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08-08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2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使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准确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一,导入(目标:与"疆,吾,维···"几个字,激发对维吾尔族人的喜爱,对葡萄沟的向往。)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位客人,他们是买买提一家人。你们瞧,一听说来二(2)班做客,他们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客人和平时来我们家里的客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有趣,不一样,衣服,帽子。

师:是呀,多有趣呀!你们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吗

生:新疆

你来读——新疆(新:前鼻音,疆,认后鼻音)

师:他们居住在新疆,但并不是所有新疆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是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孩子们,你们都是哪个民族的人呀——汉族!

认识这个维吾尔族的朋友开心吗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

生:维吾尔族人——

两个

师:其实不仅他们的服装有趣,他们的城市也很有趣呢!你瞧买买提的家乡叫做"吐鲁番"

生:读

师:吐鲁番有个更有趣的"葡萄沟"

生:读一次。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买买提已经迫不及待的介绍起他的家乡来了!你们看:

谁来做买买提介绍一下:

生:两个学生

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有精神,买买提真是太高兴了!决定带同学们去他的家乡葡萄沟玩一玩(音乐)在我们去游览之前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呀就是——有意归纳:a,葡萄沟都有什么

b,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师:那我们快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吧!美丽的葡萄沟就在我们语文书的43页!

二,学习课文:(目标:课文读正确,通顺,知道葡萄沟都盛产哪些水果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激发对葡萄沟的喜爱,向往)

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请你先自己去葡萄沟转一转,了解葡萄沟,把课文读正确,争取用自己的办法把生字宝宝都记住:

反馈生字,词:

师:看大家转了一圈有点累了,热情的买买提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又大又甜的葡萄,可知有读对这些词语的小朋友才能得到他的葡萄,能行吗

师:谁来做小老师帮大家得到第一排的葡萄

小老师领读。

师:看来同学们还没吃够呢!让我们开列小火车再去尝尝他可口的葡萄:

开火车读

再读课文:

师:吃到买买提这么甜的葡萄,小朋友们一定会读得更有劲了。请你再去读一次课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次,等下作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

自读课文。

反馈读:师:谁想做小导游

你想为大家介绍第几段

分段读:

其他的同学看看谁是带着问题读书的孩子:葡萄沟都有什么

提醒同学:看看你的眼睛已经到了没有

解答问题:会读书的小朋友在哪里"葡萄沟都有什么"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好了,快让我们去看看葡萄沟的.水果吧!

出示第一段:

师:谁愿意做买买提为大家介绍一下呀!

一个同学读!

师评:你瞧,他多自豪呀!葡萄沟五月有:六七月有:九月:

师:看像这样按时间的顺序来介绍,让我们一目了然,多好呀!以后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写!能吗

师:看到这些水果你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喜欢,想吃

师:那你有本领用朗读告诉大家你的喜欢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好想得到这些水果呀!

师: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同桌听听让他也喜欢。

同桌读!

师:同学们合作的真棒,好多同学都得到了同桌的大拇指,那对同桌愿意一起来夸夸葡萄沟的水果呢

同桌展示读:

师:原来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想去尝尝了!让我们一起来吧!

齐读第一段: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买买提高兴极了,决定下节课代同学们更好玩的地方,就要告别了,买买提把人们最喜爱的葡萄制作成卡片送给大家。

不过想得到这张卡片要先才到卡片后面的秘密!

四,生字词教学。

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书写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葡萄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物产丰富,在它西北部地区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这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演示葡萄沟在中国版图上的准确位置。

二,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葡萄沟在哪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最",学生体会不到时,教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位。)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人们最喜爱的葡萄长得什么样请你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

3,小组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体会到的读出来,不到位的由老师引导到位。再读出来。

要点: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重点体会:一个个——一个又一个,每一个。

凉棚——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光的棚。

茂密——(草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葡萄的枝叶多而茁壮。

体会读,指读

②"一大串一大串"

出示幻灯: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通过对比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出葡萄沟的葡萄不仅数量多,品种多,而且串大,个大。

板书:葡萄多,大

指读,评读

③"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出示幻灯对比学习: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艳丽,式样繁多。

自由读,评读

④"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最甜——热情好客;葡萄甜

吃个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到吃不下为止,仍说明葡萄多。

注意:吃不下与不想吃的区别。

板书:甜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3,4句。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5,过渡:你知道这么好的葡萄种在哪吗指读第一句。

6,谁知道葡萄为什么要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引申课外知识)

7,幻灯出示辅助背诵的练习: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三)第三自然段

1,过渡: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2,浏览第三自然段,问:葡萄沟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指读这句话。

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

3,这些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播放视频后再回答。

(四)指板书小结:

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不光因为它的制作工序特殊,更重要的是这的葡萄长得好。再加上这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使你有什么感觉

(五)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你怎么理解"真是"读出来。

三,总结全文:

出示填空练习,小结全文。

葡萄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还要跟我们跳一跳舞2师生共同跳新疆舞,并送给学生小新疆帽。

(4)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自评: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师:猜今天窦老师要带你们去哪玩玩?生:葡萄沟师:说出来生:葡萄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葡萄沟”(板书)。很好,小朋友都知道看老师的笔画。一起读一遍。生:葡萄沟。

师:我们要去葡萄沟,那么我们对葡萄沟要有所了解。好,现在请小朋友赶快打开书本,把书本翻到43页。

师:看看哪位小朋友通过读能对葡萄沟有初步的了解。开始师:自己读自己的生。

师:刚才我真的发现咱二(3)班的小朋友读书姿势很好,而且有的小朋友读了一遍,马上读第二遍。看来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很棒很棒。好,通过你们初步的了解,我们来聊聊。师:葡萄沟在哪儿?生:新疆师:那里盛产生:葡萄生:水果。

师:对呀,五月有生:杏子师:七八月有生:香梨、沙果师:还有什么?生:还有葡萄师:葡萄是人们最生:最喜欢的水果。

师:葡萄是人们最喜欢吃的,那我们今天就去葡萄园看看。

师:好,坐上汽车。看看谁已经坐好了。出发了。葡萄园到了。葡萄种在哪里?请小朋友赶快找找。

师:对,看这小女孩手举得多好。在哪儿?你先说。生:山坡的梯田上师:你来。

生:山坡的梯田上。

师:谁还想说?小男孩你来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师:都找到了吗?生:找到了。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一备读师:这是什么?生:山坡。

师:对,这就是山坡。

师:像梯子一样往上爬的就是生:梯田师:这就是生:梯田。

师:下车,登上梯田看看这葡萄长得怎么样?快看,葡萄长得怎么样?师:你来说说。

生: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师:噢,真棒。还有呢?你来。

生: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还有淡红的师:枝叶长得怎么样?生:茂密。

师:谁找到这个句子?你来生:枝叶、枝叶师:别急。

生: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师:就像生: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凉棚师:真不错。你来。

生: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绿色的凉棚。

师:他读得更棒,能带上自己的感情了。你们能读吗?生:能。

师:那我们来。“茂密的枝叶”起师:看,这是什么?生:凉棚生:葡萄藤师:这是什么?生:叶子。

师:一片叶子叫茂密吗?生:不叫。

师:不叫,那两片生:不叫。

师:不茂密,那三片、四片生:不叫。

师:什么叫茂密?生:很多。

师:很多很多才叫生:茂密。

师:好,我们都知道了,那就一起来把叶子画上去。生:一片、两片、三片??师:长满葡萄腾了吗?生:长满了师:这就叫做生:茂密的枝叶师:这茂密的枝叶像生:凉棚。

师:请问山上的凉棚就只有一个吗?生:不是师:有多少?生:很多。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很多?生:一个个。

师:一个个的,你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师:齐读。

师:现在我们从山坡走到凉棚里去,你会有什么感觉?生:很凉快。

师:举手,谁来说?生:很凉快师:你说生:很冰爽。

师:很冰爽,很凉爽。好的,凉快变成凉爽了。还有吗?生:很舒服。

师:山坡上阳光灿烂。现在能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了吗?生:能。

师:谁来?我刚才还发现咱班的小朋友发言很积极的。好,你来师:把整个句子读完整。师:再往前,前面还有半句。

师:不错,你已经知道把句子读完整了。你再来,读出凉快的感觉。师:凉棚,我听出来了。这叶子很多。你再来。。

师:这个“绿色的凉棚”就感到凉快了。你们也来读一读。那种凉快的、舒服的感觉。师:现在我们透过茂密的枝叶,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

师:完了吗?再继续。

师:真不错,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呢。一句话,葡萄的颜色怎么样?生:很美。

师:很美、很多,颜色有生:红的、白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葡萄,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看看,辨别辨别哪些葡萄?师:我们来当裁判,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好吗?生:好。

师:先从你这儿开始吧。生:紫色师:我这是生:我这是紫色。

师:不错,好眼力。第二个生:我的是淡绿的。

师:别急着下结论,下一个生:我这是紫色。

师:噢,他这个也是紫色的,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串葡萄的颜色,这个是生:紫色的师:这个是生:暗红的。

师:一比较就出来了,你再说一遍。生:我这是紫色的生:我这是绿色的生:我这是白色的。

师:好,快把葡萄挂到葡萄架上。生:好漂亮生:哇师:快回吧。

师:我们这个葡萄藤很特别,有各种各样品种的葡萄。用一个词形容生:五光十色师:五光十色,形容生:很多的颜色。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词,也表示颜色多生:五颜六色。

师:那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师:读读,聪明的小孩有两个了,三个,四个??生:五光十色是什么颜色都有。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五颜六色,颜色还不够多。

生:五颜六色比五光十色少,五光十色是十,五颜六色是六。十比六大。

师:老师告诉你,这里的“六”“十”不是指真正只有六种颜色,十种颜色,而是都指颜色很多。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哪儿不同?生:我、我。

师:发现了,发现了。你说生:“颜”和“光”不同师:给“光”组组词看生:光明生:阳光生:光亮生:金光。

师:金光闪闪、金光灿灿生:阳光。

生:我们这里的光指什么?生:亮光。

师:哪来的亮光?生:阳光。

师:阳光一照,葡萄就生:发出了亮光。

师:发光发亮的葡萄,就像生:一个个小小的灯笼。

师:小小的灯笼,像珍珠,像玛瑙,这样的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生:味道甜。

师:会发光,不仅写出颜色多,样子美。现在再来读读这个“五光十色”师:这么美丽的葡萄为什么长得好?你说生:那些人很勤劳。

师:哪些人?这个“勤劳”用得好生:农民伯伯生:维吾尔族老乡师:很好,谁很勤劳?生:维吾尔族老乡很勤劳。

师:维吾尔族老乡很勤劳,才种出了五光十色的葡萄。这维吾尔族老乡不仅勤劳,还有什么特点。快找找生:很热情。

师:你在哪儿找到的。

师:读得不错,虽然前面读得不够流畅,后面是越读越好。师:读一读生:热情好客。

师:这是个多音字,不要读错了。

师:接下来我一起去体验一下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先来做个节目师:谁来了?生:维吾尔族老乡师:谁来跟我打招呼?

师:汉族小朋友,你好!你称我什么?生:维吾尔族老乡师:汉族小朋友好!生:维吾尔族老乡好!

师:叫我阿姨就更亲切了。谁愿意跟我打招呼。生:维吾尔族阿姨好!师:汉族小姑娘好!

师:你知道维吾尔族的维吾尔是什么意思?生:不知道生:少数民族师:你说生:少数民族。

师:一民族,那我给你们讲讲。维吾尔就是团结合作。在我们新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维吾尔族,还有生:蒙古族。

师:猜错了,那些在内蒙古。还有少数的汉族。我们这些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创造着更美好的明天。你说说,我们这个地方怎么样?

师:我们这个地方怎么样?可以用一个词说说,赞美我们这个地方。生:十全十美。

师:谢谢!我们葡萄沟的葡萄不仅就这样很好吃,还可以制成葡萄干。想吃吗?生:想师:想。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吃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好不好。师:看看这葡萄干生:很小。

师:老师找颗大的给你们看看。还有圆形的、长条形的。品种很多,我不一一列举。想吃吗?生:想。

师:呆会儿再给你们吃。现在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葡萄干吗?师:找,到课文里去找找,就读“收下来的葡萄”那一段师:找到了是吗?生:是。

师:告诉我,你来生:颜色鲜,味道甜师:颜色鲜,味道甜,能再把它概括出来吗?色生:色鲜师:味生:味甜师:再说一遍生:色鲜味甜。

师:刚才老师带着你们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看了葡萄园,感受了维吾尔族的热情好客。即将与老乡告别了,在这告别之际,对老乡说些什么?用一个词可以,用一句话也可以。生:谢谢你的好客师:谢谢我的生;招待师:好的。

生:谢谢你的葡萄干。

师:没有吃,就先说谢谢了。还有吗?用一个词生:五光十色。

师:变成一个句子,什么五光十色?生:五光十色的葡萄。

师:谢谢我带你们去看五光十色的葡萄。还有吗?生:谢谢。

师:别光说葡萄,还有呢?生:谢谢你带我去凉棚。

师:带你们去看那凉棚,还有看那生:五光十色的葡萄师:还有呢?

生:色鲜味甜的葡萄干师:还有谁?生:老乡师:你真聪明。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能把这些串成一段话。谁能来?师:葡萄葡萄。

师:我们感受到这里是个生:美丽的地方师:课文怎么写?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用什么符号。生;句号生:叹号。

师:那我们用上叹号,谁来读读。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呀!

师:一段话不仅仅末尾要用上符号,前面也应该用上标点。那我们一起看看,前面该怎么加。生: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逗号生:葡萄干色鲜味甜逗号。

师:下面要说老乡了,这里用句号也可以。接下去这里的勤奋与热情好客都是写老乡。它们之间可以用顿号。然后这里生:句号。师:这里就用句号了。那么这里还要加上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呀!

师:把我们这次去葡萄沟的感受读一遍。

师:下午放学把这次去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告诉爸爸妈妈。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点击出示:“葡萄”)这两个字谁会念,请站起来念。

生:葡萄。

师:请大家一起念。

生:“葡萄”。

师:“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葡萄”两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下面都是“勹”。

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记住这两个字。

生:(书空)。

师:小朋友记住这两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你能用“葡萄”说说话吗?

生:我很喜欢吃葡萄。

生:葡萄有的很甜,有的甜中带酸,也有的很酸,味道可多了。

生:葡萄的颜色很多,有红的,有紫的,有绿的,可美啦!

生:我妈妈可爱吃葡萄了。

生:爷爷家的门前种着棵葡萄,夏天,我们一家经常在葡萄架下乘凉。

师:想说的小朋友请站起来说。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从葡萄的不同方面说了葡萄,下面请大家再看大屏幕,(点击出示“沟”)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起念一遍。

生:葡萄沟。

师:“葡萄”和“葡萄沟”有什么不同?

生:葡萄沟是一个地方,葡萄是一种水果。

生:葡萄是一种水果的名字,葡萄沟是一个地方的名称。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葡萄沟在哪里?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整体感知一下葡萄沟。

生:(看录像听录音)

师:欣赏完了葡萄沟,谁能告诉大家葡萄沟在哪里?

生:葡萄在新疆吐鲁番。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打开书,把书上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第一段第一句话)

师:点击出示句子,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生:(自由读句子)。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葡萄沟盛产水果。

生:我读懂了那里的水果很多。

师:老师想问一下,你从哪里看出那里的水果很多呢?

生:我是从“盛产”这个词中看出来的?

师:这位小朋友真会读书,那“盛产”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了。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师:是的。小朋友,这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地名的词,请大家拿出笔用“□”标出。然后再想一想,这几个地名所表示的范围谁大谁小。

生:自由读(用“□”标地名)

师:表示地名的词有哪几个?

生:表示地名的词有“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师: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点击这三个词,分别在底下划“——”)

生:没有。

师:小朋友看看,这几个表示地名的词中有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

生;“疆”“新疆”的“疆”。

师:下面请哪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疆”字的。

生:“疆”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弓”,弓的竖折折钩里面有个变形的“土”,右边是横、田、横、田、横。

师:谁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记住右边部分。

生:右边是三横中间两个土。

师:下面请大家把三个表示地名的词按范围的大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完成作业题1。)

师:(点击出示作业题1)谁能帮助老师完成这项作业,告诉大家,谁大谁小。

生:(上台边点击边说)新疆最大,吐鲁番次之,葡萄沟最小。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新疆有个吐鲁番,吐鲁番里面又有一个葡萄沟。

那么葡萄是个怎样的地方,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具体的,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这一课的生字都认识了没有,谁能告诉大家,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读?为什么?

生:我认为“疆”最难读,因为“疆”既是三连拼,又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ji ng”

生:我认为“串”最难读,因为它既是翘舌音又是三连拼。请大家跟我读“chu n”

生:我认为“棚”最难读,因为它是三连拼,请大家跟我读“p ng”

师:你认为难读的字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你们看了录像,读了课文,谁能站起来说一说。

生: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地方。

生:葡萄沟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生:葡萄沟的老乡很热情好客,所以说那里是个好地方。

师:想说的请站起来说

生:(自由说)

师: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葡萄干非常有名,而且那里的老乡又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点击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句话怎么读好它呢?请大家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读)我是用赞美的语气读。

生:(读)我是用骄傲的语气读的。

生:(读)我是用高兴的语气读的。

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就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主要是因为那里——。

生:盛产水果

师: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来写的。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用“~~~~”划出写水果的句子,写了哪些水果用“——”划(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读)

师:谁能站起来读一读写水果的句子。

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师:这句话写了哪些水果?

生:这句话写了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师:是的。(点击)这是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还写到了什么?

生:葡萄。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个句子,作者在写这些水果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这句话是按时间顺序。我是以“五月”“七月”“九十月”这几个词中看出来。

师:这些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

生:葡萄。

师:课文哪一段具体写葡萄?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写葡萄的段落,边读边完成作业题2。

生:(边读边完成作业题2)

师:(点击出示作业题2)谁能帮助老师完成屏幕上的作业。

生:这一段共有(4)句话,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夏季、秋夏)这几个词中看出。

师:作者写夏季和秋季又写了些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请大家找出具体写夏季和秋季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懂读好。同桌也可以相互交流。

生:(自读自悟,同桌交流。)

师:读懂秋季的请举手,读懂夏季的请举手,老师想问一下,我们应该先学夏季还是秋季?为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先学秋季,因为秋季的句子写得美?

生:我认为先学夏季,因为这一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赞同谁的意见?先学哪句好?

生:我认为先学夏季。因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是的,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吧。请大家看写夏季的句子。(点击出示句子)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写夏季葡萄的枝叶很多。我是从“茂密”和“向四面展开”这几个词中看出。

生:我读懂了夏季的枝叶很美,从“绿色”这个词中看出。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作者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的,把向四面展开的枝叶比作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用“四周”而不用“四面八方”或“四处”呢?

师:这儿用“四面八方”或“四处”行吗?请大家换个词读一读。

师:行吗?

生:行。

生:老师:这儿为什么用“一个个”而不用“一个一个”呢?

生:我能解答他的问题,这里用“一个一个”也行,但用“一个个”更能突出葡萄的多和葡萄叶的茂盛。

师:这句话作者通过写葡萄树多,枝叶的茂密,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夏季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夏季是十分炎热的,要是这时候,人们来到葡萄沟,来到这像凉棚样的枝叶底下,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会有很凉快的感觉,好像来到空调房里,舒服极了。

生:会有很凉爽的感觉,把疲劳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师:你们能不能通过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呢?自己试一试。

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接下去我们该学什么了?

生:秋季的葡萄。

师:(点击出示句子)自读这句,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主要写葡萄的颜色很多很美。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主要写夏季的葡萄很多,很大。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呢?

师:谁能帮它解答这个问题,想一想“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老师,我能解答这个问题。“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但“五光十色”还写出颜色有光亮,这样就更美了,因为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所以这儿不能换“五颜六色”。

师:回答得真棒!

生:(鼓掌)

生:老师:“美丽极了”的后面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呢?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用句号和感叹号都行,感叹号的感情更强烈。

生:老师,为什么“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录的”后面都有个“的”,而“五光十色”的后面不用“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多有水平啊!谁能帮他解答?

生:因为前面都是具体写一种颜色,而“五光十色”是总结前面的很多种颜色。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用“一大串一大串”而不用“一串串”呢?

生:因为“一大串一大串”不但写出葡萄多,还写出大,而“一串串”只写出葡萄的多。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能从一句话中读懂了这句话写出了葡萄的多、大和美。那么你能不能美美读一读呢?

生:(自由练读)

师: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生:(读)

师:颜色词后面的“的”要读轻声,听老师读一读,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葡萄沟夏天的枝叶很茂密、很美,秋季的葡萄多、大而美,下面我们一起把写夏季和秋季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葡萄沟葡萄之美。

生:(齐读)

师:请大家再看看课文,作者在第一段中写水果和在第二段中写水果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第一段作者只是简单介绍了几种水果,而第二段作者主要介绍了葡萄的生长过程。

生:第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时候有什么方法介绍水果,而第二段主要写了葡萄的生长过程。

师:他在写葡萄生成过程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葡萄的样子、数量、颜色等方面写具体。那你能不能学着作者写葡萄的方法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水果或物品呢?

生:能。

师: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能干。下面就请四人合作小组先说一说。

生:(四人合作小组练说)

师:看看谁最勇敢,向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水果。

生:我说的是家乡的梨子。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一阵阵香气迎来了一只只酿蜜师——小蜜蜂。它们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初夏,一个个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好像在捉迷藏。到了秋天,在人们辛勤劳动下,梨子成熟了,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

生:我说的是家乡的桃子。阳春三月,桃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桃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阵阵清香迎来了一个个酿蜜师小蜜蜂,他们也嗡嗡地歌唱着,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到了五月,桃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果,远远望去,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翡翠,如果你走进那桃园,就像置身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似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为桃树浇水、施肥、捉虫,汗水洒在片片桃树林里。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3

设计说明:

课文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描绘了葡萄沟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表现了葡萄沟的美丽开爱。那里的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学生除了对葡萄沟有所了解,还要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教学重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吗?喜欢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吗?如果把这两者合起来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师和课文一同去盛产葡萄的葡萄沟游览一番。(读课题:葡萄沟)

二、细读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葡萄沟。(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读)

2、这段文字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沟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鲁番。

那里出产水果。

水果种类很多(课件出示水果),人们最喜欢葡萄。

3、引读第一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______

那里出产______

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们为什么最喜欢葡萄呢?让我们去看看。现在去行么?(最好九十月份,因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们就乘时光隧道车把时间调整到九月吧。闭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沟到了。

2、(出示葡萄沟概貌图)这就是葡萄沟了。“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边说边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树)

3、这些葡萄树长得怎样。学生看图自由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第二句)学生读。

这句写的是(枝叶),什么样的枝叶(茂密的),怎么样(向四面展开)。连起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作者进一步描写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为什么比作凉棚而不是别的。(结合当地地形气候说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进入这样的“凉棚”,感觉怎样?带着这份凉爽舒服读第二句。

4、钻进葡萄架,更另你惊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图)

这是什么季节独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自由读。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这么多颜色漂亮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五颜六色)如果这些颜色都泛着光,水灵灵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个词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它们(美丽极了)。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有上百个品种。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沟简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国,葡萄的博物馆。带着对葡萄的喜爱、赞美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填”再填空读。

闭眼睛边背边想象。

5、葡萄沟的葡萄真——真——真——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吃吗?看,维吾尔族老乡给你端上来了。(出示课文插图)读句子。

看,他们端上来的是最甜的葡萄。这种葡萄叫无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是全世界含糖量最高的葡萄。

维吾尔族老乡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让你吃个够,你想夸他们什么?(热情好客)

6、葡萄沟真——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让我们把对他们的赞美美美地读出来。闭眼睛回味一下(背诵)。

(三)第三段

1、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老乡和游客吃不完怎么办?读第三段

2、边看阴房图片边结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阴房的构造。(边读边看图让学生自己找到图文结合点就理解了。)

3、读第三句,理解“热空气”的作用。(体会葡萄沟人的聪明)

4、葡萄挂在透气的阴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样,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华

葡萄沟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沟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沟这块宝地也敞开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有机会我们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它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课文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对葡萄沟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重点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句子。

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概括全文的第四段那句话,懂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理解第二段的四句话,体会葡萄的“多、美、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教室里来了这么多老师,孩子们,你们觉得紧张吗?

(紧张)

其实,樊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紧张。那我们有没有信息把今天的课上好呢?

(有)

首先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好不好?孩子们夸自己。

(我很棒,我真的很棒!)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那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小电影吧!

(课件出示:秋天,葡萄成熟了,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们摘收丰收葡萄的.场面)

2、葡萄沟的图片。

3、看完画面,你们有话想说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葡萄沟带给了你们这么深的感受,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葡萄沟的。打开第10课自由地读读。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把描写葡萄沟怎样的一句话找出来并用“──”勾画出来。

板书:好地方

2、看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读读这句话。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读课文,感受好地方。

4、课文都写了什么就让你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们认认真真的读课文。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5、谁想把你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三、第一自然段

1、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哦,你是从水果多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出示水果的课件)

2、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3、为什么这么读?因为人们最喜欢的是葡萄。

四、第二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么多的水果逗人喜爱,但我最喜欢那里的葡萄。请随同老师一起到葡萄园去看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如果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都读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见过凉棚吗?

说一说。

2、茂密的枝叶搭起来,多像凉棚呀!

(出示课件)

这就是一种凉棚。

3、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就搭在山坡上的梯田里,你们知道梯田什么样吗?看一看这就是梯田。

4、想象一下:漫山遍野的梯田里种满了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什么样。然后用“……像……”仿照说话。

5、说一说。

6、如果说到葡萄多,你从哪感受到葡萄多?

(第三句)

你还从哪看出葡萄多?

⑴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吗?出示第三句一大串一大串变红,读读想象一下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什么样?

⑵看到了吗?你想让我们大家也看看吗?那就请你让我们看到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吧!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检测生字。(课件出示)

2、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这首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其中吐鲁番排名第一。吐鲁番之所以能排名第一,和葡萄沟有很大的关系,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课件朗读)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

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师:从第一段中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虽然葡萄沟盛产水果,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葡萄。这既说清了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又突出了本文描写的中心,可自然过渡到下文

(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葡萄成熟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候,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吧。教师引读“到了秋季……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五光十色”就更恰当;②成熟了的葡萄是亮晶晶的,“五光十色”才能把那种亮晶晶的感觉表达出来。③太阳照在“五颜六色”晶莹的'葡萄上,就是“五光十色”的。

(3)第二段: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沟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五光十色,真诱人呀,如果此时你到葡萄沟去,你最想干什么?

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那里的老乡——,他们准会——让你——。这里的老乡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4)第三段: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吗?

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晾房修在山坡上…木架子”因为这样修建既可以避免太阳的暴晒,又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这样才能制作出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来。)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要求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自己喜爱葡萄沟的情感。)

四、课堂反馈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现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我们家乡也有好多著名的特产呢!(课件出示灵宝特产)

河南三门峡有个地方叫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齐读课题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葡萄沟风景优美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6

〖学生情况分析〗

宁夏地处大西北,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跟新疆的地质风貌、气候条件相差不大。灵武历来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九、十月正是水果丰收、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因此葡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城里,对葡萄的生长环境及葡萄干的制做、新疆吐鲁番都非常陌生,这就需要课件来展示、实验来演示,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13个,会写10个字。

2.了解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更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自己的家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观察自己带来的葡萄,小组内尝一尝,然后说说自己的葡萄是什么地方产的、味道怎么样?

生甲:我的葡萄是北沙窝林场的,味道很甜。那儿的水果品种很多,味道最美。

生乙:我的葡萄是园艺场的,它的品种叫“龙眼”味道甜但皮有点厚。

生丙:我的葡萄是从我家果园摘的,可能是还没有熟透,甜里带点酸味。

师: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那儿的葡萄是最有名的,刚才同学们品尝到的都是我们本地的葡萄,那你们想不想到吐鲁番去看一看、尝一尝那儿的葡萄?

[本地的葡萄都说好吃,而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激起学生马上想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到底怎么样的强烈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2.小组内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字。

3.在解决疑难字的`基础上再次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桌之间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非常有名。

生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美以及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葡萄沟的葡萄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内朗读课文。

5.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其他同学评。

6.针对评读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通过评读,找出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下一遍朗读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7.说说从哪一段知道吐鲁番盛产葡萄。认真读一读这一段。

生甲: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吐鲁番盛产葡萄。“新疆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叫葡萄沟就说明那儿葡萄多。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读全文,说说你觉得哪一段写的最美。

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

生甲:我觉得第二段写的最美,读了第二段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生乙:我觉得第二段写的最美,从第二段中我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美,人热情好客。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全体学生同意。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第二自然段写的最美,那咱们就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一段写了什么,到底怎么个美法。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同桌互说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好,你最喜欢并读给同桌听。

9.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葡萄。

10.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语,写在卡片上。

[从小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1.用视频仪投放部分学生的卡片,并请这些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

师:葡萄沟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所以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示?

生:五光十色。

师:同学们朗读第二段,看谁读的最美,能让老师流出口水来。

12.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师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放课件:美丽的葡萄沟

[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理解上升为身临其境的理性理解,激起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反复朗读,感情充分渗透,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刚刚欣赏了吐鲁番的葡萄,咱们再尝一尝自己带来的葡萄干,说说味道怎么样。

生甲:很甜。

生乙:味道跟葡萄差不多,虽然水分少了但很软,不像是晒干的。

[通过尝知道葡萄干味道鲜美,为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作铺垫。]

师:葡萄是怎么制成葡萄干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1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拿出学具(四周钻了很多小孔的纸箱)在小组中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指名到台前解说。

生甲:晾房四周都有孔,是为了通风,就像我们打开窗户屋里就凉快一样。

生乙:晾房修在山上,因为山坡上地势高,通风快,水分蒸发快。

[通过直观演示、说过程,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1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综合性学习

我是小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大家到葡萄沟一游,先在小组内活动,再指名到台前表演。)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巩固了课文内容。]

(五)课外延伸

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灵武自古以来就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现在你们来说说家乡的什么水果最美并试着写一写。

生甲:我们家乡的苹果有名,味道甜、品种多。有红元帅、黄元帅、红葵、黄葵、青香蕉、青冠、宁冠、国光,品种不同、味道各异。

生乙:我们家乡的长红枣有名,外观漂亮味道甜美,出口国外,受到好评。

[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是训练朗读的好文章,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天地中金钥匙中的内容(朗读指导),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用了自由读、评读、师生对读、教师导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到“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觉得有滋味”。在阅读指导中,抓住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放课件,欣赏“美丽的葡萄沟”,使感情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有了质的升华,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效果极佳。在理解重点段时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各种葡萄带到课堂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势,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是个难点,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简易晾房,在理解这一段时分小组演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说,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尤其“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非常成功,“小导游们”还真有点专业味道。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了本地的特产并向外推销家乡的水果进行了小习作的训练,使情感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7

《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

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感谢学校有关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也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每一句诚恳的建议都会让我受益匪浅。愿我们共同进步。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使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准确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

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学习难点:

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学习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葡萄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物产丰富,在它西北部地区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这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歌曲声中动画演示葡萄沟在中国版图上的准确位置、

二、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葡萄沟在哪?

2、你们知道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吗?小声读读第一自然段

要点: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3、指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最”,学生体会不到时,教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位。)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人们最喜爱的葡萄长得什么样?请你小声读读第二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

3、小组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学习。体会到的读出来,不到位的`由老师引导到位。再读出来。

要点: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重点体会:一个个——一个又一个,每一个。

凉棚——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光的棚。

茂密——(草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葡萄的枝叶多而茁壮、

体会读、指读

②“一大串一大串”

出示幻灯: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通过对比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出葡萄沟的葡萄不仅数量多,品种多,而且串大,个大。

板书:葡萄多、大

指读、评读

③“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出示幻灯对比学习: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艳丽,式样繁多。

自由读、评读

④“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最甜——热情好客;葡萄甜

吃个够——想吃多少吃多少,吃到吃不下为止,仍说明葡萄多。

注意:吃不下与不想吃的区别。

板书:甜

4、指读第二自然段2、3、4句。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5、过渡:你知道这么好的葡萄种在哪吗?指读第一句。

6、谁知道葡萄为什么要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引申课外知识)

7、幻灯出示辅助背诵的练习: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三)第三自然段

1、过渡: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2、浏览第三自然段,问:葡萄沟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指读这句话。

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

3、这些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播放视频后再回答。

(四)指板书小结:

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不光因为它的制作工序特殊,更重要的是这的葡萄长得好。再加上这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使你有什么感觉?

(五)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你怎么理解“真是”?读出来。

三、总结全文:

出示填空练习,小结全文、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葡萄沟,因为。

附板书设计:

葡萄 多、大、甜

17、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好地方,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2、学会本课15个及相关的词语。

3、能按“单元学习提示”指导的方法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4、能理解第2自然段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5、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2段。

教学重点: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家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方面。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并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读课文,并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1)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

(2)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葡萄沟?

2、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课文并思考:

(1)本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主要讲了葡萄?

(2)文中主要介绍了葡萄的什么?

(3)文中作者由葡萄联想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本段共有几句话?

(2)葡萄干是在什么地方制作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这里出产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课文。

葡萄沟好在哪些方面?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七、课堂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开火车读)

葡萄新疆茂盛维吾尔族吐鲁番吃个够

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非常有名。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葡萄沟看一看葡萄是怎么样子的。

二、学习新课

(一)看录像,自学第2自然段。

1、看录像

2、自学第2小节,出示要求:(每人发一张)

自学要求:

(1)先读第2段,数数这段共几句话。

(2)说一说从第2句到第4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请你用"——"划出来。

3、检查自学

(1)数好了吗?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啊?

(2)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想看看梯田到底什么样吗?图片出示,这就是梯田。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里和我们第一段是一样的,也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请再读一读第2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下面这张表格:什么季节 什么怎么样

(4)出示表格。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什么季节 什么怎么样

夏季 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秋季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低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5)、2个季节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啊?自己读读看。

A、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指名读,问: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再读读看。(茂密的枝叶很多,很美。)看图。

还有愿意来读的?为什么把"绿色的凉棚"读得特别重?

他读得好吗?读得好的,我们大家就要向他。(学习)。学着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好吗?

B 引:那有谁喜欢秋季的葡萄沟的?先自己来读一读。谁喜欢?指名读。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a、自由读。

我们来体会一下:(师范读)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b 、小朋友,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葡萄很多。)哪个词语看出来?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还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葡萄沟很美)哪个词语看出来?(五光十色)

什么是五光十色?我们查过字典的。谁来告诉大家?

c、都有哪些颜色啊?请你用"~~~~"标出写颜色的词语。把你划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指名读。

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都有哪写颜色。

d、我们来给五光十色换个词,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一看行不行?(行)为什么课文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读一读看。

e、为什么?他说得对不对呢?老师再带小朋友去葡萄沟看一看。出示各种图片,感受五光十色的美。师范读后,说:"瞧,一个个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呢!

(行)小朋友,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到底用哪个词好。(不行)小朋友,你喜欢五光十色的葡萄吗?

E、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感觉到,你是真的很喜欢这里的葡萄的。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喜欢这里的葡萄吗?还有谁喜欢的?男女生比赛读。读得真好啊,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好吗?小朋友把这句话读得真美,那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回家的时候也让爸爸妈妈也感受一下葡萄的美呢?真孝顺啊,先自己试着背背看吧!指名背。

4、引:葡萄真吸引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1)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热情)哪里看出来?("准"、"吃个够")你来读读看。

你还想到了什么?(真想去吃葡萄)下面老师就请4大组自己准备一下,比一比,哪一大组能够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听得很想去吃葡萄的。

(2)老乡真热情啊,葡萄沟里的葡萄又这么美,李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呢。哪一位老乡愿意为李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葡萄沟的葡萄呢?请小朋友先自己准备下,把第2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把葡萄沟读得最美。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如果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看谁最能干,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背。

真棒啊。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大家尽情美美得背一次吧!齐背。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葡萄干呢。

(二)学习第3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品尝了一下葡萄干,好吃吗?(好吃)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看录像。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所以只有在葡萄沟这样的房间里才能制出美味可口的葡萄干。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么好吃的葡萄干呢?请小朋友一起把第3段来读一读。

3、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吃的葡萄干。

4、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葡萄沟很好。)

问:好在哪里?(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5、是啊。(指板书)葡萄沟不但盛产很多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外国也很有名,而且人也很好。这里出产的连葡萄干也很有名,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葡萄沟吗?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齐读第4段。

过度语: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地很好,体会地很好。特别是好多平时胆小的小朋友今天也能积极发言了,老师真高兴。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谁发言最积极,讲地最好。

三、巩固练习

读句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说一句话。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时间还有多的就写课堂作业)

四、总结

像这样的用时间顺序写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可以在读书是多留意一下这样的文章,都搜集过来,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难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

4.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树弯弯藤弯弯,结的果实一串串,一个一个圆又圆,吃到嘴里酸又甜。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同桌讨论。

3、指名领读。同位互教互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摘”“搭”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

(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

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4、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5、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自读、指名读

2、理解、感悟:葡萄种在哪儿?(出示课件展示)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1)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重点强调一个。引起学生的争议:一个、一个个的不同。

(2)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3)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热”“难受”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凉快”“就像吃了冰糕一样”“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同位互读。

4、过渡语: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并指名读

(2)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自由说。

(3)看多媒体课件:(五光十色的葡萄)

(4)说说你现在的感觉,体会“五光十色”的意思。

(5)听了你们说的那么好,老师真想读一读。师范读。

(6)说一说你听出什么来了?通过学生的评价,渗透读的方法。如重读“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把表示颜色的词读得一个高,一个低,等。

(7)指名读。

(8)评价后,同位互读再互评。

5、过渡语: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说,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端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6、引导背诵

(1)师范背,生闭眼想象。

(2)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总结老师背得快又好的窍门:边背边想象画面。

(3)生自由练背。

(4)指名背。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昨天去串门,见邻居家的小姑娘在吃葡萄干,我问:你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吗?她想了想说:“是太阳晒成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大声读读课文第三段吧。

1、指名说

2、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品尝葡萄干,感受它的味道。

4、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拓展练习

1、填空,书上的课后题。

2、选做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

(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1

《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激发对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敬佩之情。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葡萄沟教学设计模板

《葡萄沟》是一篇课文,作者是权宽浮,本文形象地介绍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好地方,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2、学会本课15个及相关的词语。

3、能按“单元学习提示”指导的方法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4、能理解第2自然段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5、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2段。

教学重点: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家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方面。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并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读课文,并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1)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

(2)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葡萄沟?

2、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课文并思考:

(1)本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主要讲了葡萄?

(2)文中主要介绍了葡萄的什么?

(3)文中作者由葡萄联想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本段共有几句话?

(2)葡萄干是在什么地方制作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这里出产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课文。

葡萄沟好在哪些方面?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七、课堂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开火车读)

葡萄新疆茂盛维吾尔族吐鲁番吃个够

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非常有名。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葡萄沟看一看葡萄是怎么样子的。

二、学习新课

(一)看录像,自学第2自然段。

1、看录像

2、自学第2小节,出示要求:(每人发一张)

自学要求:

(1)先读第2段,数数这段共几句话。

(2)说一说从第2句到第4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请你用"——"划出来。

3、检查自学

(1)数好了吗?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啊?

(2)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想看看梯田到底什么样吗?图片出示,这就是梯田。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里和我们第一段是一样的,也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请再读一读第2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下面这张表格:什么季节 什么怎么样

(4)出示表格。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什么季节 什么怎么样

夏季 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秋季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低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5)、2个季节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啊?自己读读看。

A、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指名读,问: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再读读看。(茂密的枝叶很多,很美。)看图。

还有愿意来读的?为什么把"绿色的凉棚"读得特别重?

他读得好吗?读得好的,我们大家就要向他。(学习)。学着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好吗?

B 引:那有谁喜欢秋季的葡萄沟的?先自己来读一读。谁喜欢?指名读。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a、自由读。

我们来体会一下:(师范读)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b 、小朋友,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葡萄很多。)哪个词语看出来?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还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葡萄沟很美)哪个词语看出来?(五光十色)

什么是五光十色?我们查过字典的`。谁来告诉大家?

c、都有哪些颜色啊?请你用"~~~~"标出写颜色的词语。把你划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指名读。

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都有哪写颜色。

d、我们来给五光十色换个词,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一看行不行?(行)为什么课文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读一读看。

e、为什么?他说得对不对呢?老师再带小朋友去葡萄沟看一看。出示各种图片,感受五光十色的美。师范读后,说:"瞧,一个个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呢!

(行)小朋友,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到底用哪个词好。(不行)小朋友,你喜欢五光十色的葡萄吗?

E、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感觉到,你是真的很喜欢这里的葡萄的。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喜欢这里的葡萄吗?还有谁喜欢的?男女生比赛读。读得真好啊,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好吗?小朋友把这句话读得真美,那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回家的时候也让爸爸妈妈也感受一下葡萄的美呢?真孝顺啊,先自己试着背背看吧!指名背。

4、引:葡萄真吸引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1)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热情)哪里看出来?("准"、"吃个够")你来读读看。

你还想到了什么?(真想去吃葡萄)下面老师就请4大组自己准备一下,比一比,哪一大组能够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听得很想去吃葡萄的。

(2)老乡真热情啊,葡萄沟里的葡萄又这么美,李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呢。哪一位老乡愿意为李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葡萄沟的葡萄呢?请小朋友先自己准备下,把第2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把葡萄沟读得最美。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如果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看谁最能干,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背。

真棒啊。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大家尽情美美得背一次吧!齐背。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葡萄干呢。

(二)学习第3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品尝了一下葡萄干,好吃吗?(好吃)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看录像。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所以只有在葡萄沟这样的房间里才能制出美味可口的葡萄干。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么好吃的葡萄干呢?请小朋友一起把第3段来读一读。

3、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吃的葡萄干。

4、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葡萄沟很好。)

问:好在哪里?(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5、是啊。(指板书)葡萄沟不但盛产很多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外国也很有名,而且人也很好。这里出产的连葡萄干也很有名,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葡萄沟吗?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齐读第4段。

过度语: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地很好,体会地很好。特别是好多平时胆小的小朋友今天也能积极发言了,老师真高兴。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谁发言最积极,讲地最好。

三、巩固练习

读句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说一句话。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时间还有多的就写课堂作业)

四、总结

像这样的用时间顺序写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可以在读书是多留意一下这样的文章,都搜集过来,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第二十一课。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通过三个自然段介绍。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3.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儿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学习,已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另外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训练。

三、教学目标

我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为《葡萄沟》第二课时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悟结合,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葡萄沟好在哪,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2、难点是了解葡萄干儿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猜猜是哪儿?(学生说)

葡萄沟。

都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在我们去葡萄沟参观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葡萄沟做好去的准备,请打开书快读一读吧!

学生

二.新授

1.看看谁做好去参观的准备啦?

葡萄沟位于哪儿?(新疆吐鲁番)展示新疆吐鲁番的图片,简单介绍新疆。新疆都盛产什么?五月盛产杏儿、七八月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葡萄。(图)葡萄沟不同月份都有

2.(1)在葡萄沟人们最喜欢,最有名的就是葡萄。那葡萄都种在哪里?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知道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看看梯田什么样。(图)

(2)葡萄沟最有名的就是这些葡萄了,葡萄都种在哪儿呢?

山坡上的梯田里。你想象一下,梯田会是什么样子呢?(图)

葡萄在梯田上生长得怎么样呢?请你根据自学提示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图)

(3)那我们这就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去看一看,同学们快坐好车,出发了,好下车,快看看梯田上的葡萄枝叶长成什么样啊?请你大声读读这句话,想想凉棚什么样?(学生先想象)(叶子很茂密,绿绿的,一片挨着一片。)看,这就是葡萄枝叶搭起的凉棚。(图)它什么样?

像这样的凉棚葡萄沟只有一个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个个)

据说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葡萄沟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9度,如果这时候你到葡萄沟,钻进这茂密的枝叶搭起来的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凉爽、舒服……)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4)在这么茂密的枝叶下,你想想葡萄会长得怎么样啊?那我们赶快看看描写葡萄的句子。大声读读这句话,你能发现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吗?

(数量多,从哪个词看出?一大串一大串,问:是一串吗?是一串串吗?对,是一大串一大串,葡萄不仅多而且好。)

(颜色多,从哪个词看出来?(五光十色)表示颜色多的还有哪些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我们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不好?为什么?)1、比较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葡萄(图)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有什么感受?

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赶快美美地再读读这段话。

(5)想一想葡萄沟的葡萄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

葡萄沟温度合适、雨水不多不少,更重要的是维吾尔族老乡勤劳能干。

(6)同学们,维吾尔族老乡是聪明,是能干,你再读读课文他们还有哪些特点呢?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来一起读读这个词。

你怎么看出来的`?

摘下最甜的葡萄、吃个够。

吃个够是怎么吃?

学生重点体会。(从吃个够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一句话就是......

现在又有一批和你们一样的游客来参观葡萄沟了,你们能不能在大屏幕的帮助下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葡萄沟的葡萄呢?

学生借助大屏幕介绍葡萄沟,背诵第二段

3(1)我们的葡萄就是让你们吃个够,带给亲戚吃,还是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刚才说我们维吾尔族聪明能干了。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知道的?

葡萄沟的葡萄干儿有什么特点?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在书中。(板书:葡萄干儿色鲜味甜)

(2)这里的葡萄干这么有名,与它独特的制作过程是分不开的。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3)我们看这就是制作葡萄干的阴房(图),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它的?指名读。看了图片,听了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再读课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4)葡萄干儿的制作过程多有意思啊,通过这样的制作过程就能制作出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5)听说,有一批游客今天抵达了葡萄沟,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谁来当一回小导游把他们带到阴房,里外好好参观参观,向游客介绍一下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自由练说,指名说说

三.小结:指板书,我们看葡萄沟盛产水果、产出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儿色鲜味甜,老乡还那么热情好客。我们真要由衷的夸一夸葡萄沟。

此时,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吗?

<此环节主要是对全篇课文的总结,板书一目了然,提炼了课文,此时我让学生说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任选两题完成)

1、选择文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

2、向家人介绍葡萄沟

3、了解新疆的其它特产。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继续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学习第2段,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3、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能在课文的朗读中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去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了解到哪里是盛产水果,今天我们再去看一看哪里最有名的水果——葡萄。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给句子编上序号。

(2)根据学已学的写作顺序,说说这一段话中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按已学的方法,理解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1)学生自读1、2、3自然。

(2)小组交流。

课文第2自然段一共有()句话。第1句写(),第2句写(),第3写()。这段话从第2句开始,是按()顺序写的。

(3)反馈。

3、深入学习第2段内容。

(1)再读第2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在读这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2)抽生说,进行句子训练。(梯田:出示投影)

句子1:夏季,茂密的枝中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说说,你在读这一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投影。

齐读。

句子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学生找出这一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除了以上几种颜色,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

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在句子中的用法。

学生读句子。指导朗读。进行绘画练习。练习完成《作业本》填色。

据自己所填的颜色把这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句子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发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行词语意思理解的练习。

你能不能把句子中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

学生自读,抽生读,齐读。

4、尝试背诵。

对于这么优美的内容,我们有必要把它记下来,指导背诵。

5、第二自然段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几个这第简单的句子,既然读出了这么多的说问,可真不简单啊!同学阅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刚才句子的理解,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的话要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要说的话流露在朗读中吧!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补充练习。

刚才同学们对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已掌握得较好了。这里也有一段话,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投影出示。)教师范读。

学生自读,检查1、2两个问题。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h)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④尝试背诵这一段话。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家乡特产。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入情入境地品读课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打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珍珠,有紫也有青。

学生:葡萄。

2、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葡萄,但是产量最多,味道最甜的,就是新疆吐鲁番出产的。今天,让我们坐上旅游快车去葡萄沟参观好吗?首先来到第一站。

二、第一站,生字快车道

1、自由朗读课文:

圈出文中的生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一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我会读: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挑战同学读,小组读。

3、我会认:

出示没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4、我会找:

现在第一排生字娃娃与好朋友走散了,谁能第一眼帮它找出来。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循序渐进地识字)

刚刚我们展示了识字本领,个个都是识字大王,现在你们想展示读书本领吗?让我们来到第二站。

三、第二站,朗读展示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

从哪里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课件画出相关语句。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到哪句课件就出示哪句,相机指导朗读。

⑴ 学生1: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葡萄沟水果多,所以说它是个好地方)

① 出示文中水果图片,看到这么多水果,你们喜欢吗?

② 你们能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⑵ 学生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① 理解“茂密、一个个”。

② 你们愿意看看这些绿色的凉棚吗?配乐出示葡萄棚图片。

③ 情境朗读: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这茂密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凉棚下,你有什么感受。

④ 学生3:很凉快。

学生4:很舒服。

学生5:觉得葡萄沟真好,很喜欢那里。

⑤ 把你们对葡萄沟喜爱的感情读出来吧,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学生6: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因为葡萄沟的葡萄美丽,所以那是个好地方)

① “大串大串”说明什么?你们想看看这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吗?

② 课件出示葡萄图片,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能用书中一个词概括吗?

(五光十色)

③ 你们还能用其它词吗?

④ 亲眼目睹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你们有什么感受?

⑤ 学生7:觉得葡萄真美呀。

学生8:很想吃葡萄。

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练读、指名读、师范读)

评议: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重,语调有高有低、齐读。

⑷ 学生9: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让你吃个够。

(因为葡萄沟的人们很热情,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当客人到你家时,你知道怎样做才是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⑸ 学生10: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因为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① 这么有名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同桌说说,集体交流。

② 课件出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找出体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语句交流、朗读,来突破重难点,体现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教学中不以教师的逐段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入情入境地读,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5、小结:当大家来到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7、有感情的齐读这句话。

四、第三站:展示家乡美

夸夸咱家乡的特产。

【评析】

这节课独到之处在于:

1、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2、“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文,接着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的语调、感受,有个人读、小组赛读、同桌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的层次由浅入深,效果很好。

3、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多次展示课件,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读当时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检测生字。(课件出示)

2、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这首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其中吐鲁番排名第一。吐鲁番之所以能排名第一,和葡萄沟有很大的关系,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课件朗读)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

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师:从第一段中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虽然葡萄沟盛产水果,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葡萄。这既说清了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又突出了本文描写的中心,可自然过渡到下文

(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葡萄成熟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候,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吧。教师引读“到了秋季……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五光十色”就更恰当;②成熟了的葡萄是亮晶晶的,“五光十色”才能把那种亮晶晶的感觉表达出来。③太阳照在“五颜六色”晶莹的葡萄上,就是“五光十色”的。

(3)第二段: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沟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五光十色,真诱人呀,如果此时你到葡萄沟去,你最想干什么?

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那里的老乡——,他们准会——让你——。这里的老乡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4)第三段: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吗?

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晾房修在山坡上…木架子”因为这样修建既可以避免太阳的暴晒,又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这样才能制作出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来。)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要求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自己喜爱葡萄沟的情感。)

四、课堂反馈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现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我们家乡也有好多著名的特产呢!(课件出示灵宝特产)

河南三门峡有个地方叫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齐读课题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葡萄沟 风景优美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检测生字。(课件出示)

2、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这首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其中吐鲁番排名第一。吐鲁番之所以能排名第一,和葡萄沟有很大的关系,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课件朗读)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

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师:从第一段中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虽然葡萄沟盛产水果,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葡萄。这既说清了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又突出了本文描写的中心,可自然过渡到下文

(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葡萄成熟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候,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吧。教师引读“到了秋季……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五光十色”就更恰当;②成熟了的葡萄是亮晶晶的,“五光十色”才能把那种亮晶晶的感觉表达出来。③太阳照在“五颜六色”晶莹的葡萄上,就是“五光十色”的`。

(3)第二段: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沟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五光十色,真诱人呀,如果此时你到葡萄沟去,你最想干什么?

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那里的老乡——,他们准会——让你——。这里的老乡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4)第三段: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吗?

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晾房修在山坡上…木架子”因为这样修建既可以避免太阳的暴晒,又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这样才能制作出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来。)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朋友看到葡萄沟这种奇特的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学着来做,结果都失败了,葡萄都发霉变质了,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新疆才有这种昼夜温差大,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才能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制葡萄干,而且色鲜味甜。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要求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自己喜爱葡萄沟的情感。)

四、课堂反馈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现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我们家乡也有好多著名的特产呢!(课件出示灵宝特产)

河南三门峡有个地方叫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齐读课题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葡萄沟 风景优美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8

学习目标

1. 识记11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 梯田” 、“ 山坡” 、“ 茂密” 、“ 五光十色” 、“ 热情好客” 等词语及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

3.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学习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课前准备:葡萄沟的'课文录像、多媒体或图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新疆政区图和葡萄沟系列、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课文插图和贴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直到认识“ 葡萄” 。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葡萄,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出示:疆:读准后鼻音

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二、揭示目标:

1.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

2. 读文,所说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

学法提示:

1. 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交流检测:(一)汇报识字情况。

(1 )查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2 )以旧带新识字:难谁— 维语— 吾

(3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4 )形近字对比识字:密— 蜜

(5 )编字谜识字:弟弟站在木头边。

(二)认读生词

搭建 茂密 凉棚 碉堡 阴房 吐鲁番 葡萄沟 钉木板

蜜桃 采摘 杏子 钉子 留下 新疆 不够 四季

维吾尔族 热情好客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巩固识字

(1 )同桌互相猜字

(2 )编号找字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语言环境中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好词。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师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葡萄干。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葡萄沟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出示葡萄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你还在哪儿见过葡萄?

2、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吐鲁番出产的葡萄了。

3、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畅游迷人的葡萄沟,去品味那甜美诱人的葡萄,大家想去吗?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选择自己读得好的自然段向大家展示,其他人认真倾听。(指名朗读课文,矫正错误)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要求会认,会组词,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4、读难读字词:

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

留下碉堡够了茂密吃个够

5、出示藏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认读

A、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B、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C、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D、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6、再读课文,相信这次你一定会读的又流利又有感情。

三、交流反馈

1、让学生观看葡萄沟的录像,思考,交流,汇报: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师小结: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葡萄干非常有名,而且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所以说它真是一个好地方。(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找到吐鲁番。再出示葡萄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认读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师:过了识字关,我们赶紧登上列车出发去葡萄沟看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葡萄沟的?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知道葡萄沟盛产水果。请学生说说有哪些水果?(课件出示句子和水果图片)

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2、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既然人们最喜爱葡萄,那我们马上去葡萄园看看,好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里?出示“梯田”的图片,让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为什么叫做“梯田”呢?

2、葡萄长得怎么样啦?请默读第二自然段。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现在葡萄架上只有几片树叶,够吗?贴树叶理解“茂密”。

(2)老师边贴树叶一边问学生。你看叶子长得又多又好,用课文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茂密”。

(3)葡萄沟的气温非常高,在烈日当空之际,我们赶快钻进凉棚下,感觉如何?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还从哪里看出葡萄长得好?请同学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从这句话中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数量多,颜色多)葡萄丰收了,请学生来看图介绍葡萄的颜色。成熟的葡萄颜色那么鲜艳,用课文词语来形容就是:五光十色

(2)换词理解“五光十色”。

4、小结:这些葡萄数量这么多,颜色那么鲜艳,一个个水灵灵的,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5、这么好的葡萄是谁种出来的?(维吾尔族老乡)除了聪明能干,维吾尔族老乡还特别热情好客。谁来给同学介绍一下。

(1)理解“准会”、“吃个够”

(2)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齐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看课件,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请同学们互相说说。(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指多名学生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

5、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认读字词。

二、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课外拓展。

1、葡萄沟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去呀?如果去那里你想做什么?

2、葡萄沟的人民欢迎你们,但是,他们希望你们带动更多的游客去那里。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请你为葡萄沟做一段精彩的广告,谁把葡萄沟介绍得最吸引人,就能吃到香甜的葡萄哦!

小组合作做广告,选一名当发言人,其他同学当小参谋,帮助他把广告做得更好。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自己的广告。师生互评,奖励葡萄。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0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自制的卡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过火焰山吗?火焰山附近干热多风,夏季最高气温达到了49℃。那么,有谁知道火焰山附近出产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看一看吧。

2、揭题,板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课文中有一句夸赞葡萄沟的话,你能找到它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3、指导朗读句子。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度:葡萄沟好在哪里?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认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师简单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民族及葡萄沟的地理位置。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里出产哪些水果?用横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课件出示水果图及句子。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3、过渡: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产丰富,难怪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人们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地图,学生对新疆吐鲁番的位置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让学生垂涎三尺,更能读出对葡萄的喜爱。

(二)、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借助课件理解“梯田”。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哪句是写夏天的景色,哪句是写秋天的景色?

2、过渡:师: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1)夏季,你看见了什么?

理解“茂密”、“一个个”。

怎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贴。这样层层叠叠的叶子就是茂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贴叶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体会葡萄架多。师:到了夏天,葡萄茂密的枝叶就顺着搭好

的架子向四面展开。书上说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一个个”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讲过,葡萄沟挨着火焰山,那里气温高达49℃,天气可热了。此时,钻进绿色的凉棚,感觉怎么样?(凉爽,凉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同桌试读,指名读)

师:想一想,到了秋季,你站在这茂密的枝叶下,将会看到什么?(葡萄大丰收)那么,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

3、 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秋天到了,葡萄熟了,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体会“一大串一大串”长得好。

(2)体会颜色多。(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师:这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真是种类繁多,色彩美丽。这就叫——五光十色。(板书:葡萄 五光十色)

师:我们还学过哪个词语形容颜色很多:五颜六色。能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五光十色”,为什么?(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理解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

(3)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葡萄,并为突显重点,突破难点推波助澜。

4、感受老乡的热情好客。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葡萄沟怎样?其实,葡萄沟美,人更好。要是这时候来到葡萄沟会怎样?生默读后回答。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1)用“热情’一词说话。

(2)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并读。

(3)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师:这么多的葡萄吃也吃不完,那不浪费吗?不会的,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处理的呢?

1、课件出示阴房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学生回答。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课文是怎样描写阴房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在阴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3、师板书:色鲜味甜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阴房”,而且对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思维拓展,深入感悟。

师:我们欣赏了葡萄沟的美景,看到了大串的葡萄和色鲜味美的葡萄干,你们想对维吾尔族老乡们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总结本课学习。美好的景色,美味的葡萄,热情的老乡让我们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大声赞美它:(师生同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展示新疆其它地方水果的图片。

板书:葡萄沟

葡萄

老乡

葡萄干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色鲜味美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

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3、揭示:(板书)

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课件出示课文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出夸葡萄沟的这句话,找到后请用“──”把它画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提问:谁来告诉我们哪一句是夸葡萄沟的话?

2、你们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这句话,全班齐读)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想知道它好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谁先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出产水果多)

2)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3)指导朗读。

6、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比较句子)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

3)学习第三句。

①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话,边读边用“──”划出表示颜色的词,画出来后再把这些词语读一读。这么多颜色,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②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出示课后“我会填”里的句子)

4)学习第四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7、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

(4)现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好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8、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3、指定2名读,再齐读。

三、扩展学习:

1、介绍自己的家乡或家乡特产。(先小组交流,再请个别同学介绍)

2、说说在游览祖国风光时应注意文明保洁意识。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水果多

葡葡萄多美甜好

萄老乡热情好客地

沟葡萄干甜鲜有名方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说明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相对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棚”是后鼻音。“产、制”是翘舌音。疆:左边是“”,右边是“”,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

颜:是前鼻音,左边是“彦”,不是“产”,右边是“页”。

葡萄:两个字单读都读第二声,两个字连用时,“萄”可读轻点。

“沟、坡、棚、密、搭、够”几个生字,可用熟生加偏旁和部件组合法识记。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课文中有三个多音字:好客(hào),水分(fèn),钉(dìng)着。

2、写字教学。

“葡萄”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上边都是“艹”,下半部分要先外后里。

留、颜、棚、够:这4个字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疆:写时不要丢掉“弓”字里的“土”。“土”字下面横写作提。

够:左右两部分占格基本相等,右边是“多”字。

沟、坡、搭: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密: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是“必”。

利:左边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制:笔顺是:制。

(三)词句教学

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是比喻茂密的葡萄枝叶展开后像搭的凉棚。教学时可出示第二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句话需要理解的词语有“热情好客”和“吃个够”。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也可结合插图②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体会。

下列词语应该读一读,写一写:

出产 山坡 茂密 吃个够

制成 颜色 搭起 凉棚 葡萄沟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吃甜甜的葡萄。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味道最甜的,就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引出课题《葡萄沟》,并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那里出产的葡萄怎么样,还出产哪些水果吗?请同学们听录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初步感知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认识生字词情况。

4、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读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读出感情。

1、理解第一段。

(1)自读自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2)填空:葡萄沟五月有,七八月有,九十月成熟了。

(3)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

2、细读理解第二段。

(1)自读自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2)在小组里夸一夸葡萄沟。有什么不懂的词句,讨论一下。

(3)在全班夸一夸,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把有关的语句读好。

教师相机概括板书:葡萄多、美;老乡热情好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

(5)练习背诵第二段。自练——同桌互练——看图齐背。

3、理解第三段。

(1)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和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和特点,概括板书:葡萄干有名。

(3)读好本段最后一句。

4、归纳全文内容,指导读好第四段总结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读的方式夸一夸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五、参考资料

新疆:古称西域,是我国最大的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县,葡萄沟是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维吾尔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

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甜

教学后记:

怎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呢?除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外,我还利用CAI课件展示了葡萄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感性上体味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当学生看到葡萄架上茂密的五光十色的葡萄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哇!好美呀!好多呀!我真想去尝尝!”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3

《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流程: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

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感谢学校有关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也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每一句诚恳的建议都会让我受益非浅。愿我们共同进步。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4

学习目标

1. 识记11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 梯田” 、“ 山坡” 、“ 茂密” 、“ 五光十色” 、“ 热情好客” 等词语及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

3.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学习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课前准备:葡萄沟的课文录像、多媒体或图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新疆政区图和葡萄沟系列、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课文插图和贴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直到认识“ 葡萄” 。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葡萄,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出示:疆:读准后鼻音

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二、揭示目标:

1.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

2. 读文,所说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

学法提示:

1. 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交流检测:(一)汇报识字情况。

(1 )查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2 )以旧带新识字:难谁— 维语— 吾

(3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4 )形近字对比识字:密— 蜜

(5 )编字谜识字:弟弟站在木头边。

(二)认读生词

搭建 茂密 凉棚 碉堡 阴房 吐鲁番 葡萄沟 钉木板

蜜桃 采摘 杏子 钉子 留下 新疆 不够 四季

维吾尔族 热情好客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巩固识字

(1 )同桌互相猜字

(2 )编号找字

葡萄沟教学设计(经典)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25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新疆吐鲁番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它是?

2、板题(学生临空),读题。

3、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课文中作者用一句来夸赞葡萄沟,你能找到它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指导朗读句子。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你想怎么读,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度:葡萄沟好在哪里?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里出产哪些水果?用横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水果图及句子。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让学生垂涎三尺,更能读出对葡萄的喜爱。)

(过渡: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产丰富,那人们最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借助课件理解“梯田”。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哪句是写夏天的景色,哪句是写秋天的景色?

2、师: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根据反馈引导理解)

(1)夏季,你看见了什么?(“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理解“茂密”。

怎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贴。这样层层叠叠的叶子就是茂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贴叶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体会葡萄架多。师:到了夏天,葡萄茂密的枝叶就顺着搭好的架子向四面展开。书上说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一个个”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讲过,葡萄沟挨着火焰山,那里气温高达49,天气可热了。此时,钻进绿色的凉棚,感觉怎么样?(凉爽,凉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同桌试读,指名读)

师:想一想,夏天,你站在这茂密的枝叶下,你会想象到什么?(葡萄大丰收)是啊,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

3、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秋天到了,葡萄熟了,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体会“一大串一大串”长得好。

(2)体会颜色多。(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师:这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真是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这就叫——五光十色。(板书:葡萄 五光十色)

师:能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五光十色”,为什么?(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理解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3)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葡萄,并为突显重点,突破难点推波助澜。)

4、师: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2)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并读。

(3)教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葡萄沟的人怎样?是啊,葡萄沟美,人更美。(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4)师: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捧起书来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葡萄吃也吃不完,那不浪费吗?

1、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阴房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课文是怎样描写阴房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在阴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3、师板书:葡萄干 色鲜味甜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阴房”,而且对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思维拓展,深入感悟

师:我们欣赏了葡萄沟的美景,看到了大串的葡萄和色鲜味美的葡萄干,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总结本课学习。

美好的景色,美味的葡萄,热情的老乡让我们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大声赞美它:(师生同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你还知道新疆有哪些小吃、特产、风俗吗?

(课件展示有关新疆的其它图片。)

3、那,我们来一起跳舞吧!(播放:《尝葡萄》师生随着音乐舞动。)

六、启发思考,拓展练习

大家一定也想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那就让:

喜欢写作的你,写写赞美自己家乡的话;

喜欢朗诵的你,朗读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喜欢唱歌的你,学一首赞美家乡的歌;

喜欢跳舞的你,跳一跳赞美家乡的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