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短文网

2025-08-01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精选13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1

随着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雪容融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正如雪容融的名字所代表的,“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中国也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展现了对外开放、交流互鉴、相知相融的决心和实践。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日,这种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实践尤为可贵。中国在冬残奥会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与世界相知相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在与未来。冬残奥会中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同样启示我们青年学子战胜自己,不断进步正是奋斗的意义所在。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2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在主题曲《雪花》的旋律中,“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主鸟巢上空绽放绚丽的烟花,而火炬缓缓熄灭。双奥之城北京在14年后又一次将中国人的浪漫传达给世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把办赛标准提高到了新水平。

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伴随着巨大的留声机转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重现,正是这些画面让世人感受到本次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闭幕式上,200多名听障演员表演《爱的感召》,用手语讲述亲情、友情、爱情,讲述那一份最真挚的爱。在阵阵击鼓声中,留声机变成钟表,倒回至盲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一幕,再次重温那一声“加油”的感动。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3

难以说出再见,期待未来再见。随着主火炬的缓缓熄灭,相约于北京始于严冬,末于暖春的奥运盛会顺利落下帷幕。很荣幸我能够在现场观看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见证中国向世界展现自信与浪漫,见证主火炬缓缓点燃、雪花缓缓升起到雪花缓缓落下、主火炬缓缓熄灭,见证舞台中央绚丽多姿、美仑美奂的视觉盛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中国成功举办这一国际盛会,充分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实力与大国担当。开幕式大屏幕上映现”改变始于体育”,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残疾朋友而言,体育能让他们勇于接受挑战,更加积极融入社会;能让他们变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能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去书写精彩的人生。

带着这些深思,我在国家体育馆服务了为期9天的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见证了残奥运动员们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如果说,冬奥会是见证世界上最健壮的体魄,那么冬残奥会则是见证世界上最不屈的灵魂。

在闭幕式现场,我多次不禁眼角湿润、百感交集,这段“冬奥”经历是成长、是难忘、是不忍割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没有以运动员的身份为国争光,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新时代青年青春力量的信念和行动从未停止,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与时代同进,与祖国同行。在未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起向未来!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4

3月7日13时12分,在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决赛赛场,中国队纪立家率先冲过终点线。滑到终点的纪立家将整个身体扑在雪地上很久,再站起身已是热泪盈眶。“像做梦一样,感觉之前经过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在这一刻都值了,我们中国国家队残疾人运动员的目标就是为国争光!”纪立家激动地说。

这场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的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的比赛,中国队不仅一举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还创造了该项目在冬残奥会上从未有过的“名场面”。在纪立家冲过终点后,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紧随其后,中国队不仅包揽了金银铜牌,更让这场国际比赛最终成为国内对决。

“当我们4个人同时站在同一起点时,我们都在为彼此打气,骄傲是属于中国的!”王鹏耀说,不仅是在这次比赛,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我们也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也正是因为平时的互帮互助,我们才能一路走到北京冬残奥会,为祖国争取荣誉。

“由于我们残疾的部位不一样,平时训练和生活中,大家都会互相照顾。”王鹏耀举例说,比如雪板打蜡,有的队友只有一只手,而雪板打蜡是需要两只手来完成的,这时,就会有队友主动去帮助他完成这个工作,像这种互助小故事,其实每天都会发生。

在小决赛这种激烈的晋级赛中,中国队友之间依然还在为彼此考虑。“小决赛是4个人里面晋级2个人,我和队友需要战胜另外2名外国运动员才能晋级。于是我们互相配合,我让队友超过我去最前面,然后我们双双晋级大决赛。”纪立家说。

赛后采访,获得第四名的张义琦轻拍纪立家表示鼓励。纪立家向记者介绍,“张义琦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兄弟,在队里,张义琦虽然年龄最小,但却是一个大哥的角色,经常给队友们帮助和鼓励。虽然张义琦今天是第四名,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钦佩和感激。”

在云顶明媚的阳光下,洁白的雪道被照耀地闪闪发光,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共同举起鲜艳的国旗庆祝,为祖国的培养,为自己的拼搏,也为彼此真挚的友谊。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5

本次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延续了北京冬奥会简约、精彩的风格。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复杂的编排,只是通过简单的图片,通过图像的变化,勾勒出寓意丰富的图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个舞台化作了一个留声机的唱片。整个闭幕式,便是一篇美好的乐章。冬残奥会是残疾人的奥运盛会,也是我们全人类的精神盛会。

残疾人运动员为了像正常人一样站在赛场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挥洒了更多的汗水,他们那种战胜命运、不惧困难、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精神,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所在。想到这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要以唱片作为整个闭幕式的基础。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美好的乐章,都值得我们去聆听、去歌颂。而残疾人群体的人生,更是一首动听的歌,我们更应该大声歌颂、认真聆听。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6

3月4日,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备受关注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精彩亮相,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将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在80分钟左右的时长内,秉持残健融合的理念,通过十多个场上环节,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已经跟冬奥开幕闭幕不一样,冬奥还是冰雪蓝,而我们是这样的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出热烈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情感来,而这个特点恰巧是冬残奥会最能达到的。我们加班加点把这场开幕式充满感情的这个点突出,也许我们就成功了。

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突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我们表现残疾人自己这方面,肯定是温暖、感人的,因为讲的都是每一个残疾人自己的故事,但是我给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理念,就是从头贯穿始末,一直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无论是我们的舞美空间、视觉空间以及表演空间,“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同心圆”里面还有个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一届冬残奥开幕式,这个理念是最重要的亮点。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7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经过激烈角逐,用自己的坚强不屈和拼搏进取,在“双奥之城”书写竞技历史,奏响生命华章。

竞技之美,从不在于一时的胜败输赢,而在于坚持不懈的自我突破。生命之美,从不只是聚光灯下的片刻荣耀,而是始终勇于挑战极限的自我超越。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正是丈量一个社会文明高度的重要标尺。从盲人火炬手摸索着将火炬插入开幕式雪花台,到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北京冬残奥会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仅在硬件层面为残疾人士创造了“无碍”的生活条件,更在“软件”层面,为他们营造出了自尊、自立、自强的“有爱”氛围。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8

中国又惊艳了世界。

2022年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下终于呈现了。这次的开幕式与2008年相比截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了锣鼓喧天的红色,取而代之的是冰清玉洁的白色;没有整齐划一的千人团体操,只有天真烂漫的几百少年。经过时间沉淀的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内涵更加丰富。

当传统立意与冬奥会相碰,中国人便使这场盛会更加浪漫。因此,这次的倒计时别出心裁地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当每一帧唯美的画面从我眼前闪过,我更加坚定了中华的文化自信。当画面定格在立春时,我知道新的希望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各国代表团按笔画顺序依次入场。引导员手举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带领世界各国依次入场,蓝白相间的礼服,古典云纹的配饰,清新而又不失优雅,使人眼前一亮。最后雪花形状的引导牌被聚拢成一个更大的雪花,以橄榄枝围拱,这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口号深入人心。

最使我自豪的是奥运火炬的点燃方式,当两名火炬手将火炬放入矩形雪花中间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熊熊圣火,仍是只有那束来自希腊的小小火焰在燃烧,这是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的真正体现。这次的点燃方式简约却不简单,它燃烧着全世界的激情、热爱和浪漫。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冬残奥会充分体现了这一里面。在奥利匹克精神的照耀下,人类定能携手前进,走向未来。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9

残奥会的闭幕式相较于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往往没有太多的关注,但北京冬残奥的闭幕式同样充满着惊喜和感动。随着舞台主体上的一张巨型唱片的转动,先是残奥会主要运动的形象相继出现,充满了动态的美;随着欢乐颂的行进,各国运动员相继入场,而最后唱片上闪烁着种种五彩缤纷的画面,定格在了一副名为“love”的画卷。我想,残奥会不仅展示着人类伟大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这样一场盛会还展现着我们对于爱与和平的追求。

最新更新的奥林匹格格言中,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最后加上了“更团结”。什么能让我们更团结?是爱。正如皇后乐队的一首歌所唱的:“爱是这样一个让人习以为常的词汇,但爱让我们有了去关爱他人的能力。”体育的价值除了展现人类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有了一种突破“他者”界限的想象力,让我们在交流中寻求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10

3月13日晚上八点,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318宿舍成员王青、蔡馨毅、孙煊一同观看了线上直播。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于当天下午全部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获得18金20银23铜,共计61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榜首,创造了历史。闭幕式上,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钟表,所有寓意着时间的符号,纷纷洒洒,在场地当中不断闪现,仿佛把冬奥会开幕式,冬奥会闭幕式和冬残奥会开幕式一起汇聚到了鸟巢。今晚的奥林匹克中心区灯火璀璨,夜幕下的鸟巢流光溢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彩成功,令全世界赞叹,这份记忆会永存我们心中。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11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北京再次举办大型国际性残疾人体育赛事。精彩的赛事、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志愿者的微笑、安全和无障碍保障,令参赛人员和全世界观众印象深刻。

14年间,以筹办冬残奥会为契机,北京的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双奥之城”用更便捷、人性化、有温度的城市环境欢迎全球各地的八方来客。与冬残奥结缘,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

“往届冬残奥会中,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往往最具挑战性,本届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令人赞叹。”近日,在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发布会上,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对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作出好评。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12

二月之末,随着“冰墩墩”的挥手告别,异彩纷呈的北京冬奥会落下惟幕;三月之初,跟着“雪容融”的轻快步伐,冬残奥会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感动。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2022年3月12日,北京冬残奥会落幕。短短八天的赛程,却是无数残疾的肉体所奔赴的一场举世瞩目的约会。一场场赛事中,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生命姿态,让每位观众都为之动容。就算如今赛事落幕,冬残奥会的精神仍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我仍记得中国冬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他们奋勇拼搏、挑战极限,展现了强者风范,带给人们精种的鼓舞和震撼。身残志不残,不健全的身体一样可以让自己闪闪发光,站上冬残奥会的运动场并且坚持完成比赛就是战胜不完好身体的最佳褒奖,顽强的灵魂总会去补全因肉体残缺而崎岖不平的命运。

正如俄罗斯诗人巴里蒙特曾写下:“我问崇高的太阳,怎样比霞光更亮。太阳没有回答,可我的心却听到:‘燃烧!’”被病魔与不幸夺走的东西却让残缺的生命更璀璨的绽放,让灵魂淬炼的更有张力。他们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 篇13

在冬残奥会转换期间,罗德里格斯就曾到访过延庆赛区,她对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印象深刻。“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这里的混采区是我见过的最‘无障碍’的。”

不论是竞赛场馆还是运动员生活起居的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各流线的顺畅衔接让不少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们感到舒适与便利。

美国残奥冰球队员凯尔·西奇说:“电梯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我们使用轮椅,我们的床也被调低了,非常便于使用!”

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下肢残疾运动员也能佩戴滑雪器具直接乘坐轿厢式缆车,这大大节约了运动员往来出发区、休息区的时间。参加过索契和平昌冬残奥会的荷兰冬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员尼基·埃尔斯沃德对此十分满意。他说:“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