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 篇1
《红楼梦》写尽人生悲欢,即使早年富丽堂皇,但最后还不是空欢一场,令人感叹!
正可谓自古红颜多薄命,黛玉身世悲惨,却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只可惜命运凄苦。苍天迷茫,捉弄如此一位弱女子,你于心何忍?黛玉虽看似娇娇滴滴,但你们可否想象过黛玉的悲苦。黛玉没有父母,无依无靠。迫于无奈,寄宿于外祖母家,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加上自身柔弱,身体欠佳,黛玉更是为自身的被而感叹万千。黛玉的伤感令我为止动容。黛玉对自己的爱情是痴情无比,未料最后却被爱所伤,为爱所亡,令人痛心。黛玉的美不是那浮华世俗,而是一种气质和神韵。她超凡脱俗,气质极佳,更重要的却是那诗人的才气。黛玉学识渊博,作出的诗更是令人叫绝。“桃花帘外东方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是黛玉的绝诗,情感蕴含着哀伤,让人叹悲!
而另一位绝色佳人薛宝钗,却也被命运捉弄了一辈子。宝钗情归宝玉,众人相继撮合,最后成婚,却只是空欢一场。宝玉的心早已死了,跟着黛玉的.魂魄去了,已经灭了,怎会有心去顾及这些尘世姻缘,最后害宝钗终生守寡。宝钗无意,只是众人撮合,宝钗也无能去反抗什么。自从黛玉魂去,贾府就遭受厄运不断。她们残忍的拆开了一对鸳鸯,怎能不令人悲叹。黛玉和宝玉本是郎才女貌,除黛玉这般清尘脱俗的女子,无人能配宝玉。但命运捉弄人,因为种种原因,宝玉和黛玉了断尘缘,人间地府,何能比较?虽说薛宝钗肌骨莹润,也是个美人胚子,但相比而言,还是黛玉和宝玉才是绝配。宝钗和黛玉的美是不一样的美,宝钗大方秀气,黛玉清雅脱俗,颇有柔美之感,两者不能比较。
我为宝玉、黛玉、宝钗的情感纠葛而痛心,也为上天对她们的捉弄而感到不公平。《红楼梦》中没有对与错,只是人心的自私和贪婪。罢了,罢了,不知黛玉者,必不能懂《红楼梦》。黛玉本身就是寄宿在荣国府,是外祖母家,凡事都要谨慎小心,不能唯她独尊,你们就没有想过黛玉吗?你们只认为黛玉哭哭啼啼的,活不长,便把宝钗许给宝玉。是你们一手毁灭了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
但一切早已无济于事,无法挽回。宝玉的魂随着黛玉的离去而毁灭,宝钗就算有了宝玉的人,也没有他的心,这又是何苦呢?贾母最终也接受不了,痛悲死去。凤姐,你聪明一世,却毁于自己。你一生打尽算盘,最终却被自己所害。倘若你们不拆散宝玉和黛玉,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贾氏如今也不会这么狼狈。终生算计别人,最后终被算计所害。
正如作者曹雪芹本身,出生高贵,但在晚年却穷困潦倒,正如《红楼梦》一般。家大财大,但最终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之后,便穷困潦倒,失去一切。曹雪芹是通过《红楼梦》来写尽自己一生的悲欢离合,让我们感受一种悲。
《红楼梦》揭示的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现象。奋斗了一辈子,即使曾经荣华富贵,但最终却穷困潦倒。一生中徒劳奔波,最终却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梦醒了,就碎了。我们的人生不需要太辉煌,在辉煌和平凡二字中选,宁选平凡。脚踏实地的走过一生,不要太富贵,以免承受不了最后致命的搏击。
正如人们对《红楼梦》所言,“爱恨情仇终为尘,荣华富贵都成空”。红楼梦,就是一场无缘的梦,梦醒了,曾经的一切也都破了,最终也不过是空来一场悲欢……
读《红楼梦》有感 篇2
在暑期我读了一本有奖征文,这本书的书名叫《红楼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写的,我觉得内容很精彩。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林如海、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薛宝钗、李纨、王熙凤、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雪雁、紫鹃、贾琏和晴雯等等。书上写着贾宝玉有时候疯疯傻傻,林黛玉非常美丽娇艳。
我感觉里面的.薛宝钗有时候笑哈哈的,有时候悲天抢地的哭。林黛玉的贾母非常疼她,但是比起贾宝玉还是更疼贾宝玉,贾政和贾赦是一对好兄弟。里有一篇文章就是伤了姐妹的感情,就是紫鹃和林黛玉的故事,紫鹃在外面绣花,宝玉看见了就问:“紫鹃,林妹妹的病可好了?”紫鹃说:“林妹妹是吃燕窝好的,可是明年回家就吃不到燕窝了。”宝玉说:“林妹妹能回那个家?”紫鹃说:“林妹妹当然回林家。”宝玉听了一下子傻了,晴雯找到宝玉,晴雯看见宝玉脸色不对,就把宝玉送到怡红院,贾母看见宝玉脸色不好,叫紫鹃过来,林黛玉听说宝玉傻了,就责怪紫鹃,林黛玉和紫鹃伤了感情,紫鹃解释清楚了,又和林黛玉和好了。
这篇文章说了不能为一件小事伤了姐妹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在金陵十二衩中,有着“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是她呤出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多愁善感,身体较弱,凄惨的身世使她带着“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芳魂飘散……
还有着活泼机灵的宝钗,妩媚风流。宝钗的.气质,举止大方,可爱至极;健康丰满,稳重大方;她有睿智的思想,内敛的性格,丰富的内心,体恤的本性。宝钗属于聪慧的一类……
我还忘不了王熙凤。她识大体顾大局,大事小事都被她策划的井然有序;她令行禁止,很能干;她做事很利落,很严格;她拥有胆量与魄力,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不怎么喜欢林黛玉那种弱柳扶风,但我要学一学她的才华。我也要学学宝钗的气质大方,相反,我有点小气,有点过于斤斤计较。我还要学习王熙凤那种勇敢的精神。
《红楼梦》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好的女孩!
读《红楼梦》有感 篇4
无数的挫折只是生命旅程中小小的插曲,实现理想,勇敢地向自己挑战挫折!550字作文当你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梦想时,就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总有一天,你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摸着了这些门道,我又继续向上攀,攥、拉、抠、捏、握、推等方法全部用上了,渐渐的,我已经筋疲力尽,腿抖得像筛糠一样。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yu,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yu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yu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 荡,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yu,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yu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yu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yu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yu,黛yu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yu的眼睛。黛yu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yu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yu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yu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yu。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yu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yu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yu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yu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yu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yu的关系,让黛yu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yu,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yu的猜忌。
黛yu死时,只说了半句“宝yu,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yu,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yu,另娶宝钗,这令黛yu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yu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yu。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yu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事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