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滴水穿石》有感

短文网

2025-09-0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滴水穿石》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滴水穿石》有感 篇1

今天,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学完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形成的原因是在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便滴穿了石块。同时还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走遍全中国,尝草药,访名医,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从小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即使到了晚年,仍然坚持每天作画,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古今中外哪个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呢?

由此,我想到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学习的楷模,还被人们称为“书圣”,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传说,王羲之少年时代学了一段时间书法,为自己停步不前十分苦恼,而且心灰意冷,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一天,他又写了几个字,越看越觉得丑,便到外面散步。他漫步来到一座山下,抬头一看,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小溪流水,清澈见底,鸟儿鸣叫的十分好听。由于迷于游览,忘了返家,傍晚肚子饿得咕咕叫,想就地找些东西吃,他来到一户农家说明来意,主人是位瞎眼婆婆,可做起事来十分利索,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他好奇地问老婆婆是如何练出这等功夫的,老婆婆笑答:“啥窍门儿,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听了这句话,联想到自己的书法,不禁茅塞顿开,忘了饥饿,一口气跑回家,抓起笔,埋头苦练起来。

我坚信: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读《滴水穿石》有感 篇2

在广德太极洞深处,有一块大岩石,已经被洞水滴穿,这么坚硬的岩石是怎么被洞水滴穿了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缓缓地不停地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坚硬的岩石,完成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为什么能使坚硬的岩石洞穿呢?是水滴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又有什么事不能成功的呢?

譬如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观察石头,石头就如生命一般。一次,他的妻子拿一个岩石标本压咸菜,做完后随手将“标本”丢了,李四光则伤心地要死。

再如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制造炸弹,则九死一生,亲弟弟被炸死,老父亲也被炸成重伤,但诺贝尔没有放弃,仍旧勇往前进,最后研究出来了炸弹。

我们都知道,雨水从天空上落下来,威力远大于水滴,却不能将石头击破石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雨点没有集中一个力量往同一个点上射击,也没有坚持不懈。你看: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3年。他们正是有了梦,每一天追逐着梦,在同一个点上射击,永不停步,努力着,永无止境,奋斗着,终于迎来曙光。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读《滴水穿石》有感 篇3

今天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讲的内容是太极洞里有一块石头,水滴经过长年累月,终于把石头上滴出了一个小洞。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比如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现代书画家齐白石等等。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石头中的小洞,竟是被那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水滴靠着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用自己渺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顽石。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要想成功就得有这种精神。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做成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专一的目标,即使水流不断,又怎么能“石穿”呢?如果不是矢志不渝地朝着一个目标奋进,而是东撞一次,西撞一次,能行吗?

有人看到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的明珠,就幻想当数学家,于是开始钻研数学;可是看了一本好小说以后,就转而想做作家大梦;可作家的梦刚刚开始,又迷上了音乐。又是弄专业书,又是拜师,仿佛自己不久便可以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就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成功的道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块块困难顽石,获得成功。

读《滴水穿石》有感 篇4

最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谁也不曾想到,太极洞内那不起眼的水滴竟能滴穿石块。小小的水滴靠着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用渺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顽石,真是了不起!

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草药,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从小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权;白石老先生不管年老体弱,始终挥毫作画,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诺贝尔不顾生命安危,坚持不懈地做实验,让炸药更安全,更实用……他们人人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伟大的成就。

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假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做成什么事呢?现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少了。只知道花钱买东西,还嫌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有许多年轻人,因怕苦而放弃了专一的目标,放弃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他们今天看了一本小说,明天就要当作家;听了几场音乐会,也要成为歌唱家;看到有人赚了大钱,又想下海经商办公司……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成。究其原因?那就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没有专一的目标,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是啊,成功的道路上,定然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块块“顽石”,取得成功。看看过去,哪个成功者没经历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他们都没有退缩,更没有倒下,而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攻克前行路上的一个个“堡垒”, 最终取得胜利;展望明天,想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面对目标,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同时还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读《滴水穿石》有感 篇5

最近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我从坚持不懈的李时珍;孜孜不倦的爱迪生;持之以恒的齐白石身上明白了“目标之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细细品味遐想,古今中外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人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而成功的吗?

明朝末年的大诗人唐汝询虽然幼年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知经历过多少个酷暑、严寒,他都坚持了下去,终于,他成功了!他用那超乎常人的毅力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诗人。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好奇心十分强遇到不懂得的问题便请教母亲,一生以“滴水穿石”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最后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十一岁时缀学回家,1787年还担起了家庭经济重担但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未因艰难困苦的生活而放弃、屈服。而是开始自学,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贝多芬十三岁时任宫廷乐队习惯建琴手;十四岁时任宫廷乐队第二管风琴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天才音乐家。

放眼前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再看看我,一种无言的惭愧在心头漫开,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锻炼身体,特地给我报了舞蹈班。一开始我的兴致特别高,每个星期都嚷着要去。可是,随着难度增大,我也从开始的从不迟到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渐渐地,我对我对舞蹈产生了厌恶,对舞蹈老师产生了厌烦,对舞蹈教室更是产生了不屑一顾。每次都要妈妈连哄带愿意去。时隔五六年,每当路过舞蹈教室,我对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目标之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涓滴大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它昼夜不舍的滴坠。

目标之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