶当掉一枚黄灿灿的金戒指,换来了一袋小米;发生水灾时,大水冲垮了青铜家的房子。爸爸和青铜去海滩割茅草来盖新房子,奶奶有当了她带了一辈子的玉耳环,换来了租草地的钱……
我们现在的孩子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房间里摆满了四驱赛车、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各种各样的玩具;吃起饭来挑三拣四,嚷着要吃必胜客、肯德基、冰激凌、薯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生活。比起青铜一家和葵花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还没有尝过痛苦的滋味,可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08年汶川地震毁了整个的青川县城,十多万人失去了生命。今年3月11日的日本九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让那些在工厂里辛勤工作的工人、在学校里专心听课的学生、在办公室里专注写资料的人们……顷刻间无家可归、妻离子散……
正如作者说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的`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如果一个人没有“对痛苦的风度”,那他长大后,必定是个“弱者”。我们不能惧怕困难,我们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慢慢变成强者。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4
我在这个快乐的寒假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读了之后,让我为这个贫穷的家感到非常伤心。
《青铜葵花》主要写了一对兄妹的事。哥哥是青铜,妹妹是葵花。有一天,在寒冷的晚上,爸爸妈妈把青铜和葵花叫到客厅里,对他们说:“眼看就要到了孩子上学的时候,但是我们家的钱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你们说,让谁去?”哥哥说妹妹,妹妹说哥哥,两个人在不断的争论着。忽然青铜大声说:“我有办法了!”说完,他跑到另一个房间里,拿了几样东西,又跑到客厅里去了。他说:“既然决定不出来,就用抓球的方式来决定吧,谁抓到红球谁就去上学。”青铜让葵花先抓了,葵花抓了一个红球,青铜说:“葵花去上学。”其实瓶子里都是红球。青铜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生活中非常需要善意的谎言。
在生活中我也说过善意的谎言。在一个风和日历的早晨,我看见一个穿着很破烂的小女孩站在我们楼底下,抱着一沓旧报纸,好像是卖报纸的。于是,我下去问她:“你是卖报纸的吗?”她胆怯地说:“是的。”我很同情她,就把她的报纸买下了,说我们家很需要报纸。并对她说:“你以后的旧报纸我全买了。”她听了之后很开心。一连几天都是我买她的报纸。直到有一天,她非要把报纸送我家里,我拦也拦不住。就这样,真相大白了。
生活中非常需要这样善意的谎言,相信在善意的天空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5
《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写的一本书,青铜、葵花分别是两个人的名字,他们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们俩都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是都乐观的挺了过去,每人都为了渡过难关都付出了努力,让我们体会这困难中的友爱,走进《青铜葵花》这本书吧!
青铜五岁那年,他所住的大麦地失火了,他目睹了这场火灾后就成了哑巴。葵花三岁那年,她爸爸也因一个意外死了,她便住在了青铜家。而后来,水灾,蝗灾,旱灾接二连三的来了。在这灾难不断的期间,这家人并没有舍弃领养的葵花,而是如亲人般对她一起付出努力,渡过难关。青铜为了补贴家用卖掉了101双芦花鞋,而自己却没穿过鞋,他还和爸爸去海边割草盖房。奶奶还用了珍藏多年的戒指换了米。因为困难青铜还把家里唯一的上学机会给葵花,给她做冰项链,萤火虫灯。葵花也很懂事,买来纸笔教青铜写字……这是一个多么友爱的家庭啊!我不禁感概。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今年的战疫人员们,他们不畏艰难,如同青铜和葵花一样,乐观的面对困准——新型冠状病毒,英勇战疫,逆流而上。为了国家安危,舍小家,保大家,这难道不和书中的青铜把上学机会让给葵花一样吗?冒着生命危险勇赴第一线,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无私的品质。同时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我们生活在这一个和平年代,困难很少,但我们应不忘以前抗日时代的艰难困苦,不要总是乐于现在,要继续奋斗下去,为国家的未来打造永远和平昌盛的基础。当面对困难时不要低头,要迎难而上,把困难打倒。
读《青铜葵花》后感 篇6
窗外雨淅沥沥……
大麦地很美,有停泊在水上的渔船,橘黄的灯火是羁旅之客心灵的港湾,摇曳在岸边的芦苇,柔嫩的柳絮吹拂着笑与泪,还有坐在牛背上的青铜与葵花,带着微笑与泪水扶持向前……
罗曼罗兰说:“生命建立在痛苦之上,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曹文轩笔下的《青铜葵花》以浪漫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唯美感人的生活画卷,一些栩栩如生的悲情人物。坚韧懂事的青铜,朴实善良的奶奶,温婉聪慧的葵花……在那大麦地里有着独特的故事。
文革背景下的大麦地,失去父亲的葵花被条件极其艰苦的青铜一家收养。这一大家子是风雨中的破旧马车,在坎坷不平的马路上十分吃力的挪动。无论是突发的洪水还是持续的虫灾,对于他们都是致命的打击。然而一家人相互扶持,互相体谅关心。这辆马车虽然慢,但前方也有目标,沿途皆是风景。
《青铜葵花》是一股清风拂过,被尘世蒙杂的双眸,唤醒畏怯退避的心。它诠释了苦难与伤痛,甜蜜和希冀。苦难何曾避免?战火纷飞中,孩子们含泪阔别,灾难降临之时,顷刻埋葬欢笑,独有一片苍凉的寂寞,解不开机缘的结。
青铜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妹妹,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为了給葵花照相,他顶着严寒在风雪中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写作业,他为其挑着南瓜灯……在清贫安宁的岁月里,如此安好
遥望梦想前方,伸手触及希望。不畏雨雪风霜,何惧世事无常。在奋斗的路上,锁定目标不张望,奔向勇敢者的天堂。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在挫折磨砺中,扬帆起航!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苦风雨中倾听窸窣的呢喃:热爱生命。
窗外雨渐停。微风中带着清润,仿佛大麦地浓浓馥郁的芳香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