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20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小学生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读后感 篇1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最近,我看了一些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是一本名叫《感恩父母》的书,里面记录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文章是《父爱如山》,这个故事给我们讲述了罗阳父亲曲折的经历。罗阳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罗阳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奶奶不忍心拖累儿子,一把剪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罗阳的父亲从12岁起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22岁那年,娶了外村一个常年卧床不起的孤女为妻,生活非常艰辛。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要上山砍柴,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可他从没有半句怨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罗阳逐渐长大,他通过刻苦学习,拿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家里哪里有钱供他读大学呢,父子俩只有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父亲悄然离家,到很远的山上去砍野竹子。罗阳知道后也跟着父亲去砍。一个多月后,父亲把竹子卖掉得了800元钱。父子俩看着手中的钱,眼眶里全是泪水。这点钱哪里够交学费呀!

他们只有继续上山砍竹子。有一天,罗阳把竹子背回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罗阳不放心父亲,又赶回山上。在一个山沟里他找到了父亲,原来,父亲摔断了一条腿。

后来经过许多好心人的捐助,罗阳终于能上大学了,但是父亲再也不能和儿子一起上山,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着自己儿子远去求学的背影,他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满怀的期望离开了人间,罗阳把眼泪都哭干了。

读着这个辛酸的.故事,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罗阳父亲躬着背用力砍竹子的一幕,感受着这人间至爱和无私真情。是的,父亲也许从来没有亲切地拉着小罗阳去哪里游玩,也许从来没有跟小罗阳讲过一个故事,但是,谁能说他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呢?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到了书店,我想买什么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有时成绩考得不理想,他们会和我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不会胡乱的责怪我;我生病后,他们忙前忙后买药喂药,又是倒水又是为我擦汗……这一切,点点滴滴,都饱含着父母亲对我的爱,母爱似水,无处不在,父爱如山,仰之弥高。我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的父母呢?我想,只有好好学习,学到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许是对父亲母亲最好的报答。

我将永怀感恩之心,一路前行,因为,我的背后,总有两双眼睛在注视着我……

小学生读后感 篇2

《四弟的绿庄园》这一本书不是一部长篇的故事,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作者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动物、植物、昆虫等一些事物,还有的作者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或表达了对某件事物的喜爱和想法。

春田狐给人的印象是非常阴险狡猾的,有只老狐狸,叫刀疤脸,狡猾诡诈,他只要蹲在一个地方,远处看像一块圆石头,更像一堆干草,它居然知道自己跟这些东西非常相像,而且随时利用这一点来保护着自己。

刀疤脸和它的妻子微克森生下了四只小狐狸,长得都挺出奇,活像一只只的小羊,浑身上下毛茸茸的,四条小腿儿又长又壮实,满脸都是天真可爱的样子。它们在那嬉戏着,晒着太阳,有时还相互扭来扭去地打着玩。

他们看到一只母鸡在那里是,就立刻扑上去,撕扭争打,你抢我夺,它们凶猛和狡猾的一面流露出来,原来的那股子残暴和勇敢也并不减色。

老狐狸教给它们捕捉各种动物的办法,因为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长处,如果不这样的话,它们就没法生存。

其实,狐狸妈妈对它的孩子是慈爱的,有一次,一个猎人受够了每天被偷鸡的日子,就去找狐狸的巢穴,拿着把十字锹把其中的三只小狐狸打死了,最后一只被作者收养了,并且带回了家,放在牧场里。每当深夜,母狐狸都来给小狐狸吃的。可是有一次,母狐狸把人们使毒的鸡误给小狐狸吃,因为这一只鸡,最后的亲人也死了,这只伤心欲绝的狐狸妈妈只好去了另一个地方生活。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觉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母爱都是伟大的,当狐狸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死了以后,它平躺在它们身旁,用身体暖和了它们,用悲哀的眼神长久的望着他们,这就是爱,但愿人和动物和平相处。

作者的家中有一个男孩,叫四弟,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经常寻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幻无穷,他一会儿扮医生,一会儿又养一些小蝌蚪,然后将缸底凿个洞,他那么恶作剧般的轮番折腾,母亲一直对他很失望。当四弟的祖父打点行装要走的那天,四弟却离家出走了,到了夜晚也任然不见他的踪影。后来他的'母亲在自己的大枕头下翻出四弟给家人留下的字条,大意是他已经铁了心的去老家,如果允许就打开窗户表示欢送,否则他情愿讨饭也不回家。

四弟到了老家以后,经过了祖父的教导以后,他学会了种地、下田锄草、浇水打虫等。他的庄园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每一天,四弟都在地里劳作,还喜欢同它聊天,他把力量和才智还有汗滴都储存在土里。当他的母亲再次见到四弟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吃苦耐劳、壮实的小伙子了。

读完了这么一本书,书的内容让我体会到了母爱、团结、亲情等的重要性,还让我明白了更多更好的知识。书可真好呀!

小学生读后感 篇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中华民族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这也是我读了《诚信》这本书之后得到极深刻的体会。

回想自己,从小到大师长的谆谆教诲中时不时有做诚实的好孩子的告诫,“言必行,行必果”。我幼小的`心灵总以为,撒谎了鼻子会像匹诺曹那样长长,因此不敢撒谎。大了之后知道鼻子断断是长不了的,于是对大人们的恐吓不禁哑然失笑,甚至反驳,咦,大人骗人!倒是怀疑起“诚实”来了。话虽这么说,但我知道长辈这是在为我指明美好的道德高尚的品质的方向。

可我确实有一过段迷失的时候。记得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但我至今感触仍然清晰,仿佛就在昨天。有一次晚上妈妈在乡镇上班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在洗手间时突然问我,“你昨晚没洗澡?”我怕她责备就谎称,“洗啦!”“哦?”妈妈的口气里明显有质疑,“那么你昨晚洗澡时没换衣服了?”“换了。”我又是一个谎。“那么换洗的衣服呢?”妈妈穷追不舍我脑子急转。“我换的时候没看清,仍然穿了以前的那件,然后又把干爽的放回衣橱里了。”妈妈对我的话通常抱着信任的尊重态度,到此她不再追问,但我为了弥补一个谎而撒十个谎感到更是惴惴不安。等放晚学回来时,妈妈又一问:“昨晚洗澡了吗?”我知道狐狸尾巴真的藏不住了,或者说纸包不住火,或者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刹那间,我有了从那“十个”谎言中解脱出来的轻松之感。妈妈从不打我的脸,但说过如果小嘴犯的错一定得打脸,她让我自己掌嘴十下。我虽然不舍得下重手打自己,但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妈妈说,“你从不知道洗完澡把浴室收拾好,而今天的浴室很整洁好像我走了之后没人动过似的,我已经确定你昨晚没洗澡了。再有,我没看到你的换洗衣服,而且你的理由很牵强。最后,我可以向他人打听和这有关的事,来确定我的猜测,我特地问奶奶打听了。妈妈这么分析给你听不是说妈妈对你这小孩的错紧抓不放,而是提醒你说谎很累,你得用多少个谎言来弥补,却又不能保证它们天衣无缝。”

我已经深有体会了,只应了那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若能流淌到一个人的骨血里,无异于头顶光环,被别人全心全意的拥戴尊敬仰慕。我愿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诚信待人,诚信待己。有人打比方,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骚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小学生读后感 篇4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所有人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痛及心髓的日子,本来大家都像往常一样的过着平静的生活,中午刚过,突然地动山摇,短短几十秒一切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

房屋倒塌,公路铁路断裂,倒处是人们哭天喊地救命的声音,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了。人们在极度的恐慌中,感觉非常无助,倒处一片狼籍,一片混乱。无情的大地震就这样来了,它使许多人顿时失去了家园家人,还有许多人被埋在废墟里等待救援,而且也断水缺粮。就在人们绝望的时候,以中共中央领导为中心的救援指挥中心立即成立,解放军叔叔来了,白衣天使来了,饮用水、粮食还有药品也来了。人们看到了希望,有了坚强的斗志和生存的决心来对抗无情的大自然灾害。就这样中共中央国家领导和各界人士和灾民一起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与巨大的灾难和惨烈的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我们四川本来就是多高山,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救援部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跋山涉水排除艰难险阻,争分夺秒深入重灾区进行救援,在这期间也有好些救援人员为之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虽然承受着大自然的无情灾害,但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大爱无边,被温暖的'爱包围着,感动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每一个人都用那炙热的爱国心灵帮助着他人做出贡献。在这一巨大的灾难中,处处闪耀着那些帮助别人的人性光辉;处处彰显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旷世情怀和巨大的生命力!死者安息,活者抚慰。作为中国人民,我们应该为灾区的父老乡亲做出点点滴滴。虽然我们那个地方不是重灾区,但是我依然感觉到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制度。虽然这次大地震能把我们坚强刚毅的祖国母亲吞噬成一片枯黄的秋叶,但是我们坚强起来,团结一致就能抗拒一切灾难。

现在地震发生已经两年多时间了,灾区通过国jia政府和全国人民的热心支援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再也看不到地震的任何阴影,一排排新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人们的脸上充满了欣慰幸福的笑容。我们学校也因地震成了危房,同学们都很伤心。不过澳门政府帮助我们,给我们修了一所比原来更好的学校,以前学校没有的这所学校都有,有宽敞明亮宏伟的教学楼;有像是马上要开花蕊的人工草坪;还有实验室、电教室、音乐室等等,设备齐全。这都要感谢澳门政府感谢祖国,因此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孝敬自己的亲人,善待尊敬师长,善待朋友,善待每一个相识与不相识的人,要让整个祖国成为一个处处充满爱心充满快乐的大家庭。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读后感 篇5

那个晚上,我抱着《红楼梦》,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不知不觉,我竟来到了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咦,这是哪儿?我一边打量着,一边跨进那高高的门槛。一进门,便看见一位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子正由人扶着,只见她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仿佛病若西子胜三分......刚想上去问问这是哪儿,却又见一位貌比潘安、风度翩翩的公子出来,定睛一瞧,觉得很眼熟却又说不上在哪儿见过,不料他们竟往一处去了,我也痴痴的跟在后面......

咦,这地方倒漂亮,不知是谁住的......正想着,他们已进了屋,不一会儿屋里便传来了欢声笑语。我扒着门,偷偷的往里打量:只见一位八旬老母正坐在宝座上,身旁并着几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和几位谈笑风生的夫人。我不禁细细打量起姑娘们,她们个个恍如仙子般脱俗,其中有两位长得异常美,一位是我之前见过的,另一位则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竟又是一个妙人儿。只见那公子时而和那闭月羞花的女子说话,时而与那貌美如花的女子谈笑,我竟看呆了......忽醒,却见那身子娇弱的女子正向老母告退,我也竟撇开众人,随她去了,只见她来到一处桃红柳绿、有山有水的地方,拾了那些花将它们一一归类葬了,口中不觉又吟出一些令人伤感失魂的诗句。细听,却流露出对原先那位公子的相思之情。听着听着,我不觉落泪,觉得甚是感人。不久,那位公子竟也往这里走来,听到女子的喃喃自语后,不觉流下了泪水,远远的对着女子的背影痴痴地站着。只是葬花人尚未知觉,过了些许,两人便又都默默走了,我倒很希望他们能在一起,成为一对天合之作。可惜天意弄人,我偷偷在那府上逗留了些时日,却听有人说公子要娶小姐了,却不知是哪位小姐,大家都认为是那位貌比西施神似貂蝉的姑娘,听了那些传闻,姑娘十分高兴,我也站在门外,望着她的背影替她高兴,并真心祝福她。哪知,直到成亲前两三天,才传出消息:娶的是另一位脱俗而雅淡清新的姑娘。这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姑娘因听闻这个消息,气血攻心,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间;而公子则在结婚后,离家当了和尚,指点教化人间......

我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明明两人相爱着,却被人给活活拆散了。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自古“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谁都抗不过紧紧束缚住你的命运,虽说公子和原先那位小姐情投意合,但他们只是有命无运,终不能成为一对佳人。现在的社会是自由平等的,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不觉,思索了一番后。一睁眼,竟发现周围依然摆着一堆书、一张小茶几和一盏台灯,回想起刚刚的景象,我不禁抿嘴一笑......

小学生读后感 篇6

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是智慧的化身,而他的故事也不胜枚举——《孔明借箭》就是他智慧的精华!

文中,有一个名叫“周瑜”的人,处处刁蛮孔明,心胸狭窄。他等待时机,想报复孔明.

一次,周瑜将孔明叫到了大营,想至孔明于死地。于是,他绞尽脑汁生出一计——三日内让他造出十万枝箭,并且立军立状。这显然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天呀!十万枝箭三天完成,这也太不可能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怎能完成呀!”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疑问。

而诸葛亮呢?却不慌不忙,先找鲁肃借了二十只船。而鲁肃也同样被孔明蒙在了“鼓”里,一时摸不着头脑。一天、两天,眼看军令状上的日期就要到了。那夜四时,终于,孔明在鲁肃的帮助下带兵起航了。

一出军营,空中大雾弥漫。果然,孔明要的就是这天气。诸葛亮让军士将船连成一串,浩浩荡荡向曹营驶去。逼近曹营,曹操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疑惑不已。便以为是吴军搬了大人马。小心行事,派弓手前去射箭。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拍手称快,为他的神机妙算而鼓掌。“呵!看来,孔明和曹操也是一对老冤家了。曹操心里想什么,诸葛亮都知道。真是“知人心”,“知天文”呀!

话说,曹操派弓手射箭,箭如雨发。“恐怕这时,曹操还蒙在鼓里,在向一个个稻草人射箭呢!”我默默一笑,“啊!不愧是诸葛亮,这样的妙计都能想出。”

很快,船的一边射满了密密麻麻的利箭。孔明有令人将船掉头,头东尾西。“这一掉,可是神奇。”我赞叹不已,“掉一头,不仅可以使船上的箭射的更多,能达到十万余枝。而这一掉更使船队顺水而行,直回大营。”“看来,诸葛亮还是一个‘晓地理’的`神人呀!”

当然,孔明顺利的将箭运回大营。不但不费一工一料还又蒙炸曹军十万枝箭!

看完故事,仿佛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孔明神机妙算。诸葛亮是那样的机智,他做的一切仿佛都是那样的神奇。而这神机妙算不是靠空名得来的,只有我们有着诸葛亮勤动脑的可贵精神,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而往往,我们总是觉得事情遥不可及时就不做了。哪像诸葛亮,神机妙算将这十万枝箭“借”回。

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这位神奇的军师,这百读不倦的《孔明借箭》会永远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