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这一天,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会欢欢喜喜地闹一天。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后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自掘坟墓,为我们呈现出一头英武豪迈、重情重义、忠诚的战象!
当你读到“嘎羧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时,你难道不为嘎羧对战友们的那份情义、那份忠诚所感动吗?不,我相信,任何人都会为之动容的。因为这只是一头战象,但它却有着比人还要高尚的情操!拿人与大象作比较,你是否会发现,大象比人更知足。当时社会混乱,多少人为了一己私欲可以背叛,多少人为了金钱可以伤天害理!这种背叛朋友的事,一头战象怎么会去做!或许是它们仁慈,或许是它们明事理,但无论怎样,象比人忠诚千万倍!而无论怎样,我想告诉大家:不要去背叛,不要被金钱所迷惑,做一个比嘎羧还要善良、忠诚的人。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面对敌人,你勇往直前,浴血搏杀;面对死亡,你从容不迫,自掘坟墓,庄严死去。这高尚的情怀,这英雄的气概,怎不感染我们呢?相信我们吧,人类也会热爱和平,拒绝战争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你们知道动物小说大王是谁吗?当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主要内容: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时,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召片领让大家在洛江边挖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个碑:百象冢。在曼广的民兵搬尸体时,发现还有一头像还活着,叫嗄羧,由村里一个叫波农丁的人养着,这象已经五十岁,象在死之前会有预知,到它们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农丁跟着嗄羧,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战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部分是,嗄羧来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选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对象牙就像两只铁锹,在地上挖起来,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挖。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由于体力不支,挖一会就要歇一会,太阳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坚持不懈让我难忘。
感想:据科学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只剩四十万头,因为每年都加共约六十万吨象牙,这等于要捕杀四万五千头大象,不少人还喜欢用象牙饰品,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你拒绝象牙饰品,就是拯救了聪明可爱的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的膨胀起来,四条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水面。”
这是出自于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书中的精彩一幕。26年前,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战士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只有嘎羧幸存。
这头普通的战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怀旧、纯洁、忠诚。
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能够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务必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向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当学会坚守自己的内心,坚持前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战象嘎羧在抗日大战中幸存下来,成了村寨里的英雄,几十年后,嘎羧自知大限将至,它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它是一位品德高尚,重情义的英雄。
这本书写得非常震撼人心,我敬佩嘎羧的善良与忠诚。在将要离别之时,它围着村寨走了三圈,告别这对它如同亲人一样的村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呀!
嘎羧最终躺在了百象冢,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是多么忠诚啊!
我被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所感动。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让嘎羧终身难忘。他盼望着和平,不想再有战争发生。嘎羧站在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在怀念它的战友,在打洛江畔守着战友们的灵魂!这头战象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和战友
们生死在一起,它连祖先留下的象冢都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百象冢,和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友们歇在了一处。这是多么的难得!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连动物都能如此的忠厚忠诚,我们作为人类,难道还不如象吗?!嘎羧是那样的伟大,它的泪水,换来了亲人的相聚;它的鲜血,换来了一方的平安;它的身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路。在嘎羧的身躯下,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我们向嘎羧这位英雄致敬!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讲了: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
1943年日本侵略,象兵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的扑向敌人。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都中弹倒地。
召片领带领大家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巨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就在人们台运尸体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一头公象还活着,人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村子。它是唯一一头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人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它的一条前腿没有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颠颠倒到。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的像个脱水的丝瓜。
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的柠檬。有一天嗄羧的神智突然间清醒过来,鼻子指了指小阁楼,想要拿象鞍。它安上象鞍,走到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在读完《最后一头战象》整本书后,让我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它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它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嘎羧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在它的心里,没有对功名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对并肩作战的`战友的慈爱,和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嘎羧是一头“忠诚”的战象,临死时它重披象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也许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让我给这种动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词,我会一如既往地说“大象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一点也不可爱!”每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都会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灵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的确,我不喜欢看见大象。它那长长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欢,但唯一讨厌的`而是它的整体。那笨重的身躯——不过我对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无。我喜欢坐在大象背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很不错……
可是……也许因为教科书上的这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让我深刻感到:大象应该也有优点啊!看完文章后,我对大象的感觉不再只是笨重、虎头虎脑、臟脏的。反而还多了几项“有灵性、重情义、英勇。”
大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徵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歷史上曾广佈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佈範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佈于整个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塬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嗬,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嘎羧,是你让我对大象的想法改变的哦——你的同伴还好吧,见到了它们,一定要Happy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