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13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词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首词刻画了一副文武双全的周瑜形象。年轻的周瑜,英俊潇洒,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明星级青春偶像代表。周瑜最杰出的成就体现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年轻的水师都督周瑜统帅五万军队,在长江边上的赤壁抗击号称雄师百万的曹军,他不畏强敌,团结官兵,不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奇谋计策,再利用火攻,彻底击溃曹军,让曹操仅率几百人逃窜,一举成就了他在《三国演义》中名将的地位,为《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三国演义》中周瑜却以悲剧结尾。赤壁之战后,周瑜不顾吴蜀联盟,连连使出美人计、假途灭虢等计策,想从蜀国夺取荆州和南郡。然而,他这些看似高明的计策却被技高一筹的诸葛亮看破,步步被动,招招失利,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只能高喊“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死。周瑜虽然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但他的教训给人尤为深刻。他不顾大局,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最后反而害了自己。如果他心胸能平和一些,多多忍让,能以吴蜀联盟的大局为重,至少他不会那么年轻就死去。反观后来的'司马懿,他虽然才能不及诸葛亮,但他能从容接受诸葛亮送给他妇女服装表示怯战的侮辱,坚持持久战,同诸葛亮斗智斗勇,以时间换取了最终的胜利。

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切忌再犯周瑜那样类似的错误。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三国演义》开篇词。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成立到魏国统一天下的经过。

《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特点鲜明,有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有爱民如子的刘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投汉不投曹、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人物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

看着《三国演义》我不禁想起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中华民族出现了许多人,如黄继光,他为了祖国,接下了打下山坡的任务。虽然被子弹穿透身躯,但他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拿起手上特制的手榴弹,奔上了山坡,和敌人同归于尽。书中的开始,朝庭大乱,然而曹操、袁绍、王允等人为董卓的放肆行为心怀气愤,为打死董卓立下了汉马功劳。

从另一个角度想,《三国演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城镇甚至是国家带来的`危害、损失。在这本书和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人是被刀,枪给杀死。而又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呢?这没有人能知道。但是这个伤害是巨大的,无限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让我们远离那些战争,放下自己手中的武器,不要英雄在战争中出现,白白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这天,我读《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在广州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因为一时兴起,再加上 此书内容丰富多彩、翔实可信,所以经过两天“奋斗”,我就 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在一代小说大师——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可谓是妙笔生花呀。其中有一些名垂青史的'三国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张飞、关羽;雄才大略的刘备等。围绕这些人物,罗贯中记录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如三国之初时的《桃园三结义》;吴蜀联合时的《火烧赤壁》;三国末期的《七擒孟获》等。

全书过目后,我大有感想。人春风得意、粗心大意过后都会出问题。如果一时大意便会像关羽那样“大意失荆州”;如果一时骄傲便会像董卓那样招人算计;如果……,但是你能像一样诸葛亮谦虚谨慎;曹操那样三思而行便会驱灾降福。不信,我这还有例子:以前,每次数学考试都是写完后就闲着没事干,一会儿东看看,一会儿西看看,而不是认真地检查,结果每次都因为我的粗心和大意失去了100分 。而今年的期末考试,我吸取往日的教训,写完后就用我的火眼金睛把试卷“扫描”一遍,再把“侦察”出来的错误答案修改一番,结果自然是我考了个100分。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谦虚而不傲慢,谨慎而不鲁莽,才能在当今天下打出一片天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读了《三国演义》三遍了,我总是全神贯注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百读不厌,也使我受益匪浅。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古典名著,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国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张飞的勇猛,关羽的忠义,周瑜的心胸狭窄,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敬佩的人当然属关羽关云长,他虽然骄傲自大,也曾败走过麦城,但是人无完人,更何况他为人忠义,武功超强。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曹操打败刘备时,关羽因带着二位嫂嫂,即与张辽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一旦发现刘备行踪,即刻离开。足见关云长之侠义,无愧“一世枭将”之称。他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终于故主,刀光剑影处,为其独尊。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欣赏的又一人物,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人叹为观止。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出茅庐,就已定三分天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计退敌,足足其神机妙算。但魏延一生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诸葛亮却对他稍显冷淡,以致其造反,后锦囊杀魏延,可以说是小有不妥。

《三国》给予了我太多,受益和和教诲我,有一句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们品读《三国》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