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20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多可惜多痛心啊!战象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从此已不再存在。如果再有战争的话也不会再有战象与我们并肩而战了。我们将永远的失去这些可爱的朋友们了。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最后一头战象》,其中有八十多头战象战亡了,看到这就令我想象到战场上那成千上万的尸体。有战士们的、战象的、鬼子的数不胜数。

读过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同。

”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可能觉得,它其时跟同伴一同作战,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与此。然而,同伴牺牲了,它有幸获救了。它现在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它可能也觉得,要跟同伴做个伴,不让它们想念它。

我们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庞大而缭乱的心情交错在一同,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气力?

令我最感动的还是嗄羧,它固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至死它都没有忘记曾经一同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宁愿舍弃象冢也要和伙伴们躺在一同。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友谊。还感受到战象们很勇敢,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掉臂自己的生命去和日本鬼子打,最后它们都死了,我敬佩它们的勇敢。

象,它们的友情有这般气力;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长久。

这种重情重义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都要把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不要让它真的成为“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圣钥匙。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以问题开始的。

那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地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呢?

背景介绍: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片段描述1:

师:请同学们朗读“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嘎羧“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波农丁是喂养嘎羧的主人,嘎羧为什么对他轻吼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谁知道?

生2:嘎羧对波农丁轻吼,是想要它的象鞍。

师:假如嘎羧会说话,他会对波农丁说什么呢?

生3:他会说:“主人,我就要走了,我想披着我当年战斗时的象鞍离开这里。” 生4:他会说:“波农丁,谢谢你。可是我快要死了。我想在临死前披上我的象鞍,好去找我以前的战友。”

反思: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是: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在对“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就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部分的学习分为两块,第一块就是读明白。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交流问题。

上面这个课堂片段,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另一个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挖掘课文章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深刻地明白课文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课堂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将自己的问题划出来,在班内交流,同时,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这个提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我非常喜欢看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近,我读了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动物。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本书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作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里面讲了三种动物,分别是象、猪、熊,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小说是“棕熊的故事”,深有感受。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沈石溪和强巴在小山沟发现一只熊崽,附近有一只金猫。为了避免金猫吃掉小熊崽,他们从金猫爪下抱走了小熊崽。这只熊崽是雌性的,沈石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丽丽。小丽丽睁开眼睛第一个看见的是沈石溪,这也给小丽丽日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过了几天,母熊找到了沈石溪,沈石溪把熊崽就还给了母熊,但小熊崽却不舍得走。过了两个月,小丽丽还是从母熊身边逃出来,又回到了沈石溪身边,最后又被母熊带走。有一次,母熊为了保护小丽丽,与雪豹搏斗,最后它的肚子被雪豹咬破,肠子一直往外涌。母熊为了小丽丽以后的生活,一边捂住肚子,一边去找沈石溪,把小莉莉永久的托付给了他。而它却在一棵树下,奄奄一息。

读到这时,我被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并且想起了我的妈妈对我的爱。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忽然,我被尿憋醒了。我穿上衣服去上厕所,在回来的半路上,从我房间的窗户外刮来了一阵寒风,冻得我直发抖。我刚上床,妈妈就过来了,看我还没睡,说:“你怎么还没睡?”“刚才上了个厕所——你怎么来了?”“我刚才感受到一阵冷风,就来看看你被子盖好了没——既然没事,我就回去了。”顿时,我鼻子酸了下,钻进被窝,眼泪止不住的'哗哗流出来……因为我被妈妈的关心感动了!

从“棕熊的故事”这篇小说中,母熊为了保护小熊,被雪豹咬破了肚子,与雪豹同归于尽。这母爱多么地伟大啊!在生活中,我经常被伟大的母爱感动。难怪我经常听人们说:“母爱似海,母爱无边!”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最后一头战象》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

本书共收录了11篇短篇小说,精彩的给我们描述了象,野猪,熊的生活方式,但这本书并不单单是本科普书籍,它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动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有快乐,有愤怒,有焦急,有悠闲,还有知恩图报 ,动物的世界中也有着社会,动物社会比人类社会要纯洁的多,也要简单的多。在那里没有欺诈和黑暗,给我们启示,让我们引发深思。

每一只动物都在沈石溪的笔下具有了灵性,在短篇小说《给大象拔刺》中,成年大象的儿子脚上扎了一个钉子,成年大象知道作者是赤脚医生,便让作者治疗,作者治疗好大象的儿子后,那头大象还知恩图报送给了作者一罐蜂蜜作为报酬。《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知道自己将要死亡,去并没有去自己的家族的象冢,而是去了当年他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和同伴躺在了一起。《象警》中的大象像人类世界的警察一样,维护着秩序,保护着动物们的安全,当动物们其乐融融的喝水时,大象们却用伟大的身躯抵挡着鳄鱼的袭击。他们的形象,无不令我们感动,令我们赞叹。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这一句“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又如这句“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虽然嘎羧已经五十多岁,但正如曹操的诗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而现在,却有很多人早已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梦想,在金钱的诱使下迷茫无从。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动物小说中的情节却像一片净土,可以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让我们敞开心扉,读《最后一头战象》,体味生活酸甜。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这本书里,讲述了作者与象﹑猪和熊之间的生活。作者和这几种动物生活时,总有那么几处让人回味无穷的话语,和那让人感到温暖的表现。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憨厚老实﹑爱子心切的——熊。

那一天,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出去狩猎,在回来的路上,他们意外地在一棵树的树腰上发现了一只出生还没满四十天的小熊,他们收养了它,并起名为“丽丽”。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小丽丽的妈妈——母熊出现了!作者为了不打扰母熊和孩子之间的生活,决定把小丽丽还给母熊。

两个月后的一天,当作者他们都要忘记这件事时,突然,小丽丽又悄悄地从母熊边跑回作者的家了!作者百感交集,又害怕母熊又来找他,又对小丽丽突然出现而感到激动。但是,好景不长,那一天夜晚,母熊又来了。他愤怒的吼叫着,作者给他蜂蜜,他不吃,反而来破坏作者家的围栏。没办法,只能再把小丽丽还给母熊了。

又过了好久,这一次,母熊又来找作者了,但这次是要把小丽丽永远托付给作者。原来,他她在保护小丽丽时,受了重伤,没办法再照顾小丽丽了。作者向她“发誓”,一定照顾好小丽丽,之后,母熊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地震灾区里那些伟大的母亲。他们都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来保护。哪怕让自己死去。有的母亲甚至用自己的身躯来顶起房梁,为自己的孩子打开一条救生通道。这只母熊也是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品质我们人都可能做不到,而熊都能做出这种抉择,是不是会感到羞耻呢?

我想问那些滥杀熊类的人,看了这篇故事,你还忍心在捕杀这些有伟大情怀的熊吗?如果还要捕杀,那你将受到良心和世人的谴责!所以我们不能再捕杀熊了,让这种可爱的生灵永远留在地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