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 篇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 、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 、为人处世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要时刻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耐心和爱心,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里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按照《弟子规》,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 篇2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带给我快乐,教会我做人。最近我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中,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书中言简意赅的话,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还要对自己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品质高尚的人。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无比惭愧。书中所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告诉我们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当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应一样孝顺,同时能够自我反省,体会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这种孝顺便是难得可贵的。可是在现实当中的我,却与这《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相距甚远。记得暑假的时候,过得很放纵,对自己丝毫没有了要求,手机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经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评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没收手机的地步。我当时实在是觉得他们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时时顶撞父母,现在想想,实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会批评教育我们,都是有着同一个出发点——对我们的爱,总认为父母太过严厉或太过啰嗦,可自己却从未思量过父母为何要严厉,又为何要啰嗦?《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面对父母我们要做到和颜悦色,而“孝”,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颜悦色”了。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握紧我们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悉心照料;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他们如明灯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又何曾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皱纹,爸爸头上那蹿出的丝丝银发?我们为人子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是起码的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到,但应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给于他们关心……父母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的说一声:我爱你们。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这却也是孝啊!父亲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父母唠叨了,请细心聆听;父母耳朵听不清了,请耐心重复;父母老了,请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宝贵的礼物。《弟子规》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谛,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就如《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便是良择。伏尔泰就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读《弟子规》有感 篇3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我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是父母的疼爱才会让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容忍我的傲慢。有好几次,我和父母在一个房子里看电视,每当不想看都将电视关了,从不问父母的感受。可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听从父母的教诲,孝顺父母。读完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让我记忆犹新的是
“冬则温,夏则淸;晨则省,昏则定。”意思是:“子女孝敬父母要体贴。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早晨起床,一定要先看望父母。并向她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一定要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说到就要做到,我相信我自己,永不放弃!让我的父母过上美好的生活!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那他做的事情难以得到认同。自从我学了《弟子规》,父母都夸奖我变乖了,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学校: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中心学校
读《弟子规》有感 篇4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的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让我颇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规》中谈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顾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个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丧父,母亲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无依无靠。他的祖母见他实在可怜,于是就抚养了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学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还得到了逵和荣的举荐。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体弱多病。除了李密,再无人能够照顾他的祖母。于是,李密推辞了逵和荣的举荐。一心一意照顾祖母。李密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今有孟佩杰孝母亲。孟佩杰是20xx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孟佩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担起了家中的重任。20xx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亲。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孟佩杰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孝还体现在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种行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亲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因为父母亲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没有体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布置的事情的话,这种行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难免会老去,会离开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中,我们要做到守丧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亲会难过哭泣,会哀思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待去世的父母亲,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还在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且。
我们要学会孝,要学会感恩父母。《弟子规》中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承地接受。作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汉文帝刘恒就有替父母尝药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孟子曾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可见,孝顺父母多么的重要。爱自己的父母,别让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要时刻记住,“百善孝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今天我听了《弟子规》里的《黄香温席》,讲的是冬天黄香给他的爸爸用自己的体温给爸爸暖床,爸爸睡觉就不冷了,夏天给爸爸用扇子扇枕席,爸爸睡觉就不热了,黄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黄香学习,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妈妈,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说辛苦了,妈妈累了我要帮妈妈,还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他们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爱爸爸妈妈,我以后要很好地孝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