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10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读《弟子规》后,我感触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尊师敬长,孝敬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着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娩时期的痛;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挣钱,供我们读书识字,但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可以让他们感动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早已厌倦了他们的唠叨,啰嗦。但是我们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时候,我们就听腻了“狼来了”的诚信度。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最根本的诚信都没有,那你只能是失败的一个人。

读《弟子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优秀的子女,优秀的学生,别人优秀的朋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

一天中午回家,我和小红一起回家,小红说:“明天去龙山公园荡秋千吧!”反正我也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去那里轻松轻松了!况且明天有事星期六!“好!”所以我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天晚上,爸爸又对我说:“明天去肯德基吧!”啊!肯德基!那不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么?每次一听同学们提起,我就心驰神往,恨不得就长一双翅膀飞到那里好好地大吃一顿!

我刚想答应爸爸,可是长年一项,明明明天是是答应了小红去公园的.,怎么能失信呢?可是去肯德基,如错过了这个机会,又不知何时才能去。怎么办呢?我心里矛盾极了!终于我决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于是我拒绝了爸爸,并向他说明了不去的理由,爸爸直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第二天一早,我和小红登上了龙山公园山顶,面对那凉爽的风,我真是快乐,但是这中快乐不仅仅是因为开心的玩耍,更是我没有失约于小红。

诚信是一种快乐,也是做人的基本!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勿谄富,勿骄贫”,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时,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总是喜新厌旧,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没有丝毫好处的。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孩子,要爱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厌旧,在这里我们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作用。

对物如此,人亦亦然。人与人相处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比如,有些离异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贪欲和喜新厌旧,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离子散。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的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若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把一切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这一句就是提醒我们: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读到这一段,我脑子里想到的事情像过电影似的,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几个月前,我们的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男生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别人惹恼了自己,非得拼到底,那架势真像战场上一样拼的你死我活,直到老师来了或者是同学们劝开了,才不得不停止了战争,过后心里还有一股无明火。然而,每当有男生打架的时候,我们班的男生就会像蜜蜂见了蜂蜜一样,一股脑全部跑向了打架的人,来凑热闹,有时,还会在旁边给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喊“加油”。

你看!这样子即不文明,有违背了弟子规的规则。所以,打架嬉闹的地方我们最好少去。然而如果是同学之间,或者是小朋友之间,我们虽然也尽可能的少去,但是,如果自己有能力,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劝开或拉开,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如果你置之不理,后果将会严重一些。我认为我们最好这样做:能帮的尽量帮,不能帮的'就尽量别凑热闹,免得把你掺连进去。

这一段的后两句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给了我们警示,虽然我们青少年的好奇心很强,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免得惹祸上身。

我们以后要做一个有爱心,同时又有节制性的人。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听到《弟子规》是在看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肖老师就是以弟子规为根本进行教学的。因此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终于机缘结合,我看到了《弟子规》这本书。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七个内容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礼仪与规范。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第一时间看到本书真的`爱不释手。本书也是教师一本很好的读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虽然只是儿童读物,但它已经涵盖了人生的各方面。而这些本身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以修身为本,而后才得以教学。作为教师在家都孝顺父母,何以让学生孝顺父母;作为教师,明明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生呢?

教师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生呢?

教师的职责不仅传道授业。而更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敦厚善良的心性。这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但自己要无愧于学生。我努力着往这个方向去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