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精选7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1
自然角之劫
六月的一天,游戏时间结束,小朋友们收拾好玩具了。保育老师在整理桌子的时候大叫一声:“啊?谁干的?”看着她愠怒的脸色,我连忙过去一看:桌面上撒满泥土,旁边窗台上的自然角植物东倒西歪,还有一个花盆是反扣在台面上的。玩具柜里塑料小动物身上也撒满了土,柜底还有揉碎的叶子和草片。显然,小动物们和自然角遭遇了一场“浩劫”。清理这些玩具、泥土对于保育老师来说是多么大的一场麻烦,尤其在开饭之前这短暂而又繁忙的时间里发生这样的事件,她是有多么的着急上火!但是,当我转过头来,看到孩子们怯怯的眼神、紧张凝固的空气,我提醒自己这时候应该冷静。我请小朋友们安静地听故事,同时迅速地帮助保育老师将桌面和地面清理干净。但我知道,事情刚刚开始。
找出真相
小朋友们吃完饭,我端着一筐撒满了土的小动物玩具坐在小朋友中间。如果这个时候我用审问的语气发问,一定会有小朋友来汇报“元凶”是谁。但这样做会使那个孩子立刻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遁逃,在小朋友眼中成为“坏孩子”。我想,还是让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吧!我说道:“小动物的身上都沾满了土,今天和它们做过游戏的小朋友帮它们去洗洗澡吧!”立刻有三四个孩子站起来端着塑料筐走到水池边。洗玩具的时候,源源说:“老师,它们身上不是土,是雪!”嗯?我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黑黑的是雪?”“是涵涵说玩下雪的游戏!”一边的涵涵早已红了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
午睡的时候,我坐在涵涵的床边,一边拍着他,一边和他说悄悄话:“你们今天和小动物玩的是什么游戏啊?听起来很有趣呢!”涵涵害羞地说:“老师,对不起,那些土是我撒的。”“哦。你已经帮它们清理干净了!能告诉我为什么撒吗?涵涵嗫嚅着:“我只是想让小动物们看看下雪!”多浪漫的想法啊!我轻轻地在他的耳边说:“小动物都很感谢你呢!它们和你一样都喜欢下雪的日子,看飘落的雪花。”
下雪天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天气。大自然馈赠的洁白礼物让世界焕然一新,这神奇的变化让幼儿心灵受到震撼。每当天空中飘落雪花时,都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个温柔的梦。
灵光乍现
下午起床吃完点心,大家围坐在一起。我觉得应该对上午发生的事情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引导,因为从班级常规和幼儿习惯培养方面来说,将土洒在玩具筐里的行为的确不合适。我对孩子们说:“今天上午,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和塑料小动物们一起玩。他们很喜欢这些小动物,还想带着它们一起看看下雪!可是现在是夏天,能不能看到飘落的雪花呀?”“不能。”“但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花盆里的土当成雪花,从天空中洒下来。让小动物们看到下雪。他们是不是很有爱心啊?”“是!”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是这样的办法合适吗?”“合适!”“不合适!”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请觉得不合适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理由。”彤彤站起来说:“雪花是白色的,泥土是黑色的,根本就不像下雪。而且泥土很脏。也许小动物们觉得不是下雪,是在下土。”她刚说完,小朋友们叽叽喳喳闹开了:“土不像雪,白糖才像雪呢!”“还有什么东西像雪呢?”“碎纸片!”“盐。”“面粉。”面粉?听到这个答案,我灵光乍现:能不能用面粉来玩下雪的游戏呢?当即就请保育老师到厨房要了一点面粉来。小朋友们看着我抓起白白的面粉从天空中洒下来,惊喜万分!这时源源说:“老师,下雪的时候雪花是飘啊飘啊的,不是直接掉下来的。”我一听有道理。看来要让这白白的雪从天空中美美地飘落下来,还得要想出新的办法。怎么办?我想到了小时候在外婆家用来过滤面粉的细筛子。现代家庭细筛子可能难得一觅,但是漏勺却是有的。当晚,我就给家长发短信,请他们找找家中缝隙最小的漏勺,明天一早给孩子带来。
达成所愿
第二天,我准备了更多的面粉,用黑色的KT板裁成方形当土地。小朋友们用从家中带来的漏勺舀出面粉,轻轻拍打漏勺的边缘,面粉就从漏勺细小的缝隙里飘飘洒洒落到黑色“土地”上的小动物身上了!孩子们看到这样美丽的画面不禁激动地大声叫喊着:“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随着白色的面粉渐渐飘落,小天地里落满了雪。孩子们嬉笑着:“雪太大了!我下的是鹅毛大雪!”“老师我这里已经造成雪灾啦!哈哈哈哈哈!”“快看,我的小兔子快要被大雪压死了!”涵涵把玩具兔子从“雪地”里拿起来,惊奇地叫道:“呀,还有一只小兔子!”大家循声看过去,发现落满面粉的KT板上,小兔子移走后,留下了清晰的黑色轮廓印记。小朋友们对这个奇妙的现象充满兴趣,纷纷尝试。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小天地里的小动物们移走,雪地上留下了各种印记。“小猫咪的影子出来啦!”“小熊的影子出来啊!”“小狗的影子出来啦!”“老师,我发现这就是一幅漂亮的黑白的画呀!”教室里一片快乐的笑声。
意外收获
伴随着孩子们各种新奇的发现,我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节欣赏雪、玩雪的美术活动吗?于是我设计了一节中班的美术活动“下雪了”。在玩下雪游戏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中,孩子们运用漏勺洒面粉,创作出非常漂亮的面粉漏印画作品。后来,这个活动参加区好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反思
孩子爱搞“破坏”是其创造性萌芽的一种体现,是对这个世界的积极探索。我们应呵护孩子这种天性。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和发展其良好的兴趣,引发他们动脑去思考,支持他们动手去实践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
一切果必有因。孩子的每一件行为背后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和原因。而这样的理由和原因就是智慧的种子、兴趣的源泉。每一颗智慧的种子都需要我们去灌溉、培育。你选择的道路,决定了你的心离孩子有多远。
经常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三个词的含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照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做得如何。一名智慧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让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重构新的经验。
“我和孩子一起共成长”,在努力帮助孩子们实践自己的想法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很多启迪和灵感,我的收获源于孩子们的智慧。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2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饭后,我又让小朋友先折纸,按照规定折完的小朋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小朋友好像很愿意这样去做,他们纷纷拿了正方形的纸之后,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来。有些小朋友自己会折的,就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折着,有些小朋友不会折,就跑到别人的座位边,去求别人帮助教一教。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拿着折好的作品来给我看,告诉我他会折了。我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有些看作品还成型就算通过了,有些我让他当着我的面展开后重新折一遍。但是,我发现其实他们不会折,也许是其他小朋友帮他完成的。今天折的是知了,我看见浩浩前两天已经会折了,浩浩妈妈来的时候,我还告诉她浩浩已经会折了。但是浩浩妈妈却告诉我说,浩浩其实不会折。我觉得还挺惊讶,于是把浩浩叫过来又让他当着我的面折一遍。我真的发现浩浩在一些小细节上面确实还没有掌握。
我的反思:
折纸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最近小朋友好像对折纸更加感兴趣了。但是如果他们一直局限于一些原来的折纸内容,不求进步,可能他们的折纸兴趣会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让他们有新的内容学会。所以,我一般是对孩子的折纸内容一个个地进行过关,学会一项,再进行下一项,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学下去。
本来以为小朋友告诉我说自己会了,应该就真的已经会了,但是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可能孩子的所谓会了还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应该更加细致地确认他会了,才算通过。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来,我让浩浩又一次折了,发现不会的地方也及时帮他教会了。
我庆幸自己细心的问了浩浩的妈妈,如果不问的话,想当然地认为浩浩会了,会使他产生随便应付的心理,而且对他后面再学习也没有好处。
所以以后,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要多观察,再观察。要以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下定义,要做到眼见为实,才能对孩子更负责,对自己更负责,对教育更负责,也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3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需要全面的关注到幼儿的每个细节,应具有一双及时的“慧眼”。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更应该及时发现并处理好这些细节。
在我们班,有一个可爱又善良的小女孩,但有时候也会尽显幼儿的顽皮。有时在上课的时候,会和旁边的小朋友止不住的说话,因此老师会点她的名字,这时候,她会“无辜”的看着老师,老师追问你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什么,她却只是看着你,从来不会说话。亦或是其他遇到困难不开心的时候,她也只是自己哭,从来都不会跑来向老师告状或者说说原因。
作为一个新老师,刚刚接触这个班级,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似乎特别愿意去“挑战”,我特别想知道她的世界,特想知道她看着你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话,只是愣愣的盯着你看。我尝试和她沟通,让她悄悄的在我耳边说说话,可是似乎还不能敲开她的心房。
晚上放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她是晚接走的孩子,每次我带着她回教室的时候,她总会笑笑的跟着我,我跑她也跑,我慢她也慢,我唱歌,她也会跟着我哼。宝贝,老师想知道你眼睛背后的小秘密,但老师总是在寻找你秘密宝藏的时候迷失方向。
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其中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孩子,让我拥抱你》,里面的详细透视剖析,让我对这样的事件慢慢的懂得该怎样处理。书中说道:这类幼儿存在一定的社会交往焦虑,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对幼儿园的老师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甚至恐惧感。一般来说,这类幼儿的性情都比较内敛,心灵的大门不会轻易向人敞开,别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文章中的一个类似于我亲身经历的案例告诉我,其实,解决这个困惑的答案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拥抱而已。
与聊天、微笑、拉手和抚摸头这些动作相比,拥抱具有更神奇的强大力量。当然,聊天、微笑、拉手和抚摸头都可以传递爱的信息,都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但是,与拥抱比较起来,这些动作的能量就略显逊色了,因为拥抱比聊天和微笑会让人感觉心理距离更近;拥抱比拉手会让人感觉爱的力度更强;拥抱比抚摸头更让人感觉亲密无间。拥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关爱、信任和力量。
下一次,我肯定要试试去拥抱一下我的宝贝,希望老师的怀抱能拥有神奇的魔法,拉近与你的距离!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4
今天去平行班代课。考虑到对幼儿和家长不熟悉,因此晨间活动就在教室里进行桌面游戏。活动后,照例是晨间谈话。我让小朋友自己说说活动中和整理的情况。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是非能力,能明确地说出活动中的优缺点。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孩子对许多积木说不出名字,因此只好或走过去指点,“是这个积木!”,或说“是那种像楼梯一样的积木”。这时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自己给这些积木取个名字呢?于是我把这个建议跟孩子一说,立刻得到了幼儿的响应,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叫它‘刺积木’”,另一个说:“叫‘长长刺积木’”,还有一个说“叫‘滚动海胆’”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动画片中的一个角色名字。那么这么多的名字到底取什么呢?我把权利再次交给了孩子们——来个举手表决。我告诉孩子每人在心中想好一个名字,然后来举手表决,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三次举手后,答案有了:“刺积木”得8票,“长长刺积木”是9票,“滚动海胆”是12票。于是我问幼儿:“最后哪个名字被选用了?”这样问的意图是想看看孩子是否理解选票的意义。一个孩子响亮地回答:“是‘滚动海胆’!”我再次追问:“为什么呢?”这个孩子马上说:“因为它的票数最多!”呵呵,看来这个孩子有这方面的经验啊!我大声宣布:“这种积木现在也有名字了,它就叫‘滚动海胆’!”孩子们热烈地鼓掌,那个说出“滚动海胆”的孩子拍得格外起劲!我想这是一种被认可、被肯定后激动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小朋友再想想其它积木的取名,下次再来评选。
这样的活动,在给孩子渗透有关竞选方面的知识的同时,更让孩子充分地体会到“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情感,班级里的事是大家的事,我也能为班级出一份力,鼓励着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同时幼儿还能体会到一种被肯定、被认可的幸福感。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5
到了大班,小朋友的告状现象越来越多,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化解矛盾、学会解决问题,老师的引导非常的重要。
一次,小朋友们在盥洗室里洗手,准备吃加餐,冬冬跑过来说:“老师,他们都在里面玩水。”我听到后,马上到里面制止了他们,并给小朋友们上了一课,在课上我引导全体小朋友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他们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你看到他这样做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小朋友都知道了应该怎么和别人沟通、解决问题。
那天早上出来站队做操,这时,田田一脸委屈的跑过来说:“老师,韩龙旭踩我脚了,他还不说对不起。”这时我就组织孩子讨论:这样的状,该不该告?小朋友站队难免会碰着挤着,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别人,谅解别人;那犯了错的小朋友应该马上道歉,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教育,小朋友都明白了应该如何跟别人相处。
幼儿园里,经常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老师一定不能置之不理,要马上进行解决,更重要就是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化解矛盾,学会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6
星期五区域活动前,我找亮亮小朋友和我合作玩掷骰子游戏,并把这新游戏介绍给大伙。玩法为:两人玩。每人手持一支笔、一张记录纸(白纸),一个纸制的六面体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有一个数字(1~6)或为1~6的圆点、数量1~6不等的物品图,准备好这些,游戏开始。甲乙两人以“石头、剪子、布”定出胜负,由胜者先掷骰子,用笔在白纸上记录刚刚掷出来的骰子朝上面的数字,如是“6”,就在纸上写下数字“6”,接着由另一方掷骰子,同样在自己的白纸上记录掷出来的数字,如:“4”,那么6和4比大小,掷出数字6的人就在该数字后面打一个“√”,游戏继续下去,直至游戏结束,看谁纸上的“√”多,谁就获胜,到老师这儿领一份奖品“一个小红花贴纸”。
由于是新游戏,加上有贴纸的诱惑,因此人气挺旺的,这一次有诗媛、亮亮、雅雅、子剑、光光等8名幼儿进入,平常冷清的数学区由于操作材料的更新顿时热闹起来。我从游戏的合作者慢慢变成了观察者,从孩子们的记录情况来看,能力不一的孩子记录方式不一,针对杂乱无章的幼儿,发现这张纸很不够用,一会就记录慢了,需要换纸了。我提问:“你这么记录,这张纸很快就会记不下了,想想看,怎样记录方便又看起来清楚呢?”我继续观察着,突然发现能干的幼儿了,于是我把晞晞的记录纸给大伙看,并说:“晞晞把这张纸分成了三大竖格,写数字时一个对着一个,看起来真清楚。”亮亮和雅雅一看就学会这么记了,过了一会儿,亮亮的记录方式又递进了一层,他往大竖格里添上了几条横线,这不就成了一个一个小方格,成为了表格式的记录,哗!亮亮真可谓举一反三哦,我不禁为他喝彩。个别孩子也就依样画葫了。
记录方式的演变图:
1、游戏开始时的记录
2、能力强的幼儿(晞晞等)的记录方式
3、游戏末的记录
孩子们从刚开始的杂乱无序的记录到有序记录再到表格式的记录,记录下了他们的游戏情况,也记录了他们探索、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并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好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适时启发他们,发挥同伴同化的功效来,让个别幼儿对数字6的错误书写在同伴的影响下纠正过来。巧妙借助幼儿同伴的记录纸示范,远比老师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效果佳,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索、体验、发现,在实践中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初步发展了他们的统计能力。
骰子游戏还有好多种玩法,上面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相信我班的那些鬼精灵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玩、更有趣的玩法来。
幼儿教师观察与反思报告 篇7
最近这一个月是新生入园的高峰期,班级新来了五位小朋友;往往新生入园都会有个“入园焦虑期”,他们也一样,起初会哭,会闹,需要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我们的家长们多少也会有些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否能吃好,又有没有哭闹啊?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家长们的有些做法确实不合理的;如:早上送来孩子时,应该及时的,毅然决然的离开,并相信我们的老师;或告诉孩子要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度过一天;而不是在孩子身边或班级门口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不离不舍,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理解是爸爸不忍心把我放在这,那我在这可能会不好,那我要和爸爸一起离开,所以他会哭闹的更厉害,或者是孩子以为我哭闹,爸爸,妈妈就不会把我留在这,就会把我一起带走,那好吧,我要大声哭出来;所以这也正是我们要家长放心离开的原因;
可是,在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中有这样一位,他叫孙xx,刚来时候也会哭闹,不过在老师的哄骗下,他都还比较听话的离开了爸爸,后来爸爸告诉我,他能听大人讲道理,他很听话,那第二天,他来的时候虽然还是不高兴,但是真的不哭闹了,慢慢的他比较适应了,有一天爸爸来送他,在班级里迟迟没有走,他的情绪反而有些不稳定,但是他很坚强,含着泪对爸爸说:“爸爸,你快点走吧”!他爸爸听了这话很高兴的离开,还让宝宝亲了一口;其实,这句话对于爸爸来说,也许听了会很高兴,以为是宝宝适应了,不需要爸爸陪着了;但是,对于这时的孙xx来说,这话是反的,其实是他有些坚持不住了,不适应了,为什么今天爸爸没有坚决转身离开,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或者是:爸爸,你在不离开我就哭了,我就要和你一起回家了;你真的快点走吧!
建议,对于新入园的宝宝家长,不要再早上送孩子时,过长时间逗留,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想让孩子对这个环境有所熟悉,可以在晚上来接时,多陪孩子在幼儿园里玩一会,这样会使孩子对新环境放松一些警惕,和对于孩子来说,有个期盼,期盼快点到放学时间,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