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自控力》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控力》读后感 篇1
一直以来,看到很多能够自律的人都走上了人生颠峰,特别是彭于宴,人生像开挂了一样,于是自己也想变得自律,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我想看《自控力》的出发点。
我想从书中改变目前的现状,想知道如何做好以下几件事:如何坚持地学好一样东西,比如英语,无数次拿起,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又比如练习写字;如何坚持去做有益的事情,比如跑步,游泳,看书,写作;如何减少生活中占据我过多时间的无用事情,如看“今日头条”,刷抖音,朋友圏,看直播等;如何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更加专心;如何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如何能够改变拖延症,做到快速行动。
这些都是我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我很迫切地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我期望在《自控力》中能找到答案,很遗憾,在我看到100页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决定放弃不再往下看。
文中很大的篇章在描述影响自控力的因素,主要是1、前额皮质2、血糖
在论证前额皮质对自控力影响的时候,描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工作时很上进,态度积极,为人和蔼,乐于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大好人;但是很不幸,工作中出现了意外,机器把他的头部的前一小部分削了,但是万幸的是,最后经过抢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行动如前,但是,性格却变得古怪,和之前的大好人完全相反,易怒,工作不再能集中,常因小事发脾气。
于是作者断定前额皮质和自控力有关系,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经过了那样可怕的经历,性格没有一点改变,那才叫不正常,如果他伤的不是前额皮质,而是其他的器官,我想也可能会有如此反应,毕竟,受伤的感受,只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就如同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生孩子时的疼痛,只是知道很痛,很痛。
在论证血糖对自控力影响的时候,找了一批人,有的很饿(血糖低),有的不饿,让他们进入到一个有很多吃的房间,人进去后,只能吃胡萝卜,其它东西不能吃,其中发现,血糖低的人,大部分人无法控制不吃别的东西。
这个我个人认为,这个论证有点勉强,人在饿的时候,体力,意识,思考能力,精神各方面都不正常,在这种状态下,做出的任何事情,应该都属于正常的。
文中还经常提到,如何抵制巧克力,香烟,欲望的诱惑,这些,真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自控力》读后感 篇2
我常常在深夜追剧后懊悔,在考试失利后惭愧,明明我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我却用来荒废。这世上,最无奈的两个字就是“后悔”。读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我找到了答案: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大家都是怎样生活的?吃饭、睡觉、玩手机。说好学习,转眼就去刷微博、看抖音、打游戏!作息颠倒,暴饮暴食,有时会嫌弃自己,却也做不到自律。打乱你生活节奏的关键所在就是“自控力”。
书中讲述了许多有关自控力的案例,对失控的行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缺乏意志力,为什么会在诱惑面前屈服。并教导读者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令我这种缺乏自控力和意志力的人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了掌管人的自控力的“前额皮质”,它是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包含"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种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是“我想要”的力量;能够拒绝充满诱惑阻碍人发展的事物,这是“我不要”的力量;即使并非心甘情愿也会坚持完成的,这是“我要做”的力量。想要做到自控,你就要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通过提升意志力来驾驭那三种力量。
那么如何提升意志力呢?有神经学家发现,大脑有无限的潜力,对经验有超乎想象的反应,如果你每天都让它专注的话,它就会越来越专注,并根据你的要求重新塑性。所以摒弃惰性,行动起来,练就属于你的“最强大脑”。“冥想”是提高自控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前额皮质”的血液循环,训练大脑,减轻压力,抵制诱惑。这是从分散注意力到专注的过程,每天冥想五分钟,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会失控,以便提高对自我的认知。
“人生中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而我认为后者要比前者大千倍。”努力的痛苦是一阵的,后悔的痛苦是一世的,不要在原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有人说:“明明我很努力,为什么到头来还一事无成?”那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努力是低质量的努力,他能把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到四个小时,而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会在过程中思考。所以,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想要成功,不光要努力,还要提高努力的质量。努力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并持之以恒。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放纵,一个克制。他们会在你做出每一个决定时分裂与内斗,你越是想控制,他就越反抗。这让你的内心挣扎,精力被无限内耗。所以,增强自控力,要放弃控制,转为接纳。过度的自我控制违背了人的本性,会使人逃避,这将是人们提高自控力道路上的绊脚石。自控力的关键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改变。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逐步完成目标,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奖励的承诺有很大的力量,他会让我们继续追求那些不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对奖励的渴望会使大脑兴奋,提高多巴胺的分泌,不再拖延,促进我们完成目标。但我们要区分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奖励和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虚假奖励。比如打游戏、暴饮暴食等,这会让你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你的奖励也要将你指引一个好的方向。
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每一个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努力的曾经,你所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自控力,尤其在现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力。脱离舒适圈吧,只有拥有自控能力才能管理好自己,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自控力》读后感 篇3
自控力,顾名思义,即自我控制的能力。
而正如书中所说的一般,我们想要掌控自制力,就必须先要认知自控力。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自我的存在,正如天使与魔鬼并存般,常常让我们失衡煎熬。
所以,我们必须先接受这样的存在,然后认清自我的需求,冲动时候的需求和理智时候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利用自控力去帮助和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更确切的来说,自控力就是意志力。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因为想睡懒觉而耗费整个周末上午时光的人、总是等到暑假最后一天才开始急着写作业的人、领导一不在就放松懈怠的人……这些习以为常的“拖延症”“借口”都是意志力不强在作祟。每当你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仿佛有人在你耳边说:“待会做也一样,明天干吧,反正还有时间…”。诸如此类的内心潜台词,让你变得懈怠,而忘记意志力的本能其实是三思而后行。
这正是一开始所说的,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需求。这些让你丧失意志力的“劝告”更多的时候是你冲动时候的需求。你要知道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而拖延症则是恶循环的开始。我们应该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某种行为。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件事或者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比如健身、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或者定期去充电去旅行,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我们去完成这些事情之后我们将获得什么。健身,带来好的体魄或者让人羡慕的身材。阅读,让你的学识更广,在职场或者交际中更有话题。而旅行,则是开拓你的眼界,甚至可以为未来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做基础准备。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明确告知自己最后带来的“好处”,这是自控力需要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将目标分解。比如健身,我们可以将最终想要达成的效果以月、以周、以天去做分解。比如你的计划是2个月瘦10kg,那么我们就制定一个月5kg,半个月2.5kg。然后再划分到每天上,对每天的行为和运动做控制。
任何事都是如此。不要轻易给自己放下负担的借口,用结果告诉自己去达成后的期望。学会控制呼吸和情绪,我们决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三思,放弃一件事的时候同样需要三思。但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极,自控力也是如此。对自我要求太低的人,就谈不上拥有自控力。但对自我要求太高的人,也未必是好事。自控力和压力一样,长期自控也不建议,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明智的使用意志力的力量。过低或者过高,都容易被吞噬。
而自控力同样具有传染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见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寝室有两个同学想逃课,那么往往这一个寝室的人那天都容易不去早课。同样的,如果参加拓展的时候,一个队伍只有一个人落队,在大家的鼓舞下,那个落队的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坚持。这就是自控力也就是意志力的感染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远离那些自控力极弱的人,对那些让你轻易放弃或者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保持距离,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积极或者消极氛围最终一定都会与你产生关联。所以,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自控力,也同样要具备认清别人自控力的能力。
最后,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难以圆满。而对于自控力,我们也要理性的去面对它的失败与成功。我们能做到的是,确保我们的初心和不找借口轻易放弃的能量,而对于结果,求仁得仁,仅此而已,足矣。
《自控力》读后感 篇4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自控力》读后感 篇5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自控的看法,自控不是从根本上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出来,而是学会控制不同的自己,与自己和解。它让我对自控有了更深的理解,自控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适合最重要。有的时候,关爱和支持,远比斥责与鞭打更加有效。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了,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全书最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自控力学习吹嘘成玄学一样的存在,而是以科学的态度,通过讲述实验,理论与举例来进行讲解,自控对我们的生活也许有一定帮助,但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有时候看完一本书就像完成了一个大任务,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读书最要紧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我们不能期待读一本书就马上改变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决定一生更是天大的笑话,读与做要结合起来,你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你。不管是勤奋还是懒惰,不管是积极还是悲观。它们都是一个人的一部分,而身为人,要学会掌握它们。
《自控力》读后感 篇6
我相信我怀着和所有读者一样的目的来阅读的这本书,那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刚读完这本书,除了明白一些概念和实验结果外,对其中的方法论仍然没有概念。可能我没有按照书中布置的作业来练习吧。总之看书的过程,和随后的几天内,体内那个任性不理智的自我任然是获胜者。
几天后从同事那里拿到这本纸质书,周日躺在床上复习章内总结时,双眼困涩,毫无精神,无疑熬夜所致。
彼时我对这个一次次脱离理智有序的自我厌恶起来,他没有给我带来快乐,而带来第二天的失望和沮丧。我明白了一句话,放纵自己并不会带来快乐,反而自律会才会带来自由。
你想熬夜吗,你肯定是不想的,但仍然晚睡;你不想拖延,但还是截止时间才做事情;你想健身运动,但仍然在家懒惰颓废。种种迹象表明你的身体在失控。你思想的自由,遭遇到了身体的藐视。
于是,我决定不能再让身体为所欲为了,也要让他吃点“苦头”。
自控的意义不正是于此吗,和及时享乐的自然属性斗争,追求志存高远的品质。自律带来自由,身心合一应该才是优秀的生命体验。
立个flag吧,即使可能逃不过真香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