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1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受感触。
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欢乐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灰色。
童年时光就像是池塘边的榕树上、秋千上的蝴蝶、天边的彩虹、手中的漫画……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了灰色格调的。
《童年》是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不仅讲述出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灰色童年生活,还写出了他对苦难、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坚强不息的气息,深深的感染着、打动着人们的心。
在《童年》一书中,高尔基将他灰色却不缺乏点点色彩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在他展现他成长经历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仅接露而且抨击了旧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愚昧落后,贪懒自私。更表现了一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高尔基在《童年》里不仅抨击了黑暗的社会,还展示了光明的希望。
而且《童年》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丑陋的世界,耐人寻味。这是一个悲剧却又披着天真的彩衣,能让人在黑暗中看到点点光明;在邪恶中看到丝丝善良;在悲惨中感受到坚强的力量。
这本书充分的体现出了古人的一句话,就是“逆境成才”。
读《童年》有感 篇2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人一天堂。
当我读完高尔基写的《童年》这部小说,我就被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住了。《童年》主人公是阿廖沙,他在鞋店圣像作坊做过学徒,在轮船厨房里打杂过,过着非常沉重而且苦闷的生活,但他依旧坚持每次都用剩下的时间来读书,有时甚至好长时间都不睡觉。但由于外祖父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读书更让他感受到慰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并且心中始终向往着更好的生活。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母亲与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才是主人公阿廖沙悲惨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可以说是人间地狱,因为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所有人都要听他的,不然就又打又骂。他还是个守财奴,主人公阿廖沙就因为犯错被打了许多次;两个舅舅常常为了家产而大打出手;在家中的女人根本没有地位,像外祖母和舅妈,任丈夫打骂。这给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我在读的第一遍的时候,还不大懂,所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只是觉得里面的故事感人,有趣罢了。
读第二遍时,我朦胧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与痛苦,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心路历程,他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截然不同。
读第三遍时,我渐渐地迷上了这本书。我似乎走进了阿廖沙内心世界,陪着他一起走过那条黑暗之路。我甚至把自己变成了阿廖沙,在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书、一起抵挡那些恶言恶语。
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一次又一次感受当时社会的无情,我憎恨沙皇的同时也在同情小阿廖沙,我又觉得阿廖沙外祖父的做法又有些令人耻笑。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所以我想赞美他!
“天才出于勤奋”这是高尔基说过的话,我想他一定是在经历过那样的童年之后有感而发的吧。
读《童年》有感 篇3
读完了《童年》这本书,我才知道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
这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这本书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时期俄罗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高尔基的童年生活。
故事发生在阿廖沙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和外婆带着他到了下新城的外公家。外公总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经常毒打祖母和孩子们。后来,阿廖沙的母亲又和一个叫马克西姆的男人结了婚。马克西姆是个恶棍,整天和别人赌钱,结果输得一穷二白,翻脸不认人,不管阿廖沙和他母亲的死活。幸好他有一位善良慈爱、乐观勤劳的外婆,给了阿廖沙无私的爱和温暖,抚慰了他幼小的心灵,也成为他最贴心的朋友。外婆的乐观和坚毅也深深影响了阿廖沙,铸就了他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苦难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成为他顽强奋斗的动力!
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就像是待在蜜罐里似的。我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每天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坚持给我读绘本,并一直陪着我阅读,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妈妈更是花费了心思;爸爸为了让我爱运动,也是身体力行地给我做榜样,这与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马上我就要十一岁了,阿廖沙在我这个年龄时都已经可以独自谋生养活自己、母亲和外婆了,而我做事情还需要父母的帮助:起床仍然要父母喊;脏衣服都是妈妈洗;饭菜还要妈妈烧。我对父母亲的依赖过多,没有办法独立,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想放弃,而阿廖沙却能忍受父母去世这个沉痛的打击,勇敢地面对苦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他是多么顽强啊!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不禁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如果换做我是书里的阿廖沙,在面对父母的离世、外公的毒打、舅舅的虐待时,我能像他那样继续勇敢顽强地生活下去吗?我还能像他那样拥有一颗慈悲善良感恩乐观的心吗?想到此,我满心的羞愧,觉得自己欠缺的太多......
《童年》这本书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和幸福,我要倍加珍惜,做一个生活独立、刻苦学习、尊师重道、品学兼优的少年!
读《童年》有感 篇4
童年是什么?是往昔盛开的鲜花?是天角的云霞?是昨日复昨日的重叠与堆砌?是留在岁月行迹中的眷恋与忧伤?......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最刻骨的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恰切的概念与定义,对于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如此,对于意气风发的中年人也是如此。那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近《童年》。阿廖莎4岁丧父,跟随母亲寄住在外公家里。外公是一个小作坊主,严峻的生活让他的脾气变得残暴,怪僻,经常殴打亲人和幼小的阿廖莎。两个舅舅为争吵,打架,由于嫉妒,把阿廖莎的父亲推进了冰窟...... 在这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里表现出愚昧,自私,狭义,残忍,而小主人公阿廖莎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自己地童年。在这期间,外婆所讲地优美的童话故事伴随着他,熏陶着他。这种爱与恨的交替,为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作者通过这些记忆,用细致的'笔触描写了他童年时代的坎坷的生活经历,向我们展示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的时代风貌以及俄国小市民丑陋的生活图景。作者从精神的高度回味童年。使我们得到的不仅仅使一个故事听完之后的兴奋,更多的是对童年的回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更高层次的无穷回忆。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家喻户晓的原因所在吧!
读《童年》有感 篇5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著名。在这个漫长的暑假,我翻开了它。读着读着,我的心情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可怜的仆人公阿廖沙3岁丧父,无奈之下,只好随着母亲和慈爱的外祖母来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可是阿廖沙却常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舅舅也粗野凶狠,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每天打闹。在这个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家庭中,只有慈爱的外祖母到处护着他。他还熟悉了聪慧和善的“小茨冈”两个人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伴侣,他始终觉得“小茨冈”是他唯一的知心伴侣。可是好景不长,“小茨冈”因为两个舅舅的自私、贪欲和凶狠,在扛十字架时被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他唯一的好伴侣,失去了友情。不久后,一场大火将染坊烧成了灰烬,外祖父被迫让两个舅舅分家,阿廖沙的妈妈回来后教他写字、算数。让他和萨沙上学。可是就在他11岁时,妈妈就去世了,外祖母不久后也去世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赶出了家门,走向人间,靠捡垃圾为生。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阿廖沙凄惨的命运而感到怜悯。我们从小被父母当“小皇帝”“小公主”般宠着,护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成天嚷嚷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想想,真是不应当啊!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头,好好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勤俭节省、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在学问的海洋中度过欢快的童年,走向属于我们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