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美术活动策划(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术活动策划 篇1
设计意图:
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海洋,如何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需要老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这节课上我主要引导小朋友观察花的结构(花瓣、花蕊、花梗的形状与色彩)与花的形态(花的高低、前后、大小),在此基础上画出美丽的鲜花并进行有趣的装饰。当我选择作画工具时,我选择了线描画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作画形式,有四个因素吧,线描画是最简单、最直接表现物象的绘画手段。第一,线描画使用工具简单,一支笔,一张纸,无论是在家里、课堂里,没有太多的限制,是孩子们感觉快乐的事情。第二,线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用不同的线组合不同的造型使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与快乐。第三,孩子们可以运用线的丰富表现性,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发挥、自由探索,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第四,变化无穷的线产生变化无穷的美,原始、可爱的稚拙美,跳跃、变化的韵律美,变形、夸张地装饰美。小朋友的作品将显示出线描画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花的结构和形态,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有趣的装饰。
2、能感受美,表现美,体会画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4K纸两张,绘制几朵花朵,一瓶花
幼儿:16K 和8K纸两种、记号笔、每组有花数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结构,欣赏花的'形态
在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瓶花,你觉得花漂亮吗?美在哪儿?
(1)花蕊是什么形状?可以用什么花纹来画?为什么?
(2)花瓣是什么形状?可以用什么花纹装饰?
(3)花梗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想法真不错。
(4)请小组长把花插到大花瓶里,你们看现在的花多了,更美了,这些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高低、前后)
二、学习花的画法
(1)我们来画一瓶盛开的鲜花,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老师示范)
(2)第二朵花画在哪里?(请小朋友摆一摆)
(3)第三朵花放在哪里?……
(4)还有什么没有画?应该怎样画?
(5)把花插在你喜欢或你设计的花瓶里。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画在适当的位置,把画花得大一点,鼓励先画好的小朋友丰富画面。如花瓶放在了哪里?花瓶旁有些什么?谁最喜欢这么美的花?
四、结束:
告诉老师或小朋友,你想把这瓶花送给谁?为什么?
点画:梅花(中班美术)
教学目的: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体验点画的快乐。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梅花,范画,颜料,白纸。教学过程: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3.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5.成果展示。
美术活动策划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变色特性,感受颜色变化的美。
2.尝试选择相应的颜色给变色龙涂色,积累涂色经验。
3.体验藏藏找找游戏的快乐,初步感知名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绘本PPT,梵高的名画背景图(《向日葵》《鸢尾花》《小树林》),水粉颜料,棉签,白色变色龙状卡纸,透明的变色龙塑料膜片。
2.经验准备。
师生共读绘本《它藏到哪里去了》,了解变色龙的变色特性,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句式。
活动过程
一、赏一赏、议一议
1.出示绘本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莎莉(绘本中的人物)的变色龙藏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颜色?”
2.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重复性的语言句式。
“变色龙藏在棕色的猴子中间,变成棕色的了;藏在橙黄色南瓜中间,变成橙黄色的了;藏在绿色的青蛙中间,变成绿色的了……”
二、选一选、涂一涂
1.出示名画背景,教师将“透明变色龙”放在不同的名画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进一步感知变色龙变色的特性。
2.将白色变色龙卡纸放到名画中,引导幼儿选择与背景相应的颜色,探讨、体会用棉签涂色的方法和顺序(头部一身体一四只脚—尾巴)。
三、变一变,藏一藏
1.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及相应的颜色大胆涂色。
“千万不能留空白,否则变色龙很容易被发现。”
2.将涂好色的变色龙藏到背景中。
“变好色的变色龙快点藏起来吧,一定要藏好,不要被别人发现啊!”
四、找一找、说一说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故事中的语言句式讲述。
“你的变色龙藏到哪里了?”
“找一找,哪一条变色龙最容易被发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的涂色问题。)
小班美术活动:花儿朵朵
设计意图: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菊花绽放的季节,幼儿园里种着许多美丽的菊花,这几天开得特别旺盛,每次带孩子们到园里散步时,孩子们都争着问我:“老师,这些是什么花呀?”其实我也只知道它们都是菊花,具体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孩子们常常会被这些漂亮的花儿吸引,在那里留恋忘返,我想怎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呢?于是我想到了手指点画,这是一种新的作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乐趣。
美术活动策划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每月都开展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混龄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各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的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活动兴趣、平和而自然的交往方式,因此,我们在更多领域和范围内尝试混龄活动,以促进幼儿是社会性、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远足活动也因此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帮助、分享和感谢,提升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体验,增强理解他人、善于与人合作的意识。
2、进一步了解季节的变化,体验、表现夏天的美丽。
3、锻炼体能和自控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今天,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和中小班的没弟弟妹妹一起到长泾公园去游玩,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请每个大班的哥哥姐姐与一位中班的弟弟妹妹、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拉起小手,小朋友要仔细看看拉的是谁,一定要记清楚了。(幼儿自愿结对)
(2)老师:“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看谁记得最清楚:我们走在马路上时,好朋友的小手不能分开,看哪对好朋友小手拉的最紧。”“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跳集体舞
到达长泾公园的一块空地,老师:“孩子们,我们能在这里做什么呢?”(集体跳邀请舞《找朋友》3——4遍之后,请幼儿休息一下)
三、玩游戏:钻洞洞
(1)老师:“我们来问问大班的哥哥姐姐,你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吗?
(2)老师:大班小朋友玩钻洞洞游戏,中小班的小朋友认真看。
(3)老师:“中、小班的小朋友看清楚了吗?”鼓励孩子用手臂做洞洞,用身体和脚做洞洞。
(4)请孩子们尝试做个大洞洞,能够让好朋友从这个洞洞中钻过。
四、欣赏美景
(1)老师:大班夏老师发现前面有更美丽的景色,我们去看一看。(提示好朋友拉好小手,到长泾公园中心广场)
(2)老师:这里真美丽,看看都有什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用什么办法给它记录下来?(引出绘画活动)
(3)老师:等会儿画的时候,大家可以自由组合。
(4)幼儿自由组合绘画创作。
五、结束活动
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给身边的小朋友看一看,然后收好。
观察记录(一)
孩子们都非常快乐的积极地参与到了“钻洞洞”的游戏中。小班孩子比较喜欢模仿,利用这个特点就请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做小老师,让孩子们在模仿哥哥姐姐基础上理解洞洞的含义并进行创造。在请大班孩子做洞洞的过程中,有个叫陆宇龙的孩子他先把身体弯曲成弓形,双手撑地做了个洞洞,接着他慢慢放开左手用右手支撑地面。当这个动作稳固后,他把左右手进行了互换,这个动作他劫持了一会,再接着他放下双手又尝试抬起一只脚,变成双手单脚的洞洞。好不容易完成动作,由于坚持不住,洞倒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鼓励下又使他再次尝试。在“洞洞展示“这个游戏中,我们选择了孩子能坚持住的时间范围,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孩子们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观察记录(二)
在欣赏了公园的美景之后就要请孩子们合作画画了。这时只听到小班的蔡维嘉哭了起来,和他在一起的大班的哥哥马上关心地问她:“你为什么哭呀?”“我不会画荷花。”“你别哭了,我来教教你吧。”随后,这个大哥哥就耐心地教她学画荷花,一会儿维嘉就不哭了。很快就投入和哥哥一起“研究”起怎么画荷花了。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姐姐在教着好朋友画亭子,有的手把手的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涂色,也有的`在示范给小伙伴看??,好一幅大帮小的亲情画面,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表情。最值得高兴的是,虽然是大孩子教小孩子学习,但成功率还挺高呢,象刘祺、包紫蔚几个小朋友竟然涂色的时候很认真,
这真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在结束的时候,小班的包紫蔚等小朋友还嚷嚷着:“老师,我还想画。”最后活动在“哥哥姐姐再见”“弟弟妹妹再见”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在远足活动中,孩子们在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使孩子们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在活动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其运动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及模仿能力都会增强,而年长的孩子来说,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时,他们的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也增强了。活动中,大哥哥大姐姐充当起了“小老师”,小弟弟小妹妹也模仿起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通过远足活动,大、中、小班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并学会了相互关爱,彼此之间也由熟悉到交往。原先一些怕生、内向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如今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了,相信孩子们会逐步放出独特的光彩。
美术活动策划 篇4
一、我旗丰富的民族美术分析
我旗是三少民族聚居地之一,居住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满族、鄂伦春族、鄂罗斯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至今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喝马酒”、“吃手扒肉”是款待朋友的佳肴。每年举行的“瑟宾节”、“夏季那达慕”、“冬季那达慕”等民俗活动都会将各嘎查的牧民们聚集到一起,大家穿着盛装,点起苒火热闹非凡,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情怀。民族服饰最能表现民族审美情趣。布里亚特民族的服饰上记录了民族历史;鄂温克民族的衣服上述说了青年男女争取美好爱情的传奇故事。此外,民族服饰上花纹形象夸张、色彩艳丽,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审美趣味。民族建筑成就突出,家喻户晓的蒙古包不用一钉一铆,穿梁接拱而成,这也是我园美术活动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的'极好基础。
二、民族文化在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实施
1、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
民族服饰、民族用品是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民族文化。在区域活动前或社会活动中让幼儿欣赏一些民族用品、服饰,丰富幼儿的民族情感,积累民族知识。鼓励教师首先创设欣赏民族用品的活动氛围,或在区域里摆放民族用品和服饰,让幼儿耳濡日染,并结合观看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在充分调动幼儿视觉感受之后,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欣赏、讨论民族的图案、造型和色彩等。这样让幼儿身临其境,在观赏、触摸、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及审美内涵,增进学生的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开发幼儿潜在的文化资源。
手工制作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小班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有计划的培养孩子在粘、涂、撕等方面技能的训练,鼓励教师从多种渠道、多个角度去收集材料,如民族花纹、民族花绳、民族衣布、桦树皮、蒙古包、勒勒车、民族五畜等。收集材料的过程,也可以让幼儿及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实际上也是促使幼儿开动脑筋、拓宽视角、观察自然、认识本民族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从欣赏分析少数民族优秀手工作品出发,引导幼儿从易到难,从身边到周边的过程,让幼儿从材料的软硬、色彩、粗细、重量、质地来感受民族手工艺品的独特之处,让幼儿慢慢体会民族手工艺术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对民族艺术的认识。
3、将民族艺术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晨间、课间做民族韵律操,跳民族舞蹈,玩民族、民间游戏;起床、餐前餐后播放民族音乐,讲有关民族的故事介绍有关风土人情,激发幼儿学习欲望;集中教育活动:保证每周两个课时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活动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检查指导到位,评价科学合理。
4、营造班级特色民族环境。
班级里可以悬挂一些民族小饰物,最好是幼儿参与制的,让幼儿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设置丰富的区域环境,如:语言区有关民族的图片、书籍,碟片等提供幼儿查阅、观看;美工区提供各种图片、实物,让幼儿欣赏,并提供各种材料为幼儿创造、表现提供良好条件。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幼儿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将不断探索民族文化教育,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课程,让幼儿得到民族艺术熏陶,体验到民族艺术的美。
美术活动策划 篇5
教学目的:
1、让幼儿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相结合,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2、在幼儿想象画出人物动态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有趣的玩色游戏,学习色彩的明度,冷暖,色相对比。
教学准备:
1、色彩大拼盘图一张。
2、幼儿用纸、笔、颜料、卡纸 、每人一份。各组棉签、棉线、擦布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色彩明度对比讨论。(出示色彩大拼盘)
1、你们看到了这色彩大拼盘有什么感觉?
2、上面有那些颜色?(有了这些颜色产生强力 对比)
3、那些颜色最亮?那些颜色最暗?那些颜色最深?那些颜色最浅?
4、怎样使颜色变浅呢?(一种原色加白)
二、讲解玩色方法
今天,我们来玩色彩冷暖对比,明度变化的游戏。
1、色彩冷暖对比: 如画雨点,我们可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画。比如 色调画彩雨时,首先要考虑画纸底色的对比,最好用冷色的.卡纸作雨天的背景,如(深蓝、紫色、黑色)等。
(试一试:师生一起在自己的纸上用棉线蘸以暖色为主的颜料拖画雨点或用棉签点画。)
2、色彩明度变化:如画水花,我们可用笔蘸普蓝或深蓝色加上白色再加点水的颜料画出有透明度的水花。(请幼儿试画)
你们看这样玩色有趣吗?你们想玩吗?
三、幼儿操作、探索
1、我们在玩色前,先用蜡笔勾画下雨天发生的许多趣事的情景,然后用颜料在画面上用棉线拖、棉签点等方法进行玩“雨天、水花等有趣的玩色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画,去感觉色彩的对比,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四、欣赏、交流
1、让幼儿互相欣赏玩色中又发现了什么?
2、讲一讲,我画的雨天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那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