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08-25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精选18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4、知道《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从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平资料。

2、制作本课的基本网页,第二课时尝试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3、词句卡片:塞 塞下曲 惊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拈弓搭箭

影影绰绰

4、黑板旁画好两个田字格。

5、准备好“弓箭”:铅丝作弓,教鞭作箭。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 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 [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 纶 棱 逻 绰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惊 据 惕 搜 搭 硬 猎 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边附上相应的图片)(“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设计为点击时出现红色下划线,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现“?”)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四、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 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划,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从网上查找李广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在网络环境下上课)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2、自主站出当众背诵古诗,要背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3、出示古诗,集体朗读。

二、学习“清晨寻箭”一部分

1、师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句诗的内容,那么,后两句诗又讲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价,然后再指名说。

3、师:刚才大家把第二天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读出感情来?

朗读――评价――朗读

4、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你会说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5、指导感情朗读后两句诗。(要读出惊讶、钦佩的语气)

6、引导学生归纳李广的性格:同学们,通过李广射虎这个古诗,我们知道李广是一个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的将领,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

(板书:神勇无比)指名读好这个词——集体读好这个词

7、指导深入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李广这种神勇无比的英雄气概。

三、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延伸

1、学生鼠标点击“诗配动画”按钮,看动画读诗,并与课文内容相对照,要能够发现动画与课文内容的矛盾之处。

引导质疑:课文中写李广的随从去寻箭,而动画中却写李广亲自去寻箭,这不是矛盾了吗?

师引:到底是第二天李广去寻箭还是他的随从去寻箭,古诗中也没有写清楚,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课后请你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理由。这就作为一个课后作业。

2、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另外,你对李广这个人,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还有哪些故事写李广的神勇无比?

3、学生鼠标点击“李广小传”,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4、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四、小节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国西汉时期的这位民族将领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在计算机的留言板上。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古诗

2、讨论课上留下的问题:第二天寻箭是李广亲自去好还是让随从去好,还是一同去好,并说说理由。(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将组织一次辩论会)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4、知道《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从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平资料。

2、制作本课的基本网页,第二课时尝试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3、词句卡片:塞 塞下曲 惊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拈弓搭箭

影影绰绰

4、黑板旁画好两个田字格。

5、准备好“弓箭”:铅丝作弓,教鞭作箭。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 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 [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 纶 棱 逻 绰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惊 据 惕 搜 搭 硬 猎 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边附上相应的图片)(“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设计为点击时出现红色下划线,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现“?”)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四、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 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划,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从网上查找李广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在网络环境下上课)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2、自主站出当众背诵古诗,要背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3、出示古诗,集体朗读。

二、学习“清晨寻箭”一部分

1、师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句诗的内容,那么,后两句诗又讲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价,然后再指名说。

3、师:刚才大家把第二天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读出感情来?

朗读――评价――朗读

4、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你会说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5、指导感情朗读后两句诗。(要读出惊讶、钦佩的语气)

6、引导学生归纳李广的性格:同学们,通过李广射虎这个古诗,我们知道李广是一个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的将领,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

(板书:神勇无比)指名读好这个词——集体读好这个词

7、指导深入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李广这种神勇无比的英雄气概。

三、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延伸

1、学生鼠标点击“诗配动画”按钮,看动画读诗,并与课文内容相对照,要能够发现动画与课文内容的矛盾之处。

引导质疑:课文中写李广的随从去寻箭,而动画中却写李广亲自去寻箭,这不是矛盾了吗?

师引:到底是第二天李广去寻箭还是他的随从去寻箭,古诗中也没有写清楚,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课后请你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理由。这就作为一个课后作业。

2、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另外,你对李广这个人,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还有哪些故事写李广的神勇无比?

3、学生鼠标点击“李广小传”,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4、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四、小节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国西汉时期的这位民族将领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在计算机的留言板上。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古诗

2、讨论课上留下的问题:第二天寻箭是李广亲自去好还是让随从去好,还是一同去好,并说说理由。(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将组织一次辩论会)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射虎”这个故事是根据那首诗的情节改编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5、卢纶曾经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再完整的把这首诗读一读。

6、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完成填空:李广是 时期的一位将领,因为他 ,人们便称他为“ ”。

4、《塞下曲》这首诗中描绘的,就是李广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广,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齐读《塞下曲》)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1、这首诗有几句话?(两句四行)请你快速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行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行讲的内容?(交流)

2、学习第一句诗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句诗和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与第一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用“……”划出与第二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

3、交流

(1)、学习第一行诗。

a、说说划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惊风”, 讲解倒装。说说诗句的意思。

b、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c、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1、2两句话,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d、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这种感觉放到诗句中,读好“林暗草惊风”这句诗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行诗。

过渡: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将军——(引读)。

a、交流划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将军。(指导读、齐读、板书“神勇无比”)

c、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将军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再来读诗,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导读诗。指名读一男一女、齐读)

4、学习第二句诗和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正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情景,诗的'第三、第四行是哪个自然段写的呢?

(1)小结第三自然段学法。“划”——“悟”——“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第四行诗和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

(2)交流。

a、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交流所划的句子。

b、“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是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白羽”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d、自由读一读,(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惊讶、力大无穷,指导朗读板书:力大无穷)

f、从“没在石棱中”这行诗中哪个词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将军的力大无穷。(指导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g、指导读好后两行诗。

h、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三、第四行诗的意思吗?

三、总结全文,背诵诗歌。

1、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齐读《塞下曲》。

2、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塞下曲》。

2、课外阅读与李广有关的古诗或故事。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

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

石棱朦胧影影绰绰

警惕巡逻拈弓搭箭

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流利(正确)。你读得更有韵味了。你拉近了我们与将军的距离。)

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2人)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夜晚松林的恐怖。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恐惧不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③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广警惕性高!胆子大,从容镇定……)

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④发现猛虎,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说。展开阅读全文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李将军的动作?(先告诉大家:箭在哪里,弓在哪里,好开始。指名读句子,生表演。)表演得怎么样?(好:真有几分飞将军的气质。不好:李将军一定比你更加英勇神武。)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

设想(力大无比、箭法超群、身手敏捷、从容镇定……)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发箭、直指目标,真是箭法超群!(板书:箭法超群)

(3)联系诗句。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想象着故事发生时的情景,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四)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小拓展:箭射出去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射中猎物),李将军呢?他为什么不当时就去找?而要第二天去呢?

指名回答:(怕林中再有埋伏,危险,对自己的箭法胸有成竹,所以不着急;还要到别处巡逻;人手不够……)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究竟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李广的神勇无比的句子,用“”划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①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这真是出人意料,令人惊叹啊!想象一下当时在场军士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例如:

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③师: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让随从们惊叹吗?如果不是,那大家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指名读。女生读。

(3)联系诗句。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故事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就如同一座钢铁长城,何愁敌寇入侵、边关不保、国无宁日!所以诗人王昌龄在诗中感慨:师朗诵(出示课件)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王昌龄在感慨,如有飞将军李广等人在,那些匈奴、胡人怎敢跨越阴山犯我边界?让我们怀着缅怀一代英豪之情诵这首诗。齐读。

2.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当然不是因为这戏剧性的一件小事,老师也来讲一个李广将军的故事。讲故事,李广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多次,他作战勇猛、箭法精准,令匈奴军队闻风丧胆,李广镇守的地方,匈奴兵就不敢进犯。

3。听完这个故事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你们能试着背一下吗?来,闭上眼睛,开始。(练习背诵古诗。)

四、课外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卢纶一共写了六首《塞下曲》,这只是其中之一,查找其他五首,摘抄下来,读一读。

(3)找几首边塞诗读一读,背1—2首。

课后反思:

1、内容太多,要懂得取舍,紧紧围绕目标取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人物的特点的引出还不够自然,不能是老师以贴标签式的形式出示。

3、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组织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一下。

2.师:看样子大家读书读得有收获。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大家对李广这位西汉名将很是佩服,唐代诗人卢纶专门写诗介绍他,李广月下射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3.出示古诗《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师:谁来读这首诗?读得懂吗?(怎么读懂的?有什么办法读懂?)

5.师:课文第3、4自然段将射虎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读懂了课文,也就能读懂古诗了,对李广的认识也会更深了。

二、品读感悟。

1.出示课文3、4节内容。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两段话,想想它们分别与《塞下曲》的什么内容一致。

根据发言,把课文内容与古诗对应显示。

3.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亲历

一次月下射虎。谁为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带着我们来一次镜头回放。

4.师:喜欢这段文字吗?喜欢的自己也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5.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体会。(生或:环境看似平静,实际上在夜幕的掩盖下并不平静;或:李广巡逻警惕性很高;或:李广箭术高超;或:李广遇事镇定等等)

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当一名耐心的听众,倾听学生各抒己见,同时也要当好智慧的组织者,适时点拨,让学生“感言、会意”,让第一轮阅读读得自主。

6.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师:谁能读好这段话?(生先练习,再朗读,评析)

“批文以入情”,学生由前面的自主、宽泛、浅层的阅读,转入到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深入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并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更深地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学生的第二轮阅读读得扎实、深入了。

7.师:李广发现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来,比划比划,表演给大家看看。

(同桌表演,互相指点)

师:大家看了表演,要对照课文中李广射虎的动作描写,看看演得是否逼真。

提示:演出“连忙”的意思了吗?(突出反应快,动作敏捷)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演得像吗?交流评点,体会李广出手果断,技艺高超,沉着冷静。

周围士兵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当时环境的.安静,突出李广的威猛形象。)

学生通过演与评,解读了文本,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锻炼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鉴赏、品析。在意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的第三轮阅读读得灵活生动。

8.师: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他的胆识、箭术确实不同凡响,难怪他多少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又能一次次救自己和战士们于生死边缘。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来朗读,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配乐朗读。

9.师:这就是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所描绘的内容。谁来读诗句?

10.师:李广一箭射出去,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老虎射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11.出示第4节。

12.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不可小瞧,在哪?

师:自由读课文,细细咀嚼,你能从这个“呀”中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李广身边的一名士兵,目睹了这一切,你会说什么呢?(意外、惊讶、赞叹、佩服等等)

你能用你体会出来的情感来读好课文吗?

学生在第四轮阅读中,入情入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独特的感受,读得有个性。

13.师:这就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所描绘的内容。

三、总结。

1.师:李广确实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在同学们再读《塞下曲》有什么感受呢?

2.动画,配乐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1、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说说《塞下曲》这着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泰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凶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5、自主探究

(1)自学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二、互动学习

1、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范读《塞下曲》。

(3)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延展学习

1、总结。

2、教师出题目检测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5、自主探究。

二、互动学习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a、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容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师:假如这里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b、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没有……搜寻)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弓: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c、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a、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会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b、读中感悟。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都惊呆了!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呢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c、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3、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吗,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习

1、总结: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出示跟老师读。学习《出塞》。

2、教师出题检测:

纯净的( ) 心爱的( ) 漂亮的( )

优美的( ) 宽敞的( ) 幸福的( )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

诗篇〈塞下曲〉,引导学生利用所写之文深入浅出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助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浒转》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你们一定都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提示】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陵、神勇无比边境证朦胧巡逻辑性疾风马牛不相及警惕性搜索影影绰绰惊呆

【提示】给学生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点拨】分自然段朗读逐步指名朗读,在集体读的过和中纠正错误,提高朗读水平。强调“塞、搜”都是平音,“境、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基他读音和意义。

⑶分组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和主要内容。

【点拨】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⑵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点拨】先小组讨论,在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4.学生写字

【提示】对照田字格里的生字,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点拨】区分形近字、音近字。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生字

⑴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⑵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1、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说说《塞下曲》这着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泰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凶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5、自主探究

(1)自学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二、互动学习

1、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范读《塞下曲》。

(3)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延展学习

1、总结。

2、教师出题目检测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5、自主探究。

二、互动学习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a、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容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师:假如这里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b、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没有……搜寻)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弓: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c、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a、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会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b、读中感悟。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都惊呆了!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呢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c、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3、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吗,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习

1、总结: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出示跟老师读。学习《出塞》。

2、教师出题检测:

纯净的( ) 心爱的( ) 漂亮的( )

优美的( ) 宽敞的( ) 幸福的( )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2、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1)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谁能读好这段话?

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3)、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二)第四自然段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反馈: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三、背诵塞下曲

(自由读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齐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0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

(指名朗读)

生: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是:“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能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我觉得有点恐怖。

师:从哪里感受到?

生:那天是夜晚,而且月色朦胧。说明当时月光模糊,不明亮,看出去都是漆黑漆黑的,很恐怖。

生:我感到有点阴森。因为有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是什么让你感到阴森?

生:疾风和“沙沙”的声音。当时风吹得很大,很猛烈,“沙沙”的声音好像草丛里藏着什么怪兽一样。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朗读)

生:我看到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前面的野草被风吹得不停的晃动。

生:风从我的耳边刮过,我听到“沙沙”的声音,好像有怪兽在叫。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草丛里蹲着一只老虎。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有一只野兽,但是又看不大清楚。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营造一下当时的'气氛?

(指名一生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不是很好)

怎样才能把当时幽暗的环境营造出来?

生:我觉得声音要轻一点才有感觉

生:要把“疾风”、“沙沙”这些词语读重些,让人听了心里害怕。

(继续指导朗读)

教后反思:读课文,要通过多重感官来帮助理解。我让学生说、品、想、看、听、读等方法来学习这段文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文中又有“警惕”、“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些词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法来体会词语再进行朗读指导,也有不错的收获。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2、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李广)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1)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谁能读好这段话?

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3)、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二)第四自然段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反馈: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三、背诵塞下曲

(自由读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齐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2.背诵《塞下曲》,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其意思;

3.了解李广,体会其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李广的神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李广的资料,《塞下曲》一组诗,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展示性认读和朗读。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的朗读。

二、背景资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完善。

1.李广其人。

2.西汉时期。

三、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同桌交流,解决初步的疑问:小组合作或集体交流。

五、再读课文,自我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六、写字教学,完成课后生字的书写:观察字形特点,教师提示并范写。

【设计意图】三年级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时教师通过检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开展自我学习的促进。学生的自读课文产生的疑问和一些简单的问题,则交给学习小组来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第一课时的目的是为第二课打好铺垫,但同时也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包括课文朗读、资料搜集、解决问题和观察字形,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目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生字词。

镇守 边境 巡逻 朦胧 出没 警惕 拈弓搭箭 石棱

2.分段朗读课文。

3.通过昨天的学习,李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熟悉生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前提,故先安排了词语的复习。在简单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迅速地切入本课的主要任务:感受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这只是初步的印象,缺少具体的材料支撑,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步的——让学生通过自读,寻找这种认识的依据,促使学生去学习语言文字。

二、默读课文,找出体现李广神勇无比的语句。

【设计意图】真正实效的课堂需要学生有这样一段时间安静地自学。

三、集体交流。

(一)夜巡:胆识过人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1.读一读,体会一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表现?会想到什么?

3.这样的夜晚,李将军出来巡逻,说明什么?

大将军自己带兵出来巡逻,不是贪生怕死的首领;夜巡,说明胆量过人;还说明他很负责任。

(有这样的大将军,边境何愁不安全?)

4.读出当时的险境,就能体现出李将军的勇敢。谁来?

(这里又没有老虎,更没有敌兵,你怕什么?)

5.理解:朦胧 疾风

【设计意图】主要是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体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巡逻是什么感觉。其实学生在生活也有害怕的体验,但这样的环境更为凶险,学生会结合自己的体验与阅读经历想像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与李广的胆量。由于有了充分的情感支撑,朗读表达出这种感受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而“朦胧”和“疾风”则是为了古诗首句——“林暗草惊风”的教学需要而设。

(二)射虎:临危不乱

导语——而此时的李将军会是什么表现呢?

“李广连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

1.李将军怎么会想到有猛虎?

说明他经常巡逻,熟悉情况,十分警惕。

2.“连忙”说明什么?——反应很迅速

如果换成“慌忙”会怎么样?——箭会射不准;没有力量

比较两句话:

(1)李广连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

(2)李广慌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

读一读,体会李广将军此时的表现——动作连续;沉着。

3.“拈”是什么意思?谁来示范一下?——用两三个手指拿

硬弓是什么意思?一般人用两三个手指能拉得开吗?

4.“嗖”字能看出什么?——速度很快,说明李广的力气大。

比较两句话:

(1)李广连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

(2)李广连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5.这一切都说明什么?——李广将军警惕、沉着、反应迅速、力气大。

6.读出李将军的这种大将风度!谁来?

(1)指名读,并进行指导。

(2)齐读,感受李广的英勇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句的比较,体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比较,感受到用字造句的准确性;通过比较,让朗读教学不再生硬;通过比较,感受到李广的临危不乱。这一切都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已感受而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的自我学习。

(三)寻箭:神勇无比

导语——这一箭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1.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出人意料”。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说说看。

2.“呀”字到底包含着哪些惊讶?

昨天夜晚那不是老虎呀,箭竟然射入了石头呀,竟然扎得那么深呀……

谁来读一读这个“呀”?

怎么样就叫做“惊呆了”?谁来示范下惊呆的表情?

3.“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那将士们会怎么拔呢?

想一想,如果把“深深”去掉行吗?

比较朗读:

(1)那白羽箭深深地扎入了石头中。

(2)那白羽箭扎入了石头中。

4.“石棱”是什么地方?,出示“棱”的义项,给学生选择。并用方体粉笔盒示范出“棱”的位置。箭射到这个位置一般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以这是最“出人意料”的,如果你在场会说什么?

生:李广将军的力气真大呀!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跟着李将军打仗,肯定会打胜仗。

生:李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呀。

5.那就把你们的这种惊讶与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6.现在,你们知道西汉的皇帝为什么派李广镇守北方边境了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体现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和感觉,因为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当然也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呀”的示范,则是对文章理解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朗读和形体语言;“棱”位置的示范,准确而形象地解决这个词的理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深深”和“棱”为古诗最后一句——“没入石棱中”的教学需要而设。

(四)诵诗:李广扬名

唐代大才子卢纶为此还给李将军写了一首诗《塞下曲》。

1.出示诗句,齐读。

2.此诗是为赞扬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的,你得读出刚才在文中的感受。

3.联系课文,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4.质疑。

5.拓展:赞扬李广神勇的诗还有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设计意图】有了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和人物品质的充分感受,以及关键词语的教学和理解,古诗的教学已经不再是问题,所以,应该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古诗的拓展则是对深化人物形象的有效补充。

四、自主作业:

1.其实有关李广的故事和诗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

2.学习了本文后你想为自己设计什么作业?

生:默写《塞下曲》这首诗。

生: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生:收集李广将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生:找卢纶的其他诗读一读。

生: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

3.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设计的作业都很有价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做一做,相信同学们都能做得很好!下节课我们将展示大家的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的产生来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完成,并将展示学生的作业,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做好作业的积极性。这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8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7课生字词,听写:

藏胞 糊涂 春耕 感激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

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检查。

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①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②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

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指名读,齐读。

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

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四、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

五、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

六、写字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

资料: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七、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大声朗读课文5——10遍。

2、写生字,两遍拼音四遍字,组一个词。

3、课外阅读1000字左右。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过渡: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b、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谁能读好这段话?

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c)、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女生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二)第四自然段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反馈:

a、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b、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三、背诵塞下曲

(自由读背前后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组诗六,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课外搜集卢纶的其他《塞下曲》

附板书:

李广射虎

林暗草惊风,塞下曲将军夜引弓。神勇无比

卢纶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7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重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 、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 " 飞将军 " 李广。

3 、板书课题,生读题。

4 、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1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2 、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3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4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四、学生自学课文。

五、检查自学效果、书写生字。

六、同桌互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 射虎" 的含义是什么?

(2 )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师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对有异议的进行解惑,范读《塞下曲》。

八、练习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3 、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 、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第二课时

学习流程:

一、 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 齐读课题。

2.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人们称他为-- (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 李广射虎" 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 (1 )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2 )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 出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三、自学指导

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

四、同桌互读,并讨论。

五、小组讨论这首诗背后的小故事,选代表来回答。

六、小组代表回答后,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完善回答。

七、重点讲解。

(一)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 、4 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 、4 段)

2 .读中感悟第三段。

(1 )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 沙沙" 、" 沙沙" 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 )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 沙沙" 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 搜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 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 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 )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 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 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 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 出人意料" ,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 因为……所以……" 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 惊呆!" 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 任" ?你能用" 任" 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 神勇无比" 。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 )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 平明"" 没"" 棱" 。

(二)、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 .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 (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 (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 神勇无比" 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八、练习

( 1 )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 2 )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板书设计:

8 、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大无比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篇1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8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7课生字词,听写:

藏胞 糊涂 春耕 感激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

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检查。

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①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②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

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指名读,齐读。

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

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四、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

五、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

六、写字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

资料: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七、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大声朗读课文5——10遍。

2、写生字,两遍拼音四遍字,组一个词。

3、课外阅读1000字左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