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有一本书在昆虫学界和文学界都有很深的影响力,它描述了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并以文字的方式带领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虫趣”吧。
书的开头就讲述作者是如何迈入昆虫世界的,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对于昆虫的喜爱和对于昆虫学的贡献。往后,作者先后介绍了蝉、泥水匠蜂、螳螂、萤、两种稀奇的蚱蜢、蟋蟀、娇小的赤条蜂、寄生虫、条纹蜘蛛、蛛网的建筑和蜘蛛的几何学。
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待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昆虫学上创造出这样的丰功伟绩。法布尔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头脑和一颗对万物怀有好奇的心,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昆虫的天地,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工作着,天天以昆虫为伴,活得既孤独,又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一般的获得物质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为事业奉献出生命的很多时间,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去改造世界。让世人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仍世界因我而精彩。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也不忽略。正是由于没有忽略,法布尔才会发现昆虫界与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法布尔才会让那些我们平素看来陌生的生物变得亲切有趣。
法布尔就是少了忽略,用他求真求实,勇于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在为我们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大自然的大门,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简·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户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然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自从今天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才发现,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
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从中,我感受到《昆虫记》里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法布尔平时的观察和积累,他之所以能成功,这都和他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分不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秉承他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事,才能获得成功。能够通过读书,总结出文章背后的故事,有所感触,这正是读书所需。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这一回考试考得不错,我就嚷嚷着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左挑右选最后选了一本著名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跑到书桌前,仔细的想了想几个关于昆虫的问,于是我带着疑问和好奇读这本书。哦,原来萤火虫最喜欢吃蜗牛,它要先给蜗牛打一针“麻醉剂”,它的麻醉工具很小,这个工具由两片锋利的大颚组成,就像两个弯曲,锋利的獠牙一样。呀,原来金步甲这样残忍啊!它还吃自己的.同类,它先撩起同类的鞘翅,从腹部开了个口子,
头伸进去开吃。每一次“凶手”的“作案”方法都一样。读完这本书,颇津津有味,知识回味悠长。
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螳螂是怎样捕到食物的?”我马上举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螳螂会先张开翅膀,嘴里发出“嗞嗞”声,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动物们吓傻了,朝螳螂走去,最后只能成了螳螂的食物了。”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看来,这本书让我掌握了不少知识。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当我轻轻地捧起《昆虫记》这本书,细细地读完下去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地神奇啊!作者亨利·法布尔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当我读到“螳螂”这一章时,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人不能看外表。“螳螂的体形不大……它的双手微微向上抬,眼神里充满了哀伤,好象在祈祷着什么,所以称它为‘祈祷的昆虫’”读到这,我一直在想:“螳螂真可怜,一定是被其它昆虫欺负,又抢不到食物,才会这样的,如果我见到螳螂,一定要好好帮助它。”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而事实并非如此,螳螂的钳子上有许多小刺,几乎没有什么昆虫敢伤害它们,而且它们的眼神很恐怖,能让其它昆虫不战自败,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吃,如果它们当了妈妈,一生下孩子就会离开,连理都不理,多么狠心呀!”天啊,它们连兄弟姐妹都吃,真是狠毒到了极点,我真是看错了它。外表温柔的.它,内心却如此狠毒,这就是对“看人不能看外表”最好的解释。
在如今的社会上,许多人外表美丽,而却是那种斤斤计较、对人不理不睬的人;而许多人虽然外表丑陋,但它们乐于助人,对人友好。所以说,外表的丑美并没有关系,只要你内心美,一切都会更“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培养优良的品德,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好人!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本著作,对全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我读了这本书,深有感受。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的特征、家族和习性。其中最有趣的要数胆大凶残的黑步甲装死的事,它们一遇上危险的事,就仰面朝天,纹丝不动,俨然已经死去,这就是它处于完全彻底的毫无生气活力状态时的假死。法布尔经过实验,证明了黑步甲仰躺着一动不动的姿态,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的暂时麻木的昏沉状态。还有可爱的蟹珠,它们和螃蟹一样,都是横着走的,你别看它的样子很可爱,可是个凶悍十足的.杀手,它在猎物的颈部轻轻一刺,就能要了猎物的命,这是多么可怕啊!
昆虫的世界太奇妙了!你们别看它们个头小,可个个都是精英。它们的许多优点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如蜜蜂辨识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丢到哪儿,都能飞回蜂巢;它们的建筑能力也很强,蜂巢是由六边形组成的,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又没有一点边角料,真是一个好办法。
昆虫世界还有更多的秘密,就等着我们来发现和探索。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的代表作,这本书用通俗,幽默又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螳螂、蟋蟀、黄蜂等等,这些普通的昆虫在法布尔笔下成了“会心理战术的杀手”、“恋家的小提琴家”、“奋斗不止者”等等。他用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文笔让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智慧与神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螳螂和黄蜂。
螳螂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多少人仔细地观察过它捕猎的样子呢?它用力张开翅膀,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并且不时的`上下起落。与此同时,螳螂还发出一种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发出的声响。然后螳螂死死的盯着自己的猎物。以作者的理解来解释,它想利用对方的恐惧心战胜对手。这种心理战术实在令人惊叹,谁能想到小小的螳螂竟然会心理学。
黄蜂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凶猛的性格和建筑的本领。然而有多少人去深入了解他们生活所体现的精神呢?工蜂总是在忙碌着工作,母蜂为了保持自己家园的清洁,自愿死在蜂巢外,严冬之后,废物利用,白手起家,建造其属于自己的新家园的黄蜂们。虽然他们只是昆虫但却比很多人都吃苦耐劳,洁身自好,充满希望。法布尔赞美他们“为蜂巢内部生活的快乐而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不也应该这样吗?
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文学哲理。让我对生活和生命有了崭新的认识。每一种昆虫都有独特智慧和灵性,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向昆虫学习,学螳螂斗志斗勇、学蟋蟀为生命而歌唱、学萤火虫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学黄蜂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为社会贡献……在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昆虫。我们应该走进自然,走进昆虫世界,深入了解昆虫,向昆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