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8-22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曾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一个人不管活到怎样的岁数,只要父母还在身边,便多少还可以保留一些孩子气。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封书信,都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真心,即使傅聪已经独立到在国外生活,在家的父母还是牵挂着他的方方面面。阅读了这本书籍,不仅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洗涤与升华,更多的还是为书中朴素的真情所打动。信中除却平时傅雷教育孩子时的谆谆教诲,大都是一个父亲,对孤身在外奋斗的孩子安慰和鼓励的暖心话语。

“你上台的日子还要练足八个小时以上的琴,也叫人佩服你的毅力。孩子,你真有这个劲儿,大家说还是像我,我听了好不flattered[得意]!不过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相信世上没有父母会不为自己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而感到骄傲自豪,这也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千千万万母亲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位。

还记得那次,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有了小进步,母亲得知后,虽然内心很高兴,但也只是平淡地告诫我,努力学习的同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太长时间熬夜,母亲这样的态度让我以为,她对我的'成绩不太在意。直到有一天,看见邻居与母亲聊家常,提到自家小孩的成绩,而当她受到邻居对我的夸奖时,脸上的神色是少见的自豪喜悦。

信中还有一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傅雷提到,“我近七八个月身体大衰,跌跤后己有两个半月,腿力尚未恢复,腰部酸痛更是厉害。但我仍硬撑着工作,写信,替你译莫扎特等等都是拿休息时间,忍着腰痛来做的。”傅雷表面是一个严格的父亲,实际上却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个爱我过于自己的人。那是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母亲冒着大雨来接我放学回家,我看她被雨淋的睁不开眼,内心也是满满的心疼和愧疚,但母亲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你,淋到雨了吗?”

通过这些书信,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像氧气,围绕在每个孩子的身边,融化在每个孩子的身体里,为了孩子,他们总会忘记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微风拂晓的时候,阳光正好,坐在窗边,读了那《傅雷家书》,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这封长信写了五六个钟”,“跌跤后,腿力尚未恢复……替你翻译,都是忍着腰酸背痛来做的。”

父亲身体上出了问题,依旧要顾及儿子的钢琴学业,技巧训练,心态变化,情感问题等等,甚至连细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为儿子忙前顾后,工作繁忙之余还要挤出时间为儿子抄写翻译,到底来,父亲到底只是是希望儿子的学习生涯是能够顺顺利利学成归来。母亲在做完家务之余,分担着父亲的工作也常常对待儿子总是嘘寒问暖。父亲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静之际,强忍着腰酸,顶着背痛,撑着疲劳,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纸上写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叠好,整齐,带着殷切的希望装进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儿子的回信,只为儿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后,连回信日期也预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亲会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提早收到了信,高兴得像个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试问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会花五六个钟,顶着疲惫去给父亲写上一封信吗?我想我肯定是难以做到。我或许可能只会抽出十来二十分钟去问一声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亲也一定,必定会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当我需要时一声不吭,帮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让爸爸帮我打印一份照片资料,转头就跑出去玩了,回来玩累了也就忘了。谁想为了让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来,他本来就不太熟电脑,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惊喜地问,弄了多久,他摆摆手说没多久。后来,妈妈告诉我说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机太久没用忘记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会上,有许多的人,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忽略了这份朴素而深沉的爱。甚至会误解扭曲这份爱,嫌弃他们啰嗦多事,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理解年轻人的生活,总是指手画脚的。

我看过《时文选萃》里一篇洛阳晚报的文章。女儿上高中了,开始离家寄宿了,少了女儿平日里的吵嚷,少了女儿的嫌弃,父母应该高兴,可却是装了满怀了落寂。周末没到,父亲叫妻子买多点好菜,妻子说早就备好了,就等女儿回来了。

也许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终将心底十分的爱,无声的付出去了。父母之爱,难以报答,但我们更应该尽己所能,多体谅,多陪伴。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离家在外,有哪对父母不牵肠挂肚呢?《傅雷家书》这本书充分证明了这句话。这本书汇集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远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对待儿子就像一个慈爱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为欣赏的。爱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却不是普通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艺术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体现在对儿子生活细节的关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儿子围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柜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结束出台谢幕时,面部表情要温和,不要太严肃……这些傅雷对儿子细节的教导,让我感动,他是一个多么细心的父亲啊!傅聪从事音乐专业,傅雷对于儿子的专业成长尤为关注,但他没有去强加要求,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儿子做平等亲切的交流探讨,这样的教育,傅聪怎能不优秀。

我常想:傅聪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多么的幸运。傅雷像一个朋友,温和体贴,炽热真诚,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和我有过这样的交流,他在我眼里只是一个负责生我养我的父亲,尤其是近些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对父爱的印象是模糊的。通过读这些家书,让我也忆起父亲对我的那种爱,也许普天之下父爱都是统一的`。小时候我喜欢跳舞,爸爸经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乐,虽然满头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真的让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蔼,也曾经把我捧在手心里,是一位妥妥的“女儿奴”,只是这些年随着我的长大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外出谋生,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何尝不是换一种方式在爱我。也许相比傅雷,我的爸爸并没有他那么的有文化,有很明确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爱着我,他的爱虽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却一直在静静地包围着我!

读着傅雷笔下的纯纯人生语,感叹于两辈人之间那悠悠亲子情。我想,我已经长大了,也更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傅雷夫妇与远在海外的长子傅聪进行了很多的书信来往,一起探讨人生,艺术,生活和处事技巧等等,清楚地显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风,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为主,知识教育其次。

其实这部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和爱,在这些书信中,傅雷夫妇无时不刻在为傅聪担心和操心。他们说:“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这些批发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复),而是操心。”通过读书信中傅雷夫妇对傅聪的各种千叮嘱万嘱咐,让我想起自己父母对自己也是一样的,原来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开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没什么可担心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了,通过傅雷夫妇对傅聪的担心和紧张,对傅聪回信的万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时候的着急和失落甚至魂梦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里对孩子真的是无时不刻的牵挂。

书信中对艺术的交谈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们对艺术的狂爱和沉迷,他们热爱艺术,热爱遐想。他们都有不太看重物质生活,不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觉得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看到他们对音乐艺术那么细致专业的讨论,看到他们是那么享受艺术,也点燃了我对艺术兴趣的火花。我开始向往他们艺术世界的种种,想听懂钢琴的每一个音律,感受钢琴艺术家的每一个感受,享受音乐的美。我瞬间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我有不断在看书,补给精神粮食,但是从来没有开启过艺术的大门,从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通过傅雷夫妇对傅聪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妇多次强调要傅聪注重理财,不看重物质,但是也不至于被物质束缚住,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书信中,傅雷夫妇以各种方式向傅聪灌输淡泊名利,不爱慕虚荣的思想,傅聪其实也就是在这个方向成长。傅雷夫妇对名利权势的淡然触动了我,我之前想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妇的家书中我体会到了,正是源于他们对精神生活的偏爱,对艺术的热爱,这些爱是物质世界体会不到的,它会让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人生。但是他们并不是厌恶物质,他们不想受物质之累,所以会很好的理财,妥善安排,不受物质的奴役。

这本书是至今给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不论是从亲情方面,人生的观念,还是艺术世界等,都冲刷了我的认知。感恩遇到《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做父亲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起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己。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