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刘备(刘玄德):性格谦逊,一心善良,汉室后人。造福百姓,顺应民心。
关羽(关长生后改为关云长):性格豪迈,丹凤眼,卧蚕眉(人称“美髯公”)为人厚重,也有“战神”之称。手持青龙偃月刀。
张飞(张翼德):性格粗暴,鲁莽,有勇无谋,手持仗八蛇矛,骁勇善战。
这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这是一段笑谈飞灰的历史。
那就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割据。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也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中,我个人认为张飞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战、豪迈自信,曾三声吓退夏侯惇,声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饮酒。其不得与他谈论天下大事。而关云长被誉为“战神”,讨伐了甚多地带,斩了华雄。可到后面因骄傲,兵败,失荆州也,当然,当时敌多我寡,卧龙先生出策遗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而那时荆州属孙权,曹操兵力强势,不宜攻破。痛失荆州。刘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关云长,张翼德二弟,英勇善战,德高望重。为人厚道,谦逊,很容易治理国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没继承他父君一点好。
但说要论起曹孟德,在军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后也成就了霸业。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他牺牲,冤死。不仅杀了华佗,又除了与父结义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论起董卓来又不同,弃了汉少帝封陈留帝为皇,且杀了唐妃及皇母。其行为颇误。曹操忠于皇帝一来得皇上重用,二来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讨官臣所恶,不利朝廷。再论起吕布有眼不识珠,其董卓养子,若趁早杀了董卓,便可独立天下。再说以董卓之性何会给他颇大的利益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有生可复回古代,便是“橙红桔绿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一本好书就像一瓶陈年老酒,越是品味就越是香醇。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位于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让文学如同美丽的音符,在我们心中荡漾。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备;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凌然、坚不可催的莽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负义、阳奉阴违的孙权…
刘玄德三顾茅庐,我看到了敬仰和感恩。正因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感其恩,才隆中对策,纵谈天下。两人自始至终都肝胆相照,心神无二。刘备三顾,赢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三气周瑜,我看到了许多。周瑜大费兵马,而孔明却不费一兵一马,坐享渔翁之利。荆州襄阳,南郡都归于刘备了,真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在后来,周瑜用美人计,但孔明仍让刘备安然回城还抱得美人归。嗐“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如此,在后来的“假途灭虢”之计也被孔明识破了,真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孔明就是智谋第一,不负于司马徽比喻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不然吴国多次派使都要不回荆州呢!由后周瑜之死告诫人们,成功人生首要一条是修身养性。远离嫉妒恶劣心理,学会及时制止息怒,严于律己,心胸坦荡,心情愉快是何等重要!
我喜欢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敬重他们遵守诺言,兄弟绝无二心;我喜欢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我看到了他们的情谊,看到了他的.勇武;我喜欢刘备的三顾茅庐;我看到了敬仰和坚持,换来孔明的一生倾心;我喜欢诸葛亮的火烧新野,我看到了机智;喜欢赵子龙的长坂单骑救生,我看到了英勇和惊人的胆量;我喜欢……
我要学诸葛亮的谦虚谨慎,刘备的仁爱,关羽的大义凛然,曹操的才华横溢,周瑜的万人之英…………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我在今年暑假阅读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描写战争为主,主体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部分。书中塑造了近200个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的曹操,有才华横溢的周瑜,还有忠心耿耿的鲁肃等。在书中还有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草船巧借箭”等。其中,“草船巧借箭”是我最喜欢的精彩片段,令人对三国英雄的智慧风采大开眼界。
话说曹操想夺取长江以南的`地区,叫周瑜的同窗好友——蒋干去当说客。因疑心蔡瑁、张允,曹操将两人斩首。周瑜十分高兴,便让鲁肃去试探诸葛亮,觉得诸葛亮太聪明,是个祸害。便对诸葛亮说:“请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如完不成甘愿死。周瑜还命军匠不准提供材料,并派鲁肃盯着诸葛亮。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我20只船,士兵30人,用青布为幔,草人千余,分布船两边,不可让周瑜知道。”鲁肃对周瑜说:“诸葛亮说他自有办法。”周瑜非常疑惑。这天夜里雾气浓密,诸葛亮让船只前进,当船只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命弓箭手向江上放箭。士兵高喊:“谢丞相送箭。”士兵卸下箭有十万多支。
“草船借箭”本是个阴谋,却成了一段佳话。
诸葛亮神机妙算,并利用了曹操的多疑,用草船借箭让周瑜心悦诚服。诸葛亮能如此神通,跟他勤奋好学是有关系的,假如他不勤奋,又怎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通晓兵法。这个故事使我懂得在学习上要学会使用智慧,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识,遇到问题善于思考,以智取胜。记得去年的全国少儿组棋王象棋赛,可谓是高手如云,在一局比赛中对手马上就要赢了,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爷爷的“连环炮”,在最后时刻反败为胜,让我尝到了“智慧”的甜头。
《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智慧云集的大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他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重点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
先说主要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个个各异。这些人物都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仅算忠,而且还更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真是不露相啊。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都让我很有感触,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此刻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之后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能够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就应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与民间传说为依据,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创作,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刘关张三兄弟被打散,刘备投奔了袁绍,关羽暂时投降,寄居于魏都许昌,等待着他大哥刘备的消息,曹操对关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钱美女,关羽不为所动,曹操又忍痛割爱,赤兔马相赠,又费尽心思送新袍,可见对关羽的`厚爱,可是关羽依然心在他大哥刘备身上,不过关羽表态,他也并非是忘恩负义之人,他必须再曹营立下战功,他才会离开,
这边曹操爱才,心想,那我就不能给你立功的机会啊!因为怕关羽一旦回报了自己的善待就会离开。
话说袁绍这边,在刘备的鼓动下,派河北大将颜良带领10万精兵去讨伐曹操,先到白马,曹操亲率领5万迎战颜良,可惜宋宪,魏续相继被颜良在阵前所杀,徐晃出马战颜良,20个回合,渐渐不支,曹操心疼战将,看情况不妙,鸣锣收兵,后来在谋士程昱的建议下,让关羽上,这就有了斩颜良的故事,
颜良死的冤枉!
三国演义中24将河北大将颜良排名太靠后,有点冤,我们日常听到最多的是:斩颜良,诛文丑,这表达不妥“刺颜良,诛文丑”比较适合,
两军对垒,曹操也是狡诈,也不派兵遣将,排兵列阵,不按照套路出牌,这边都没有列队,关羽骑着赤兔马突然冲出,袁军这边颜良想起出战前刘备的嘱托:“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9尺5寸,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色战袍,使用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果见到他,可教急来”
颜良以为关羽想来投奔,而没有做好和关羽的战斗的准备,而被杀,关羽骑的可是吕布以前的赤兔马,这千里马拼的就是速度,像闪电一样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那会整个袁军,估计都懵了,等清醒过来时候,关云长已经到了颜良跟前了,颜良未及反应,措手不及,人头落地!
关羽这怎么能叫斩呢?刺客还差不多,一般情况都是两军对阵,自报家门,然后开战。这关云长也没有准备,直接就冲过去解决了战斗……
全是刘备这一句话坑死了颜良!
真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