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精选24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词。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的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具体和把人的活动同事吴,风情结果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学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词。
2、关于威尼斯的风光录像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威尼斯风光录像导入
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6课《威尼斯的小艇》。”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老师: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步者100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座小岛。因此,它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称号。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一个那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好吗?不过,在看之前来时请同学们仔细、认真一些,记住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看录像)。
3、学生汇报(看到了:石桥
古建筑、河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文,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威尼斯的小艇的?”
2、学生汇报。
学生: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文中原句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下,(学生找读)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老师:“文中有哪个自然段,说到人们离不了小艇?都写了谁?(学生找说:商人、妇女、老人、小孩)可见,小艇的确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此可见小艇的作用怎么?“(很大)老师板书作用大
老师:“你认为还有那几个方面?(结合同学的发言老师板书:样子奇特、教师技术特别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知道了本文是从这四个方面写小艇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三)再读课文,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老师:“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1)老师指名请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思考画出直接写出小艇特点的词。
(2)学生汇报画出的词。(学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如果一生说不全请大家补充,具体理解小艇有多长)老师板书
(3)老师:“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句(3个)同是写小艇,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句,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齐读句。
(4)老师引导学生说:“比作独木舟,写出来小艇的.长、深、窄的特点)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后一分钟》教案《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心得《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6口语交际· 习作七 人教版第九册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点评《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齐的特点。”
“比作水蛇,写出来小艇行动强快的特点。”
(5)老师:“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吧!”学生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老师:“你看,小艇是这样奇特,那么坐在小艇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文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去感受感受吧!”
(2)学生回答。
(3)老师:“感觉怎样?”(学生自由作答)假如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去游览美丽的威尼斯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老师:“是呀,坐在这样的小艇里,多舒服呀!这都是离不开船夫,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3)老师:“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
(4)学生汇报
(5)学生情趣表演读。(请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做动作体会)
(6)老师引读试背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老师:“船夫的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怎样呢?你能填出这张表吗?”
(2)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3)想:除了这些小艇做事外,生活在威尼斯的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呢?(学生自由会带,老师随机点拨)。
(4)老师总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更美丽,更加迷人,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5、学习第六自然段:
(1)老师:“那么夜晚的威尼斯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
(2)老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并想一想精彩之处。
(3)学生汇报。
老师:“谁来说说,你认为那些语句写得精彩?”
口i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生动、突出了静)。
口 “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给人们带来快乐、更突出了也得静)
口 “水面上渐渐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感受到也得静态美,沉寂一词点出夜 的静)。“
(4)老师:“上文中哪些词说出了水面的静(沉寂),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沉寂下来?“(学生:小艇停泊,在文中找到句子)。
老师引导学生说:“正因为小艇停泊;我们才看到——月影在水中摇晃;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5)理解生词沉寂与静寂。
(6)配乐学生齐诵读第六自然段
老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静寂 美景吧!”
(四) 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老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哦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注意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下节课,我们要练习抓住特点,写写我们广元的湿地公园,好吗?” 下课。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
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有感情地朗读,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
4、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与小艇自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四段。
自由读。思考: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商人、年青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2)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2、作者写威尼斯小艇是为了什么
(为了显示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五、总结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哗,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操纵自如、沉寂、静寂、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第4题理解疑难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重点的确定:
由于本课是第三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首篇课文,要着重训练学生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所以我把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难点的确定: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难理解。故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一上课,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接着介绍了威尼斯的情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认真听老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找出一个多音字,并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出示自学题: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小艇、操纵自如、簇拥、哗笑、沉寂、静寂、矗立、笼罩。
(3)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关于小艇的哪几个内容?
在完成教学目标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第一次定向自学,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接着进行第二次定向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问题:
(1)默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思考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并划出有关词句。
(2)默读课文,结合学习提示思考课文是分几个方面写威尼斯的小艇?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能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是本单元本课的训练重点,在完成问题(2)时要进行分段方法的训练。我采用了讨论方式,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对学习提示的学习与对课文的学习多次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解课文,训练新的分段方法的效率。
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接着让学生把中心句与本单元学习提示中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说说为什么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概念,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自学第二自然段,用____划出描写小艇外形的词。用~~~划出比喻句,并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提出本段中不懂的问题,尽量四人讨论解决。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三个比喻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所以我把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同时,结合插图及板画,进行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用此句导入第3自然段的学习。反复朗读本段后,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坐在这种船舱里看书、观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至此,再齐读二、三自然段,总结、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用这一问题将学生引入下一段的学习。这里,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为什么要分两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再作小结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这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那么,夜里呢?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用小黑板出示了两个思考题: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一步一步,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课的学习方法:
(1)状物的文章常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分段的步骤是:
先理解课文描述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接着按几个方面将自然段进行归并,给课文分段;最后看看每部分是怎样记叙事物的某一方面。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五、说板书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上孩子们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及风土人情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及重要性。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再次感受一下异域风情,好不好?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威尼斯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小艇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只写小艇,不写别的,它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威尼斯参观旅游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第一遍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帮助理解的基础,可以在感受深刻地方作圈点批注。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在感受深刻地方作圈点批注。(师巡视指导)
2、初步解决学生读课题后提出的问题。相机播放:威尼斯及小艇的风景。并介绍: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三、创设情境,重点研读:
师:假如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大家读读课文,找找看。(学生第二次读书,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勾画出来)
镜头一:“小艇的样子”(第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要拍下小艇?(喜欢它的样子)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2、请结合课文内容,当小画家动手画一艘威尼斯的小艇?(展示图画)能否总结一下,在画的时候,你是抓住小艇的什么来画的?(外形长、窄、深、两头翘起)
3、这里的小艇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样子?(和河道有密切关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么美的小艇,坐在里面一定非常舒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艇,好好感受一下其中的情趣吧,请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镜头二:“船夫驾驶技术”(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要拍下船夫的驾驶技术?你认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2、欣赏课件:呈现船夫行船动画。
3、抓住“速度极快”、“操作自如”、“左拐右拐”“平稳穿过”来说明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特别好,并指导朗读,感受船夫精湛的驾驶技术。
镜头三:“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第五自然段)
1、为什么要拍威尼斯人呢?(生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生交流)
3、小结过渡:威尼斯的人们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景。正是小艇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镜头四:“威尼斯的夜景”(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要拍下威尼斯的夜景?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文章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威尼斯月夜的静寂之美。
2、欣赏课件:呈现威尼斯夜景图片。
3、配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4、小结: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四、总结回顾,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乘坐着威尼斯的小艇游览完这座有名的水上城市,真是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啊!此时,你最想说,最想做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特点:长、窄、深、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驾驶技术好:操纵自如重要交通工具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全文,整体介绍了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地位。第二部分写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和小艇的作用,其中浓墨重彩地、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同时文字浅显,语言生动优美,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篇美文。
【设计理念】
一、为思维而教
1、“多元智能”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每个学生都在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进行问题解决,具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即在教学中围绕一个概念,可以通过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适应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达到高效的学习。
2、“问题解决”理念:
在“多元智能”的研究范畴中,“问题连续体”理论是将“多元智能”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运用这一理论从 “优化问题的设计”、“促进各类问题的适用性”、“进行课堂教学的弹性设计”和“促进问题解决形式的多样化和成果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提升学生思维的能级水平,帮助学生从ⅰ类型的问题(问题已知、方法已知、答案唯一)向ⅱ类型、ⅲ类型问题(问题已知、方法多样、答案多元)直至ⅳ类型(问题已知,方法、答案无数)、ⅴ类型问题(问题、方法、答案都未知,需自己创造)的问题解决迈进。
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发展语言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运用、发展语言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倾听、阅读、仿写、说话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创设和多角度的交*使用让学生和语言文字“零距离接触”。
【教学思路】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威尼斯小艇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回答后板书:
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作用
用ⅰ类型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二、多元解读,全面了解威尼斯小艇
1、想象: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⑴ 细细地读第二小节,根据课文描述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小艇。
⑵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⑶ 课文中说“威尼斯的.小艇像一轮弯弯的新月”,你还觉得小艇像什么?
用ⅲ类型问题启迪想象,发展空间智能,感悟语言美。
2、演示:
了解威尼斯船夫的技艺。
⑴ 读课文第四小节,边读边思考威尼斯船夫是怎样操纵船只的。
⑵ 出示“威尼斯的河道图”:同学们,这就是威尼斯的河道,这么多的河道交织在一起,这就叫“纵横交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扮演威尼斯的船夫,在这“纵横交错”的河道上纵横驰骋一番,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艘“威尼斯小艇”(纸制)呢,试试吧。
⑶ 同学同桌练说后,指名一位同学扮演船夫,在“威尼斯河道上”边演边说自己驾驶小艇的过程。
⑷ 老师指出:
像这样驾驶小艇就叫做“操纵自如”。
用ⅲ类型问题演示操作,发展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在体验中理解语言。
3、仿写: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⑴ 自由读五、六两小节,思考:
威尼斯的小艇作用很大,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读一读。
⑵ 同桌交流,并配上音乐朗读。
⑶ 威尼斯的小艇还有哪些作用?想象并模仿文中的句式写一写,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⑷ 这么多的作用为什么作者没有一一地写呢?
用ⅲ类型问题启迪想象,发展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威尼斯风情
1、看录象,“乘上”威尼斯的小艇,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情。
2、感受后说说,你还想了解什么?
用ⅳ类型问题延伸拓展,相机生成综合性学习主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五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介绍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显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二、设计意图
该文形神兼备,文句灵活多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 用脑思考, 用口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小艇的作用,读中感受威尼斯动态美和静态美。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是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描绘分不开的。
三、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作用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风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座城市都有它的重要标志,(出示课件)法国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雄伟的天安门,还有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的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因此具有“水城”和“百岛城”之美称。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跟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去游览威尼斯,去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魅力。(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
2、复习。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小艇特点的?生:比喻。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板书:长、窄、深)
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板书:翘起)
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过渡:是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把小艇描写的很精彩。使威尼斯小艇那新月一样的美丽外形、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我们在威尼斯旅游,坐上这又长又窄又快的小艇,会不会感觉不安全呢?来来往往这么多船,会不会拥挤、堵塞交通呢?
生:(不会)师:为什么?(因为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
那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
二、品位风景,自成风景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幻灯出示图片)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
3、(理解重点词语)师:在这种情况下,船夫都能速度很快的,熟练地驾驶小船,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师:谁找到了?
生:操纵自如 能联系课文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生:“操纵自如”是说船夫驾驶小艇很熟练,得心应手,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相机板书:技术高超 操纵自如)
师:说得好,老师真高兴你能把文中的语句化为了自己的理解!“操纵自如”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那除了特别好之外,你们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熟练、灵巧、操纵自如、棒、高超、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4、师:这一段中还有没有精彩的句子,请汇报。
(1)师相机出示重点句: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的往后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说说理由。引导:真的是建筑物在飞一般的往后退吗?而是船在(生接答) 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这飞一般的感觉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行! 抽生读
师: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间接地写出了船的速度之快,般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2) 师朗诵,想画面(第四自然段):多好的驾驭技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船夫驾船的精彩场面,去寻找那飞一样的感觉。
5、师引导表演读:睁开你们的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当一名船夫 当一名游客……
师:好,老师就让你们过一把瘾,那就请同学们愿意扮演船夫的扮演船夫,愿意扮演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扮演游客。船夫要做一件事,就是吆喝招揽生意,要把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多的领到你的船上,那你的生意就大了,是吧?对做船夫的同学有个要求,就是你在吆喝的时候,在招揽生意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驾驶技术好;游客呢,可以就你关心的问题向船夫提问。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船夫可以将自己要介绍的内容列一个提纲,游客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开始准备,等会老师将选出最佳船夫。
师巡视,生讨论。
船夫代表上台吆喝,游客代表现场问答。
6. 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内容,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投影课文第四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读)(设计意图:这样能让学生在脑中再现船夫游刃自如的驾船画面)
三、凝视风景,重点感悟。
1、感悟白天的喧闹
师:有这么棒的船夫,这么棒的驾驶技术,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在威尼斯旅游,那肯定是一种享受。既然没有担心了,那还等什么,我们一起坐上小艇,去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吧!请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出示表格,填表。
师:那么从以上来看,仅仅是商人、妇女、小孩、老人用着小艇吗?发挥你们的想象,照着 书上的那种句式说说谁还会用小艇?(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的人靠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生活着,说明什么呢?
(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相机板书:关系密切,作用很大)。
小结:从作者的所看所想中,我们感觉到平时写好一篇作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事物的特点,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才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在阅读中渗透了写作指导,做到了读写结合)。
2、体会夜晚的宁静。(第六自然段)
过渡:白天的威尼斯因为有了小艇而显得热闹非凡,那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像呢?(播放威尼斯夜景图片)
师: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师:嗯!怀着这样美妙的感觉,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艇不动了,所以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小艇动了,威尼斯就充满了热闹、充满了喧哗、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板书:艇动--喧闹 艇静--寂静)
现在,小艇累了,休息了。我们看到——
生:(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幻灯出示:播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声,引导学生轻轻地读课文)
师: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静寂的威尼斯,一个象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
(课堂上一片宁静)
师:陶醉了,是吗?
师:让我们一起陶醉吧!
生:(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
交流:威尼斯的夜景之所以那么恬静,有韵味,是因为什么呢?(小艇停泊着不动的.缘故)。
四:赞叹风景,回味风景。
师:是的,威尼斯的人们,来威尼斯旅游的人们,他们谁也不离开威尼斯的小艇也难怪呀,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你最想把哪个词语献给它?
师:让我们在朦胧的月色中,一起深情地喊一声,再见了——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渐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跟着渐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更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变得更轻)威尼斯的小艇
五、总结全文。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呢?
生归纳:(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作者通过多次观察,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因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令人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指板书)并且学习到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及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精彩描绘的。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第1段。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第1段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段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一种新的分段方法。有的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二、导入新课,指导预习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这篇课文,介绍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它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课文录音。
1、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艄、蛇……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哗”。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指名朗读,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指导给课文试分段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
用记号划出表示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句子和分段方法的句子。
2、按提示语中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这四个方面找出段落起讫。
四、指导阅读第1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先说说每一句的意思,再说说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3、讨论:“等于街头的汽车”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小艇在这个水上城市中的`重要性。这样写可引起对小艇的注意,理解小艇的作用。)
五、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2、3、4段,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2、3段课文内容,懂得每一段写小艇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复习巩固“总起分述”的段式。
3、知道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熟练的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1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1)讨论:课文中把小艇的什么比作什么?“独木船”、“船艄”、“新月”各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看插图,说说小艇的样子。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坐在小艇的船舱里有什么感觉?
(1)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坐着……软软的”“在里面看书……望望来往的船只”“怪有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船的外形和船舱里的设备,从整体上看船的样子到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联系紧密,所以可归并为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3段。思考:船夫怎样驾驶小艇?
1、指名朗读,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子。
回答后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自由读,按“在什么情况下,船夫怎样驾驶小艇”的思考方法,找出有关重点词语。
3、回答后,指名填写小黑板。
一般情况: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驾驶技术
在急驶时候——能够拐弯
特别好
特别情况
在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速度非常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四、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1)题。
课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再学“学习提示”与课文,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4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读懂几个难理解的句子。
3、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1、2、3段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阅读第4段。思考: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5自然段
(1)读后讨论:这段写了哪几种人,写他们哪些与小艇有关的活动。
(2)读读课文,再找找重点词语。
板书:
商人
走下小艇
做生意
妇女
坐在小艇里
高声谈笑
小孩
也坐在小艇里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
雇了小艇
上教堂去做祷告
(3)指名说说那么多人都离不开小艇,这说明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半夜里,小艇散开了,消失在街道中,威尼斯水城是怎样的情景?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1)讨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威尼斯水城沉寂的景象?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静寂笼罩着威尼斯。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齐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从白天小艇的繁忙,到夜晚小艇都停泊不动,写出威尼斯水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所以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同一方面的内容可归并为一段。
三、再读单元提示语,进一步领会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分段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第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作业本》第7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8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这篇清新、隽永的游记散文,通过介绍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外形特点、船夫如何驾驶小艇以及威尼斯人和小艇的密切关系,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光。作者观察精细独到,抓住事物特点,通过精妙的比喻、正面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等表达方式,把人的活动同景物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文章内容充实,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堪称美文佳作,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
教学理念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必须“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为实现“课课有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本课时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感受比喻的精妙。
原文呈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感受小艇与人的关系。
3、关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感受比喻的精妙,初步体会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朗读课题
请三位同学读课题,正音,“尼、斯、艇”都是要求会写的字,“艇”的读音也易错。
2、解读课题。
思考:小艇前面加上一个地名——威尼斯,你是怎么理解的?
过渡:威尼斯与小艇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威尼斯的小艇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自由地朗读。
3、检查字词预习,PPT播放水城威尼斯的图片,介绍“水城”威尼斯。
二、风景印象谈
学生自由读《威尼斯的小艇》,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走近风景点
1、整体感知
自读感悟:假如你真的来到威尼斯旅游,来到了小艇旁边,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把你最想拍的画面读出来。(师指导朗读)
生边说师板书:小艇特点、船夫技术、密切关系
2、研读语言
①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小艇有哪些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②对比朗读(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总结:用熟悉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写出了小艇静如新月、动如水蛇的特点,拉近读者与小艇的'距离。
③先请学生说一说如果再“行动轻快灵活”中加上一组关联词可以吗?
指名说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改后啰嗦。齐读,感受原句是否精炼。
指名读师指导朗读,读出跳跃的,欢快的感觉。
3、想象朗读:
①威尼斯的小艇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它会穿过哪些地方呢?
生自由讨论:码头、桥洞、公园……
指名读:威尼斯的小艇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它穿过……
体会小艇来去自如的特点。
②坐在小艇中又是什么感受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播放PPT图片和威尼斯风光的视频
请闭上眼睛,坐上小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2、3自然段。
2、自学第4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
评价与反思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读书安排精,“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通过自由读、找兴趣点读、想象着读让学生关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感受比喻的精妙。这堂课开始和结束时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学生兴趣盎然。这也帮助了学生加深了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9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看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处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并思考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自己最突出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1、看插图,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2、快速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
(指名读、齐读。)
3、与你们的描述,作者的描写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领悟写法,同桌交流。)
4、背诵。
(既然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有兴趣的话大家把它记一记,积累下来。)
5、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有何感觉?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
(读文、想象、介绍。)
6、介绍有关资料。
(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启言语学习的大门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儿去游览一座异国的城市,你们愿意去吗?(出示课件:威尼斯风光图)瞧,到了什么地方?(板书:威尼斯)
2.到了威尼斯,目之所及,所看到的景物中,什么最多?(板书:小艇)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补充完整课题)
3.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当年他来到威尼斯,觉得小艇很美,就把它写下来了。那么,他为什么只写小艇,而不写其他的景物呢?他又是怎样写小艇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评析】开课伊始,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情景,以简洁的作者介绍快捷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形成了本课重在学习语言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表达的重点。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交流:作者为什么只写威尼斯的小艇?(讨论、辨析,得出“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师简介:威尼斯是一座由118个岛屿组成的古城,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靠四百多座桥梁把它们连结起来。可见,小艇在威尼斯是多么的重要呀!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小艇的呢?
【评析】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紧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探究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小艇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以简驭繁的解读效应,而且真正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 细读,探究文章的行文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为了说明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交流,理清文脉。(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评析】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以获取对课文内在结构的理解,学会读懂文章。
三、研读,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
1.图文结合,感受小艇样子的独特。
⑴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请你细细地读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艇的样子。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艇的样子。
⑶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水蛇)。
⑷你发现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⑸小结:作者在细致观察小艇的基础上,用了三个打比方的句子和准确的词语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独特的样子。
⑹小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小艇图)教师引读,学生用课文的语言再次说说小艇的样子。
⑺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那说不完的情趣”。)
【评析】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通过引读、引说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妙。
2.入境体验,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⑴坐在小艇里面非常舒适,这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⑵这一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⑶为了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作者用了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的方法。(教师读概括描写的第一句,学生读具体描写的部分。)
⑷此时,我们已经坐上小艇出发了,船夫驾驶着小艇,行船的速度――(指名学生接读),不管怎么拥挤――(指名接读),遇到极窄的地方――(指名接读)。坐在这样的小艇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⑸再仔细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具体描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讨论:作者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表现船夫在高难度情况下高超的`驾驶技术。)
【评析】这个语段,作者用了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以及层层递进的方法,表现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是本段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强化形象,感悟文本表达上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意境的体验。
3.动静结合,感受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⑴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小艇和人们的关系的?(白天和夜晚)
⑵我们先来看看白天的威尼斯,都有谁乘坐小艇去干什么?(教师引读,学生开火车接读)
⑶商人、女人、小孩、老人代表着威尼斯各行各业的人们,因此可以看出什么?(什么人都要乘坐小艇,不论干什么都要坐小艇。)
⑷到了夜晚,威尼斯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启发思考:①为什么剧院门口人散艇散?②威尼斯的夜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静寂?
⑸小结:①白天,威尼斯各行各业的人都要雇小艇外出,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了,充满了生机,可见,白天是(板书:艇动,人动,城市喧闹)
②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再说一句,描述一下夜晚的威尼斯吗?(交流得出:艇静,人静,城市静寂)
③由此可见,威尼斯古城的喧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可见小艇在威尼斯是多么的重要呀!
⑹再读第5、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威尼斯的小艇?
【评析】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在描述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让人如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潜心会文,比较朗读,感受小艇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小艇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领悟作者构思的精妙。
四、拓展,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
1.回顾这节课,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启发学生从阅读理解、表达方法两方面来谈。)
2.省略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1—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特色
3、理解有关句子,体会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里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方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手段
朗读、动手操纵、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汇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出示课件介绍威尼斯这座城市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美在哪里。
2、全班交流:美在哪里?(城市风光美,小艇美)
3、结合自己的理解,描绘一下威尼斯的风光。
四、学习12自然段,体会小艇之美和重要性
1、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插图,用自己话描述小艇的样子。(生口述)
同学们说的好,描述的很形象,现在请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指名读,齐读)
与你们描述的描述的相比,作者的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既然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它比作了“新月”“灵蛇”,写出了小艇的长窄深的特点,你们想学学嘛,那就一起再来读读。
2、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这样设计?(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上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小艇非常有特点。那你们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那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感受小艇外形之美的句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小艇“坐之舒”
1、引导交流:小艇似一轮小小的“新月”,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的河里。坐在小巧玲珑的小艇里舒服吗?从哪里感受到舒服呢?
2、引发交流: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3、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板书)
4指导朗读:谁能带着这种情趣入情入境的读一读。
大家感受到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情趣,读出这种舒适。
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
坐着这么舒适,充满情趣的小艇,这都离不开谁的功劳?
好,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船夫技术到底怎么高超,谁来找找,对吗?
(生汇、师板书)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高超?(速度快、平稳、操纵自如等)板书)加情境,理解操纵自如。这么高超的技术想学吗?带着这种佩服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么高超的技术想学吗?好,拿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描述,驾驶小艇。经过这番驾驶,你想对船夫说些什么?
那老师有问,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么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亲自体验)
学第五、六自然段,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和谐。
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寻常,下面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人乘坐小艇做什么事。画表格,生说师填)除了这些人还有谁会?生汇
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那我们读一读,感受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
你们读得挺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师读,你们闭上眼睛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待会儿交流你看到什么?镜像好吗?(繁忙、热闹、喧闹、充满生机)
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小艇行驶在水面上,威尼斯的水面是生气盎然、热闹非凡,那晚上小艇是怎样的?小艇让威尼斯的夜怎样,我们一起来先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再同学来说一说。
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了情趣,无论是懂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让我们轻读课文,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小结: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有那些收获,可以从内容写法上或那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
1、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读了两篇文章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
2、背诵4—6自然段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读了课文,你喜欢小艇吗,为什么?
学生可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二、新授
自学提示:
课文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作了精彩描写,先找出有关部分读一读,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
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小艇的样子。
读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抓关键词:长、窄、深、翘起、轻便灵活和三个比喻句来理解。
板书:
小结:小艇的样子十分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服,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3、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生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学生交流,重点体会“操纵自如”
小结:
(1)小艇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小结写法: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本文在这方面写得很突出。再读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5、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再指名分自然段背诵。
三、学生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由此可见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按照投影提示,在小组里说说什么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启言语学习的大门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块儿去游览一座异国的城市,你们愿意去吗?(出示课件:威尼斯风光图)瞧,到了什么地方?(板书:威尼斯)
2.到了威尼斯,目之所及,所看到的景物中,什么最多?(板书:小艇)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补充完整课题)
3.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当年他来到威尼斯,觉得小艇很美,就把它写下来了。那么,他为什么只写小艇,而不写其他的景物呢?他又是怎样写小艇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评析】开课伊始,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情景,以简洁的作者介绍快捷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形成了本课重在学习语言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表达的重点。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交流:作者为什么只写威尼斯的小艇?(讨论、辨析,得出“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师简介:威尼斯是一座由118个岛屿组成的古城,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靠四百多座桥梁把它们连结起来。可见,小艇在威尼斯是多么的重要呀!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小艇的呢?
【评析】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紧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探究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小艇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以简驭繁的解读效应,而且真正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 细读,探究文章的行文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为了说明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交流,理清文脉。(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评析】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以获取对课文内在结构的理解,学会读懂文章。
三、研读,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
1.图文结合,感受小艇样子的独特。
⑴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请你细细地读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艇的样子。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艇的样子。
⑶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水蛇)。
⑷你发现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⑸小结:作者在细致观察小艇的基础上,用了三个打比方的句子和准确的词语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独特的样子。
⑹小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小艇图)教师引读,学生用课文的语言再次说说小艇的样子。
⑺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那说不完的`情趣”。)
【评析】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通过引读、引说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妙。
2.入境体验,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⑴坐在小艇里面非常舒适,这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⑵这一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⑶为了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作者用了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的方法。(教师读概括描写的第一句,学生读具体描写的部分。)
⑷此时,我们已经坐上小艇出发了,船夫驾驶着小艇,行船的速度――(指名学生接读),不管怎么拥挤――(指名接读),遇到极窄的地方――(指名接读)。坐在这样的小艇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⑸再仔细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具体描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讨论:作者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表现船夫在高难度情况下高超的驾驶技术。)
【评析】这个语段,作者用了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以及层层递进的方法,表现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是本段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强化形象,感悟文本表达上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意境的体验。
3.动静结合,感受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⑴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小艇和人们的关系的?(白天和夜晚)
⑵我们先来看看白天的威尼斯,都有谁乘坐小艇去干什么?(教师引读,学生开火车接读)
⑶商人、女人、小孩、老人代表着威尼斯各行各业的人们,因此可以看出什么?(什么人都要乘坐小艇,不论干什么都要坐小艇。)
⑷到了夜晚,威尼斯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启发思考:①为什么剧院门口人散艇散?②威尼斯的夜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静寂?
⑸小结:①白天,威尼斯各行各业的人都要雇小艇外出,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了,充满了生机,可见,白天是(板书:艇动,人动,城市喧闹)
②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再说一句,描述一下夜晚的威尼斯吗?(交流得出:艇静,人静,城市静寂)
③由此可见,威尼斯古城的喧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可见小艇在威尼斯是多么的重要呀!
⑹再读第5、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威尼斯的小艇?
【评析】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在描述小艇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让人如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潜心会文,比较朗读,感受小艇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小艇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领悟作者构思的精妙。
四、拓展,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
1.回顾这节课,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启发学生从阅读理解、表达方法两方面来谈。)
2.省略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河道纵横交错,桥梁姿态各异,小艇轻便灵活。威尼斯充满了异国情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去游览欣赏。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威尼斯,去细细感受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味。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为这样三个大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浏览资料,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在研究时,可以先读读课文,在数字课堂上找寻资料,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新发现、新体会、新感受,最后用自己的话表述研究结果。
三、各抒己见,交流发表
1、交流一: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
(1)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点拨:这句抓住小艇的长度、深窄写出了小艇外型特点。
(2)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点拨:什么时候的月亮称为新月?小艇像天边一弯新月,造型多美啊。除了像新月,还像什么?
(3)小艇行动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点拨:这句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灵活。
[相机出示句子:
1、行动轻快灵活,好像一条蛇。
2、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能不能改?师小结:作者打比方也不重复,写得那么好,多生动、形象、优美。还有其它的比喻词吗?]
(4)观看录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威尼斯小艇的独特、轻快、灵活。
(5)指导读第二节:这么漂亮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一起来美美地读好吧。
(6)填空:美妙的文字,真想牢牢记在脑海里啊。完成填空题。
(7)学生假想:读到这样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你有什么感觉?最想做什么?
(8)指导读第三节:游客坐在小艇里观赏周围的景色,多惬意。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那休闲自得愉快的情致?我们也一齐把那份悠闲自得的情致读出来。
2、交流二: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
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怪不得同学说,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特别不能忘的是船夫。
(1)谁能概括地说说船夫的驾驶技术,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2)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精湛,我们来欣赏。(观看录像)
(3)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船夫最想说什么?
(4)演一演:推荐三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己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5)交流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交流网上看到的资料]
(5)师生对读第四节。
3、交流三: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离不开小艇。谁来说说小艇与人们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1)想想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去?
(2)除了书上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3)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4)指导读第六节: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四、课堂练笔,抒发情感
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
五、拓展练习,发展能力
人们习惯把我国的苏州称作东方的威尼斯,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5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介绍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显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全文六个自然段,分四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先讲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写出了河道纵横交叉的特点。然后用汽车和小艇作比,说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使人很容易地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小艇的特点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外形上的特点,又窄又深,两头翘起;一个是行动上的特点,轻快、灵活。先讲有多长,紧接着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的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这一行动上的特点是由构造上的特点决定的,接着又讲了坐船的乐趣。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特别好”表现在“速度快,船只多,操纵自如”,“不管多么拥挤,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速度极快,还能作急转弯”。最后通过坐船者的感受来说明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一方面是船夫长期训练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此课文第二、三段之间有密切联系。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第5 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说明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忙着做生意的商人、年青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同市民的密切关系。第6自然段通过戏院散场,人们乘船离去,来说明威尼斯的小艇同人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写了小艇的作用。
这篇课文原来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独立阅读课文。新编教材安排在第九册第五单元,改为讲读课文,增加了一类生字六个:“艇”、“纵”、“叉”、“拥”、“雇”、“梁”。原来的习作训练项目是“静态和动态”,现改为“抓住事物特点写”。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中,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重新安排和设计教法。在前两课掌握学法的基础上,以这一课为例,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己分析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它独特的功用和市民的关系来安排行文结构的,以便通过学习来掌握写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现根据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懂得它和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学会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预习了16课《威尼斯的小艇》,翻阅了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板书)。看题目,谁能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呢?
2。围绕课题提问。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它在这个城市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
二、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分段,概括段意。
三、布置自学,提出要求。
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思考题:
1。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3。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四、检查自学,相机点拨。
1。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窄”、“深”,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
(2)“翘”,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新月两头尖尖的,弯弯的,很美,作者用“新月”比喻小艇这一特点,形象地描写出小艇独特的美。
(3)“快”,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水蛇在水里游动,行动灵活自如,用水蛇比喻小艇行动快,就更能使人形象地体会出小艇这一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
2。坐在这样的小艇里,那将是什么样的情趣?
(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坐在这样小艇里的乐趣)
五、作业。
1。复习巩固课后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第三、四段,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有感情地朗读,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
4。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与小艇自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四段。
自由读。思考: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商人、年青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2)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2。作者写威尼斯小艇是为了什么?
(为了显示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五、总结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第1段。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第1段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段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一种新的分段方法。有的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二、导入新课,指导预习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这篇课文,介绍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它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课文录音。
1、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艄、蛇……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哗”。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指名朗读,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指导给课文试分段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
用记号划出表示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句子和分段方法的句子。
2、按提示语中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这四个方面找出段落起讫。
四、指导阅读第1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先说说每一句的意思,再说说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3、讨论:“等于街头的汽车”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小艇在这个水上城市中的重要性。这样写可引起对小艇的注意,理解小艇的作用。)
五、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2、3、4段,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2、3段课文内容,懂得每一段写小艇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复习巩固“总起分述”的段式。
3、知道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熟练的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1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1)讨论:课文中把小艇的什么比作什么?“独木船”、“船艄”、“新月”各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看插图,说说小艇的样子。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坐在小艇的船舱里有什么感觉?
(1)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坐着……软软的”“在里面看书……望望来往的船只”“怪有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船的外形和船舱里的设备,从整体上看船的样子到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联系紧密,所以可归并为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3段。思考:船夫怎样驾驶小艇?
1、指名朗读,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子。
回答后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自由读,按“在什么情况下,船夫怎样驾驶小艇”的思考方法,找出有关重点词语。
3、回答后,指名填写小黑板。
一般情况: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驾驶技术
在急驶时候——能够拐弯
特别好
特别情况
在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速度非常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四、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1)题。
课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再学“学习提示”与课文,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4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读懂几个难理解的句子。
3、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1、2、3段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阅读第4段。思考: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5自然段
(1)读后讨论:这段写了哪几种人,写他们哪些与小艇有关的活动。
(2)读读课文,再找找重点词语。
板书:
商人
走下小艇
做生意
妇女
坐在小艇里
高声谈笑
小孩
也坐在小艇里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
雇了小艇
上教堂去做祷告
(3)指名说说那么多人都离不开小艇,这说明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半夜里,小艇散开了,消失在街道中,威尼斯水城是怎样的情景?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1)讨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威尼斯水城沉寂的景象?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静寂笼罩着威尼斯。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齐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从白天小艇的繁忙,到夜晚小艇都停泊不动,写出威尼斯水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所以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同一方面的内容可归并为一段。
三、再读单元提示语,进一步领会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分段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第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作业本》第7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7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课文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说明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威尼斯小艇的美,发现威尼斯城市的美、自然的美;在赏读课文中随着情感的步步深入进一步感悟美;最后通过感知“威尼斯小艇”外在的美深入到语言文字美,并能个性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感悟美内化为审美的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
2、能感受文中的美,细细地品读赏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创作的欲望。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能感受文中的美,细细地品读赏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进入美的意境
1、观看录像: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与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友人,让我们也随着马克吐温先生一起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
2、师:我们一路浏览,一路深深地陶醉。你发现是什么令你如此陶醉呢?
板书:
小艇、建筑、水道等
二、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进入品文赏美的“殿堂”
1、自读课文。
2、师(设疑):
相信读了课文你会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呢?你感觉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轻读课文,思考问题。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⑴(一美)威尼斯风景美:
自读感悟交流。
谁想作导游介绍威尼斯美丽的风景?
⑵(二美)威尼斯的小艇样子独特的美:
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自由读这段话,小组交流理解。
反馈,师点拨(抓新月、水蛇感受美、别致)。
朗读指导。
师:是呀,一弯新月挂在天边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的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正坐在这“新月”里软软的沙发上,此时很惬意的你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想象说话:
坐在这样的船上,我们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
师:相同的小艇却可以用不同的三个比喻来表示,作者观察的角度多么细致啊!坐着这样的小艇,我们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真有说不完的情趣!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小艇,小艇真是人们生活的好伙伴。这样的小艇谁会不喜欢呢?
升华情感(再齐读课题)。
⑶(三美)船夫一流的、具有美感的驾驶技术:
看录像感受美。
自由读课文。
你感受到什么?
(生评读,紧紧抓住具有美感的.驾驶技术。)
师:是呀,船夫向我们展示的一流的驾驶技术不正是一幅美丽的动态画卷吗?就让我们再次一起欣赏吧!
指生上台表演。
朗读指导:
谁能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师:小艇又窄又深,它的两头高高翘起,前后的重量极不对称,我有幸在船夫的热情的引领下开始了一个小时的gondola之旅。小船随着海浪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着忐忑不安,真怕自己会随时坠入海里。如果此时你是我所坐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助我呢?
生自由讨论。
指生上台:
介绍自己的驾驶经验,唱歌助胆,介绍河道两旁的景物等等。
评议。
⑷(四美)学生介绍威尼斯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和谐的美:
师: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师:轻轻地朗读这一段,让我们去感觉威尼斯的美,并为它谱上一曲甜美的歌吧。
朗读这段(配抒情钢琴曲)。
谈谈你的感受。
再读课文感受美。
总结:
师:我们发现,威尼斯的小艇如此优雅,如此令人神往,与平时所见到的船只相比,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畅谈感想。
三、让学生带着陶醉的心态进入内化美的“时空”
师:学习就是不断地研究发现,当你发现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就在发现中感受到了威尼斯的奇特与美丽,威尼斯小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朝阳初升,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你想去乘一乘肆尼斯小艇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我们旅行吧,我们的心也会陶醉在其中的。
1、多媒体配文朗诵并写感受:
配文:
沿着运河两岸古老街巷,在青绿色河水沐浴爱抚之中,散发着青色光亮。在河水的汩汩声响中,犹如进入梦境。轻舟荡漾的水声打破寂静,月色诗意朦胧,神秘宫殿如动感画面。两岸许多古老街巷令人感到亲切,隐约可见如迷宫般灯火灿烂,两旁皆是些酒吧小店,橱窗花俏、热闹非凡。
水声细语,令人依恋可亲,随着水波动荡,船身轻轻摇晃。这窃窃私语的水流声富有诗意,朦胧中,仿佛那万里之遥的秦淮河畔的夜色、灯光、桨影、水声……悠悠然入梦来,梦里不知我是在客舟里,还是在天隔一方的故国、家园之中……
师:是啊,这多么像我们江南水乡啊,水乡的情韵总是如此地让人宁静,让人沉醉,我们都被这桨声、灯影里的美妙境界所吸引,现在你就在这样一只充满异国情调的“冈多拉”里,你的心会轻轻地吟唱起来的……
学生写感受:
学生边听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交流评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8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很精神生:老师很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看黑板,读一读课题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很好听威尼斯的小艇——
师:后鼻音很到为威尼斯的小艇——
师:你能够当小小播音员
威尼斯的小艇——师:声音很柔和。
师:好,大家齐读——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同学们,这“小艇”前加了个威尼斯,你怎样看?
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它里面的小艇与众不一样。
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我们那里没有生:威尼斯是一个地方,小艇是它们的特产
生: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生:威尼斯的小艇就象我们那里的汽车。
师:我们在读课文之前,好好琢磨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艇有什么与众不一样?威尼斯和小艇有什么关系?
大家放开声音读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来提问。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读得十分认真,也十分投入,课文读完以后,老师想问一下,这篇课文读完了,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生:威尼斯真伟大。
生:威尼斯像小孩一样,早上快活玩耍,晚上就睡觉了
师:天才的比喻生:我想去坐一坐小艇生:交通工具跟我们与众不一样。
师:(因为开始有个学生说到小艇与众不一样)证明你理解是正确的,读了课文,刚才我猜对了。
生:我在小艇里看书,拉开窗帘,很美。
生:威尼斯的船夫驾驶技术真好呀
师:你也想当一回船夫
生:景色优美
师: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大家读读课文,找找看。
生:(读课文)师:带了照相机了没有?你的眼睛就是相机,最想将什么拍下来?生:最想把威尼斯的小艇拍下来。
师:在课文的哪里?念给大家听听。
生:“威尼斯的小艇……蛇”生:我想把街头夜景拍下来(……等于街头汽车……你觉得个性美。……)
师:你得把那种感觉读给大家听,让大家都睡着了,读读看,是不是让大家都睡了。生:(从开始的念变成读,从读变成有感情读)
师:谁也想把夜景拍下来?
生:读师:那么安静的夜晚,古老的威尼斯沉睡着,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大家?生:轻轻地(再读一次)
师:王老师也想读读这个地方,你们看着王老师,把书放下(等读书准备就绪,师范读)师:咱们一齐像王老师这样读好吗?生:齐读
师:真好,谁想拍得跟这些同学不一样?
生:我想把威尼斯的人拍下来(读)
师:哦,你想把商人及各种各样的人拍下来。
师:同学们,咱们走了一趟威尼斯,看了一趟威尼斯,拍了不少的照片,但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的琢磨,读完了以后,你肯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感受。我们再认真仔细读一次第这段话,谈谈你的新感受,等等交流,注意把自我读懂了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一划。
生:读
师:好,停!这两段话大家都读懂了吗?你读懂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或者都读懂了一段话,把你的感受跟同学交流,做一下分享。
生:……行动起来……仿佛一条蛇。
师:你读懂什么?生:威尼斯的小艇就象新月。师:真的读懂了吗?你明白什么是新月吗?生:刚刚发现的月亮
师:那这天晚上我刚刚发现又大又圆的月亮是新月吗?那是满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新月呢?生:月牙儿是新月
师:问题听清楚,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新月!要不要老师告诉你们?农历月初的时候叫新月。
师:新月像什么呀?
生:眉毛,镰刀,香蕉,小船,小艇……生:老师我要说体会。(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你再读给大家听,把感觉读出来。
生:读(努力找感觉)师:这句话真的读懂了吗?
王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你,第一个,仿佛是什么意思?生:好象师板书:1、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象一条蛇。
生:齐读师:第二个问题,轻快、灵活用一个次连起来。
生:既轻快又灵活。师:那我把它说成这样板书:2、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生:齐读师:能不能改?
生:行师:好,那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先确立专题讨论讨论,如果把书上的句子改成1或者2到底行不行!生:讨论(师巡视)
师:好,每个小组议论纷纷,气氛活跃。研究第一个专题的举手。
生:我觉得用仿佛好一点,好象就很不一样。
生:仿佛比好象要像一点。其实仿佛就是好象,好象就是仿佛。生:仿佛深奥一点,好象就是好象。
生:课文前面以后有一个像了。。。。师:读,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有点像独木桥……也有像……就那里跟前面都不一样。……像沙发。师:真好,一个十分伟大的发现呀。板书:……有点像…………像…………仿佛…………像……一般……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回答)十分了不起,十分伟大的发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打比方都不一样
师:不重复,不一样,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都不一样,都有变化,真好,一齐读一读生:齐读这一段师:咱们透过自我的研究,自我的发现,自我的智慧,解决了问题,我们来读课文里的这句话。
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不行生:指名读师:不行(轻快、灵活得读好)
生:指名读师:不行,听老师读一读。(轻快,灵活加速)生:齐读师:我们再读一读黑板上的这句话生:读
师:感觉既不轻快又不灵活。看文章写得那么好,生动、形象、优美,再来读读生:读课文师:读课文时把它独特、轻快、灵活读出来生:再读一次
师:读到这样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你最想做什么?生:拍照,看风景,坐小艇去感受一下,去威尼斯转一圈。
(第一课时完)
第二课时
师:准备好了吗?语文书打开了吗,笔没放好的都没有准备好。
师:同学们真聪明生:老师真聪明师:同学们真可爱生:老师真可爱
师:同学们再接再厉生:老师再接再厉
师: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必须深深印在心上。怪不得同学说,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是死的,没有了人,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个性不能忘的是
生:船夫师:自我读一读写船夫的那一段——(指名读)咱们一齐读,王老师读开头,你们接下去读。
师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应对船夫,你想对他怎样说?生:船夫,你的驾驶技术真好生:船夫,你辛苦了
生:船夫,开慢一点生:船夫,你能教教我吗
生:船夫,下次我还会光顾的
生:船夫,小艇开慢一点,我想看看风景
师:船夫最想说什么?
生:请上船,我会开你们到处走一走的`
生:小朋友,快来坐我的小艇吧!生:不用怕,我的技术很好,不会翻船的。
师:此刻四人小组来,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我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讨论师: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方都是游客。师:咱们有请一号船夫,——掌声有请。
生:各位游客,我能够到很多景点,我的驾驶技术很好,我的小艇也很漂亮,有皮垫子,象沙发,你能够坐在里面看书,不管多少的地方我都能快速驶进去。
生:我是二号船夫,大家快来坐我的船,你要快点,我就要开快一点,你要慢,我就开慢一点。生:表演(小朋友自我请一个同学合演)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就问生:请问一号船夫你的船免费吗?一号船夫:(想了想)我的技术很好,如果你满意就给,不满意…
生:请问二号船夫,你的船会不会涨价?二号船夫:这个呀,那就看你的路程有多远了,太远了当然要加钱!游客重的话,也要加一点。
生:三号船夫,你是个女的,你有力气驾驶吗?
三号船夫:我都已经当船夫了,当然了。
师: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师: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十分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
生:划,读师:独特风情,优美风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能读个大家听听吗?
生:大建筑物残破说名历史悠久(读相关课文)生:……走到小艇里去……(戏好看)生:那里有许多小艇生:………………
师:白天,威尼斯冲面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生:小艇师:当小艇怎样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样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生:做生意时(找出句子)*岸的时候就静下来。
师: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生:先齐读课文第五段,再想象生:我看见女教师提着手提包,匆匆忙忙坐上小艇去学校上课。
生:看见科学家坐上小艇去考察
生: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上船,在朗读课文。
生:看见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生:我看见西门豹穿着唐服来考察了师:那是科幻片
生:我看见病人坐小艇去医院,旅客去游览
生:小姑娘卖花生: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生:温州的记者去采访船夫,师:哈,温州人去卖鞋了肯定有
师:好,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过了几分钟)生:船夫,你怎样不去划船比赛呀生:别的城市没有小艇,威尼斯有。我爱威尼斯。
生:小艇小艇你真棒!独特城市由你创!我们生活全*你!大家都来把你要!(有出入)
生:威尼斯的小艇,你是个愉快的“人”我爱你!
师:有聚会期望你们去威尼斯走走,玩玩。
(第二课时完)
特级教师钱正权评课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1、聊天: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十分简单。
2、五人读课题后,来个小小的探索,“在小艇前加威尼斯你怎样看?”用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3、王老师的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2)初读,要求读流利(3)你想说些什么,给学生宽泛的说话要求,没有设定问题疑问(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游客拿照相机拍摄一事,贴合课文资料,引学生进入课文,去拍摄自我印象最深的资料。(5)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深入字间之中,引向深入,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4、教导小艇象新月时,什么是“新月”当学生不明白王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其实探究式学习不跟理解式对立,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排除理解学习。
5、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改写两句话。“书上句子改成这样行不行?”进一步探索。教师巧妙设计,善于引导,使学习上了一个台阶。开始学生的理解是仿佛真像一点,好象有点不像。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教师及时评价: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板书4个句式,在这前后联系中,学生明白打比方有很多变化,让学生明白后,教师评价引导,让学生构成规律性的认识。后一句老师采用读中比较方法,分别读:轻快、灵活和既轻快又灵活,后者学生感觉好象不轻快不灵活,老师意图训练学生语感,语言表达形式,跟意思是否一样,学生找到了感觉。
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用心引导作业。
7、进行活动化教学,先说自我的感受,再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推荐:那里学生运动课文语文不多,因让学生多读以后,抓住船夫“操纵自如”来吆喝,介绍船夫技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运动出来)
8、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游客。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我的感受,体会。如果是平时我们能够相应设计基础性作业。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两节课。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两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19
(一)揭题导入,置疑激趣
1.复习: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一副副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感受了异域文化,外国风光。有德国风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泰国风情(与象共舞);有非洲风情(彩色的非洲);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副意大利的异域风情,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看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尽管提出来。(提问,随机板书:样子?作用?特点?)
(二)充分自读、答疑感知课文
1.自读,回答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除了回答这些问题,你还读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形成主要内容:(回答时注意我是从第几小节知道了什么?)(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和人的关系,小艇的作用、)
3.说说主要内容:同学们读懂了每一小节,这非常好,把小节连成片断、连成整篇文章,你能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一生先试;请他讲讲方法;全班学生自说;)是的,课文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描写把小艇呈现在我们大家眼前的。
(三)据疑积累,学习小艇的样子(现在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威尼斯的小艇吧!)
1.看艇说话:先请同学们看看小艇的样子,你能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小艇吗?(学生说,教师点评,如遇到比喻句的进行形象的比较,一般从一个方面来写小艇)
2.对比方法,学习课文语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组合作、领悟写法:与你们的描述相比,作者的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领悟写法:从三个方面来写小艇;运用比喻句,更形象、更生动)
4.积累背诵:这么形象的比喻,分别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小艇的外观、长宽、轻快灵活的特点,大家不妨把他们积累下来,为我所用。(学生读、背,教师抽背)
5.引读:这么轻快灵活的小艇,所有,我们坐在船舱里,……(齐读第三小节)
6.出示资料,学习第一小节:威尼斯的小艇是这么的有特点,这么的奇特,这肯定更威尼斯这座城市有关,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威尼斯的资料,我们读读,再联系课文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四)填表学习小艇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什么了呢?课文的重点是?那我们就来学习他。)
1.小组合作,利用图标,学懂内容:刚才同学们知道了小艇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说明他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课文也进行了描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制作表格把第5、6小节的内容进行消化。
2.反馈:
3.发现:刚才大家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学习了第5、6小节,请小组再次合作,针对刚才大家的表格,在内容上你知道了什么?在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吗?(内容上:小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方法上:
(1)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把他的作用写出来的。举了哪些例子?
(2)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小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什么和什么对比?朗读静寂的夜晚这一片断?
(3)运用把人物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小艇的重要作用。哪篇课文也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写的?)
(五)拓展练习:
课文教给了我们写景物的一些方法,我们何不也来尝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呢?今天我们来写写:天一广场的欢乐,每组选择一个写作方法,来写写天一广场的欢乐,请先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一个方法当然三种都用就是天才了,大家讨论一下怎么写?然后再着手动笔试试,需要老师的帮助的小组可以举手。(写好反馈,教师点评)
(六)总结回顾,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0
一、悟透教材 , 把握重点
1. 教学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 16 课。
2 . 教材简析 : 本课是安排在学生已学习了《海上日出》,《夕照》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事物特点写,才能使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所写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的方法的深化,也是为后面学习《雪猴》,《鲸》,《蟋蟀的住宅》等"抓住动物的特点写文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本课训练的重点,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学习目标 : 根锯美国教育学家 . 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确定:
(1) 认识目标:
a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 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b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 尼斯水城的关系。
(2) 技能目标:
a 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b 利用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信息,培 养学生观察感知能力 , 训练思维。
c. 教师充分利用 " 导学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a 能用朗读表达自已喜爱的事物和热爱自然美好景象的感情。
b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抒发美好情感。
4. 教学重点 :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识知水平 , 确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二 、教学程序 :
(一).揭示课题 , 激趣引入
导语 :" 同学们 , 你们每天都是怎样到学校的 "( 坐公交车车 , 走路 )" 老师知道有一个城市的孩子 , 他们坐小艇上学 , 有同学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吗 "( 威尼斯 )"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美丽的水上城市 ——威尼斯去看看 , 那儿美丽独特的异国风光和与众不同的小艇 ."( 出示课题 )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 开门见山 , 引生入胜 ,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
( 二 ). 看录相 , 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背景
1."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威尼斯城市的背景资料 , 请大家边看边想 : 威尼斯是怎样一座城市 "
2. 抽一个学生讲述他所看到的威尼斯城市是怎样的。
[ 这样设计 , 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 , 用脑思考 , 用口表达的机会 . 让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市的美丽 , 独特的风光和小艇的样子。 ]
( 三 ). 抓住重点段落 , 学习课文
1. 听录音 , 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
(2). 指名学生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
[ 这样设计 ,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的精练 , 生动 ]
2. 学习课文第一段 ( 第 1 自然段 )
(1). 学生齐声朗读这一段
(2). 老师问 :" 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 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作者拿小艇于谁作比 "
[ 教师启发导学 , 学生思考理解课文 ]
3. 学习课文第二段 ( 第 2 一 3 自然段 )
(1). 指名学生读第 2 自然段 , 引导学生认识小艇的样子 ,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只小艇出来 . 重点指导三个描写小艇样子的比喻句。 ( 提示 : 要学习作者认真观察 ,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
(2). 老师问 :" 小艇的样子决定小艇的特点是什么 这样美的城市 ,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 乘艇游览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
(3). 老师范读第 3 自然段 , 学生看书上插图。
(4). 老师出示简笔画 , 让学生体会,或者学生上讲台画小艇。
(5). 出示幻灯片 : 让学生想象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
[ 通过动手画 , 看插图 , 看幻灯 , 读课文 , 培养学生绘画审美能力 , 自主参与意识 , 想象能力 , 此时出示幻灯片 ,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
4. 学习课文第三段 ( 第 4 自然段 )
(1) 学生自读课文 , 在中心句下面画上横线 , 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 思考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 表现在哪些方面
(2). " 操纵自如 " 是什么意思 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会这样好呢 ( 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发现总结经验 , 不断提高 , 同学们做事也要这样不断总结 , 才会有进步 )
(3) 这一段赞扬了什么 , 读时应该怎样读
( 让学生体会 : 语音要平 , 语速稍快 , 学生齐读 )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 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
5. 学习课文第四段 ( 第 5 一 6 自然段 )
(1). 学生朗读第 5 自然段 , 并把表示人物的词语画上横线 .
(2). 船夫驾驶技术这样好 , 人们可以利用小艇做什么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
( 商人运载货物需要小艇 , 青年妇女娱乐需要小艇 ; 小孩到郊外游玩需要小艇 ; 老人带了全家去做祷告需要小艇 )
(3). 白天人们需要小艇 , 那晚上人们能离开小艇吗 请女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 男生思考 . ( 夜晚 , 人们坐小艇回家 )
(4). 找到 " 人们看戏散场坐小艇回家的情景 " 的句子 . 体会人们的心情怎样 ( 愉快 )
(5). 师范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 学生思考 :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 威尼斯的夜景 )
( 指导 : 写威尼斯的夜景也没离开写小艇 , 让学生找到书中的原话 . 注意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围绕中心选材 )
[ 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 , 让他们学会思考 , 掌握学习方法 ]
( 四 ). 深化知识,总结全文
(1). 幻灯出示问题 : 学习了课文 ,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为什么
( 回答问题要注意完整性 )
(2). 学习这篇课文时 , 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看一听一读一画一说 )
(3). 这样美丽的城市 , 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 大家想不想去坐一坐
( 大家都想 , 那就得从现在做起 , 努力学习 , 将来大家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
[精选]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小艇的特点;
B、了解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2、情感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自已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热爱;
B、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3、技能目标:
A、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威尼斯水城的资料;
教师:搜集威尼斯风光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制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置疑激趣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玩好吗?课件出示一组威尼斯水城的图片,学生边欣赏边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2.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水上城市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周围被海洋环绕,它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在威尼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就没有交通指挥灯,水道就是城市的`马路,小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所以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
3、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教案)相信同学们通过读书就能解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带着提出的疑问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画出相关语句认真体会一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1、理解小艇的样子(课文2、3自然段)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读,
2、阅读感悟:船夫的驾驶技术
学生谈体会
3、交流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1)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坐在小艇上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2)欣赏这样的风景,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除了课文中说的,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
(4)人们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齐读第一段)。
四、回顾总结,谈出感受
学了这节课,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拓展活动
其实向威尼斯这样的城市我们国家也有,比如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2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读:艄(shāo)
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shāo))
师:一起读。
生:船艄
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
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à)
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
生……叉chā
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
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查字典,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
生猜: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说说课文能容)
生: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师随机板书)
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四、重点段落品悟。
1、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
师: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初步认识小艇)
师:谁来说一下。
生:像——、像——。
师:对,像独木舟,像——
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_____特点像独木舟。
生:长、深、窄。板书,特点。
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
生:读。
师:二三十英尺长,1英尺=0.3048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
师:这小艇可真长。(师评价朗读)
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翘)——像——
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感受小艇的外表美)
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
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读后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师: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
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
2、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认真读一读第4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操纵自如。 预设:(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
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
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生:想象说。
师:说得多好哇。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
生:答。
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感悟中读出情)
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训练有感情的读)
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层来读,①②|③|④|⑤⑥(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3、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
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师:你来说。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师: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
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板书)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提示)
(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
生:(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
2.动静结合。
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
六、作业:
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3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五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介绍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显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二、设计意图
该文形神兼备,文句灵活多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 用脑思考, 用口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小艇的作用,读中感受威尼斯动态美和静态美。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是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描绘分不开的。
三、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作用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风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座城市都有它的重要标志,(出示课件)法国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雄伟的天安门,还有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的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因此具有“水城”和“百岛城”之美称。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跟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去游览威尼斯,去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魅力。(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
2、复习。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小艇特点的?生:比喻。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板书:长、窄、深)
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板书:翘起)
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过渡:是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把小艇描写的很精彩。使威尼斯小艇那新月一样的美丽外形、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我们在威尼斯旅游,坐上这又长又窄又快的小艇,会不会感觉不安全呢?来来往往这么多船,会不会拥挤、堵塞交通呢?
生:(不会)师:为什么?(因为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
那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
二、品位风景,自成风景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幻灯出示图片)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
3、(理解重点词语)师:在这种情况下,船夫都能速度很快的,熟练地驾驶小船,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师:谁找到了?
生:操纵自如 能联系课文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生:“操纵自如”是说船夫驾驶小艇很熟练,得心应手,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相机板书:技术高超 操纵自如)
师:说得好,老师真高兴你能把文中的语句化为了自己的理解!“操纵自如”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那除了特别好之外,你们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熟练、灵巧、操纵自如、棒、高超、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4、师:这一段中还有没有精彩的句子,请汇报。
(1)师相机出示重点句: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的往后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说说理由。引导:真的是建筑物在飞一般的往后退吗?而是船在(生接答) 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这飞一般的感觉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行! 抽生读
师: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间接地写出了船的速度之快,般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2) 师朗诵,想画面(第四自然段):多好的驾驭技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船夫驾船的精彩场面,去寻找那飞一样的感觉。
5、师引导表演读:睁开你们的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当一名船夫 当一名游客……
师:好,老师就让你们过一把瘾,那就请同学们愿意扮演船夫的扮演船夫,愿意扮演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扮演游客。船夫要做一件事,就是吆喝招揽生意,要把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多的领到你的船上,那你的生意就大了,是吧?对做船夫的同学有个要求,就是你在吆喝的时候,在招揽生意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驾驶技术好;游客呢,可以就你关心的问题向船夫提问。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船夫可以将自己要介绍的内容列一个提纲,游客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开始准备,等会老师将选出最佳船夫。
师巡视,生讨论。
船夫代表上台吆喝,游客代表现场问答。
6. 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内容,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投影课文第四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读)(设计意图:这样能让学生在脑中再现船夫游刃自如的驾船画面)
三、凝视风景,重点感悟。
1、感悟白天的喧闹
师:有这么棒的船夫,这么棒的驾驶技术,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在威尼斯旅游,那肯定是一种享受。既然没有担心了,那还等什么,我们一起坐上小艇,去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吧!请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出示表格,填表。
师:那么从以上来看,仅仅是商人、妇女、小孩、老人用着小艇吗?发挥你们的想象,照着 书上的那种句式说说谁还会用小艇?(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的人靠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生活着,说明什么呢?
(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相机板书:关系密切,作用很大)。
小结:从作者的所看所想中,我们感觉到平时写好一篇作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事物的特点,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才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在阅读中渗透了写作指导,做到了读写结合)。
2、体会夜晚的宁静。(第六自然段)
过渡:白天的威尼斯因为有了小艇而显得热闹非凡,那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像呢?(播放威尼斯夜景图片)
师: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师:嗯!怀着这样美妙的感觉,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艇不动了,所以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小艇动了,威尼斯就充满了热闹、充满了喧哗、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板书:艇动--喧闹 艇静--寂静)
现在,小艇累了,休息了。我们看到——
生:(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幻灯出示:播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声,引导学生轻轻地读课文)
师: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静寂的威尼斯,一个象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
(课堂上一片宁静)
师:陶醉了,是吗?
师:让我们一起陶醉吧!
生:(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
交流:威尼斯的夜景之所以那么恬静,有韵味,是因为什么呢?(小艇停泊着不动的缘故)。
四:赞叹风景,回味风景。
师:是的,威尼斯的人们,来威尼斯旅游的人们,他们谁也不离开威尼斯的小艇也难怪呀,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你最想把哪个词语献给它?
师:让我们在朦胧的月色中,一起深情地喊一声,再见了——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渐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跟着渐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更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变得更轻)威尼斯的小艇
五、总结全文。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呢?
生归纳:(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作者通过多次观察,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因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令人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指板书)并且学习到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及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精彩描绘的。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24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看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处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并思考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自己最突出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1、看插图,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2、快速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
(指名读、齐读。)
3、与你们的描述,作者的描写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领悟写法,同桌交流。)
4、背诵。
(既然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有兴趣的话大家把它记一记,积累下来。)
5、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有何感觉?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
(读文、想象、介绍。)
6、介绍有关资料。
(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