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中国的四在名著,大家应该都知道,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三红楼梦》,我看的第一本就是《三国演义》,这,是我最喜欢看的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哲理,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开头,便是统一的东汉摇摇欲坠,黄巾起义、董卓生乱。接着,曹操与袁绍大战,胜利之后建立了魏国,率兵进攻住在江南的孙吴,于是引出赤壁之战。赤壁一战后,三国渐渐形成。可最后,魏国也被晋取代,晋国消灭了蜀国与吴国,最终天下一统。这就这样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规律。
在《三国演义》当中,我最喜欢以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十分的机智、勇敢。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巧妙地解决了一个个不可能的难题,又给对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终往往会取得胜利。比如草船借箭,他算出三日之后必有大雾,又算出周瑜心胸狭窄,鲁肃老实,曹操生性多疑,并计算好了逃跑时的速度。看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了这样的画面:一艘艘扎着草人的船在大雾中朝曹操大本营驶去,然后曹操让射手朝船放箭,当稻草人上扎满箭后,顺流而下,回到了吴军的大本营,让周瑜甘拜下风。
在三国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火烧赤壁。它讲的'是曹军与吴军在赤壁决战,诸葛亮算到东风来临之时,假装上祭坛求风。周瑜与黄盖也摆了苦肉计,让曹操误以为黄盖是来投降的。当然,他们也在曹操的军队中插入了内奸“庞统”,庞统想到曹军团队许多军人水土不服,就假意向他献策,让曹操把战船锁在一起。然后东风来了,黄盖奋不顾身点燃了曹操军的战船,在东风下,又由于战船锁在了一起,曹操的军队要么被淹死,要么被烧死,要么被队友踩死,要么被周瑜的队伍杀死,总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元气大伤,只剩下一队残兵败将,又败走于华容道,最终活着回到许都的寥寥无几。
我喜欢赤壁的原因,是因为吴军十分机智,把计策安排的的十分完美,把事情做的十分完美,不让一点点缺少导致战斗的失误。他们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能与对手硬碰硬,就懂得用智慧,而不是用蛮力将对手打败。这一点我十分敬佩。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你值得拥有。
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望着窗外明朗的月光,我惬意的躺在床上,眼前浮现出《三国演义》中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作战之时的场面,仿佛身临其境……
赤兔马一声长嘶,身后数不尽的'曹兵尾随而至,关公手提青龙宝刀,霎那间,鲜血染红了大地……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幕。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场漫长战争的残酷,同时涌现出多少英雄好汉,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到天下归晋,重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势。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其中最杰出的英雄便是武圣人关羽。
关羽,字云长。是他,不贪图曹操的荣华富贵,人在曹营心在汉,历尽艰险寻找刘备;是他,在华容道上念曹操旧时有恩于他,放走了曹操,险些被斩首……这点点滴滴娓娓道出了他讲义气的个性特征,关于他还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故事,他用行动造就了一个忠义两全的英雄形象,由此可见称关云长为武圣人真是当之无愧。
不过,人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就连武圣人也不例外。有一句歇后语说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任何人都有失误之时,正是由于这次的失败才有了后面走麦城的好戏,不过即使这样,他在人们心中山一般高大的形象也无法改变。
关羽,他武功之高之忠义一直令我佩服,再说我吧!我平时在班上兴风作浪,不守规矩,虽说树敌不少,但也交了一些朋友,可每次不是和这个吵,就是和那个闹,全都是为了一点小事,不珍惜友情。就像上回杨阳来我家玩,一开始玩得很愉快,可玩着玩着,我们开始比赛陀螺,我顺手从从桌上抓起一个陀螺,惊讶的发现铁片和陀尖都不翼而飞,我焦急地寻找着。突然在杨阳的陀螺旁发现了一个,“干嘛偷我陀螺?”杨阳矢口否认,我们俩大声争辩起来。杨阳气冲冲地走了,“怎么了?”奶奶缓缓从厨房走出来,问道。“他偷了我的铁片,是贼!”我忿忿地答道。“哪个?”“放在这儿的那个!”“是我顺手从里边拿出来放在这的……”糟了,我错怪杨阳了!我顿时懊悔极了!本来可以很愉快的一个上午,全给毁了,都怨我!
看看人家关云长,走麦城被擒,在孙权的威逼利诱下不屈服,不背叛自己的大哥。就冲这一点,我实在与他没法比。我羞愧不已,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关云长学习,做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
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人的一生中会阅读许许多多的书籍,有些人喜欢《红楼梦》,有些人喜欢《水浒传》,而我却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罗贯中,这本书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争互战的历史过程,刻画出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绘出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画面,表现出了在战乱年代的百姓呼唤良臣名将,安定战乱的欲望。
《三国演义》不仅是诉说英雄的诗篇,还是一本智谋的宝典。其中的谋略层出不穷,无论是哪一招都为后世的君王将相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书中的诸葛亮则是智慧的化身,他通晓天文地理,足智多谋,知敌人心理,是刘备手下一名得力的大将。
我最喜欢《关羽约三事,曹操解重围》这一篇,它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关羽义薄云天的气概和胸怀。这一篇章讲到战败的他不完全投降曹操,而是选择暂时投降,以确保自己的嫂嫂安然无恙。无论曹操以多优厚的待遇相邀他仍然坚定的说道:“如果我一打听到主公的下落,无论远近我都要去投奔。”这份忠诚让曹操又爱又恨,也成了后世之人心中的榜样。面对权势绝不低头,有一份自己心中的准则是多么难得啊!现实生活中,人性往往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展现出来了,在危机面前人们第一选择可能不是救自己的同伴,而是会选择自己保命,因为人性是残忍的。所以在这样看来,关羽的那份胆量与担当更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学习的。
读完《三国演义》,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保护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每个人,有时就算是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就像那些去支援武汉和治疗患者的医生,还有那些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不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我们这个世界吗?所以我们要学习关羽,做一个忠心、有担当和守护他人的人。
当然,《三国演义》不只有这一个人物,不只有这一个故事,也不只有这一个精神,还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我们去探究。就像别人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
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读完厚厚的《三国演义》,心潮澎湃、意犹未尽。《三国演义》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确实如此。而在分合和合分之际,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战争。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就是彻彻底底的乱世,因而英雄辈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策、孙权、周瑜……等等,这些人都称得上盖世英雄。书中最突出的英雄就是诸葛亮,他不仅足智多谋、处事果断,而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的'事迹不胜枚举,耳熟能详的有:隆中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体现诸葛亮过人的智慧。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忠义,他忠心耿耿辅佐后主刘禅,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代贤相。一篇《出师表》,读之令人涕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完美的人。事实上,他也有缺点,譬如他过于谨小慎微。“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诗就是对他的优点和缺点的概括。我认为英雄是需要一颗“野心”来支配的,《三国演义》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曹操拥有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他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反面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便成了他的标签。而《三国志》中则说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我更偏向于后者。
曹操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他尚礼重法,唯才是举。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官渡之战”中,以超常的作战手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从而逆转了整个局势,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可窥见他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人无完人,生性多疑,是他的缺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三国英雄都早已随着滚滚浪花远去,但历史的长河淹没不了英雄的风采。这些英雄人物让人心驰神往,也引发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一失足成千古恨——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要数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说出来是多么的气势恢宏,即便不读《三国》,脑海中同样也会浮现许多精彩的故事。诸侯割据下的东汉末年,曹操以他的雄才大略脱颖而出,依靠郭嘉、程昱等谋士,及李典、典韦、乐禁等勇将,在北方迅速扩张,甚至南击败了十倍于已的袁绍,成为当时最强的势力。刘备则靠诚心赢得了五虎大将,卧龙凤雏,和蜀地大部分地区,实力渐渐强大。久居江东的孙权接过你兄的'接力棒,三代经营东吴,人才济济,风调雨顺,是又一股较强的势力。由此便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将无数的英雄好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原本已被历史遮住的他们,重新来到我们的身边。他笔下的三国,是一个英雄的三国。
提起三国,诸葛亮就好像是它的坐标,没有孔明的三国不好看,没有孔明的三国不精彩,他“羽扇纶巾”的形象是中国人永远的智者形象。诸葛亮的谋略无可比拟,他能清楚地说出敌人的一举一动,甚至所思所想,他亦能让天气如他口中所言,在他的一生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信仰,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却是他唯一料不到的命运。
曹操,奸雄也。这个定义可能是最准确的。他的老奸巨滑无可厚非,他的疑心病也是“登峰造极”,但扬刘贬曹之徒,则将他定义为“奸贼”。我觉得曹操称得上“雄”。在某些方面,算得上英雄。他一统江山的气魄和过人的胆识,历史上为数不多。在袁绍面前,他把他所有胆识和谋略用来导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一场经典之战。他赢了。正反两面结合,曹操便是个名副其实的一代“奸雄”。
合上书本的一刹好,我却不禁有些缺憾。我为悲情英雄惋叹,我为得志小人悲哀,我为无辜冤死的将士叹息。
但《三国》终究只是英雄的三国,却不是百姓的三国。烽火连天的神州大地最苦的是谁?百姓!战争这一愚蠢的行为将永远是百姓的噩梦,哪怕仗打得多么的酣畅淋漓,百姓始终过不上安定的日子。诸葛亮、曹操等终究是要逝去,成为过眼烟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就是这样的残酷。
在英雄的三国里,我终于看清了一个别样的三国,百姓苦难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