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短文网

2025-08-06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1

是谁画出了世界的美?是谁唤醒了人类最初的感动——和谐。当你用心去聆听它的时候,就发现它蕴藏了人世间所有的爱。当我今天读了这本《走进和谐的春天》的时候,才明白“和谐”并不仅仅是两个组在一起的词,而是寄托了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每次看到孟祥斌跳水救人的情景,我都会暗暗地为他自豪;每次想到李学生奋不顾身地冲上铁轨救出男孩,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会黯然神伤;每次读到毛陈冰千里迢迢地赶到黎平县为孕妇献血,我会深深地为她骄傲......同样是拥有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只有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出手相助,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人的存活。是他们天生就乐于助人吗?不,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私奉献,敢于承担责任的心。

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应验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两句话。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让我感到“和谐”的含义:人人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人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拥有平等,尊严,独立和自由。

回过头来想一想,像我们这样的小学生,都渴望有一个和谐的家园。社会需要诚实友爱,社会需要和睦相处,社会需要公平正义。只要留心,社会上的人处处有动人的一面:徐世红老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臂,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人生支点;程本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随时会爆炸的店里,搬出煤气瓶......

《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让我真真正正地领略到了和平的美好。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向往,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我们不应该不满足于和平的生活,而应当珍惜和享受如今的和谐盛世。让野蛮的杀戮成为人类粗暴践踏和平的过去;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勇敢真心地面对生活;让阳光任意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洗刷所有尘垢。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2

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心有感触。书里讲述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如大爱无声、独臂教师的人生支点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故事讲年仅28岁某部军官孟祥斌,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女子奋不顾身的跳入冰冷的水中,落水女子获救了,孟祥斌却牺牲了。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我们身边,虽然不多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但是却有着不少爱的真情。我从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有一个从青川回来的志愿者受人之托要找一个温州的金大爷,看完了报纸的连续报道,我终于明白原来就是这个78岁高龄的金大爷自己省吃俭用,为灾区的孩子们捐钱捐物,他家里厚厚一叠捐钱捐物的收据和证书更是体现了金大爷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杭州的感人事迹。临近春节,许多民工们冒着严寒在车站通宵排队买票,盼望着能在春节与家人团聚。于是有热心的网友组织起来为这些民工兄弟送上热乎乎的姜茶,让排队多时的民工兄弟们在寒冷的冬夜喝上了暖人更暖心的姜茶。别以为送送姜茶很简单,这些义工们白天都要上班,要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采购原料再把煮好的姜茶不辞辛劳送到车站,一杯一杯地送到排队买票、候车的人手中。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几天,送姜茶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连外国志愿者都吸引进来了,给无数素不相识的人送去了温暖。

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桩桩件件都让我感动,都让我深受教育,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多多帮助别人,这样既可以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可以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温暖、和谐,这就是我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她是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愿望,是人人拥有平等、尊严、独立和自由的生活。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3

有一种美,无与伦比,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走进和谐的春天》,里面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让人感动。其中题为《亲亲家园亲亲世界》的这一章像磁铁般吸引了我。认真读后,我明白了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仰观日月星辰,纵看江河湖海,遐想太空奥秘,探索地下宝藏,欣赏花草树木,品尝美味佳肴……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礼物。”啊,多么优美的句子!读着这段话,我被深深感动了。它让我沉浸在美的世界中,字字句句,耐人寻味。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小鸟,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我仿佛正在与小动物们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在幻想的世界里,一切是那么美好!

多少年来,大自然母亲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它赐予了我们阳光、水、空气,以及粮食、衣服等吃的、穿的、住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却在不停地破坏着大自然。一些野生小动物无辜遭受猎人残杀,树木被乱砍乱伐;汽车的不断增多污染了空气;特别是水质污染令人堪忧,饮水安全无法保证:有些工厂为了节约成本,把一些废物排放到小河里,清清的河水顿时变成了臭水、黑水;还有一些人把塑料袋、生活垃圾随手一扔,街上,小河里到处乱飞,一到夏天还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还有,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同学们,为了我们能永远幸福地生活在清新幽雅的环境里,让我们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4

难道是我们躲避得不够远,侵扰到了你们的领土使你们容不下我们!它是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它的朔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2:0,这下可不太妙了啊。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这本书使我更进一步的领略到了“和谐”的意义,其中有一篇美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让我感动:10月7日凌晨4点,台风“罗莎“突然袭来,在乡村医院的产房里有一位产妇难产。这家小医院并没有实行剖腹产的手术器械。于是院长马上打电话给上级医院。他们一接到电话就立刻顶着风,冒着雨赶到几十里外的乡村医院,立刻为那位产妇实行了剖腹产手术。由于手术及时,是这位产妇脱离了危险,而且还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6斤多重的男婴呢!

还有龙游县塔石乡豆腐王村的群子发现村里的水受污染了,就大胆地写了一封信给省长,让政府引起了重视,解决了问题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看那些创造整洁环境的环卫工人,不管酷暑寒冬,他们顶着烈日迎着刺骨寒风,不管暴风骤雨还是大雪纷飞,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工作。正是他们,平凡的工作中处处体现着伟大,尽心尽职中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儿子一家与生病的老母亲一起去散步。途中老母亲要走大路,年幼的孙子要走小路。这可让老母亲的儿子为难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决定委屈自己的儿子,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而老母亲留在世上的日子却不多了。但是老母亲却改变了主意,决定走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于是,妻子背着儿子,丈夫背着老母亲……在夕阳的余晖中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啊!原来这就是和谐!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镜头也有很多:有一次,我去公园玩,路过一块草坪时,看见有一个中年男子随手把烟蒂丢在了草坪上。而那烟蒂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正渐渐吞噬着草坪……忽然,有说有笑地走过来一行人,他们看见了,便扔下背包,赶紧去用脚踩那逐渐蔓延开去的火。直到他们的鞋底都发黏了,也没有放弃,直到最后一星火苗熄灭。

这不也是和谐吗?

如果你问我:“何谓和谐?”那答案有很多:和谐,是遇到困难时的坐怀不乱;和谐,是亲人间的心灵相通;和谐,是邻里间的一个微笑、一声寒暄;和谐,是拥挤的公交车上的一声“请坐”;和谐,是他人遇难时的见义勇为……和谐,就是这么简单;和谐,无处不在!

让我们播撒下和谐的种子吧,让和谐永远地植根我们的心里,陪伴着我们茁壮成长!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5

《走进和谐的春天》讲的不是春天的万紫千红,千姿百态,而是说和谐就像是春天时时刻刻伴随在你的身边,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牵手你我,与爱同行。他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在这篇文章中讲的是一位“法官妈妈”与它的孩子们。

文中讲了,有一位小男孩叫小琪,他是一个曾被“法官妈妈”贾建平曾帮助过得一个因父母离婚而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正是因为小琪父母的离婚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暖,所以与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了一起,最后因寻衅滋事被起诉,后来贾建平得知他是因为父母离婚而“失足”的,所以决定要帮他,让他不再犯与这次相同的错误,于是对小琪父母苦口婆心了一番,希望小琪父母可以为了小琪的未来着想,希望他们能复婚。最后小琪父母终于在贾建平的劝说下办了复婚手续。在少管所的小琪现在已经有些自暴自弃,听天由命了。在开庭时小琪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亲一起坐在了旁听席上那些自暴自弃立刻化为乌有,随之烟消云散了,那时小琪心里充满了温暖,渐渐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的小琪已经自食其力,直至现在他还与贾建平保持着联系。

和谐不止在贾建平的身上有,在2008年5月的地震中更能体现,多少教师明明自己可以从危险中逃离,可他们没有那么做,他们有的托着快要塌下来的门与砖瓦,有的死死的抱着几张桌子,因为下面躲着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孩子,可他们自己,却丧命于这次地震中。他们不是亲人,却有这比亲人还要无私的关爱,请问这种无私的关爱从何而来?毫无异议,这种关爱的由来是因为他们在乎社会的和谐,所以他们才会作出这样的举动。

以上两个事例都可以说明和谐真的就像春天,无处不在,无时不刻的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和谐在人们眼里也像春天一样重要。你说对吗?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篇6

仰望蓝天,满眼尽是朵朵白云;放眼身边,无处不唱响着“和谐”的音符。在这个寒冷的假期里,一本书《走进和谐的春天》却给我带来了无比的温暖。当读玩这本书时,一支和谐之歌在我耳边响起,它没有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气势澎湃,也没有像舒伯特的《小夜曲》轻柔委婉,只是以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唱响了一支跨越国际的美好之歌。

一个军人,在28岁时结束了他这阳光灿烂般的生命。他就是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中尉。军人就是在紧要关头救人民的人。“我们常常无时无刻的追问自己人生存在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实际行动。而孟祥斌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彭长城这样评价他:“也许生命是一张白纸,仔细绘画会有成效的。 他为何纵身一越放大了自己生命的意义?11月30日,孟祥斌中尉领着妻儿,说要过桥给孩子买一双红皮鞋给孩子过年穿。走到桥上,有许多人围观,孟祥斌中尉一看。忙脱衣服和鞋扔给妻儿。原来一位姑娘因失恋,不想活了,决定自杀,孟祥斌中尉纵身跳下10米高的河里。那时水温只有3度。当皮艇来时,孟祥斌中尉已经下水10分钟了,他尽权利将姑娘拖上皮艇的,自己却沉了下去。目击者说:“他太有爱心了,都舍不得抓姑娘的头发,托颈部,托上来的。”在金华市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感动一个城市。”孩子什么也不懂说:“爸爸跳入河中,睡着了,现在还没醒。”

孟祥斌中尉死后在金华殡仪馆,本来只可以呆几千人,却站了几万人。是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崇高?什么是博大的情怀?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无私的爱?红皮鞋,听说过这件事的人每人买了一双红皮鞋,孩子可以从3岁穿到10几岁甚至长大。

落水姑娘对孟祥斌中尉的妻子道歉,她说:“他是军人这是他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可感谢的。只要你以后好好活着就行了。”这短短的几句话说明了,证明了她博大的胸怀。

亲人离自几而去,人们总要掀开白布看看那曾经熟悉的面孔。在叶庆华(孟祥斌的妻子)那双经过岁月沧桑的手,颤颤抖抖地掀开了它。那一个举动令人痴呆。人人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可她还在喊,她希望奇迹会发生在她身上。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坐在书桌前掩卷沉思。闭上眼睛,脑海不断浮现出孟祥斌在看见那名女子跳河时,毫不犹豫的跳进河里,那时他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已保护人民,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心跳进河里救人的情景。我有一点十分郁闷,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去就那名女子呢?也许是出于自己的责任,也许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怜悯心的普通人吧,也许是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去就那名女子的。不管有多少理由,他总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呼吸停止在了冰冷的河里,可是他炽热的心,滚烫的情,却是永比天长的。冰冷的河水,被他用生命换来的温暖,燃烧了。当时那名女子在跳河的时候,我相信在场有许多人应该多会游泳,不是说会有游泳就要跳下河去救她,可是,至少要做自己能做的事!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仅仅冷眼旁观是不够的,要出一己之力去帮别人才对!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也不少了。我要为你讲述一件我亲眼目睹的事。就在前几天,我在舅舅家看书,突然听见窗外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我趴在窗口,向下看,原来是两个小男孩在吵架,他们两个越吵越激励,接着还动手动脚起来。一会儿,我又看见,在对面的楼上,也有一个人在看,不过他不仅是冷眼旁观,还火上浇油,他高兴地叫喊着:“打打打!踢过去!揍他一顿!”一听到这样的加油喝彩声,他们打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有一个身材比较矮小的男孩,眼泪汪汪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人不但不心生怜悯之心反而火上浇油,真是让人心痛!在这些打架,吵架的现象上就可以看出谁有一颗人爱之心了。

是谁画出了世界上的美好的一切?是谁唤醒了人类最初的感动?是谁人无数人如此向往?是和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