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案

短文网

2025-08-0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江雪》教案(精选1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雪》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2、理解古诗中“绝”“万径”“人踪灭”“ 蓑笠”的词义。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古诗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画。

(出示电子大书)师: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山上都是雪,小鸟会怎么样?

师:路上有没有行人?为什么?

师:江面上有什么?船上的人穿着什么?他在干什么?

二、欣赏古诗。

1、教师播放古诗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理解词汇“绝”“万径”“人踪灭”“簔笠” 的词义。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3、教师逐一讲解古诗大意。

千山鸟飞绝: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

万径人踪灭: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三、朗诵古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分组朗诵古诗。

四、开心游戏。

接龙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接龙比赛,可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到第一句均可,或者改变接龙速度,或者限制时间等等。

活动应变

南方的幼儿没有见过雪,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下雪的视频给幼儿观看。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绘画冬天景象。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复习古诗,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环境创设

请幼儿画一幅关于冬天景象的美术作品,张贴在美术展示区。

家园互动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背诵古诗,让幼儿解释古诗大意,说说古诗的意境。

随机教育

在活动过渡环节,可以和幼儿一起朗诵古诗。

《江雪》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我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2、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我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3、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

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可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全体起立,我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5、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出示)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

同学们,这首诗中还包含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出示)

江雪-()-()=()

每一个括号里填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这首诗中。最后一个括号中的四个字可作为图中奇石的名称。

答案:

江雪-(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孤舟独钓)

江雪-(千山万径)-(飞鸟人踪)=(孤舟独钓)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江雪》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江雪》教案 篇5

一、揭题,导入新课,江雪上课教案。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出示《静夜思》看,一轮明月挂在床前,诗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故乡。这画面是描绘哪首诗的?

2、出示《山行》。远看,山路蜿蜒伸向寒山。近看,枫叶如火,比二月的春光还要艳丽,诗人不由停车驻足观望,想想看,是描绘哪首诗?

3、你不仅会欣赏,而且还会想画面。看画面,看主要景物与古诗的联系。这是读好诗的方法。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诗《江雪》。师板课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江雪》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昨天大家预习读了,看看大家读得怎样了。

2、你把音都读准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

3、有一个字注意“翁”要读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

4、每一个字都念准了。你把今天要学的生字“孤”都读得很准。我们一起来写“孤”,左窄又宽,左边是子,写左边子,要给右边的瓜留好位置,中间一点不能丢,写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5、请学生再读。你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读得很有节奏。老师发现你把“蓑笠”读得非常准。有哪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查到“蓑笠”是什么?“蓑笠”图片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或稻草编成的雨具,“笠”是用竹子编成的,遮阳挡雨水的帽子。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板书画。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到了什么画面。一边小声读诗,一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声读古诗。

2.把你看到的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生交流

3.如果把黑板作为画纸,你最想上来画什么? 渔翁

4.一艘小小的船,一根短短的鱼杆。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诗歌里哪个词告诉你这个画面。孤舟一条船。独钓 一个人。孤独

5.他通过两个字看到了一个画面,这是什么衣着?哪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说蓑笠翁的意思。(了解“蓑笠翁”:是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6.就这样读读诗,画画画,再读读诗。把下面两句诗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了。指名读。(1)我看到了一个人——(2)我看到了一条船,齐读。

7.还可以添上些什么“? 山 你为什么不是画的一座山? 千山——很多山

8.诗中还有一个词跟千山相似,也是表示多的。你找到了吗?

万径。 径?什么是万径? 是一万条小路? 很多小路。

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伸向寒山的小路。老师来画。你看我们抓住关键词就理解了一二两句诗。能读好一二句吗?把画面展示在眼前。

(1)我看到了条条小路——(2)看到了许多座山

作者就是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条条小路,座座高山。齐读

9.我们把画面基本完成了?你觉得还应该添些什么? 雪。

(1)老师画一点。想想哪里有雪?有没有直接写雪的? 寒江雪

是呀,寒江雪里面就有雪。透过这个词“寒”字你感受到什么?

寒风刺骨 寒冷。好冷呀,雪好大,所以老师还得给他添上点雪花。

(2)全诗还有没有含着雪?有没有写雪大的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绝和灭,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是什么绝迹什么没有了。 鸟绝迹了,人灭了。雪能不大吗!老师接着画雪。

10.这就是寒江飞雪的图画,师板书“寒江飞雪”,教案《江雪上课教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个画面?

指名读。(1)我看到飞雪在江面上飞舞。——(2)千山万径,大雪封山——(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11.同学们,在你们共同的努力下画面已经完成了,诗意一定也在你们心中了,能不能相互说说诗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语言告诉我。再指名说

12.诗意明白了,画面清晰了,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诵读,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播放录音。)

(1)听着诵读,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渔翁,在这样的空旷,这样的无声的地方。你的感受是? 孤独感 板书:孤独

(2)文中有吗?只有这一点点的孤独吗?细细地读,静静地品,文中哪几个词里藏者孤独,也在诉说孤独,你还能读到孤独,用笔圈圈。还有哪些字也在写孤独。

(3)绝 灭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找这两个词?

没有人 没有鸟。空旷无人,这两个字看似写鸟写人,实则写孤独,看看,再找一找。千山 万径是一座山,是一条路吗

很多山,很多路,都没有人

这么空旷的世界只有渔翁一个人,只有寒江做伴,飞雪为友,这种孤独太深,太浓,太厚了。

文中有一个词“千万孤独”。请学生读。

诗文处处写景,其实处处写情,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板书“千万孤独”谁来读。读出这份浓郁的孤独

生配乐读——节奏慢一点可能会更好。

(1)我感受到了千万孤独——(2)我听到了飞鸟绝迹、人迹罕至的感受。——(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个永恒的孤独。

14.(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柳宗元。柳宗元此时就在永州。由于他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内”就是柳宗元的内心、理想、志向。这句话的意思:我虽然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与挫折,我仍不会改变我的内心,我的理想,我的志向。《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此时。

(3).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鸟飞绝,人终迹,寒江雪都是静的,师只有一个字是动的,显现出无限生机。钓,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他钓得到鱼吗?他在钓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柳宗元迎风抗雪,孤舟独钓,他在等待什么?(他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读出这种对朋友的等待。——听到你朗读,我听到了对朋友的期待。环境这样恶劣他还在钓什么?——心境通过“钓”字你看到了怎样的柳宗元

———绝不放弃的柳宗元——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柳宗元。——坚强的

(4).这就是柳宗元的执着,坚强,坚守。正如他的诗所说“不更乎其内”板书:不更乎其内。刚才我们读出的是柳宗元的借景抒情,板书“情”,现在我们读出的是他借诗言志。板书:“志”。让我们读出这份坚守,沉着、期待。生齐读。

(5)我想同学们一定把这首诗深深记在了心里,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生背齐背

四、作业。

柳宗元把不幸和坎坷留在了永州,把他的智慧和文采也留在了永州,老师向大家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渔翁》及解释,根据我们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诗想想画面,想想画面再读读诗”,把你又看到的鱼翁及看到的画面画在作业纸上。(投映)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傍bànɡ 汲jí)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 ǎi nǎi)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逐zhu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老师布置(任选其一):

(1)自读《渔翁》,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情感,想象并画出你看到的画面。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江雪》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诗歌的一些写作技法。

教学设想:对比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

三.对比学习《错误》

1.提问:有人说,此诗当属于欧洲现代派诗歌,有人认为此诗继承的还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你怎么评价?

提示,我们可从主体和意象及其写作技法分析。

2.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不同,通过朗读来理解。

3.诗歌的标题很有新意,它妙在何处?

明确: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4.总结诗歌技法:结构上双线结构----纵线: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江雪》;横线:倒叙结构。语言上----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四.作业

背诵全诗。

《江雪》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1、谈话:孩子们,今天冷吗?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词语的“冷暖”:出示“雪”,让孩子们谈谈感觉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成语。

3、出示课题、引至古诗:出示“江”并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赏那一场雪景。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冬天”的成语,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了解学情,同时,对感知“词语冷暖”及后面的诗意都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整体感受,理解诗意: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轻读古诗:通过轻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汇报检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并有层次的点评、鼓励。

3、配乐吟诗:师述:听说古代的诗、词不是读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们能听着音乐唱一唱吗?(播放低沉空远的音乐,学生配乐吟诗。)

4、汇报感受:汇报你读到了什么?(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调)带着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绍你脑中的那幅图画,师随机出示挂图。(了解学情,不求太完整)

5、回归诗句,搜寻字词:同这都感觉到了寒冷,难道诗中告诉了我们?(出示挂图:引出一、二行,板书:千、万)

6、你是如何知道的?(点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7、难道诗人真的去数过有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1)不是确数,形容多,牵引至旧知识吗?

(2)补充:千()万()

(3)知识迁移:能把“千”、“万”改成意思一样的词语,连着诗意说一说吗?(如:许许多多、不可胜数……)

(4)朗读指导:“千山、万水”远吗?多吗?这两行该如何读?(师通过范读感染、多元评价,着重引导读出“拉长、低远”的语调。)

8、体会冷的程度

(1)品读一、二行,(要求读得冷得直发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诗)

(2)引读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万物都灭绝了,没有人烟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读三、四行诗。

9、观察挂图上的老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0、闭眼想像,勾勒画面:师范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那幅画?[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教师丰富而有语言描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多向互动及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评价;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落实字词并玩味字词(如:千、万),借助挂图与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想像思维,从多向多层去理解古诗意思,并通过追问“冷得……冷得”直逼学生心灵,贴近古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三、探寻意境,感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师用低沉的语调娓娓道来:坐在江边静静垂钓,此刻又有谁能体会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着老翁的背影,你感觉到了什么?(孤单、孤独……)

2、到底他的孤独有多深呢?出示:千万孤独,并介绍这是一首藏头诗。

3、深情叙述: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无边的、难言的孤独,指导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4、质问学生:这是谁的孤独?

5、了解诗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十年、颠沛流离……”。

6、板书“十年、颠沛流离”,并指导学生查字典释词,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颠沛流离、十年……)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深情朗读与语言描述,创设足够浓厚诗韵情景,初步再现千年前的唐朝生活形象;其次,教师充分搜集展现作者心境的背景材料作补充,为学生贴近作者、走近文本、走近唐朝去感悟作者柳宗元的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人生际遇搭建桥梁。]

四、穿越时空,走进心灵:溶入“寒江独钓”的坚持

1、质问: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吗?他畏惧了吗?

2、质疑:现在,你认为渔翁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种坚持、坚强、等待……)

3、感悟“坚持”:对,他在坚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他相信,久别的朋友终会相见,亲人还会团圆。也许,还会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心灵。)

3、多元解读古诗:愤读:你是孤傲的柳宗元,对那不公的社会,激愤地读;你就是执着的柳宗元,相信自己的坚持,坚定地读……

4、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5、勉励学生,配乐赏读:师配乐深情、激昂地读;劝勉学生“人生路上多磨难,但别怕,请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到春暖花开。”

6、师生共读《江雪》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迈步走近唐朝与柳宗元牵手,体验作者的品格魅力与人生际遇,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已的人生。在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中师生共同赏读全文结束教学,给学生留下心灵的震憾与阅读的萌动,激发阅读期待,延续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千()万

x十年=

孤独

《江雪》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诗歌的一些写作技法。

教学设想:对比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

三.对比学习《错误》

1.提问:有人说,此诗当属于欧洲现代派诗歌,有人认为此诗继承的还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你怎么评价?

提示,我们可从主体和意象及其写作技法分析。

2.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不同,通过朗读来理解。

3.诗歌的标题很有新意,它妙在何处?

明确: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4.总结诗歌技法:结构上双线结构----纵线: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江雪》;横线:倒叙结构。语言上----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四.作业

背诵全诗。

《江雪》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2、理解古诗中“绝”“万径”“人踪灭”“ 蓑笠”的词义。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古诗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画。

(出示电子大书)师: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山上都是雪,小鸟会怎么样?

师:路上有没有行人?为什么?

师:江面上有什么?船上的人穿着什么?他在干什么?

二、欣赏古诗。

1、教师播放古诗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理解词汇“绝”“万径”“人踪灭”“簔笠” 的词义。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3、教师逐一讲解古诗大意。

千山鸟飞绝: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

万径人踪灭: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三、朗诵古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分组朗诵古诗。

四、开心游戏。

接龙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接龙比赛,可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到第一句均可,或者改变接龙速度,或者限制时间等等。

活动应变

南方的幼儿没有见过雪,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下雪的视频给幼儿观看。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绘画冬天景象。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复习古诗,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环境创设

请幼儿画一幅关于冬天景象的美术作品,张贴在美术展示区。

家园互动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背诵古诗,让幼儿解释古诗大意,说说古诗的意境。

随机教育

在活动过渡环节,可以和幼儿一起朗诵古诗。

《江雪》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雪》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雪》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江雪》教案 篇12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1、谈话:孩子们,今天冷吗?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词语的“冷暖”:出示“雪”,让孩子们谈谈感觉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成语。

3、出示课题、引至古诗:出示“江”并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赏那一场雪景。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冬天”的成语,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了解学情,同时,对感知“词语冷暖”及后面的诗意都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整体感受,理解诗意: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轻读古诗:通过轻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汇报检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并有层次的点评、鼓励。

3、配乐吟诗:师述:听说古代的诗、词不是读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们能听着音乐唱一唱吗?(播放低沉空远的音乐,学生配乐吟诗。)

4、汇报感受:汇报你读到了什么?(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调)带着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绍你脑中的那幅图画,师随机出示挂图。(了解学情,不求太完整)

5、回归诗句,搜寻字词:同这都感觉到了寒冷,难道诗中告诉了我们?(出示挂图:引出一、二行,板书:千、万)

6、你是如何知道的?(点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7、难道诗人真的去数过有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1)不是确数,形容多,牵引至旧知识吗?

(2)补充:千()万()

(3)知识迁移:能把“千”、“万”改成意思一样的词语,连着诗意说一说吗?(如:许许多多、不可胜数……)

(4)朗读指导:“千山、万水”远吗?多吗?这两行该如何读?(师通过范读感染、多元评价,着重引导读出“拉长、低远”的语调。)

8、体会冷的程度

(1)品读一、二行,(要求读得冷得直发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诗)

(2)引读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万物都灭绝了,没有人烟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读三、四行诗。

9、观察挂图上的老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0、闭眼想像,勾勒画面:师范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那幅画?[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教师丰富而有语言描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多向互动及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评价;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落实字词并玩味字词(如:千、万),借助挂图与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想像思维,从多向多层去理解古诗意思,并通过追问“冷得……冷得”直逼学生心灵,贴近古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三、探寻意境,感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师用低沉的语调娓娓道来:坐在江边静静垂钓,此刻又有谁能体会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着老翁的背影,你感觉到了什么?(孤单、孤独……)

2、到底他的孤独有多深呢?出示:千万孤独,并介绍这是一首藏头诗。

3、深情叙述: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无边的、难言的孤独,指导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4、质问学生:这是谁的孤独?

5、了解诗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十年、颠沛流离……”。

6、板书“十年、颠沛流离”,并指导学生查字典释词,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颠沛流离、十年……)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深情朗读与语言描述,创设足够浓厚诗韵情景,初步再现千年前的唐朝生活形象;其次,教师充分搜集展现作者心境的背景材料作补充,为学生贴近作者、走近文本、走近唐朝去感悟作者柳宗元的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人生际遇搭建桥梁。]

四、穿越时空,走进心灵:溶入“寒江独钓”的坚持

1、质问: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吗?他畏惧了吗?

2、质疑:现在,你认为渔翁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种坚持、坚强、等待……)

3、感悟“坚持”:对,他在坚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他相信,久别的朋友终会相见,亲人还会团圆。也许,还会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心灵。)

3、多元解读古诗:愤读:你是孤傲的柳宗元,对那不公的社会,激愤地读;你就是执着的柳宗元,相信自己的坚持,坚定地读……

4、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5、勉励学生,配乐赏读:师配乐深情、激昂地读;劝勉学生“人生路上多磨难,但别怕,请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到春暖花开。”

6、师生共读《江雪》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迈步走近唐朝与柳宗元牵手,体验作者的品格魅力与人生际遇,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已的人生。在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中师生共同赏读全文结束教学,给学生留下心灵的震憾与阅读的萌动,激发阅读期待,延续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千()万

x十年=

孤独

《江雪》教案 篇13

一、揭题,导入新课,江雪上课教案。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出示《静夜思》看,一轮明月挂在床前,诗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故乡。这画面是描绘哪首诗的?

2、出示《山行》。远看,山路蜿蜒伸向寒山。近看,枫叶如火,比二月的春光还要艳丽,诗人不由停车驻足观望,想想看,是描绘哪首诗?

3、你不仅会欣赏,而且还会想画面。看画面,看主要景物与古诗的联系。这是读好诗的方法。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诗《江雪》。师板课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江雪》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昨天大家预习读了,看看大家读得怎样了。

2、你把音都读准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

3、有一个字注意“翁”要读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

4、每一个字都念准了。你把今天要学的生字“孤”都读得很准。我们一起来写“孤”,左窄又宽,左边是子,写左边子,要给右边的瓜留好位置,中间一点不能丢,写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5、请学生再读。你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读得很有节奏。老师发现你把“蓑笠”读得非常准。有哪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查到“蓑笠”是什么?“蓑笠”图片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或稻草编成的雨具,“笠”是用竹子编成的,遮阳挡雨水的帽子。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板书画。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到了什么画面。一边小声读诗,一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声读古诗。

2.把你看到的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生交流

3.如果把黑板作为画纸,你最想上来画什么? 渔翁

4.一艘小小的船,一根短短的鱼杆。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诗歌里哪个词告诉你这个画面。孤舟一条船。独钓 一个人。孤独

5.他通过两个字看到了一个画面,这是什么衣着?哪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说蓑笠翁的意思。(了解“蓑笠翁”:是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6.就这样读读诗,画画画,再读读诗。把下面两句诗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了。指名读。(1)我看到了一个人——(2)我看到了一条船,齐读。

7.还可以添上些什么“? 山 你为什么不是画的一座山? 千山——很多山

8.诗中还有一个词跟千山相似,也是表示多的。你找到了吗?

万径。 径?什么是万径? 是一万条小路? 很多小路。

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伸向寒山的小路。老师来画。你看我们抓住关键词就理解了一二两句诗。能读好一二句吗?把画面展示在眼前。

(1)我看到了条条小路——(2)看到了许多座山

作者就是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条条小路,座座高山。齐读

9.我们把画面基本完成了?你觉得还应该添些什么? 雪。

(1)老师画一点。想想哪里有雪?有没有直接写雪的? 寒江雪

是呀,寒江雪里面就有雪。透过这个词“寒”字你感受到什么?

寒风刺骨 寒冷。好冷呀,雪好大,所以老师还得给他添上点雪花。

(2)全诗还有没有含着雪?有没有写雪大的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绝和灭,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是什么绝迹什么没有了。 鸟绝迹了,人灭了。雪能不大吗!老师接着画雪。

10.这就是寒江飞雪的图画,师板书“寒江飞雪”,教案《江雪上课教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个画面?

指名读。(1)我看到飞雪在江面上飞舞。——(2)千山万径,大雪封山——(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11.同学们,在你们共同的努力下画面已经完成了,诗意一定也在你们心中了,能不能相互说说诗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语言告诉我。再指名说

12.诗意明白了,画面清晰了,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诵读,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播放录音。)

(1)听着诵读,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渔翁,在这样的空旷,这样的无声的地方。你的感受是? 孤独感 板书:孤独

(2)文中有吗?只有这一点点的孤独吗?细细地读,静静地品,文中哪几个词里藏者孤独,也在诉说孤独,你还能读到孤独,用笔圈圈。还有哪些字也在写孤独。

(3)绝 灭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找这两个词?

没有人 没有鸟。空旷无人,这两个字看似写鸟写人,实则写孤独,看看,再找一找。千山 万径是一座山,是一条路吗

很多山,很多路,都没有人

这么空旷的世界只有渔翁一个人,只有寒江做伴,飞雪为友,这种孤独太深,太浓,太厚了。

文中有一个词“千万孤独”。请学生读。

诗文处处写景,其实处处写情,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板书“千万孤独”谁来读。读出这份浓郁的孤独

生配乐读——节奏慢一点可能会更好。

(1)我感受到了千万孤独——(2)我听到了飞鸟绝迹、人迹罕至的感受。——(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个永恒的孤独。

14.(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柳宗元。柳宗元此时就在永州。由于他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内”就是柳宗元的内心、理想、志向。这句话的意思:我虽然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与挫折,我仍不会改变我的内心,我的理想,我的志向。《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此时。

(3).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鸟飞绝,人终迹,寒江雪都是静的,师只有一个字是动的,显现出无限生机。钓,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他钓得到鱼吗?他在钓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柳宗元迎风抗雪,孤舟独钓,他在等待什么?(他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读出这种对朋友的等待。——听到你朗读,我听到了对朋友的期待。环境这样恶劣他还在钓什么?——心境通过“钓”字你看到了怎样的柳宗元

———绝不放弃的柳宗元——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柳宗元。——坚强的

(4).这就是柳宗元的执着,坚强,坚守。正如他的诗所说“不更乎其内”板书:不更乎其内。刚才我们读出的是柳宗元的借景抒情,板书“情”,现在我们读出的是他借诗言志。板书:“志”。让我们读出这份坚守,沉着、期待。生齐读。

(5)我想同学们一定把这首诗深深记在了心里,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生背齐背

四、作业。

柳宗元把不幸和坎坷留在了永州,把他的智慧和文采也留在了永州,老师向大家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渔翁》及解释,根据我们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诗想想画面,想想画面再读读诗”,把你又看到的鱼翁及看到的画面画在作业纸上。(投映)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傍bànɡ 汲jí)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 ǎi nǎi)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逐zhu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老师布置(任选其一):

(1)自读《渔翁》,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情感,想象并画出你看到的画面。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江雪》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朝诗人()。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案 篇15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目的就是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努力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由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听一听的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再现于学生的心目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更受到了古文化的熏陶。

3、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江雪》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板书设计:

江钓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 篇17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8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生字(孤),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为学生补充诗人创作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4、体会诗人柳宗元借《江雪》这首诗,寄托自己万分孤独,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诗:刘禹锡的《望洞庭》,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二、揭题。

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幅图画,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雪》。(生齐读题目—江雪)

2、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充满着诗情画意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读诗题。你能从诗题中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呢?(生闭眼读:江雪,江雪,感受画面)

(生1:江面上雪花飞舞;生2:江面上大雪纷飞;生3:辽阔的江面上飘舞着鹅毛大雪……)

3、师:雪是美的,是大的,是晶莹剔透的,令我们浮想联翩啊!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题目。(生齐读题目)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师:题目,我们可以读出一幅画,那么从这首诗我们又可以读出一幅怎样的画来呢?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示诗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指名读:生1读,生2读,全班齐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理解有关带点字意思:“径、绝、踪、灭、孤、蓑、笠”。

1)“径”什么意思?(小路)“万径”什么意思?是一万条小路吗?(所有的小路,许许多多的小路。这是虚指。)

跟“万径”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千山”,什么意思?是一千座山吗?(是所有的山)这里的“千山”“万径”都是夸张的说法,是虚指。

2)“绝”什么意思?(绝迹,不存在。)“灭”呢?(尽,灭绝,消失,不再存在。)“踪”什么意思?(脚印,踪迹,踪影。)什么旁?(足字旁)跟脚有关。

3)“孤舟”的“孤”什么意思?(孤单,孤零零)“蓑”指什么?(蓑衣,一种用棕、稻草等编成的雨具。蓑,草字头)“笠”指什么?(斗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4、有关字词的意思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句诗的意思。(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踪影。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冒着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四、感受意境,想象画面。

1、1)师:“千山”本应是飞鸟翔舞栖息之地,“万径”本应是行人熙熙攘攘之处。可为何千山不见飞鸟,万径不见人影呢?(因为雪太大了,处处覆盖着晶莹洁白的冰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白茫茫。这样的环境让你觉得怎样?(寒冷、凄凉、幽僻、寂寞、荒凉、广阔、清冷、寂寥、寂静)板书:环境:寒冷凄凉

2)让我们来一起读读前两句,读出那种荒凉、清冷、冰天雪地的场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1)在这荒寒寂寞的世界里,有孤舟一叶,渔翁一人。这是茫茫江雪中的一个生命的亮点,是孤寂中的一线生机。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老渔翁怎么样?(他很寂寞,很孤独,不畏严寒。)板书:心情:孤独寂寞;精神:顽强不屈

2)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后两句,读出老渔翁的寂寞、孤独、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吗?(远处,千山万壑,层峦起伏,覆盖着洁白晶莹的冰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看不到鸟儿的一点影子。所有的小路上看不到行人的一丝踪迹。在辽阔的江面上,孤独地漂着一叶扁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向大雪纷飞的江面甩出了钓竿。而鱼儿此时畏惧那寒冷的冰雪,早已潜入了水底,老渔翁钓的,仿佛是那扑面而来的寒江飞雪……)

4)师范读古诗(音乐伴奏),然后描述:

这是一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远处,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大地。大道小路,茫茫旷野,不见飞鸟的影子,没有行人的踪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个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幽静寒冷的气氛笼罩着大地,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就在这几乎凝固了的画面上,出现了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手执钓竿,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如同一尊雕像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钓着,忘记了寒冷,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这包围着他的广大晶莹的冰雪世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寒冷凄凉的世界,读出老渔翁的不畏严寒、顽强不屈。(齐读全诗。)

五、反复诵读,体悟心境。

1、师: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是在向人们展示他孤傲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寒江独钓的老渔翁形象其实就是诗人柳宗元的化身。柳宗元是唐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21岁考中进士,一度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但朝中有一些顽固分子出来反对,导致革新失败。柳宗元一下子从政坛高峰摔了下来,被贬到了荒凉偏僻的永州。满怀一腔热血,想干一番事业,却突然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想想当时的柳宗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气愤、孤独)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把贬到荒凉地方的柳宗元心中的孤独和悲愤,读到诗里去。(生齐读全诗)(哀缓)

2、不到半年,随他一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67岁的老母亲病故了,这对柳宗元来说,又是一个打击。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悲凉、哀伤、凄凉、孤独)。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低缓地读)

3、祸不单行啊!老母亲去世后,他心爱的大女儿也染上重病离他而去。柳宗元仰天长叹,心中该是多么——(凄凉、悲伤)。带着这种心情,再次齐读这首诗。(低、哀、缓)

4、他被贬到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年的漫漫光阴,满腔的抱负难以施展。他的心里充满着——(悲愤、孤独、凄凉)。再次齐读这首诗。

5、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是凄寒的,悲愤的,是“千”“万”“孤”“独”的,(教师指四句诗的首字,引导学生读)但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又是凛然不惧、顽强不屈的。让我们把柳宗元的这份清高不屈之精神融化在诗行里面吧!(生再次齐读全诗)

6、放歌曲《江雪》,静听,哼唱,感受诗意美。

7、总结:《江雪》这首诗,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记住柳宗元这位清高孤傲、顽强不屈的诗人,记住《江雪》这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记住《江雪》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再次齐诵全诗。)

六、作业。

诗中有画,将《江雪》所展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下来。边想象边描写。

板书:

江雪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