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精选2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介: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教学理念: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2、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3、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向学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生活的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子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学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53页《体验乡村生活》58页《劳动的乐趣》。
八、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
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3. 教学用具
ppt课件
4. 标签
槐乡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会充满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ppt2)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槐乡孩子可爱的语句。
三、检查预习
1、读准词语(ppt3) 一般花苞耷拉塞着缕缕炊烟磨刀
2、理解词义(ppt4) 耷拉:下垂。入药:用做药物。满载人归:课文中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入中药。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3、认识槐树、槐米(PPT5、6)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组读课文,读完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原因。
3、那些句子写出了槐乡孩子的可爱?(ppt6、78910)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句话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懂事。
(2)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勤劳。
⑶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快乐。
五、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课后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六、课后拓展(PPT11)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读——谈“乐”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无论是在学校里读书,还是在操场上游戏;无论是去科技馆参观,还是去少年宫演出。无论是到小河边钓鱼摸虾,还是到森林里采集标本;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在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着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互相分享分享。
2、交流。让学生简略地交流一下。
3、切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好吗?然后揭题,读题,并让学生简略交流槐树、槐花的`有关资料。
二、大略初读知——“乐”
1、简介课型。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题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4、交流收获。
(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细读品悟。再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发表见解。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于“槐乡的孩子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概括信心点。
(1)“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3)还有,“槐乡的孩子真懂事!”、“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能吃苦!”……
4、赏读品味。
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1) 比喻句。如:女孩子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2) 排比句。如: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
(3) 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如: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读——谈“乐”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无论是在学校里读书,还是在操场上游戏;无论是去科技馆参观,还是去少年宫演出。无论是到小河边钓鱼摸虾,还是到森林里采集标本;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在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着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互相分享分享。
2、交流。让学生简略地交流一下。
3、切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好吗?然后揭题,读题,并让学生简略交流槐树、槐花的有关资料。
二、大略初读知——“乐”
1、简介课型。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题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4、交流收获。(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细读品悟。再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发表见解。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于“槐乡的孩子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概括信心点。
(1)“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3)还有,“槐乡的孩子真懂事!”、“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能吃苦!”……
4、赏读品味。
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1) 比喻句。如:女孩子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2) 排比句。如: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
(3) 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如: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生长在一个槐花飘香的小山村,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读“课文导读”,明确要求。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忙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疏通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能够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能够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注意排比句的形式以及作用,口头访句练习。
腊月里,天很冷,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主角朗读第二4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齐读;(删除)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齐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资料,自己为什么喜欢。
想象他们边打槐米,边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满载而归是什么样的情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拓展延伸
出示西北农村孩子生活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艰难,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幸福。
五、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钩槐米换学费
快乐
勤劳
懂事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接着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他们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体会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能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树立从小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三、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槐花的图片和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丰富多彩,快乐有趣。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词概括说说。
2、总结:无论是外出郊游,还是游戏活动,我们心中充满着快乐!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体验了民族小学的孩子有读书的'快乐,金色的草地有玩耍的快乐,爬天都峰有游玩的快乐。
3、切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怎样的快乐。接题,齐读课题“槐乡的孩子”,相机教学“槐”字。
(二)简介课型
1、简介课型
(1)什么样的课文时略读课文。告诉学生从三年级起,我们所学的课文分为两种: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带“☆”,课文前面带有导读提示。
(2)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先读“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带着要求自己朗读、思考、学习、发现、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交流并归纳本课的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碰到难度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4、适当的生字词教学。出示:
槐乡、花苞、散发、入药、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觅食、飘荡、劳累
淡淡清香、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简单介绍槐树和槐米。槐乡有一种宝贵的树叫槐树,出示槐树图片并简单介绍。槐米是槐树开出的花,叫槐花,又叫槐米。
2、抓住关键句“它们并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读懂课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槐花,怎么样写出它的不惹人注意。了解课文为什么说槐米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3、槐米不惹人注意:米粒般大小,淡淡的清香,藏。从藏字感受到什么。结合朗读指导
槐米是宝贝:可入药、做染料、换学费
4、过渡语: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学费,他们到底是怎样割槐米、捡槐米的。组织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孩子们割槐米、捡槐米的句子,感受劳动的场景。
抓住男孩动作,想象男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
女孩劳动场景,把握两个比喻句,来感受女孩的动作灵快。
5、槐乡的孩子一干就是从黎明到炊烟袅袅的傍晚,而且是在怎样的天气状况下?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感受。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八月天的炎热
6、对比体验。如此炎热的天气,我们在干嘛,槐乡的孩子又在干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割了槐米、捡了槐米是干什么用的。让学生品味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吃苦耐劳。
7、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从黎明干到傍晚,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他们心里觉得辛苦吗?你从哪里体会到。
以苦为乐,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课文中描写孩子劳动的场面,轻松欢快,没有辛苦、劳累的压抑,以苦为乐
(三)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交流感受,读完课文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一起来夸一夸、赞一赞槐乡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2、总结:看啦不光是外出游玩、追逐嬉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槐乡的孩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
3、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平时生活中,通过劳动获取快乐的事。
六、作业设计
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可入药
槐米 做染料
槐乡的 (宝贝)换学费
勤劳懂事
孩子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生活在海边、江边的孩子们有机会去划船、捕鱼,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有机会上山去采野果。这节课,我们跟随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去看看他们做了些什么?(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让学生对课文相关背景材料——槐树的初步认识。
(提示: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
二、交流展示
(一)、教师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的掌握。
如:槐、苞、般、耷、塞、缕、炊、磨
(二)、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什么叫“略读”?
略读的意思是阅读时,不必细细地读,只是粗略地读。
2、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读懂文章的大意,理解重点、难点。
3、略读课文的主要方式
以学生个体自读为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读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4、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主要靠学生独立阅读,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方法主要有扫读、跳读等,要学会快速默读,提高阅读速度,有时,也会综合运用到一些精读方法,对一些重点字句作深入理解。
略读课文通常还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完全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布置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思考以下问题,并互相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们快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在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划下相关句子。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记下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三、反馈纠正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事情。作者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2、槐乡的孩子们快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在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划下相关句子。
提示:快乐。
(1)他们采摘槐米,靠自己的劳动换取上学的费用,他们为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而快乐;
(2)从劳动过程的描写及他们出发前的描写看,他们很快乐。
相关句子: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2)劳动过程: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子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地,像觅食的小鸭子。
(3)劳动后: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4)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孩子们以苦为乐;作者写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很快乐。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没有令人感觉很辛苦、很劳累,也说明了孩子们以苦为乐。
4、学生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5、思考并讨论:槐乡的孩子们去采集槐花辛不辛苦?但是,他们仍然感到很快乐,这是为什么?
提示:劳动可以带来收获,所以,劳动是快乐的。
四、达标测试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槐乡的孩子》。课文主要说的是槐树的孩子们采集槐花换取上学费用的故事。他们很辛苦,但同时也很快乐。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孩子采槐米时欢快的心情,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槐树的图片。认识槐树的特点。
2、师:这美丽的槐树会给槐乡的孩子带来什么呢?请打开课文第4课槐乡的孩子。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题目上有一个米字符号。它的学习方法是靠我们运用在精读课文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二、初读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和一时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认读多音字。
jié(结伴)zánɡ(收藏)èi(劳累)
jiē(结果)zànɡ (西藏)ěi(日积月累)
3、认读生词,并理解。
仔细 黎明 满载而归 劳累
4、同桌读课文。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评价。
6、学生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米”是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槐米?
7、全班交流讨论的问题,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时,让学生认真相应的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散发 仔细 勤劳
8、师: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9、指名读课文中第3自然第1句话。
10、师:这是作者用排比句写动物的不同表现,更加突出天气的炎热,也反衬出槐乡孩子们不怕吃苦,勤劳的品质。
11、师: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达采摘槐米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割槐米的?
板书:男孩:爬削
女孩:捡塞
1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4、5、6句子。
1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的4、5、6句话。
⑴问描写男孩子采摘槐米的动作词是哪几个?以“爬、削”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男孩子怎么样?我们应该说出怎么样的语气?让学生竞读,看谁读出男孩精明能干的语气。
⑵问第6句话作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写出了槐乡的女孩捡槐米的动作怎么样?将劳动写得怎么样?哪我们用什么语气读第6句了,让学生竞读。
⑶指导分男生,女生读4、5、6句子。
14、师:问以第二自然段4、5、6中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怎样?
15、让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的第7句话,让学生说“满载而归”的反义词。
16、师:第3自然段的第7句话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
板书:满载而归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请同学们用笔写出你喜欢课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2、现在你们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内容,你为什么喜欢?
3、你们通过课文的朗读认识了槐树,认真了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勤劳能干 快乐
4、师:小结:对这也是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快乐不是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吧!
5、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做过哪些劳动。如,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要求回去写一写自己做事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男孩:爬削
槐乡的孩子 满载而归,勤劳能干快乐
女孩:捡塞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关键: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糖水灌着长大的,不懂劳动的辛苦。通过本文学习,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时的快乐和喜悦。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策略: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前面有个﹡。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提示的作用,以及要求。学习略读课文,可以借助前面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再读课文,尽量读准读通。
5.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6.随机出示课文第一段,感受槐乡孩子与槐树的亲密关系。
7.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学习提示的第一个要求)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浸在槐花、槐米的香气里的?联系课文第二段的重点词句说。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三四段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样?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2.那他们又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5.同桌合作朗读,练习后比赛。师生共同评价。
五、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反馈练习
一、照例句写两个句子
例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斩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童年是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就在于他们的童年的欢乐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他们比许多成年人更懂得劳动的快乐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着天天的槐花香,也带有浓浓的乡土情
作者首先用鸟瞰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洋槐开花后槐乡动人的景色这景色有槐乡的全貌,有槐花的具体形象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槐花的味美然后作者写了孩子们生活在槐乡的世界里的自由、自在美槐乡的五月是幅画,画出了槐乡的秀美景色;槐乡的五月是首歌,唱出了槐乡孩子的幸福生活;槐乡的五月是首诗,抒发了槐乡孩子的美好心情
槐乡八月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槐乡的孩子从五月和八月,槐乡美和槐乡的`孩子美两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丽、快乐的槐乡景象
教学建议
槐乡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并结合部分段落,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教师优美的诗句,引出课题《槐乡的孩子》
2.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槐乡有了怎样的印象,对槐乡的孩子有了那些了解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验
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一)槐乡五月的美景
(二)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谈话,营造氛围
同学们,老师姓陈,你可以称呼我为——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上一节课,欢迎吗?上课之前,陈老师想请同学们一同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欣赏完之后,问一问自己,你喜欢这位小姑娘吗?愿不愿跟她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发兴趣
1、导入:有一位名叫尹黎的作家,他在炎热的8月去槐乡收集写作材料,槐乡纯朴的民俗、善良的人们,可爱的孩子,给这位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于是,他提起笔来,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得这篇课文。板书:槐 师边写边问学生:“槐”字是什么旁?“木”字旁,那跟什么有关系?(树木)师:是的,“槐”就是槐树。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认识槐树姐姐呢?(想)槐树姐姐也很想认识我们,却被一群“拦路虎”挡住了去路,她让我们先把这群“拦路虎”给赶跑。然后就来跟我们相见。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l 集体反馈。利用生字卡片出示字词,重点强调读音。
bāo rǎn dā sāi
花 苞 染 料 耷 拉 塞 着
mì lǚ chuī dàng
觅 食 缕 缕 炊 烟 飘 荡
l 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师:“拦路虎”扫除了,槐树姐姐来了。(播放课件)我就是槐树姐姐,一般高15-25米。在每年7—9月间开花,花淡黄色,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的花苞米粒般大小,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花呢?(播放课件)我叫槐花,人们又常称我为“槐米”。我的花和果实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染料。
l 槐树特别多的地方,我们称它为“槐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槐乡” 去认识一群可爱的孩子。
2、揭示课题——《槐乡的孩子》。
三、通读,潜心会文
师:拿起稿纸,放声地读2遍,争取把句子读通、读顺。读完之后,你觉得槐乡孩子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四、品读,披文入境
1、让学生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划出描写课文插图中孩子们劳动的句子。读后交流:
2、出示: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l 学生自读句子。(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当作者路过此地时,发现孩子们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干活,觉得孩子们真辛苦!你能找到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理解“耷拉”。
师:怎样热的天气,请问你们一般在干什么?
师:这样热的天气,可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回读)
师:你觉得槐乡的孩子辛苦吗?(辛苦、快乐……)
我觉得是快乐的,请同学们到文中寻找支持你观点的句子: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师:槐米是哪来的?(自己采摘的)(为自己挣钱交学费而乐;为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乐。)(勤劳懂事)(他们自己采摘,去挣钱是多么快乐。)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抓住重点词:满载而归——载着什么?(槐米、书本、学费、衣服、糖果、喜悦、欢笑、幸福……)当孩子们满载怎样多的东西而归时,他们唱着快乐的歌声,如果是你,你当时可能唱着什么歌,你能哼两句吗?(为自己的劳动硕果而乐)回读孩子们劳动的画面。
3、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他们在梦里梦见了 。师: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不管什么梦想肯定都会得到的。(回读)
4、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为明天又可以劳动而乐)
师: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每天都会出现同一个火热劳动的画面。
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每天都会出现同一个火热劳动的画面。
再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每天都会出现同一个火热劳动的画面。
(播放课件)这就是孩子们劳动的画面。(播放笑声)
师:你能通过孩子们脸上的神情与笑声,猜一猜他们当时在说什么?这么自在的画面,就让我们来自由地读一读吧。这么祥和的画面,就让我们来尽情地读一读吧。这么快乐的画面,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五、定位,提升情感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是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拓展。快乐写话卡:
通过对槐乡孩子劳动情形的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个怎样的槐乡孩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槐乡孩子,我真想对说:“。”
3、延伸。
作者见我们孩子这样会读书,就托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劳动是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只有付出艰辛地劳动,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作者赠言
六、链接、课外延伸
喜欢阅读的你,读一读《背篼》或《竹笠》;
喜欢习作的你,写一写《槐乡孩子印象记》;
喜欢音乐的你,填一填《劳动快乐歌》的词;
喜欢画画的你,画一画《槐乡的孩子》的图画。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者分析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资源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活动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
生:爸爸带我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玩最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部华侨城玩我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快乐。
师:真好!我们快乐的生活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什么是槐乡,(师正音槐字)
(出示课件:欣赏槐树)
(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
师:说对了,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发现(板书发现)、多表达。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如: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活动2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关键: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爬削
女孩捡塞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7
【案例:人教版第五册《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朴实、明快、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把本来辛苦的劳动描述得轻松快乐。体会文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曾听一位老师这样执教这篇课文──
学生读好课文后,老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关于词句的问题:月落柳梢是什么意思?
老师让这个孩子读出月落柳梢所在的句子:月落柳梢,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老师说:联系下半句,你就知道月落柳梢是──
孩子回答:是晚上。略一沉吟,孩子又问:那为什么课文写月落柳梢,而不写晚上呢?
老师有备而来,惊喜地说:问题问得好!文中还有这类表示时间的词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兴趣盎然地回到文中,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他们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是──
生:清晨。黎明。
师: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是──
生:傍晚。傍晚时村里人开始做晚饭。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这样写,读者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具体生动。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以学生的回答语言更具体生动作了终结。接下来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你还有不同的表示清晨中午晚上的词句吗?
生:烈日当头可以表示中午。
生:公鸡开始喔喔地歌唱表示黎明。
生: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太阳落山可表示傍晚。
师:你们积累的可真多。
【反思】
本案例中教师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课后我细细推敲,总感觉这一教学环节有些到喉不到肺。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文本表面意思,而应该引导学生品出字里行间的精妙,品出字词背后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该架桥体验的要架桥体验,该点破的要点破,该讲解的要讲解。
傍晚夜晚黎明等仅仅是时间,而课文中月落柳梢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等既是对傍晚夜晚黎明这一时间概念的展示,也是对槐乡环境的诗意描绘早晨,云雀欢唱,歌声悠扬,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傍晚,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温馨的感觉跃然纸上;夜深了,明月皎皎,垂柳依依作者用图画式的语言写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诗意与孩子们以苦为乐的劳动互为衬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把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替换成相对应的时间概念,句中的诗意孩子毫无所感,这样处理,实在是可惜了这些韵味无穷的句子。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理解,老师只是以学生的'一句语言生动优美来作结,我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具体生动?学生不见得有多少感触。如果老师再引导学生往前走一步,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换到相应的句子中,让孩子们读一读,把替换后的句子和课文的原句比一比,让文中的描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如果学生的体验还不到位,教师还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渲染,如:窗外,明月皎洁,垂柳依依,晚风轻拂,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子,温柔地抚摸着劳累了一天后刚刚进入梦乡的孩子,梦中的他们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相信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就能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为什么这样写的认识又往前走了一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槐乡孩子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近这群孩子,走近他们的生活。
2、我们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最爱吧!(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
3、生自由说感受。
4、能够和这槐树朝夕相处,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快乐。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受槐树
1、课文是怎样描写槐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槐树的句子划出来。(CAI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你发现了槐树的什么特点?
4、如此可爱的槐树,一定要好好读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读。
6、师生减词对比读。
7、师:香味虽淡,却沁人心脾,飘到你的……
8、女生读句子。
9、师:这清香淡淡的,槐乡的孩子闻到了吗?真的闻到了吗?一定闻到了吗?
师:是的,他们闻到了。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问候他们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大汗淋漓时,给他们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树;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课件:
当________,________。
10、槐树时刻陪伴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温暖……)
11、槐树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什么?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希望。
师:此时此刻,提供他们学费的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指生答)(板书:亲人)
三、再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们纯真的友谊
1、那八月里,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
(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你划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读找到的句子。)
⑴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①指几名男生读,生评。
②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③热吗?女孩们,带毛巾凉水了吗?准备怎么做?
④请生说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乡的孩子们又是带着什么心情削呢?(快乐)
为什么那么快乐?
⑤男生齐读。
⑶师:这时,女孩在干嘛?
课件: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女生读。
男女合作读,男女生分别读写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动作。
师: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树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师:在树上树下,孩子们还会干什么呢?
5、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
(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
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6、师:是呀,槐乡的孩子尽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楼大厦,吃不到美味的汉堡包,但他们却是──
四、悟情拓展
师: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让我们深情地看看槐乡、看看槐树、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写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当然,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五、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棵无心的槐树也变成有情之物。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难点】
让孩子通过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若有新词句,应给予适当指导或讨论来解决。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并回忆自己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事。生字卡(做好提前预习生字)将课文读通顺等等预习工作。幻灯片(从事各种劳动的图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发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
生:老师,我想略读课文应该就是简单的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意思,说的很有道理,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槐树的孩子》板书课题,重点出示生字“槐”,读课题。
师:见过槐树吗?谁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下?
2、读了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槐乡的孩子平时都爱干些什么?
师:好,就顺着你们自己的思索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自读课文
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请生当小老师,巩固生字、字音。
2、你们喜欢槐乡的孩子们吗?说一说槐乡的孩子可爱之处。
归纳:
⑴ 勤劳懂事儿。
⑵ 吃苦耐劳。
⑶ 以苦为乐。
3、论不懂之处,预测:槐树,槐米(幻灯片图片理解)形象直观。耷拉着,炊烟。
四、读全文
去体会一下孩子们的可爱!先自读或同位齐读。你认为可爱的地方?
再齐读。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在学习时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0
学习者分析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资源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教学过程实录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精选两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1
1.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槐乡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会充满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ppt2)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槐乡孩子可爱的语句。
三、检查预习
1、读准词语(ppt3)一般花苞耷拉塞着缕缕炊烟磨刀
2、理解词义(ppt4)耷拉:下垂。入药:用做药物。满载人归:课文中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入中药。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3、认识槐树、槐米(PPT5、6)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组读课文,读完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原因。
3、那些句子写出了槐乡孩子的可爱?(ppt6、78910)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句话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懂事。
(2)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勤劳。
⑶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快乐。
五、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课后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六、课后拓展(PPT11)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与快乐,既而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语言。
2.采用学生个体自读与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
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展示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生用《新华字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里出现过不少的花,有绒球花和太阳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们见过槐树的花吗?它是可爱的还是美丽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一群槐乡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
生:好啊。
2、解读课题
(1) [板书课题]读准字音,重点出示生字“槐”,读好课题。
(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是槐乡的孩子)
(3)借助图片让学生捕捉信息,了解“槐花”
(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
需要注意的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因为大多数孩子没有见过槐花,要用比较形象而简单的语言进行介绍。
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
1、师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字典读准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和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利用小黑板出示字词,师在学生自读后重点强调一些易读错的读音和字形。如:读音方面的bāo rǎn dā sāi 花苞 染料 耷拉 塞着
mì lǚ chuī dàng 觅食 缕缕 炊烟 飘荡
而词语释义方面有:结成了伴、知了、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等等。这些都可以借助较为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以方便理解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建议,引导学生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结合起来说。
2、师归纳:课文讲了槐乡的孩子们在八月里的一天上山采摘槐米的事。[板书:采摘槐米]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1)哪些语段向我们介绍了槐乡孩子一天的生活?(第三、四自然段)
2)具体写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经过的又是哪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3)默读具体写槐乡孩子一天生活的语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阅读感受。
4)交流阅读感受:如槐乡的孩子真勤劳啊!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再有你们喜欢槐乡的孩子们吗?说一说槐乡的孩子可爱之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概括信息点。(勤劳、懂事、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而他们的可爱是表现在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学费,不向爸妈伸手要钱等)
过渡:刚才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热爱劳动这一点,还有同学说槐乡的孩子劳动着也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具体描写采摘经过的第3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那一份快乐。
5、重点讲述槐乡孩子们快乐劳动场面(第3自然段)。
(1)用波浪线划出具体描写采摘槐米的句子(4—6句)
(2)交流中建议学生读出快乐,教师通过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动词、比喻句、文句的节奏感等)、指导朗读
(3)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男女生分句合作读,师生分句合作读,引读等)朗读句子,积累语言。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瞧,我们从男孩女孩合作采摘这个片断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随机板书:合作采摘)
过渡:合作采摘是快乐的,这一段前几句话和后几句话又在写什么呢?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他们的勤劳与快乐呢?
(5)师归纳:早起出发(1—3句)满载而归(第7句)
在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随机小结:劳动的时间很长,但劳动的成果可喜,孩子们心情快乐。
6、以段带段,回环朗读
师:槐乡的孩子们早起出发,来到山上合作采摘槐米,每当炊烟四起满载而归。当月落柳梢时,劳累了一天他们才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他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第二天,假若是晴天,天气依然炎热。
鸡热得——
狗热得——
蝉热得——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
男孩——
女孩——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又是——
月落柳梢——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师:每年的八月,每年八月里的晴天,槐乡的孩子都是忙碌的,但也是快乐的,因为勤劳的他们不想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他们有劳动相伴,有快乐相随,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槐树,难怪课文一开头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
四、回顾全文,赏读品味,总结提升。
1、划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积累背诵):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4)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2、用一句话抒发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生畅谈)
3、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其实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无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劳动吧,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拓展延伸。
1、快乐写话卡:通过对槐乡孩子劳动情形的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个怎样的槐乡孩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的槐乡孩子,我真想对说:“( )”。
2、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同步练习上的《纸船印象》
七、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八月 黎明
早起出发:勤劳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 女孩——捡)
满载而归(快乐的歌声)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副板书: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在学习时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3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是这样预设教学过程的: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槐乡的孩子》,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你们的发言真好,都说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事情。对,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一起去看看槐乡孩子的生活吧!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四人一小组互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朗读能手。
3、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一遍。
4、教师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5、分组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6、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7、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8、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请你谈谈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四、教师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课后反思:
因为是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在读上,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以及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出了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拨出来的。
本文也有很多适合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比如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和槐乡孩子干活时的的句子。为了让孩子积累这些句子,当有些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孩子们劳动的快乐,而且也体会到了语言的优美,此时我鼓励学生对于此部分尽量熟读成颂,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当堂背诵。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每一环节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在以后的略读课文中我打算在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此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关键: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
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快乐劳动是快乐的勤劳
辛苦
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