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活动教案

短文网

2025-08-2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蒙氏活动教案(精选1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蒙氏活动教案 篇1

工作准备:

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新曲子走线。

(3)走线结束后,把小朋友们取小椅子坐下。

2、教师展示序列、垂直造塔。

(1)介绍工作、请教具。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工作毯上。教师先用二指拿最小的一块示范给幼儿看。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双手拿木块的两侧。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教师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注意每次拿时都比较。平铺在工作毯上,让幼儿感知大小的变化。

(2)三段式教学。

拿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比较:“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出示大和小的字卡。

提问幼儿“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大的”。“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的”,从中间取出一块,三块比较。“它比它大,它比它小”

提问“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大的。)“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小的)

(3)拿最大的一块当底,开始由大到小左端对齐、垂直造塔。完成之后用最小的一块感知每层塔的差距。(每层相差的都是最小的一块)感知上下的体积变化。

(4)请幼儿把教具送回。(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吸引力:粉红塔的灵活操作。

错误订正:根据最小的一块订正。

注意事项:

1、最小的木块易丢失,教师注意教具的保管

2、粉红塔只有序列没有配对工作,与棕色阶梯并用才能做配对工作

3、粉红塔可做纸形配对,即在纸面上画粉红塔每一木块同大的形状(细线比粗线抽象)给幼儿拿粉红塔的每一块纸形配对。

4、粉红塔可以让儿童辨别三度空间的大小。

备注:

在今天粉红塔的操作过程中,我觉得我在给粉红塔排序的时候没有让幼儿参与进来,没有形成互动,让幼儿直接感知粉红塔的大小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课程环节中更多的加入幼儿参与的环节。这样幼儿的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幼儿自由操作时,幼儿比较喜欢把粉红塔搭高,同时也能够变换出许多不同的造型,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通过今天的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我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较好的观察教师的每一个展示动作。

蒙氏活动教案 篇2

教案目的与要求:

1通过倾听激发幼儿关心他人、心中有他人的良好情感。

2理解词汇,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动物是这怎样帮助老婆婆的。

3体验助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案准备:

大枣、纸偶(老婆婆)、挂图。

教案过程:

〈一〉出示枣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枣)你们知道是谁送给我们的吗?(幼儿猜)

2出示手偶引发兴趣问:老婆婆哪来的大枣呢?

3几年前,老婆婆在山上种了一棵枣树,她非常辛苦的来照顾小枣树,给小树浇水、捉虫、施肥。小枣树在老婆婆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结出了许多有红又大又甜的枣子。可是有一天,老婆婆有事出门了,突然,刮起风、下起雨来了,把满树的`枣子都劈劈啪啪的大落在地上。

问:小朋友枣子落在地上、脏水会怎样?(幼儿说)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婆婆?快想想你有那些好办法?(幼儿说)这时小刺猬、啄木鸟、小喜鹊也发现了,它们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婆婆呢?

小结: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也非常能干。

〈二〉讲述:

1的名字叫:老婆婆的枣树

2出示挂图边讲边演示教具,问:①这时老婆婆回来了,一看树上、地上一个枣子也没有了,她着急的说:“哎呀,我的枣子都到哪里去了?”

②小朋友快告诉老婆婆枣子哪去了?是谁帮助她的?怎样帮助她的?用什么办法?(幼儿说)(引导幼儿用中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小动物们为什么笑了?它们满身是汗为什么还不决累呢?

〈三〉品德教育:

①如果我们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幼儿充分发言)

小结: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是一些关心帮助别人、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婆婆也知道了,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枣子请你们吃,你们高兴吗?怎么说?(出示枣子)

②幼儿品尝枣子、结束活动。

蒙氏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叙述式风格及3/4拍节奏、能够用连贯,断顿的方法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

2.了解冬天的景色特征

3.雪人玩具、魔术盒、太阳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魔术方式导入整个活动。

师:(神秘状)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你们的小眼睛可不要眨哦!(教师从魔术盒中变出玩具)你们瞧,这是什么啊?(小雪人)

小雪人带了一件新年礼物给小朋友,你们看……

2.教师出示电脑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雪花、房子……)

(请幼儿自己说出些冬天的景物特征)

3.韵律活动。

师:我们跟小雪人一起来跳跳舞吧!

(教师放三拍子音乐来一起做拍手律动活动,感受三拍子节奏。)

二、新授部分

1.教师请幼儿欣赏歌曲《冬》感受歌曲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拍手舞知道是什么节拍的吗?(幼儿说)

哦!是三拍子的节奏,今天小雪人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请小朋友来听,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说出感受)这首歌的节奏也是什么拍子的啊?(三拍子)

那请小朋友一起用小手和其他的部位来拍拍节奏吧(幼儿听音乐拍节奏)

2.感受乐曲歌词。

师:哇!小朋友拍得可真棒啊!那这首歌里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吧!(幼儿再次听音乐)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教师按照幼儿所说的内容依次出示歌曲图片)排列歌词请幼儿进行歌词学习。

师:那请小朋友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来有节奏的一起说说歌词吧。(幼儿听音乐说歌词)

这个小雪人它的笑声很特别,你们听(教师示范)

师: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它的笑声吧!唱的时候注意雪娃娃的.笑声哦,声音是断开来的。(教师带领幼儿学习)

3.幼儿尝试唱歌曲。

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出来吧!(幼儿唱2—3遍)

4.幼儿用不同方法来唱歌。

(1)接唱法

师: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吧,比一比是男生唱得好听还是女生唱得好听。(男生唱前面半段,女生唱后半段,最后一起合唱。)

(2)有感情的唱歌。

按照“强弱弱”的节奏唱歌。

三、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内容和玩法。

师:现在小雪人说要跟小朋友做游戏呢,小朋友都变成小雪花啦。太阳出来了,小雪花怎么样啦呀?(融化了)

现在我们开始游戏吧

2.幼儿和教师一同做游戏。

蒙氏活动教案 篇4

工作准备:

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新曲子走线。

(3)走线结束后,把小朋友们取小椅子坐下。

2、教师展示序列、垂直造塔。

(1)介绍工作、请教具。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工作毯上。教师先用二指拿最小的一块示范给幼儿看。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双手拿木块的两侧。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教师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注意每次拿时都比较。平铺在工作毯上,让幼儿感知大小的变化。

(2)三段式教学。

拿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比较:“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出示大和小的字卡。

提问幼儿“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大的”。“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的”,从中间取出一块,三块比较。“它比它大,它比它小”

提问“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大的。)“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小的)

(3)拿最大的一块当底,开始由大到小左端对齐、垂直造塔。完成之后用最小的一块感知每层塔的差距。(每层相差的都是最小的一块)感知上下的体积变化。

(4)请幼儿把教具送回。(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吸引力:粉红塔的灵活操作。

错误订正:根据最小的一块订正。

注意事项:

1、最小的木块易丢失,教师注意教具的保管

2、粉红塔只有序列没有配对工作,与棕色阶梯并用才能做配对工作

3、粉红塔可做纸形配对,即在纸面上画粉红塔每一木块同大的形状(细线比粗线抽象)给幼儿拿粉红塔的每一块纸形配对。

4、粉红塔可以让儿童辨别三度空间的大小。

备注:

在今天粉红塔的操作过程中,我觉得我在给粉红塔排序的时候没有让幼儿参与进来,没有形成互动,让幼儿直接感知粉红塔的大小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课程环节中更多的加入幼儿参与的环节。这样幼儿的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幼儿自由操作时,幼儿比较喜欢把粉红塔搭高,同时也能够变换出许多不同的造型,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通过今天的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我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较好的观察教师的每一个展示动作。

蒙氏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科目:蒙氏数学

活动内容:5以内数物结合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数学情境中感知以内的数量,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动物图片5幅,数字卡1-5,糖。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 -幼儿人手份。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创设情景,"小动物来班上做客",学习5以内按物找数。

师:看看谁第一个来啊?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1只小狗要数字宝宝1表示,并将数并字卡1与相应数量小动物对应。依次出示剩余图片,带领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或让个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问幼儿有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将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小动物图对应粘贴。

小结:师生一起数,1只小狗,2只小刺猬,3只小猫,4条鱼5只小兔,一只小动物就用数字1表示,5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宝宝5表示。)

(2).按数取物。教师将有数字的卡发给幼儿,幼儿根据数字卡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三.游戏。(猜糖)

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糖,谁小朋友猜猜老师手里有几颗糖,猜对了就送给谁。(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准备好手里的糖,请幼儿猜,然后让幼儿点数糖的数量并说出总数,用几表示。(游戏可反复玩。)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蒙氏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圆柱形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熊妈妈、熊宝宝)、布。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2、游戏《布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布袋,随意从里面拿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魔术布袋游戏,好不好玩啊!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啊!但是我只有一个魔术布袋,怎么办?今天呀!小熊凯迪来帮我们了,它正在学习缝一个布袋,瞧!它缝好了。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教师:凯迪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试着回答)

2、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缝布袋》。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听讲)

三、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一至图四。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

(1)小熊凯迪在干什么?妈妈说要缝成什么形状的才好看?怎样才能缝成圆柱形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小熊凯迪是怎么做的呢?它用什么方法缝布袋?

(3)这个方法正确吗?引导幼儿明白在柱子上缝布袋是取不下来的,这个方法不对。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五至图八。

教师:熊妈妈在干什么呢?她是怎么缝布袋的,最后怎么样了?这个方法行吗?引导幼儿用猜测讲述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3、讨论: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缝布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教师请幼儿回家向父母寻找答案。

4、教师小结: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别戴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头饰,拿布当道具,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发书,并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活动反思:

星期五的.上午,几位园长来听了我上的故事课,在这次公开课中,使我受益良多。《缝布袋》这个故事是教孩子们明白在柱子上缝东西是取不下来的,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好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这节课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开始时我们所玩的魔术布袋游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魔术应该很神秘但是我和孩子们玩起来却少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摸、去猜再让孩子拿出实物,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第二:手偶小熊没有利用起来,开始时就出示给孩子们看一下就收了起来,应该在讲故事时一直拿着手偶小熊,这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第三:在讲述故事时,语速稍快了一些,应放慢速度等等问题。不过,这节课中令我满意的是,一节课下来有一部份孩子能够大致理解故事的含义下将故事复述出来,并能够进行角色表演,这是。整堂中学习气氛很好,在纪律方面孩子们也不错。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了我所存在的不足,以后还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向她们学习,不断增强自己,充实自己。

蒙氏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大胆进行表述。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对应的角色进行模仿。

3、引导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够大胆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把对应的角色进行扮演。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及头饰若干

3、魔术帽一顶

4、进场音乐和表演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进场,变魔术引入。

(1)教师:刚才老师在做什么呀?

(2)今天天空中来了一个魔术师,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PPT:

(一)提问:

A、故事中的魔术师是谁?

B、小狐狸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狐狸吓到了?为什么呢?

C、小老鼠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老鼠吓到了?为什么呢?

D、小熊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熊吓到了?为什么呢?

E、结果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被白云变的小猎狗吓到了,小老鼠被白云变的大花猫给吓到了,小熊被白云变的'一群蜜蜂给吓到了,大家都不开心,不喜欢看它表演了。

(二)白云很伤心了,它希望有人去喜欢它,于是白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是什么办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在次播放PPT)

(1)提问:

A、白云见到小狐狸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B、白云看见小老鼠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C、白云看见小熊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D、结果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师小结:后来,白云想别人去喜欢它,见到小狐狸变成一根香肠,见到小老鼠变成一个大馒头,见到小熊变成一罐蜂蜜,大家都非常喜欢它,说它是最好的魔术师。

二、重复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印象,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人物出场的顺序,并用肢体动作做出角色的表情。

三、幼儿将故事中的对应的角色进行模仿。

(1)提问幼儿:如果你是白云,你会变成什么让小动物喜欢你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如果一开始见到小狐狸、小老鼠、小熊就变它们喜欢的东西,那白云是不是更受欢迎呢?我们要学会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哦!

四、分角色表演。

(1)请幼儿进行故事角色扮演。

(2)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帮助白云想出了很多小动物喜欢的东西,白云现在已经交了好多的好朋友。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白云是千变万化的,你看,白云魔术师又在外面开始表演了,我们一起去看表演吧!

蒙氏活动教案 篇8

工作准备:

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新曲子走线。

(3)走线结束后,把小朋友们取小椅子坐下。

2、教师展示序列、垂直造塔。

(1)介绍工作、请教具。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工作毯上。教师先用二指拿最小的一块示范给幼儿看。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双手拿木块的两侧。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教师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注意每次拿时都比较。平铺在工作毯上,让幼儿感知大小的变化。

(2)三段式教学。

拿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比较:“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出示大和小的字卡。

提问幼儿“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大的”。“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的”,从中间取出一块,三块比较。“它比它大,它比它小”

提问“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大的。)“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小的)

(3)拿最大的一块当底,开始由大到小左端对齐、垂直造塔。完成之后用最小的'一块感知每层塔的差距。(每层相差的都是最小的一块)感知上下的体积变化。

(4)请幼儿把教具送回。(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吸引力:粉红塔的灵活操作。

错误订正:根据最小的一块订正。

注意事项:

1、最小的木块易丢失,教师注意教具的保管

2、粉红塔只有序列没有配对工作,与棕色阶梯并用才能做配对工作

3、粉红塔可做纸形配对,即在纸面上画粉红塔每一木块同大的形状(细线比粗线抽象)给幼儿拿粉红塔的每一块纸形配对。

4、粉红塔可以让儿童辨别三度空间的大小。

备注:

在今天粉红塔的操作过程中,我觉得我在给粉红塔排序的时候没有让幼儿参与进来,没有形成互动,让幼儿直接感知粉红塔的大小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课程环节中更多的加入幼儿参与的环节。这样幼儿的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幼儿自由操作时,幼儿比较喜欢把粉红塔搭高,同时也能够变换出许多不同的造型,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通过今天的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我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较好的观察教师的每一个展示动作。

蒙氏活动教案 篇9

工作名称:

认识蒙氏教师、走线、工作毯取放、坐姿

工作准备:

走线用的线、工作毯、椅子

直接目的:

学习基本走路的方法、地毯的正确搬运,协调性。大肌肉运动、懂礼节、学习和他人交往。

间接目的:

独立性和专注力,运动机能调整

操作过程:

1、教师自我介绍,并用三种打招呼的方式与幼儿打招呼:

(1)双手交叠放与双腿前,双腿并拢,弯腰45度,说“你们好”

(2)标准站立姿势,右手举起,打招呼“你们好”

(3)双腿并拢,弯腰45度,伸出右手作握手姿势“你好”

2、开始走线,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站到线上,距离适中。教师作出标准的姿势让幼儿模仿、双手掐腰,右脚先迈步子,脚尖对准脚跟。根据音乐节奏调整步伐。走线过程中换手部姿势:双臂侧平举、双手搭肩等。

3、走线结束开始取椅子,幼儿用右手侧身拿椅子,轻拿轻放。

4、教师讲解取工作毯的姿势,教师示范:手部姿势:四指在外大拇指插入毯心内拿起工作毯,横向拿毯。幼儿取毯时按顺序。

5、铺毯:幼儿走到两条控制线中间站好,将工作毯一端对其控制线平放在地,边铺便用双手整理。结束后到毯侧面站好。

6、取工作垫:幼儿按顺序从过道取工作垫,手部姿势:四指在外大拇在里,插到垫与垫的空隙内取垫,双臂自然垂直,走回位置铺垫。

吸引力:两只脚的交替运动、竖立搬运、直视对方脸

错误订正:离线、搬椅子时发出声音、地毯松开或落下、没有看

注意事项:幼儿姿势是否标准。

备注:幼儿首次接触蒙氏教育,对于新的事物幼儿抱有丰富的兴趣。

但是幼儿在走线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线,弯腰低头看线。速度不一致,两名幼儿之间的间距掌握不好。幼儿铺毯时很容易急躁,将卷好的工作毯一下就打开铺好。没有秩序性,在以后的课中需要训练幼儿的耐性和秩序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工作名称:抓的工作(五指)

工作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碗内装玻璃珠

直接目的: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

操作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教师跪姿,手自然放在腿上。介绍工作“今天老师展示的工作是五指抓。”

(2)先拿出托盘中左边的盛珠子的碗,放在工作毯上,再拿出右边的空碗,放在刚才碗的右边,把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恢复跪姿。

(3)左手扶碗,伸开右手五指,向幼儿展示五指抓的动作,在空中抓握后慢慢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拢,将手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放入碗中,请幼儿观察手指张开的状态。

(4)几次后邀请幼儿尝试。教师进行再示范,直到将左碗中玻璃珠全部移到右碗中,再换手从右碗抓到左碗中。

(5)练习完毕后,请幼儿协助整理将教具归位。并在教具架前再次强调教具的`位置。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

吸引力:抓的动作和彩色的玻璃珠

错误订正:根据正确的手势。

备注:由于幼儿刚刚接触蒙氏教学,所以在教师展示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不习惯教师的教学展示中缺少过多的语言提示,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手部的姿势会出现错误。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同样的材料。对于选择不同材料的小朋友进行鼓励指导,激发幼儿完成工作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蒙氏活动教案 篇10

教案目的与要求:

1通过倾听激发幼儿关心他人、心中有他人的良好情感。

2理解词汇,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动物是这怎样帮助老婆婆的。

3体验助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案准备:

大枣、纸偶(老婆婆)、挂图。

教案过程:

〈一〉出示枣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枣)你们知道是谁送给我们的吗?(幼儿猜)

2出示手偶引发兴趣问:老婆婆哪来的大枣呢?

3几年前,老婆婆在山上种了一棵枣树,她非常辛苦的来照顾小枣树,给小树浇水、捉虫、施肥。小枣树在老婆婆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结出了许多有红又大又甜的枣子。可是有一天,老婆婆有事出门了,突然,刮起风、下起雨来了,把满树的枣子都劈劈啪啪的大落在地上。

问:小朋友枣子落在地上、脏水会怎样?(幼儿说)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婆婆?快想想你有那些好办法?(幼儿说)这时小刺猬、啄木鸟、小喜鹊也发现了,它们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婆婆呢?

小结: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也非常能干。

〈二〉讲述:

1的名字叫:老婆婆的'枣树

2出示挂图边讲边演示教具,问:①这时老婆婆回来了,一看树上、地上一个枣子也没有了,她着急的说:“哎呀,我的枣子都到哪里去了?”

②小朋友快告诉老婆婆枣子哪去了?是谁帮助她的?怎样帮助她的?用什么办法?(幼儿说)(引导幼儿用中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小动物们为什么笑了?它们满身是汗为什么还不决累呢?

〈三〉品德教育:

①如果我们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幼儿充分发言)

小结: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是一些关心帮助别人、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婆婆也知道了,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枣子请你们吃,你们高兴吗?怎么说?(出示枣子)

②幼儿品尝枣子、结束活动。

蒙氏活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蒙氏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氏活动教案 篇11

内容与指导活动目标:

1、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3、认读重点词:一只、大、小、来到、小河边。

活动准备:

1、小图书人手一册。

2、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

1、教师介绍故事《小河边》,让幼儿自己看书,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在干什么?

2、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

3、注意幼儿翻书、看书的姿势和动作是否规范。

4、让幼儿说一说在书中都看到了什么?猜猜书中是怎样说的。

5、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二、大图书阅读

1、幼儿合上小图书,和教师一起看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看小图书,听录音,跟读故事。

3、找找字卡上的字都在故事中哪些地方?试着自己看图朗读这个故事。

三、讨论分享让幼儿谈谈自己读这个故事的感觉,如高兴、觉得有趣,都可以说一说。

反馈故事《小河边》是一节小班语言课程,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乐于惨叫表演,在表演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快乐。在情境创设方面,我自己首先就告诉幼儿哪里是小河边,给幼儿规定了界限,没有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不符合纲要要求,这个问题是值得我反思的。

反思

幼儿是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蒙氏阅读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儿歌故事。

《分级阅读》是我们幼儿园初次接触的特色课程,我接触这个阅读班也有一个多月了,其中不只孩子在学习,我们老师也在探索中,这一路走来,虽然阻碍不少,但也进步很大。

在上这本书之前,我都会慢慢地去阅读故事的“作品赏析”清楚知道每一个故事要让孩子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领悟到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同时,把平时上课的经验和分级阅读教师用书里的教案相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这新的课程。这次公开课我就以它为主题,课程内容有故事,诗歌主要目标让孩子会阅读、能创编、善表演,而我选择了故事《小河边》。主要目标是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认读重点词:一只、大、小、来到、小河边。在自由阅读观看时,我会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让幼儿大胆地去猜测,丰富地想象,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学会探索,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理解阅读也是阅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但对小班来说,上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在平时的上课中,会加入一些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容易理解我们的故事内容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创编故事环节也是上阅读课的课上一大难点,因为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上课时要学会利用图书后面已有的图片,让孩子看着图片、实物进行创编。让孩子们接受了以后,再通过一些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想象,再帮助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如“小河边”那一篇作品就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创编,因为孩子有了那方面的经验,如孩子会说小鸭子会游泳,来到小河边,小虾会游泳等,所以创编起来就比较容易。

表演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环节,大部分孩子不需要老师去带动,表演兴趣浓厚,但可能是有些环节的细节考虑到还不够周全,所以有些想要的效果还不是很好,为避免幼儿学习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也为了让幼儿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入了看图讲述、故事表演、儿歌诵读、听说游戏等内容,这些结合小,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视听觉,使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小河边》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这节课基本上的目标大致能达到,课堂上的细节方面在以后的课程中应多加注意,最后字卡游戏能与幼儿互动,整节课下来效果就非常好。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童话世界,更抒发了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儿歌故事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像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给我们构造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像世界。有位教育家说过:“人类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听觉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根据教育家们长期的科学早教证明,儿童期不仅是人学习听觉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视觉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儿童在学习发音说话的同时,早期学习识字、朗诵、阅读,使视听语言能够与之并驾齐驱,这样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的提高,总之阅读班的每一位幼儿通过学习,变得爱说、爱唱、也爱大胆表现了,这些都离不开前面几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还要感谢我们万园长精彩的点评,让我知道了哪方面继续改进,而好的继续发扬下去,在配教方面也多得几位老师的协助,更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温暖。

俗话说“好的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所以一直以来,在孩子的自由阅读的时候,我们阅读班比较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要坐好才看书,翻书时要一页一页往下翻,不要太大力,要认真看图,阅读完后要把小图书放好。上课时孩子的良好的习惯,也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认真抓好,如上课时,老师和同伴说话时要安静倾听,有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发言等。孩子首先是用耳朵来“阅读”,儿歌故事的语言是优美、规范的书面语言,通过欣赏和朗读,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这次的讲课,我们的分级阅读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也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我相信会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我们的孩子受益更多,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以书为友,与书为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蒙氏活动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圆柱形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熊妈妈、熊宝宝)、布。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2、游戏《布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布袋,随意从里面拿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魔术布袋游戏,好不好玩啊!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啊!但是我只有一个魔术布袋,怎么办?今天呀!小熊凯迪来帮我们了,它正在学习缝一个布袋,瞧!它缝好了。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教师:凯迪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试着回答)

2、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缝布袋》。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听讲)

三、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一至图四。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

(1)小熊凯迪在干什么?妈妈说要缝成什么形状的才好看?怎样才能缝成圆柱形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小熊凯迪是怎么做的呢?它用什么方法缝布袋?

(3)这个方法正确吗?引导幼儿明白在柱子上缝布袋是取不下来的,这个方法不对。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五至图八。

教师:熊妈妈在干什么呢?她是怎么缝布袋的,最后怎么样了?这个方法行吗?引导幼儿用猜测讲述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3、讨论: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缝布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教师请幼儿回家向父母寻找答案。

4、教师小结: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别戴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头饰,拿布当道具,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发书,并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活动反思:

星期五的上午,几位园长来听了我上的`故事课,在这次公开课中,使我受益良多。《缝布袋》这个故事是教孩子们明白在柱子上缝东西是取不下来的,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好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这节课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开始时我们所玩的魔术布袋游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魔术应该很神秘但是我和孩子们玩起来却少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摸、去猜再让孩子拿出实物,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第二:手偶小熊没有利用起来,开始时就出示给孩子们看一下就收了起来,应该在讲故事时一直拿着手偶小熊,这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第三:在讲述故事时,语速稍快了一些,应放慢速度等等问题。不过,这节课中令我满意的是,一节课下来有一部份孩子能够大致理解故事的含义下将故事复述出来,并能够进行角色表演,这是。整堂中学习气氛很好,在纪律方面孩子们也不错。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了我所存在的不足,以后还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向她们学习,不断增强自己,充实自己。

蒙氏活动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蒙氏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氏活动教案 篇13

设计思路:

班上的孩子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即将升到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小学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几个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呢?面对幼儿对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这节课,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送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12月,大月、小月。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更好地理解“年、月、日”这一抽象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房子外形的1月——12月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3、2010年年历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二、 以到日历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三、以给日历送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字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幼儿摆弄数字并认读。

——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的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1、日历妈妈的`孩子一共建了有多少座房子?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大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3、小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4、最小的房子是谁?为什么它最小?

五、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

附:故事

附:故事

日历妈妈有许多宝宝,妈妈总是害怕自己的宝宝找不到自己,就为它们盖了12座大小不同的漂亮房子,并且给这12座房子分别起了名字。它就让它的宝宝们分别住进了这些房子里。日历妈妈非常细心,总是担心宝宝丢了,就从第一个座房子的宝宝开始数起,一直数到最后一座房子的宝宝,妈妈数完她365个宝宝以后才放心地带着宝宝去另一个美丽的世界。

第二年新的日历妈妈来了她又像第一位日历妈妈一样重复同样的事情。

蒙氏活动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氏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氏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圆柱形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熊妈妈、熊宝宝)、布。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2、游戏《布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布袋,随意从里面拿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魔术布袋游戏,好不好玩啊!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啊!但是我只有一个魔术布袋,怎么办?今天呀!小熊凯迪来帮我们了,它正在学习缝一个布袋,瞧!它缝好了。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教师:凯迪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试着回答)

2、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缝布袋》。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听讲)

三、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一至图四。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

(1)小熊凯迪在干什么?妈妈说要缝成什么形状的才好看?怎样才能缝成圆柱形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小熊凯迪是怎么做的呢?它用什么方法缝布袋?

(3)这个方法正确吗?引导幼儿明白在柱子上缝布袋是取不下来的,这个方法不对。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五至图八。

教师:熊妈妈在干什么呢?她是怎么缝布袋的,最后怎么样了?这个方法行吗?引导幼儿用猜测讲述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3、讨论: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缝布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教师请幼儿回家向父母寻找答案。

4、教师小结: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别戴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头饰,拿布当道具,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发书,并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活动反思:

星期五的上午,几位园长来听了我上的故事课,在这次公开课中,使我受益良多。《缝布袋》这个故事是教孩子们明白在柱子上缝东西是取不下来的,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好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这节课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开始时我们所玩的魔术布袋游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魔术应该很神秘但是我和孩子们玩起来却少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摸、去猜再让孩子拿出实物,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第二:手偶小熊没有利用起来,开始时就出示给孩子们看一下就收了起来,应该在讲故事时一直拿着手偶小熊,这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第三:在讲述故事时,语速稍快了一些,应放慢速度等等问题。不过,这节课中令我满意的是,一节课下来有一部份孩子能够大致理解故事的含义下将故事复述出来,并能够进行角色表演,这是。整堂中学习气氛很好,在纪律方面孩子们也不错。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了我所存在的不足,以后还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向她们学习,不断增强自己,充实自己。

蒙氏活动教案 篇15

教案目的与要求:

1通过倾听激发幼儿关心他人、心中有他人的良好情感。

2理解词汇,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动物是这怎样帮助老婆婆的。

3体验助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案准备:

大枣、纸偶(老婆婆)、挂图。

教案过程:

〈一〉出示枣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枣)你们知道是谁送给我们的吗?(幼儿猜)

2出示手偶引发兴趣问:老婆婆哪来的大枣呢?

3几年前,老婆婆在山上种了一棵枣树,她非常辛苦的来照顾小枣树,给小树浇水、捉虫、施肥。小枣树在老婆婆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结出了许多有红又大又甜的枣子。可是有一天,老婆婆有事出门了,突然,刮起风、下起雨来了,把满树的枣子都劈劈啪啪的大落在地上。

问:小朋友枣子落在地上、脏水会怎样?(幼儿说)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婆婆?快想想你有那些好办法?(幼儿说)这时小刺猬、啄木鸟、小喜鹊也发现了,它们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婆婆呢?

小结: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也非常能干。

〈二〉讲述:

1的名字叫:老婆婆的枣树

2出示挂图边讲边演示教具,问:①这时老婆婆回来了,一看树上、地上一个枣子也没有了,她着急的`说:“哎呀,我的枣子都到哪里去了?”

②小朋友快告诉老婆婆枣子哪去了?是谁帮助她的?怎样帮助她的?用什么办法?(幼儿说)(引导幼儿用中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小动物们为什么笑了?它们满身是汗为什么还不决累呢?

〈三〉品德教育:

①如果我们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幼儿充分发言)

小结: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是一些关心帮助别人、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婆婆也知道了,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枣子请你们吃,你们高兴吗?怎么说?(出示枣子)

②幼儿品尝枣子、结束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