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08-30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24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3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

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2、课外阅读:《乡愁》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3、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

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习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魂、葬、玷”等13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海外游子漂泊他乡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随文练笔,积累并活用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介绍梅花的内容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不少,你们都能读正确了吗?指名读,跟读。

出示:抹净玷污稀罕

衰老眷恋秉性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

葬身异国

指导“葬”的书写,认识“葬”的演变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看来同学们真的预习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吗?谁能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你还读不明白?找到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质疑。

这些问题比较多得集中在了第2、4两件事中,下面就李老师就留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第2、4件事,看看通过读书,你能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拿起笔来快速地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一)品味梅花魂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来……玷污得的吗?”

结合“玷污”“训斥”,指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2)出示:“训罢……慢慢抹去。”

结合“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这段话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那份珍爱,谁能体会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文学到了这里,你的脑海里又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2、是啊,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竟然让外祖父这样珍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谁从课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读。谈理解。

出示:这梅花……有骨气的!

引导过程:

(1)比较去掉三个“最”字与原句的不同。

(2)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赞美梅花。

是啊,凌寒傲雪、坚强不屈,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精神。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梅花吧。

3、因为梅花凌寒傲雪,坚强不屈,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她人的品格、人的风骨、人的意志、人的精神。

出示: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都想到了我国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2)学生读完后,追问

追问1:你想到了谁?追问2:你为什么会想到他?

(3)在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气节的人物绝不仅仅就这几位,无论是留下名字的“有名英雄”,还是没留下名字的“无名英雄”,中国大地的的确确培育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全班齐读)

(4)我们再来看课题,这里的梅花魂还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4、外祖父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又是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愿呢?不只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提醒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以失去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

四、随文练笔,感悟爱国心

1、外祖父终因年龄大了而不能回国,在临别前,外祖父将这幅珍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巾赠给了莺儿,从这里你能感受到这梅花在外祖父心中,还仅仅只是梅花吗?它还代表着什么?

是啊,就在即将分别的那一刻,外祖父忽然想起,他想要在那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上写些什么?他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作业

1、摘抄积累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阅读《月是故乡明》,再次走进作家陈慧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板书:

梅花魂(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眷恋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笑一笑,乐一乐,表示赞成;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拉下脸,一脸的不高兴,表示反对。

1.我姓谭,从沙河小学来。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署名权应该是陈慧瑛)

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字。)你知道魂的意思吗?(精神)

一、听读知大意。

打开书,听我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

(第13段不读)

汇报:(略)

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

我认为,这五件事都在写外祖父思念祖国,作者写的时候很随便,没有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二、研读悟精神。

刚才大家听了我的朗读,再仔细和课文对照看看,你发现我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从文章所写的五件事,已能充分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了,为什么还要这一段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认为外祖父主要说了什么?

3.数一数,外祖父一共说了几句话。(7句)

哪几句重在写梅花?哪几句重在写人?

写梅花: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因此你要好好保存。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把这两句连起来吗?

梅花的有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用“”画出来。(抽读,汇报)这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诗《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坚贞不屈)还可怎么说?(坚强不屈、临危不惧)

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品格,我觉得前半句多余了。(通过对比突出梅花的'品格)

老师读前一句,(抽生读后一句,指导朗读)再请大家齐读后一句。梅花是最有……(生读)最有……最有……所以外祖父告诉莺儿:这墨梅有高贵的品格,有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要好好保存。

写民族:

请看第五句,中华民族是个怎样的民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有许我有气节的人物,“气节”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有气节的人吗?(文天祥、岳飞等)

中华民族有梅花一样的精神,梅花精神也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板:代表)。他爱梅花,实质上就是──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导读)

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时,我幼小的心灵是不知道父亲的这拳拳爱国之心的。我只看到他的行行热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我知道当我高高兴兴要求外祖父一起回国时: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外祖父将浓浓的寄思乡情、爱国心于梅花之中,我幼小的心灵哪能读懂呢?所以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满含深情地教育我。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的爱花之心,思乡之情,我多年后才明白。但外祖父当年的表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希望: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像烙印一样隽刻在我的心里。

文中的“我”1959年回到了祖国。这一别,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文革那个错乱的年代,身带许多海外关系的我,自然安稳不了。我20岁被发配到了山西的太行山地区的平顺农村,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农民。

6年的农民生涯,我住的是窑洞,严冬风雪侵袭,狼群野兽时常来拱门。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野山姜。喝的是长满了虫子的旱井水。胃溃疡、关节炎……许多病症都有了,这哪里是一个出身富裕华侨人家的小姑娘可以忍受的?我前途茫茫,海外的亲人都劝我出国。可我咬咬牙,忍受下来了,我不能放弃与背叛当初归回的祖国。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6年岁月留给了太行深山。

我记住了外祖父的希望。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可以骄傲地对九泉之下的外祖父说,我已具有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有了这些经历,我也对外祖父的梅花之恋,有了更深的认识,读: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总结板书:

课文围绕我的外祖父,写了五件事,在他读古诗落泪和不能回国恸哭两件事中,他的爱国心,思乡情得到了直接展现。在海外,他把梅花作为祖国代表,于是我弄脏他的墨梅,他便大发脾气;我离开他回国,他却把心爱的墨梅画送给了我;上船时,还赠我一块绣血色梅花的心绢。他把深深的爱

国情怀全寄托在了梅花身上。梅花魂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的是一位身居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出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学生的”“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的课程新理念,紧抓外祖父三次流泪,由浅入深地引导,调动学生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切和爱国之情,启发学生领悟外祖父将爱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在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揣摩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读赏梅花,了解人物

1.课件展示有关梅花的词句及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梅花,学生自由说说梅花。

2.板书课题,生读题。(继续上节课学习《梅花魂》,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感悟梅花的深刻喻义。)

3.回顾上节课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赠送梅图”“送血梅绢”)

4.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通过梅花寄托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并围绕这一中心,质疑:

A.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来寄托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B.作者是如何用梅花来寄托外祖父的心的?

过渡:作者就是围绕梅花这五件小事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的。通过读课文你感觉到了外祖父与梅花之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二、珍爱梅花,读懂人物

1.让学生读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词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运用对比写法突出了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

(2)“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的重点词“轻轻”“慢慢”可以看出他非常爱惜梅花,生怕弄破,表达了喜爱之情。)

(3)“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通过反问句的运用,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过渡:从外祖父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觉到了他爱梅花就像在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他爱梅花甚至超过了爱自己的外孙女。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呢?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三、品颂梅花,赞诵人物

课件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的名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学生自由读文,同桌间探讨从这段话中自己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1)梅花的精神。

A.梅花有什么精神?(课件字变红)读梅花精神这句话。

B.(课件展示风欺雪压梅花图)体会梅花的精神。谁能把梅花的精神读出来吗?面对这些不怕风雪的梅花,你最想对梅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真棒,真是个英雄!)

(2)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A.这段话仅仅是在写梅花吗?(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给大家读一读。

B.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吗?结合人物理解“历经磨难”。(课件出示有气节的人物形象)

(3)做有梅花精神的人。读读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外祖父要我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就是在告诉莺儿,也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梅花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四、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过渡:外祖父爱梅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篇课文中外祖父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特别的印象?外祖父不仅心事重重、郁郁寡欢,还时不时地落泪了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外祖父几次落泪。让我们共同来分析外祖父落泪的原因。

1.读诗落泪──思乡之泪。课件出示:“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1)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读唐诗宋词?(外祖父常常“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这是他老人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想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为什么就会落泪?(这些诗句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都是写乡思,乡愁!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他就会有一颗两颗的冰凉的泪珠滚落下来”。这冰凉的泪珠是外祖父的思乡之泪!)

(3)一起把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读出来。

2.未能归国泪先流──无奈之泪。课件出示:“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这句话把外祖父比作了什么?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2)外祖父想回祖国吗?能回祖国吗?(想回却因年龄太大行动不便不能回,还有就是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凡是出国深造或者是侨居海外的华侨要回国都会遭到敌对势力的百般阻拦,所以外祖父回不了祖国。)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这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这泪水是无奈的泪水。

(3)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你能想象一下这省略号里省略的画面吗?(外祖父一边哭泣一边喃喃自语:你们都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我年纪太大,无法和你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也有可能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

(4)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读,把外祖父这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3.泪眼蒙!送手绢──深情之泪。课件出示:“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2)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着。(师范读)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3)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这泪水,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4)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边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此时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手绢)

(5)外祖父和我离别时,为什么非送我带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呢?这是一块怎样的手绢?外祖父让“我”把这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带回祖国,实际上也就是带回了外祖父的一片思乡之情。

(6)课件播放《我的中国心》。

(7)还靠什么?课文前面还写到,外祖父还靠什么表达自己的这颗心。(墨梅图)前文写到外祖父把墨梅图递给了我,也是让我带回外祖父的一颗爱国之心。

(8)外祖父想啊想,想啊想,把头发都想白了,把心都想碎了,深情随着这梅花一起递到了外孙女的手里,难怪在课文的最后,作者会说,这花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9)当故乡的梅花再次开放时,看到梅花我不禁又想起了外祖父。假如此时的你是莺儿,你会对外祖父说些什么?

同学们,让我们最后饱含深情地再来朗读一下课题吧!愿同学们能把这梅花精神发扬光大、融入生命,感染和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第十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已预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你认为那段特别重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直插课文重点,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也为后文能充分展示学生搜集处理的大量信息,进行合作化学习留出了时间。

二、学习重点段落十三自然段

1、出示13自然段,这段话讲了哪两层意思?请组长带领大家读一读,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分层画线后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分层的方法大体把握本段落的意思,为进一步理解重点段的重点词句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好准备。

2、再读该段,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梅花品格的词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反复地读,好好地读,有滋有味地读。

(组内练读,全班交流)

3、齐读十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反复地读,好好地读,有滋有味地读中理解这段话。

三、各组交流搜集材料

1、过渡:

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在咱们中国历史上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英雄人物有许许多多,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资料,了解英雄人物事迹,下面请各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

(组内合作,全班以组为单位交流)

(交流方式:朗读名人的名言、诗作、书法作品、故事简介、歌曲等自定)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自然过渡,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信息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处理的信息,广开学习的资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宽松自由的心境中,学生的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开发。

2、教师参与交流:

(注意对学生资料的补充如现当代的一些伟人)

设计意图:教师的参与展示了一种“学习伙伴”式的师生交往。

四、再学重点段

1、过渡:

通过刚才第13自然段的初步学习,我们了解了梅花的品格,通过刚才的信息交流,我们了解了中华儿女的.秉性,我们的中华儿女究竟有怎样的秉性?

2、出示: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___,愈___,我们的中华儿女愈____,愈___。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再次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五、小结

是啊!凌寒不惧、傲雪怒放的梅花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秉性?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魂正是中华魂。(贴大大的、毛笔书写的“魂”字)有着这样精神支撑的民族才会令漂泊在外的海外赤子日思夜盼、魂牵梦萦。

六、联系课文中有关语句体会外祖父的赤子之心

1、引读有关外公眷恋祖国的语句。

2、外公赠墨梅图,送梅花手绢,究竟在表达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小节。

3、是啊!这是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让我们替那些漂流在外的海外赤子们向祖国母亲表达心声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理解层层推进,情感层层堆积之时,师生共唱歌曲《中国心》,力求在课堂中掀起一个自然的高潮,同时,也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

4、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我想起漂泊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总会想起他说那句话──

5、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景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七、学习梅花品格

1、外公勉励他的外孙女要有梅花的秉性:

下面请大家在书上的墨梅图旁,也写上几句话来勉励自己做个有秉性的中国人,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是学生对中心思想理解的又一次升华。

2、学生练笔

3、全班交流

4、小结:

我们的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只要我们永远记住着梅花魂,永远拥有一颗中国心,我们坚信中国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在世界上空。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3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教材分析:

作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从外祖父爱梅花的典型事例,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读懂阐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精神。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是重点所在。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阐述的一段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领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构想:

本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蚁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三、五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梅花魂》,魂,指精神。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赞扬梅花的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依次概括说一说

2、在概括五件事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

1、老师范读第一段.这一段由“故乡的梅花”联想起喜爱梅花的外祖父。表面看似写梅花,实际上主要写的是外祖父。

2、从初读课文给你的印象,说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 样的人?

3、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哪几件事直接写到外祖父对梅花 的喜爱?

四、学习第三段

1、各自轻读第三段,划出表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的词句。

2、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a、将“墨梅图”与“古玩”对比,突出对墨梅图的珍爱。“古玩”不甚留意。“唯独”墨梅图“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绘,反映外祖父内心对墨梅图的珍爱。

c、通过对“我”的感受的描写侧面衬托。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外祖父的感情。

4、小结:慈祥的外祖父因年仅五岁的小外孙女不小心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他为什么对这幅墨梅图如此珍爱呢?请同学们到第五段与寻找答案。

五、学习第五段

1、默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外祖父说的这段话写了几层意思?用“|”划分层次。

3、讨论交流,逐层理解。

a、嘱咐“我”要好好保存这幅图。

b、梅花是一种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

c、中华民族出过许多有气节的人,中国人都应有梅的秉性。

d、齐读赞美梅花的语句,重点理解2、3层的句意。理解外祖父赠墨梅图的意图。

4、小结:外祖父喜爱梅花是因为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5、齐读第五段,体会外社父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通过查阅资料弄懂以下诗句的意思。

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⑶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板书设计:

7*、梅花魂

梅花————外祖父

|

教唐诗宋词,流泪

爱惜《墨梅图》

不能回国,难过 ——对我

送《墨梅图》

送绣梅花的手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四、六段,总结课文,做课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你从前面学过的两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第二、四、六段

1、学生各自轻读体会其余三件事,

2、讨论理解怎样突出表现外祖父眷恋、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生交流(读到思乡的.诗语情不自禁地落泪;因年纪大不能回国难过得呜呜大哭,充分表现了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

4、离别送行时不仅描写敢外祖父伤感的情绪,还写到送梅花手绢的情景。血色的梅花象征了一个海外游子火热的爱国心。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了祖国。(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三、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1、齐读开头和结尾,说说前后是怎样照应的?

2、为什么以“梅花魂”作题目?(文中多次写梅花,这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化夏子孙的“魂”。)

3、概括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者父母听。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7*、梅花魂

我 ——看梅花——想祖父

|

祖国象征、民族精神

课后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感情很浓厚的散文,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放了为开头引起作者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祖父回忆。梅花年年开放,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梅花有关。课文以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他把爱祖国的情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也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身处他乡但对祖国的爱不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几件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旁批旁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谢了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梅花图,读梅花诗歌,引入课文:梅花自古以来以它高洁傲雪的品格历尽岁月的风霜愈加引人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魂是什么意思梅花为什么有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圈出的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词。

缕缕埋葬腮边玷污幽芳漂泊。

丝绸所谓梳妆衰老华侨眷恋。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

5,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自己思想爱国的情怀。

四,读文理清层次

1,小声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在哪些自然段。

2,师生交流,是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

教我诗词,泪珠纷纷。

斥我污梅,刮抹梅污。

无法回国,痛哭流涕。

送我梅图,教我学梅。

随我登船,赠我梅绢。

五,品读句子,体会祖父的思乡情怀

1、读课文,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2)外祖父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呢:

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3)说说外祖父哭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三次落泪: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4、一次生气:

(1)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孩子的妈妈。

(2)“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3)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5、赠墨梅图:

(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读一读这段话,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1)“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①有四个“愈”,前两个是恶劣的'环境,后两个是赞美。

②这是梅花的精神,由此可见老人爱梅花其实是爱梅花的精神。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这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借物喻人。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赞梅花,就是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3)举例说明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6、外祖父说的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有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7、送别亲人,思乡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1)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2)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六,回顾整体,深化主题

1,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吗?不,他是在借物喻人,是在赞美着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3、让我们替那些漂流在外的海外赤子们向祖国母亲表达心声吧!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七、作业设计: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训斥撩乱朦胧

灵魂玷污颇负盛名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

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思念祖国

7、梅花魂3、不能回国而落泪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

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跟随画面看到了民族英雄岳飞,金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陈然,江姐??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而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第十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已预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你认为那段特别重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直插课文重点,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出难点,也为后文能充分展示学生搜集处理的大量信息,进行合作化学习留出了时间。

二、学习重点段落十三自然段

1、出示13自然段,这段话讲了哪两层意思?请组长带领大家读一读,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分层画线后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分层的方法大体把握本段落的意思,为进一步理解重点段的重点词句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好准备。

2、再读该段,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梅花品格的词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反复地读,好好地读,有滋有味地读。

(组内练读,全班交流)

3、齐读十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反复地读,好好地读,有滋有味地读中理解这段话。

三、各组交流搜集材料

1、过渡:

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在咱们中国历史上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英雄人物有许许多多,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资料,了解英雄人物事迹,下面请各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

(组内合作,全班以组为单位交流)

(交流方式:朗读名人的名言、诗作、书法作品、故事简介、歌曲等自定)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自然过渡,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信息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处理的信息,广开学习的资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宽松自由的心境中,学生的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开发。

2、教师参与交流:

(注意对学生资料的补充如现当代的一些伟人)

设计意图:教师的参与展示了一种“学习伙伴”式的师生交往。

四、再学重点段

1、过渡:

通过刚才第13自然段的初步学习,我们了解了梅花的品格,通过刚才的信息交流,我们了解了中华儿女的秉性,我们的中华儿女究竟有怎样的秉性?

2、出示: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___,愈___,我们的中华儿女愈____,愈___。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再次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五、小结

是啊!凌寒不惧、傲雪怒放的梅花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秉性?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魂正是中华魂。(贴大大的、毛笔书写的“魂”字)有着这样精神支撑的民族才会令漂泊在外的海外赤子日思夜盼、魂牵梦萦。

六、联系课文中有关语句体会外祖父的赤子之心

1、引读有关外公眷恋祖国的语句。

2、外公赠墨梅图,送梅花手绢,究竟在表达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小节。

3、是啊!这是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让我们替那些漂流在外的海外赤子们向祖国母亲表达心声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理解层层推进,情感层层堆积之时,师生共唱歌曲《中国心》,力求在课堂中掀起一个自然的高潮,同时,也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

4、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我想起漂泊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总会想起他说那句话──

5、齐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景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七、学习梅花品格

1、外公勉励他的外孙女要有梅花的秉性:

下面请大家在书上的墨梅图旁,也写上几句话来勉励自己做个有秉性的中国人,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是学生对中心思想理解的又一次升华。

2、学生练笔

3、全班交流

4、小结:

我们的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只要我们永远记住着梅花魂,永远拥有一颗中国心,我们坚信中国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在世界上空。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指梅花精神,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采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结合近反义词方法、举例子的方法,理解“秉性、朦胧、气节”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解题释“魂”

1、课前交流梅花材料,。

2、板演“魂”字,指导写法。

3、解释“魂”义,质疑引趣。

我们知道课题中的“魂”字就是精神的意思。那课文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二、自读课文,多元感知“魂”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段,相机疏通词句。

(朦胧-蒙秉性眷恋衰-哀稀罕玷污郑重)

三、品读重点段,感悟“爱国魂”

(一)感受梅花的形象品格,体会“梅花魂”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向我们具体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出示13小节内容)

2、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秉性”?

3、在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外祖父的话,文中那些句子介绍了梅花的秉性?(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课件演示“梅花傲雪”。看,这就是梅花,它在百花凋谢时凌寒独放,它在寒霜雪雨中昂首盛开。难怪外祖父要这样赞美它,读——难怪外祖父要如此喜爱它,读——也难怪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去吟诵它,读——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6、面对这圣洁的梅花,你认为它的秉性是什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傲然不屈、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顶天立地、一身正气、永不言败、奋勇直前、坚守信念、无私奉献),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魂啊!这就是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二)感知梅花的象征意义,体会“民族魂”

1、(1)外祖父仅仅在歌颂梅花吗?在读读这一段,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举例理解“有气节”,生接着往下说。

(2)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理解“有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气节不可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这些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人物,就像这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所以外祖父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3、、祖父眼里这已不是平常的梅花,分明是英雄的化身。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对,他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引说)因此,外祖父赞美梅花,就是——赞美祖国,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三)揭示“保存”的真正含义,体会“爱国魂”

(1)在离别的前一天晚上,外祖父送我他最宝贵的画,让我好好保存。他让我保存的到底是什么?(爱国心,不但自己爱国,还希望下一代爱国,教唐诗宋词的真正用意,送我们回国的目的;梅花秉性,他想让我铭记这样一句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告诉自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也外孙女牢记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读这意味深长的话语,触摸老人那颗赤子心。

(3)正所谓“一言一语总关情”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情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

四、回读全文,深化“爱国魂”

1、一哭,吟诗思乡情更切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课件出示诗词,指名读。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勾起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想到了久别的祖国,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让我们试着读出这份思乡情。

2、二哭,不能回国泪满襟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引读句子,交流感受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当外祖父知道自己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想象写话,走进内心

看着这个省略号,在痛哭之后他可能茶不思饭不想;可能彻夜不眠,垂泪到天明;还可能——还可能——望着那心爱的梅花图眺望祖国的方向,他会想起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播放歌曲《思乡曲》。

(3)诵读古诗,升华情感

如画的风景,淳朴的人们,白发苍苍的妻子,那梅花的风姿……看不到了,所有的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那动听的笑声,那熟悉的乡音……听不到了,再也听不到了,耳边回荡的只有那催人泪下的诗篇,再读前文古诗词

3、三哭,离别送绢寄心愿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在离别的瞬间,外祖父的心情怎样?(伤心,痛苦)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外公这么伤心、痛苦呢?

(2)看着亲人离去,想到自己不能回国,外公心如刀绞,此时此刻,他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其实他想真正递给我的是什么?(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浓浓的思乡情,一份希望)

(3)瑟瑟的寒风中老人含泪送别,充满希望的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五、品味话语,升华“爱国魂”

1、指读重点句:“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引读重点句。

漂泊异乡的外祖父遇到外国人欺凌时,他会对自己说——

回到祖国的作者历经种种磨难时,她会对自己说——

在我们学习落后时,在我们比赛失利时,在我们生活不如意时,我们要高声对自己说——

3、总结:梅花有“魂”,魂系每一个中国人;做人更要有“魂”,魂能直起你的腰杆。让我们记住这盛开的梅花,这感人的爱国情,记住这句做人的准则——“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8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主学习】

1、我能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还能看拼音写词语。

yōu fāng piáo pō ci xiáng xī hǎn mó nàn qi líng

( ) ( ) ( ) ( ) ( ) ( )

shuāi lǎo zhēn cáng fēng qi xuě yā ding tiān lì dì

( ) ( ) ( ) ( )

我要把学习目标中的词语再抄一遍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梳( ) 撩( ) 玷( ) 祥( )

流( ) 燎( ) 沾( ) 样( )

琉( ) 潦( ) 贴( ) 洋( )

3、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4、句段推敲

1、“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有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

我奇怪,是因为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

【合作探究】

问题一: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问题二: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朗读并讨论: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三:朗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③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问题四: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练测测】

1、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分(fēn fèn )

①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外祖父分( ) 外爱惜。

②外祖父十分( )爱惜那幅墨梅图。

卷 (juǎn juàn)

①外祖父给了我一卷( )白杭绸包的东西。

②那些书被保存得很好,没有一页书角是卷( )起来的。

2、选字填空。 竟 境 竞

,梅花魂导学案4

(1) 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 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 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 )凉飕飕的。

(5) 保护环( ),人人有责。

3、想一想,填一填。

“梅花魂”的“魂”指一种精神。我们还可以说

( )魂 ( )魂 ( )魂 ( )魂

“缕”作量词常用于细而长的东西。我们可以说

一缕( ) 一缕( ) 一缕( ) 一缕( )

4、阅读全文,把下面答案补充完整。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受到_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_。

5、抄写课文中的诗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我还能背出这三首诗。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2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撩、眷”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讨论,感悟梅花精神及老华侨的爱国之心。

[课时计划]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全班齐背《墨梅》。

2、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扬梅花之魂,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它在中华民族身上代代相传。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梅花魂》。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学生交流汇报。

三、指导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梅花,课文讲了哪些事?每件事的内容是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指导。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为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指名说一说。

6、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再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7、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想一想,这五件事集中起来,表现了这位老华侨的什么感情?

2、再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本课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魂”指的是什么?

3、全班交流,联系书上相关内容回答,然后适时再读一读相关部分。

四、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读唐诗宋词

珍爱“墨梅图”

7、梅花魂年老难归而难过老华侨爱国心

离别赠“墨梅图”

再赠梅花手绢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4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的是一位身居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出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学生的”“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的课程新理念,紧抓外祖父三次流泪,由浅入深地引导,调动学生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切和爱国之情,启发学生领悟外祖父将爱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在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揣摩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读赏梅花,了解人物

1.课件展示有关梅花的词句及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梅花,学生自由说说梅花。

2.板书课题,生读题。(继续上节课学习《梅花魂》,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感悟梅花的深刻喻义。)

3.回顾上节课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赠送梅图”“送血梅绢”)

4.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通过梅花寄托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并围绕这一中心,质疑:

A.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来寄托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B.作者是如何用梅花来寄托外祖父的心的?

过渡:作者就是围绕梅花这五件小事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的。通过读课文你感觉到了外祖父与梅花之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二、珍爱梅花,读懂人物

1.让学生读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词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运用对比写法突出了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

(2)“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的重点词“轻轻”“慢慢”可以看出他非常爱惜梅花,生怕弄破,表达了喜爱之情。)

(3)“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通过反问句的运用,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过渡:从外祖父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觉到了他爱梅花就像在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他爱梅花甚至超过了爱自己的外孙女。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呢?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三、品颂梅花,赞诵人物

课件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的名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学生自由读文,同桌间探讨从这段话中自己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1)梅花的精神。

A.梅花有什么精神?(课件字变红)读梅花精神这句话。

B.(课件展示风欺雪压梅花图)体会梅花的精神。谁能把梅花的精神读出来吗?面对这些不怕风雪的梅花,你最想对梅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真棒,真是个英雄!)

(2)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A.这段话仅仅是在写梅花吗?(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给大家读一读。

B.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吗?结合人物理解“历经磨难”。(课件出示有气节的人物形象)

(3)做有梅花精神的人。读读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外祖父要我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就是在告诉莺儿,也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梅花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四、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过渡:外祖父爱梅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篇课文中外祖父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特别的印象?外祖父不仅心事重重、郁郁寡欢,还时不时地落泪了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外祖父几次落泪。让我们共同来分析外祖父落泪的原因。

1.读诗落泪──思乡之泪。课件出示:“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1)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读唐诗宋词?(外祖父常常“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这是他老人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想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为什么就会落泪?(这些诗句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都是写乡思,乡愁!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他就会有一颗两颗的冰凉的泪珠滚落下来”。这冰凉的泪珠是外祖父的思乡之泪!)

(3)一起把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读出来。

2.未能归国泪先流──无奈之泪。课件出示:“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这句话把外祖父比作了什么?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2)外祖父想回祖国吗?能回祖国吗?(想回却因年龄太大行动不便不能回,还有就是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凡是出国深造或者是侨居海外的华侨要回国都会遭到敌对势力的百般阻拦,所以外祖父回不了祖国。)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这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这泪水是无奈的泪水。

(3)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你能想象一下这省略号里省略的画面吗?(外祖父一边哭泣一边喃喃自语:你们都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我年纪太大,无法和你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也有可能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

(4)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读,把外祖父这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3.泪眼蒙!送手绢──深情之泪。课件出示:“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2)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着。(师范读)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3)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这泪水,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4)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边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此时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手绢)

(5)外祖父和我离别时,为什么非送我带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呢?这是一块怎样的手绢?外祖父让“我”把这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带回祖国,实际上也就是带回了外祖父的一片思乡之情。

(6)课件播放《我的中国心》。

(7)还靠什么?课文前面还写到,外祖父还靠什么表达自己的这颗心。(墨梅图)前文写到外祖父把墨梅图递给了我,也是让我带回外祖父的一颗爱国之心。

(8)外祖父想啊想,想啊想,把头发都想白了,把心都想碎了,深情随着这梅花一起递到了外孙女的手里,难怪在课文的最后,作者会说,这花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9)当故乡的梅花再次开放时,看到梅花我不禁又想起了外祖父。假如此时的你是莺儿,你会对外祖父说些什么?

同学们,让我们最后饱含深情地再来朗读一下课题吧!愿同学们能把这梅花精神发扬光大、融入生命,感染和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