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短文网

2025-08-2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2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3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2篇(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阅读资料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

4、小结

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板书:?

三、认识名医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交流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从哪里看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变红)

②指名读(1+1) (就站了一会儿工夫;就知道其身上有小病,真是不简单!)齐读

③补充: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由文中的扁鹊所创,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用的是哪种方法?“望诊”

④积累词语:扁鹊在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知道皮肤上有小病,不治,还知道会向体内发展,真了不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扁鹊的医术吗:(医术高明)医术精湛、出神入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在扁鹊之后。)文中还有句子说明扁鹊“望诊”功夫了得?

又过了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文中还有哪句也写出了他医术高明?(同学可能觉得奇怪,扁鹊怎么跑了呢?他肯定有自己高明的见解,哪个句子也能看出扁鹊医术高明呢?)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指名优同学读,听懂扁鹊的话了吗?

2、填表格,(学生拿出表格填)用字词填写。位置治疗方法治疗把握皮肤上敷能够(范例)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里

3、交流出示答案

4、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治疗方法越来越难,治疗把握越来越小,直到无能为力,这就是一位名医,清楚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也清楚的知道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这就是一位名医。擦去“?”

6、朗读练习接下来,让我分小组读这4句话。(第一分句——第一组;第二分句——第一二组;第三分句——第一二三组;第四分句——全部)读得非常好!

四、认识蔡桓公

1、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他一心想为蔡桓公治病,但却遭到了蔡桓公的拒绝。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蔡桓公拒绝了几次,(3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蔡桓公的3次拒绝。

蔡桓公说??身体不好??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指名读1:谁来读第一次拒绝?(1+1+1蔡桓公此时相信他吗?谁能读出不相信)(我好着呢,一点病都没有!根本就不相信他!)指名读2:第二句谁来?很不高兴,干脆就不予理睬;生气了,置之不理!

你们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们面对扁鹊的劝告,你不高兴,不理睬,你心里怎么想的?指名读3:从你的表情就知道非常不高兴!你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可是扁鹊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见、劝诫,你心里又在想什么?

2、扁鹊的劝告过渡:不难看出,蔡桓公一次比一次不开心,那扁鹊又是怎样劝他的呢?自由读读扁鹊的三次劝告(出示)说说你的'感受(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一心为蔡桓公好:真心为蔡桓公好啊!他一次比一次着急:因为病越来越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还是劝其治疗,对病人好:这就是一个医生高尚的医德啊!)同学们,这就是扁鹊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3、分角色朗读:面对扁鹊的三次劝告,蔡桓公却依然无动于衷。来,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拿起书,女——扁鹊男—蔡桓公师—旁白小结:就这样,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扁鹊,最后病死了。他才44岁,多可惜啊!

五、理解寓意

临终前,浑身疼痛的蔡桓公,不禁回想起了扁鹊对他的殷殷劝诫,他心里会怎么想?读了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请你选一个写一写

1、选一个写一写:(书上142页空白处)

临终前,蔡桓公心里会怎么想?

读了故事,我想对蔡桓公说?

①小病要及时治,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就来不及了,这就是防微杜渐啊!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③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几次提醒,劝诫及时治病,可见医德高尚!

2、交流,随机板书: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积累:忠言逆耳利于行)

3、小结:(蔡桓公生的是小病,但他没有虚心接受扁鹊的劝诫,没有及时治疗,终究酿成了大病,最后就这样病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课后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寓言故事!

3、推荐书籍

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图片)

②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生字

2、作业本(机动)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名医小病病死

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阅读资料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

4、小结

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板书:?

三、认识名医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交流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从哪里看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变红)

②指名读(1+1) (就站了一会儿工夫;就知道其身上有小病,真是不简单!)齐读

③补充: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由文中的扁鹊所创,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用的是哪种方法?“望诊”

④积累词语:扁鹊在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知道皮肤上有小病,不治,还知道会向体内发展,真了不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扁鹊的医术吗:(医术高明)医术精湛、出神入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在扁鹊之后。)文中还有句子说明扁鹊“望诊”功夫了得?

又过了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文中还有哪句也写出了他医术高明?(同学可能觉得奇怪,扁鹊怎么跑了呢?他肯定有自己高明的见解,哪个句子也能看出扁鹊医术高明呢?)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指名优同学读,听懂扁鹊的话了吗?

2、填表格,(学生拿出表格填)用字词填写。位置治疗方法治疗把握皮肤上敷能够(范例)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里

3、交流出示答案

4、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治疗方法越来越难,治疗把握越来越小,直到无能为力,这就是一位名医,清楚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也清楚的知道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这就是一位名医。擦去“?”

6、朗读练习接下来,让我分小组读这4句话。(第一分句——第一组;第二分句——第一二组;第三分句——第一二三组;第四分句——全部)读得非常好!

四、认识蔡桓公

1、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他一心想为蔡桓公治病,但却遭到了蔡桓公的拒绝。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蔡桓公拒绝了几次,(3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蔡桓公的3次拒绝。

蔡桓公说??身体不好??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指名读1:谁来读第一次拒绝?(1+1+1蔡桓公此时相信他吗?谁能读出不相信)(我好着呢,一点病都没有!根本就不相信他!)指名读2:第二句谁来?很不高兴,干脆就不予理睬;生气了,置之不理!

你们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们面对扁鹊的劝告,你不高兴,不理睬,你心里怎么想的?指名读3:从你的表情就知道非常不高兴!你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可是扁鹊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见、劝诫,你心里又在想什么?

2、扁鹊的劝告过渡:不难看出,蔡桓公一次比一次不开心,那扁鹊又是怎样劝他的呢?自由读读扁鹊的三次劝告(出示)说说你的感受(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一心为蔡桓公好:真心为蔡桓公好啊!他一次比一次着急:因为病越来越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还是劝其治疗,对病人好:这就是一个医生高尚的医德啊!)同学们,这就是扁鹊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3、分角色朗读:面对扁鹊的三次劝告,蔡桓公却依然无动于衷。来,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拿起书,女——扁鹊男—蔡桓公师—旁白小结:就这样,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扁鹊,最后病死了。他才44岁,多可惜啊!

五、理解寓意

临终前,浑身疼痛的蔡桓公,不禁回想起了扁鹊对他的殷殷劝诫,他心里会怎么想?读了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请你选一个写一写

1、选一个写一写:(书上142页空白处)

临终前,蔡桓公心里会怎么想?

读了故事,我想对蔡桓公说?

①小病要及时治,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就来不及了,这就是防微杜渐啊!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③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几次提醒,劝诫及时治病,可见医德高尚!

2、交流,随机板书: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积累:忠言逆耳利于行)

3、小结:(蔡桓公生的是小病,但他没有虚心接受扁鹊的劝诫,没有及时治疗,终究酿成了大病,最后就这样病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课后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寓言故事!

3、推荐书籍

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图片)

②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生字

2、作业本(机动)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名医小病病死

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8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 “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

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2、交流归纳:

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 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

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

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

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

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语句通顺

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1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3

教材解读:

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整篇课文充满感情,生动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利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预设: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儿》。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引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正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出示图),你们别看现在它雪白雪白的了,可是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雪儿刚来我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出示二三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还没有感觉到雪儿受伤了。学生练读,再指名读,我们学着她的样一起来读一读。)

3、假如你是小,看到这只眼睛里充满哀伤的.鸽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A、想到它很可怜,(是啊,小和这鸽子真是同病相怜。)

B、我要治好它。(你真善良啊,老师看到你那纯真的心了)

4、文中的小跟你一样善良,他和爸爸给这鸽子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瞧!(看图)这就是这只可爱的鸽子,喊喊它的名字,再深情的呼唤一次。(老师听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只鸽子,小也是这样。)

5、过了几天,我和雪儿熟了,我对雪儿说(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把你的同桌当成雪儿,对着他读一读。

C、闭上眼睛体会体会。(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和雪儿一样充满着对蓝天、自由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

1、经过一断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从爸爸那知道了关于雪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蓝天信使”,为什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

2、正因为这样,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

四、学习第四节

1、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我的盼望实现了(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2、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3、文中的小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托,划,美丽弧线体会动作有力,姿态优美)

5、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五、学习第5小节

1、看到雪儿终于翱翔于天际,我们和雪儿都感到很开心,可是现在雪儿要离开我们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雪儿,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出示: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望着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祝我------------------。)

六、总结

1、小和雪儿相处的日子是快乐的,美好的,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2、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师:伞,象形字《说文解字》中称伞为“辙”,解释为“盖”,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可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教师引导: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温情)这是怎样一把温情的伞呢?答案就在课文的语言之中。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两个画面:1、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2、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1、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这两幅画面,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倾斜的伞第一幅中伞倾向丹丹,第二幅中伞倾向外公。)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生提问: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板书:为什么

2、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指名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教师: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请同学们交流句子。

3、全班交流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平常)

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你的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

(2)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提到一处“笑”时,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处。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因为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有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学生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笑而不语。(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的意思。然后巧妙的解释引导学生困惑的读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困惑?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有歪。外公又为何笑而不语?)

外公听了,开心的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开心的笑了起来。再次说明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半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学生体会丹丹爱外公。)

教师小结: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外公操劳了一生,把自己的爱无私的洒向他的亲人,这种爱是温暖,是亲情,在子孙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请你带上此时的感受再投入的读读这里吧!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外公仅仅是哪一次撑伞为丹丹遮雨吗?教师引导读(深情地)

过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课文的六七八自然段也有描写亲情、爱的句子,请再读这几个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5、学生读六七八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丹丹对外公的爱?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1)引导学生理解“仍然”。(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2)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

教师:是啊,多少年过去了,丹丹长大了,仍然是雨在下,仍然是外公和“我”,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不变的是倾斜的伞,不变的是温情的伞,不变的是深深的爱。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1)读读这句话。

(2)你读懂了什么?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6、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教师: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把倾斜的伞,从伞上倾斜下的是浓浓的温情,深深的爱。这份温情、这份爱感动着丹丹,感动着外公,也感动着你我每一个人。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爱和感动深情地读一读这部分吧!

四、激情延伸

教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让我们懂得被爱是那么的幸福!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可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请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情景:

在我生病时:————————————————————————

在我被雨淋时:————————————————————————-

在我夏天热的睡不着觉时:————————————————-

在我跌倒时:——————————————————————————————-

在寒冷的冬天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忆把爱说出来。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6

【导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 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 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 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 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 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