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短文网

2025-08-21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我听了《弟子规》报告后,我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我在家里很不听我妈妈的话,我在家里妈妈要我做一些小事,我都不想做,我觉得对不起我的父母。

昨天我听完报告,觉得那位陈妈妈很不容易,因为她含心茹苦地把她的儿子带大,后来又考上了华师一附中,可不幸的是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跳楼自杀了。我觉得她儿子做得非常不好,因为他死后他的父母会有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啊!他的妈妈把他生出来让他获得了生命,可他又没有报答与感恩他的父母。最后陈老师带我们一起读诵了《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我觉得我应向这六点靠齐。

在下段时间里,在家里多帮助父母做事,多多听妈妈的话,争取在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看着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听着一句句令人感动的话,听着老师诉说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的心也不得不为之一震。

听着孙老师讲述了他们一家人的故事,听着小妹妹来到这个世界的经历,妈妈那痛苦的抉择但显得毅然坚定,毫不犹豫,听着爸爸那撕心裂肺的感受,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的画面。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爸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五口之家能走到这样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妈妈生下我们姐弟三人时的痛苦该是多大啊。

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让我摔到了妈妈的刀上,也就留下了鼻子上这一道长长的疤痕,说句实话在昨天听报告珠那一刹那我想到了这件事,我又开始抱怨,可听到陈妈妈儿子的故事,我知道错不在妈妈,而在我身上。“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确实没错。如果我终生一味地抱怨,那我的面容不是比这一条疤更丑陋吗?但如果我常把笑容挂在脸上,那这一灿烂的笑容不也就遮盖了丑陋的伤疤吗?我想通了,我不应该再抱怨妈妈了,更何况妈妈当时也立即陪爸爸送我进了医院,回来后不也陪在我身边哭了一晚上吗?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我还想说:“妈妈,谢谢您,谢谢您的陪伴,陪我度过那痛苦的一晚。”

在我四岁半的时候,爸妈就去了广州,我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直到我十岁她们才回来,现在我几乎是把我的一切的不好都怪在她们身上。每次说时我都含着泪水“谁让您们不在我身边,现在还怪我脾气不好,如果您们教我,我就不会变成这样了。”诸如此类的话,我说了很多。每当我看见妈妈教妹妹写作业时,我几乎都想流泪,想到我读书时哪有妹妹这个福气。但现在我不会再这样了,爸妈我不会再怪您们了,任何一件事都有利有弊,您给我更多的不是生活条件的提高吗?您们赐予我这样一个家庭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不会再说那些让您伤心的话了,我也再不会处处与妹妹,弟弟作对了,爸妈,我爱您们。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们听了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课是我们想到这样的一句话:一流的班主任靠情感熏陶学生。主题班会——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使我们了解到主题班会是班级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建班级发展愿景并同心协力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所有优秀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会课,在这样的时空中,往往会开展若干主题班会。如共商对策,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对话,达成心灵交融;汇聚信息,达成教育效果等。那么办主任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成果。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主题班会针对班级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进行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父母,体谅感恩父母,从而落实自己的行为上的教育,主题班会始终贯穿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在爱的天枰中反思,在对比中反省,在故事中回味,怎样回报父母老师的教育,都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让许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中,不断成长,主持主题班会的老师也在总结反省中成长。

沙爱琴老师的在应对自己本班学生的过程中不做作,很真实,图片解读有启发。全体同学的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沙老师始终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学生发言积极参与率高,在小品演完之后,讨论了人物的特点和期望。让学生有成长的目标效果很好,学生认识到学习《弟子规》对照自己的行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背诵《弟子规》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促使进步,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而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你觉得快乐,幸福吗?其实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让我们感动,我们仅仅感动是不够的,我们怎样报答父母呢?怎样落实在行动上呢?请没人对父母说一句话如何做。

这两节主题班会给我的感受最深的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其实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然前提是对学生的引导,在这两节班会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所跟进的是学生的一切感恩话得,包括学习在内的其他行为。这样做就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活动。可以有效的关注全学生,包括学生学习不好的,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是要学会感恩,就能学会责任的担当,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 这节主题班会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通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是学生出了问题,老师解决,老师解决不了的,年级组长解决,其不然,当我们把问题教给学生的时候,在主题班会上,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自己很严格的,对别人很宽容,而且调动的好,他们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正如班华教授认为学问高的人,思想道德不一定就比学问低的人高,孙云晓,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提出向学生学习,这2节主题班会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看到了老师的智慧。

主题班会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班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可是过去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常常是政教处布置检查,才被动的去做,过去常注重形式,不重视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这是我们欠缺的。主题班会是随时可以召开的。主题班会的召开,需要办主任持有一种态度,对发生在教育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追问为什么的务实根本的态度。通过研究其背后的教育问题,对教育的细节不轻易放弃,对各种现象,如迟到,不交作业,撒谎,迷恋网吧,早恋等追根溯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

这两节主题班会课,罗晨老师,沙爱琴老师的“学习《弟子规》,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快乐而充实,因此,快乐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做更好的班主任是我们现实的追求。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习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知识,学习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孩子越来越懂事,家庭气氛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夫妻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丈夫回来,往往就是一堆脏衣服、臭袜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摆,坐吃等喝。尽管我为家庭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而且甭说你对他发脾气了,态度言辞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计较。所以,我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总有种「忍辱负重」之感,两人之间也时常疙疙瘩瘩的。

随着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虽然为家庭为对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为对方好,而是时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为他做了多少,他又为我做了多少,总觉付出多回报少,故心含委屈。对方感受到这种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馈回来的也是不好的态度。

《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而且变成了我的「大恩人」。因为是丈夫在社会上遮风挡雨,维护着我们这个家,治家理财也是多亏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为有了他的磨炼,我原来焦躁的性情才变得温和、沉静,狭小的心量也变得更加宽阔,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感恩心一出来,恭敬心、真诚心都出来了。我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孩子,所以每当丈夫上班走时,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门口:「爸爸再见,您慢走。」下班回来,孩子赶紧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则拿过毛巾给他擦汗。睡前孩子还要问安:「爸爸晚安,祝您做个好梦!」

丈夫出差时,我会打电话问候,在生活上也尽量体贴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简单对付,他回来时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劳累,我自己再疲劳也要给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脚水帮他洗脚。而且现在做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时我还常用手机给他发条短信,对他的优点或善行进行赞扬,因为《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的缺点,尽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尽量考虑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学习圣贤文化的好机会,开始丈夫答应了,结果临走前一天晚上,他又变卦了,尽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这次机会,但为他我忍痛放弃了。我对他说:「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社会更加美好和谐,不能反而引发矛盾。我知道你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为了你,不去了!」他说:「这样的话,以后我支持你学!」随即,他出差去南方,回来时头一次给我捎回了衣服,而且还是两套;平时非常节俭的他,花60元钱为我买了一把精致的梳子,还让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对我确实变了,大热天他会满头大汗地抢着炒菜;衣服、碗筷有时也帮助洗;看到我很累时他还会为我捶捶背;甚至有时还帮我剪脚趾甲。当然偶而丈夫脸上也会阴云密布,我就赶紧反省自己,一静下心肯定会发现自己心态或言行上有不好之处,只要纠正了,他也很快会「多云转晴」。

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同时我体会出遵循圣贤教诲的两个原则,肯定你的家庭会非常美满。第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第二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总之一句话:只要念念为对方,家庭就可变天堂!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弟子规》有1080个字,113件事。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和长辈。

报告会上有一位老师把自己内心的伤痛拿出来教导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陈妈妈一定是每天晚上都很想念自己的儿子,也许每天都是以泪洗面,让我感受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带给父母的悲痛和快乐。我想说:“陈妈妈,您在失去自己儿子的同时,也会有我们这样的儿女。”我想让陈妈妈感受到儿子并没有离开。

老师告诉您一件事吧,我是家中的独子,妈妈在不久前检查出有病,需要动手术,但妈妈和爸爸为了不让我担心,都不告诉我真实的情况,总是跟我说不要担心,好好地学习,看到现在妈妈的手术做完,第一次去化疗还没有回来我都不知道妈妈是什么病。我的妈妈以前对我非常好,但现在妈妈不在家里,感到家里非常的静。看到妈妈做完手术回家的样子,我真的很想哭,因为在没有发现这个病时,妈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病了的样子。但现在人却瘦了很多,人看上没有精神。但妈妈还总是对我嘘寒问暖,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失败的女儿。我一定要好好地去孝顺我的父母,让他们为我感到自豪,不让他们担心我。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让无知的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引导者。我已经上了九年的学,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我现在是九年级的学生,再过不久,将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我以后要走的路。现在的老师对我都非常关心,让我在学习上有着一种动力,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成绩,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哎!要是报告团的老师能再多讲一天该多好啊!我觉得他们讲得太好了,我可以受益终生。这是我们昨天听完报告后,听同学喻才奇说的。这也许是他内心真的感受吧!那我呢?我有什么感受呢?

英语老师那伤心的泪水,也不禁带下了我的泪水。我已经几年没流过泪了,为什么老师能感染我呢?我决心不犯商老师那样的错了,以后要以最好的态度对待家人,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报答父母。

孙老师他精彩的报告,让我感触很多,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很简单,得到爱也很简单,多一些问候,多一些点头,多一些微笑,多一此鞠躬。那些极其简单的动作,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注意到那些小事情,世界一定和平各乐啊!

还有很多感受,再写十张八张恐怕也写不完,总之就是,孝对父母,爱对他人。

愿天下人都能与“孝”与“爱”同行,共建美好人生。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我校近期开展了学习了《弟子规》的系列活动,初次接触《弟子规》,我认为和女儿幼儿园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认真学习研读后,。使我对所学习的《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书,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对于指导教育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个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重视礼仪的教育,可现在的社会,礼仪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怎样尊重长辈,怎样尊师重道。有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学生,在班级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行为极端,极富攻击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让气、伤心等等。

让我们认真学习好《弟子规》,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听了这次报告会,我觉得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做得不好,我内心也感到有些愧疚,我觉得在这十几年以来对我最好的是我母亲,我母亲她对我的爱是我永远都不能偿还的。因为我欠母亲太多了,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孝子,因为我在家里也很调皮,有的时候做得不对,妈妈批评我,我都会和她顶嘴,我觉得非常的后悔。当初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也是一个爱好看的人,妈妈总是对我说不要爱好看,我偏不听,总是和她作对。在学习上,我也不是很好,上课总不喜欢听讲,我觉得这样做很对不起我的老师以及我的妈妈。因为我的妈妈总是吩咐我,叫我在学校里好好读书,可是我却没有把妈妈说的话放在心头。她说了过了两三天又搞忘了,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妈妈。直到今天听了这次报告会,我的内心也有很多的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因为我妈妈嘱咐我要在学校里认真读书,不要贪玩,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说的这些话都是为我着想,我真是想当着妈妈的面和她说一声对不起。可是我又没有这个勇气,迟早有一天我会对她说的。因为我欠母亲的实在太多,听了这次报告会,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去做我们该做的事,以及不该做的事。在生活当中也要懂得勤俭节约,不能浪费。我觉得我们都要开始学会感恩,要懂得感恩。毕竟我们都是母亲生的,应该都要学会去懂得感谢父母,感恩父母。我下定决定,以后再也不会去和父母顶嘴,母亲叫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及时到,母亲叫我做事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做。因为我欠母亲的太多了,现在听了报告会,我觉得应该要去感恩自己的父母,不能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长大后也要去孝顺父母,在学习上,我以后也会刻苦地学习,上课应该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因为我要学会感恩,只要学习学好了,长大以后就能更好去感恩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要认真读书,刻苦学习,争取把《弟子规》上面的事全部都能够做到,以实际行动来感恩和报答自己的父母。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报告会给我的感触十分深刻,让我最感动的是一些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上台去抒发自己的感情,看到了同学们对家长如此的恭敬与感恩,我内心被震撼了,想到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禁感到十分内疚。看到别人的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知道感恩而落泪了,我心里十分期待,期待我的妈妈和我在台上,我对她说:“妈妈,我爱您,我感恩您!”当商老师在台上说自己后悔的事情时,他的泪水流下来了,我当时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然后我的眼泪也落了下来,想到自己以前总不听父母的话,可能地十几年后就总不能听到父母的话,我觉得我实在是做得太不对了。因此,我决定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做到“父母呼,应勿缓”。还有好位陈妈妈,她的儿子离开她了,她十分悲伤,身边的人也十分悲伤,她一边讲,一边流着眼泪,让我想起自己。到了夏天,我经常去游泳,但我认为爸爸妈妈不担心我,但经过这报告,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是那么地担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决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绝不玩水。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我感恩您们创造了我,感恩您们养育了我。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听您的话,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要有出息,要让您们过上好日子,绝对不让您们在外受苦。”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读完《弟子规》,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记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时侯,由于杯子没有拿稳,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当时我想:“这回可惨了!

爸爸回来一定会狠狠地训我一顿的。”等爸爸下班回来,我一直躲着凶,没有告诉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后,并没有象我想象的那样,而是跟我说:“一个人一生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一些无心之错,只要认识到错了,以后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诉我,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我就不会再批评你了,怕的是犯了错误而自己认识不到。”通过这件事情,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一个人不经意间做错了事,而自己又认识到并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谅的;而存心去做错事或做错事不去改正,就等于是错上加错,是不可以原谅的。”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今天在班会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知识,领悟了弟子规的含义,书写了弟子规的精髓。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受益匪浅,但有些同学还对这些知识领悟的不太深。对于我来说,这些知识是宝贵的,是我现在做不到的,是我现在缺少的。

在饮食方面,学校中餐有三种菜,可我很少三种菜都吃,昨天不要这个,今天不要那个,这就是我挑食的坏习惯。在这个方面我就没有做好。

在孝顺方面,我做的也不是很好,我只不过是偶尔做做家务,有时不做,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和妈妈吵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有着一种愧疚感,妈妈生了我,养了我,对我有着群山般,海洋般的恩,我们却没有一点报答,我们不报答,难道还有理由和妈妈吵架吗?

在珍惜时间方面,我更没有做到位。每节课下课,有时间不去做做题目,而是去和同学们嘻嘻哈哈;每天放学回来,有时间可以看会儿书,可我不能浪费一点看电视的时间;每个周末,做完作业可以预习或复习,可我却是在看电视。这些不都是在浪费美好时光吗?小学六年时间已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不能再浪费初中三年的时间了。

这些都是我做不到位的,需要改正的。从《弟子规》中就可以反映出这些问题,从而改正。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听了昨天的报告,我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每当我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唠叨不停,我总觉得烦,叫他们别说。其实我一点都不知道唠叨我的时候,他们内心对我的担心,可我还是对他们的关心不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随着我性格去。每当我咳嗽一声,他们都会问候我,而我呢?却没有看出父母内心的担心,我叫他们别管,对他们发脾气,父母还是一脸忧愁。可能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觉得不需要父母的唠叨,父母对我越是不放心。有时一种唠叨也是幸福的,最起码有人关心您。从今天起,我应该注意身体,只有注意身体,不让自己生病,父母就不会担心,我呢?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事,以减轻他们的一些负担。

昨天的报告,有一些场面让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没有流出。要是我的父母下午在场就好了,只可惜我的妈妈只来了一上午,要不然我会请她上台说声:“妈妈,我爱您,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和耐心教导,谢谢您!”

在家里,我有时,父母叫我做事,我答应了一声,却没有动。母亲就开始叫我,我回答:“我知道,等一下。”父母却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家务都是母亲做的,如果连一下忙都不帮,父母是怎样的心情。以后在家只要父母叫我做事,我肯定去做,不会答应一声,就完了。如果这个时候不敬孝,到将来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些能够做的事,不让父母担忧,让父母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放手了。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就不做,如果做了会让自己父母脸上无光,也让他们为了您的事天天担忧。不让父母担忧,就要保证自己那些事不能做,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昨天听了一天的讲座,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感恩。我以前在家里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父母说的话都不怎么听,还经常和父母顶嘴,我想对父母说声对不起,我以后一罕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定会报答父母对我不尽的恩情,我以前在学校时,总是违纪,老师总找我谈话,但我却把老师说的话当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又继续违反纪律,让老师大感头痛。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样是小人的行为,我一定要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从小父母不在家在外赚钱,我应该就算留守儿童吧!父母有钱买了房子,车子很快就会买。我初中在校每星期平均有四十元生活费,我在物质上很丰富,但我感到我没有亲情,好像永远长不大。我哥哥在阳逻一中读书,他叫沈小亮。他生病时,他对老师说父母不关心他,是的,我感到的是同样的感觉。父母一年也只回三次左右,在我生活中好像没他们,对他们也不了解,所以留守儿童真的很伤心。我还是要感激他们给了我生命,虽然别人都有父母陪着,我一个十多年活在一个人的世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我还是爱他们,十月怀胎的坚辛,长年在外拼搏,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生活好,希望将来会弥补这些,在这里我还是要向父母鞠躬了,感激他们给了我生命,感谢他们让我过丰富的生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商老师:我是一个脾气很坏的孩子,身上有不少的缺点,但我的内心其实并非什么都不为别人着想呀。在家里,父母经常都说我不懂事,不懂得为家为别人着想,可她们并不知道我心里的想法,我其实并不是只顾自己,我只是不喜欢表达,在家里也不想与她们交流,因为说不到两句就会和她们吵起来,其实有时我也不想与她们吵,只是她们误会我了。所以有时在家我就不讲话,不和她们交流,也从来不愿意与她们沟通。

在学校,我是一个品行很坏的同学,喜欢讲脏话,与人疯打,学习不认真,也不太喜欢做作业,老师说的话总是听不进去。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我从来都是被动学习,每次考试都考不好。以前成绩与我相当的同学现在成绩都比我好,我心里其实也很着急,也很想学好,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我以前也无数次地想着以后要怎样改,可就是做不到,我好害怕考不上理想高中,到时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关心我的人。我家亲戚也在关心我学习,我好想好想改变,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考进我理想的高中,可是我不知该怎样做,真的不知该怎样改变自己的现状。老师,能告诉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不好习惯吗?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昨天的报告会,我感受到自己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作为儿女的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当我们在家里时总是对父母呼来唤去。但他们却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而父母叫我们去做些什么,我们总是找借口推托,但是您们知否,看着自己父母为我们拼命赚钱供我们读书而一天天老去,您们可想到您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我感觉到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多替父母着想,让他们感受一下自己儿女对他们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女长大了,在这里我想对我父母说一声:“爸,妈您们辛苦了”。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我从书本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名言,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语文老师布置回家认真地看一看书,我回到家里以后,不但没有读书,而且还没有把作业写完。我这时想:反正试卷上考的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都会,就不用读书了,于是我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到了学校后,我把书包放在座位上,我就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在楼下玩。直到校长在广播里宣布考试马上开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楼上,坐在我的座位上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把语文试卷发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里,我就满怀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写在试卷上,前面的半页做得挺顺利的,但是到了课文理解题,就出现了我不会的题目,后面一页的课外阅读理解,我更是读不懂了。我绞尽脑汁才想出了一两题的答案,我怀着沮丧的心情把写完了之后,把试卷交了。

几天后,语文成绩出来了,我一看,大吃一惊,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么办,怎么办!妈妈一定会揍我的!放学的时候,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妈妈见我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就问:“怎么那么不高兴呀?”我哑口无言,只指了指书包,“噢,是不是没有考好呀?”妈妈严肃地问,我点了点头。

我就把试卷拿出来,让妈妈看,妈妈看完后,语重心长地说:“你错的都是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后多读一读书吧!”我说:“好的,我记住了。”

从那以后,我写完作业就复习学过的课文,预习没学的课文,如果这两项任务都做完了,还有时间的话,我就再读一读课外书,看到好词好句就摘抄下来,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98分,我非常高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读了这么多书,从里面得到的知识使我进步,我领悟到了书籍果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追逐的梦想。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幸福;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幸福;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博爱与智慧中来。读了《弟子规》之后,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必须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教师可对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孝顺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幸福。

二、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老师不深入研究学问,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别人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勤奋之道。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勤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此,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有时对于手头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总之,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对于《弟子规》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重在落实饯行,我们要在平时的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地讲透每一道题,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现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行为习惯差、抗逆能力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而且还要做的更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