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0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读罢《红楼梦》,虽然感慨结局之悲,但更加欣赏于其中之美。

红楼之美,美在凄美的爱情。黛玉,曾是湖畔中一朵孤傲的白莲,淡然高洁;曾是夕阳下一抹淡淡的红霞,嫣然而逝。她的美丽虽然短暂,却让人不可企及。两人初见便作相识之人,两人相处便心意相通,她也会在心中许下美好的愿景,惦念的情思,还有那“金玉良缘”一说,让她失去了笑靥,终日以泪洗面,可终究是曲终人散。大婚当日,红盖头下的不是她,红烛下的宝玉,也是精神恍惚。此时,在潇湘馆中,是一片凄凉,她将诗稿化做灰烬,含恨而终,黛玉短暂一生,恍若如梦。或许,贾府的荣华富贵,你只是匆匆过客;或许,这封建社会,你并不属于这里。你用毕生眼泪,还尽前世情债,可这爱情,却像是散落的花雨,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红楼之美,美在青春的单纯。相比之下,大观园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封建制度的枷锁,少男少女们有了青春的活力。芍药茵中,史湘云醉卧,以帕为枕,以花为被,那红润的`脸庞,挂着笑意,风吹过,更添了几分浪漫;海棠诗社,风庭月榭,帘杏溪桃,她们吟诗作对,以诗寄情;沁芳桥旁,桃花树下,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人彼此欣赏,互为知己,亦都向往美好与爱情,亦都无视封建之约束。还有善解人意的袭人,敢于反抗的晴雯,冰清玉洁的妙玉.......她们不懂社会的黑暗,不懂封建的落后,她们憧憬与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

可最终,贾府逃不过败落的命运,只留下白茫茫雪地,无一丝痕迹。红楼之美,也在这悲剧中消逝而去......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小时候看红楼梦总是走马观花,因而许多章节几乎是跳过不读,有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之意,不过小说里的诗词却还是深深吸引了我。那清新可人,清雅婉丽的诗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每每读的时候得觉得赏心悦目,给我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读了之后又觉得韵味无穷,久久不忍释手,所以书里诗词直到今天我都是记忆犹新,并且对大部分诗词都能能够够一字不漏背下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长,在读了无数遍之后才算对红楼梦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红楼梦》不仅是融哲学,文学、史学、社会学、医学、建筑学、美学等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蕴含着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娱乐文化等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还是一部表现封建社会的兴衰史,反映封建社会文化的浓缩史,同时更是一部堪称一绝的诗意化的艺术奇珍。一部红楼梦可谓是做到了诗中有画(话),画中有诗(事),诗情画意给后人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纵观红楼梦一书,诗词是琳琅满目、枚不胜举,佳作连篇、美不胜收,散发出艺术的芬芳与思想的光辉。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不仅增添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也丰富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美感。因而博得世人的喜爱和青睐,也因此引来历代众多的红学家、探佚者和红楼梦爱好者纷纷去研究和探讨。

对于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来说,诗词就宛若呈现在夜空上的繁星,璀璨而灿烂;诗词就象点缀在这部奇书之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小花,异彩纷呈。诗词就又好比散落在这部奇书中的一粒粒的珍珠,晶莹剔透,诗词就犹如在镶嵌这部奇书中一颗颗的明珠,华光璀璨。每一首诗和每一首词都闪耀着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时间完整的读完了一整本的《红楼梦》。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红楼女儿悲惨的下场,令我感叹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一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写。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描写了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片段。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导致林黛玉吐血身亡。而贾宝玉也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揭露了一代人人生的悲剧。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宝钗的美丽娴雅、处事圆滑等等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厚的艺术素养,将其刻画出来的。使她们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虽然没有《三国演义》的战火连天;也没有《水浒传》的荡气回肠;更没有《西游记》的奇异荒诞,但却以深刻丰富的人物描写,刻画了美与丑之间复杂的、相生相克的矛盾,铸造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一贯被人们视为“最毒人心”的典型代表。自从读了《红楼梦》,王熙凤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我认为她的优点甚多。

第一、孝敬长辈

读了《红楼梦》一书后,我知道了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孝敬的表现最主要是让贾老太太开心一点。老太太最喜欢宝玉了,可宝玉从没让她省过心;至于其他姐妹也未曾让她开过心。唯有凤姐经常把老太太逗笑了。凤姐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所以,比起其他姐妹和宝玉,凤姐算是很孝顺了。

第二、恪守妇道

凤姐的老公有个亲房,名叫贾瑞。他本人读了不少书,但是可恶的他竟然对凤姐不怀好意,想打她的主意。聪明机智的.凤姐骗他,结果他在大冬天冻了一夜,可是贾瑞色心不改,还来找凤姐,结果贾蓉贾蔷一人敲诈了他五十两银子。最终恶有恶报。

第三、关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开诗社,但是没有银子,只得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不如从前了,可是凤姐明白“再苦也不能苦着孩子”,二话没说,就同意给他们银子了。还有一次,贾环和丫鬟们赌钱输了赖账,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一顿,然后出手替他给了钱。

第四、持家有方

她曾经去宁国府主持过家政,也只有她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又一次,她生病了,她一个人的活要李纨、探春、宝钗三个人来干。

读完这本《红楼梦》后,我仿佛与凤姐交谈过一番,我觉得她优点甚多:孝敬长辈、恪守妇道、关爱弟妹、持家有方等。

现在很久没有读《红楼梦》了,但是王熙凤这个人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怀着对看书的一腔热血,我翻开了那了不起的著作——《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有着相通之处,他们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作者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罕见的瑰宝,是我们中学生加强艺术修养的良好读物。

主人公为贾宝玉,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家族是因为元春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养成生性猜疑的性格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

《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这部著作展示了“金陵十二钗”及其它相关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了追求光明、崇尚自由的思想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的罪恶。体无完肤地暴露了“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及社会道德观念的凶残吃人本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预见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果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读一部好书就如同和一个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