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12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文章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将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它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可以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它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他凭着坚强的毅力,长途跋涉,来到自己曾经浴血奋战过的沙场,来到埋葬着自己战友的“百象冢”,这里才是它选择的最终的归宿。它的坚贞深深感动着我。

它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纯净。嘎羧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至死,它牵挂的还是它的战友,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渺小。

它更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让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也让我感受到了垂暮的英雄所怀有的博大胸怀!

这篇文章让我回味无穷,感动万千,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它们之间真切、长久的感情值得我们人类好好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暑假前,善解人意的杜老师送给我一套动物小说。这是作家沈石溪所著,其中包括《最后一头战象》、《鸟奴》、《狼王梦》、《雪豹悲歌》等等。到了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套书。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本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一看到它的名字,我就爱不释手得看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写了三种动物:象、猪、熊。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故事。下面我就带大家也闯闯奇妙的动物世界。

在象篇中,有关于受伤的小象、威武雄壮的老战象、骄傲得意的头象等,我最爱看的是《给大象拔刺》。里面写了一位医生在森林中看到了两头象很伤心,原来它们的爱子受伤了,医生发现小象的腿上有一根长长的刺。于是医生小心翼翼帮小象拔了那根刺,并做了消炎。当他看到两头象的心情一下子从伤心变开心,自己也非常高兴。

我读懂了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在猪篇里,我尤其喜欢是《野猪跳板》。写了一个人和一头猪同时掉到入了捕象的'陷阱,谁都不想当跳板,但到底是人类的智慧战胜了野猪,人借野猪为跳板死里逃生了,可一生内疚的是没能实践自己的誓言,把做他生命跳板的野猪就出来。

我读懂了遇到困难,我要第一帮别人走出困难自己才能走出困难,说到做到,不会悔恨一生。

在熊篇里,我最喜欢看的是《智取双熊》。写了两位猎人想得到两只熊,可两人不敢冒险动手,可能有生命危险,最终一位老猎人思考一会儿,只动了一点点手脚,就轻而易举得到了两只熊。

我读懂了遇到困难一是:要沉着冷静;二是用聪明的头脑解决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动物知识和很多做人道理。也是我最爱读动物小说的原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你们知道动物小说大王是谁吗?当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主要内容: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时,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召片领让大家在洛江边挖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个碑:百象冢。在曼广的民兵搬尸体时,发现还有一头像还活着,叫嗄羧,由村里一个叫波农丁的人养着,这象已经五十岁,象在死之前会有预知,到它们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农丁跟着嗄羧,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战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部分是,嗄羧来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选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对象牙就像两只铁锹,在地上挖起来,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挖。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由于体力不支,挖一会就要歇一会,太阳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坚持不懈让我难忘。

感想:据科学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只剩四十万头,因为每年都加共约六十万吨象牙,这等于要捕杀四万五千头大象,不少人还喜欢用象牙饰品,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你拒绝象牙饰品,就是拯救了聪明可爱的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我们六年级上册23课有篇叫《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作者是沈石溪。

梁老师建议我们去看,寒假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认认真真的读了这篇文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了日寇侵占了缅甸,在战斗中,战象都陈亡了,在民工搬运战象尸体时,发现了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过了二十几后,它在临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挂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战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这篇文章里,嗄羧被村民治好伤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灵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时候,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拥到打谷场为嗄羧送别,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它脖子上系了洁白的纱巾,在四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给它吃的,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说明它很难过,它知道自己要离开了,吃不下东西。

嗄羧是一头很重情义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块战斗的战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它是我们心中一位非常重情义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战斗英雄。

大象能做到这样,我们人要做的更好。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它送行。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

此时,嘎羧站在嫩绿的草地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它对着天空吼叫着,吼得那般悲壮。“嗷——嗷——”的声音惊天动地,顷刻间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村里的人们的。嘎羧开始上路了,有的村民摸摸嘎羧的腿说“嘎羧呀!千万别忘记我们呀!”说着那位村民的眼角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嘎羧该走了它什么也不吃就只喝了一点儿水。

天边的残阳火红一片,照射着大地,嘎羧迈着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心想我的同伴同死神一齐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它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人们心里明白不能再跟着嘎羧了。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着嘎羧离开了……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雁过留痕,读书更要留痕,留痕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而畅写读书感悟就是一个很好的留痕载体,可以记录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想表达的……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沈石溪的一部杰作,《最后一头战象》。读完后战象嗄羧的身影在我心里久久不能拭去……

本书讲的是1943年日寇占领了缅甸,象兵在打洛泊和日寇浴血奋战,80多头战象都阵亡了,村民们在搬运大象尸体时发现一头浑身上下都是血,但还在喘息的战像,于是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他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1969年3月沈石溪来到了曼广弄,在插队落户时,嗄羧已经50多岁了,他是战象是功臣,所以每天都有村民给他送水送吃的,可是几天后嗄羧突然不吃东西,他已经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了,令人吃惊的是几天后他突然精神了起来,他在阁楼上发现了当年战斗时用过的象鞍,它示意让主人给它按上,饲养员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他要走黄泉路了,要去象冢等死啦,于是沈石溪和饲养员一直跟着他,他们想发现象冢取象牙卖钱,可是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去当年埋葬着它们的战友的地方,他挖了一个坑躺在里面,沈石溪和司养员看见了这一幕,把取象牙卖钱的.想法打消了,这些象都是英雄,谁都没有资格取他们的象牙,最后沈石溪和饲养员把浮土推进了坑里,回了寨子。

一头战象,不会用言语传情去表达它对战友的缅怀之情,但它用行动表达了,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此情之深,之切,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