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02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1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美在理解、美在无私、美在伟大。它告诉我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爱就是潜移默化。

李镇西老师在他“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论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让人羡慕的爱。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每一位学生的心。《做最好的老师》成了我的理想与追求,是我教师生命中一盏希望的灯塔、一本智慧的宝典、一个我随时可以求助的良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2

这学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还给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到启发,用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亲香宝宝”转化为“让我闻闻你香香的手”来激励我班幼儿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3

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我。证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远做不到,可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意味着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也在不断的反思自我,怎样才能做的最好,也在时时刻刻的努力使自我做得最好,可是总是觉得不够满意,总是以别人为榜样,总是问自我,自我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出色,自我也很努力,怎样没有人家优秀,所以困境总是困扰着我,自我压力很大,也很郁闷。所以总是给自我施压,让自我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我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中慢慢的放松了一些压力,一路走来,慢慢顿悟出自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我比的好,怎样和自我比呢?那就是今日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日提高了。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坚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的好。今日的'时间是否有浪费的现象,今日做的事自我是否满意,如果满意的话那就会很塌实,慢慢的自我变觉得塌实了很多,充实了很多,心境也就愉悦了很多。慢慢会树立自信,自我便更加热爱自我的工作与学习了。

经验告诉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提高,慢慢的我们就会高兴很多,欢乐很多!

作为一名老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你的课堂。你的学生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茁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你离做最好的老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活力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梦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一天自我能做好的事,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与不幸,最终也将赢的人生的欢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做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内心收获一份宁静,让我们远离浮躁,让自我更加踏实与充实。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4

当老师真好!一个暑假能有很多时间让自己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并能静下心来看很多的书籍。真高兴,我又读了一本好书,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说的话;“做最好的老师!”这是他对自己说的话。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做最好的老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做这样的老师,多么有意思!

“做最好的老师!”,不用跟那些著名的教育家去比,因为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是自己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而是应该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能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这样的境界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反思自己,真是很惭愧,因为每天繁琐的工作,总是让自己静不下心来,好像就没有心思去想自己做得怎样,而是忙着把工作做完就行了,以“忙”和“累”为借口,从来就没有去反思过自己,去把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相比。回想自己刚当老师时,心中立下的目标就是当“最好的老师”。

可很多时候,能想到的事,并不一定就能做到。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努力改正,每天反思自己,是否有新的领悟,是否有新的收获。

“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是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5

在读过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受益匪浅,摘抄一部分,自己享受也和朋友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享受。

“喜欢孩子”和“爱学生”当然有联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天然的感情倾向,和品德没有多大关系;而后者虽然也属于一种感情,但更蕴含着一种教育者的责任,他与师德有直接关系。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推敲这二者的区别:“喜欢孩子”可能是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包括宽容他对教师的“大不敬”!——摘自《愧在初为人师》

有些老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的“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老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她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立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摘自《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基础教育界近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的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我理解这句话中“ 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蹲下去和孩子说话”,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更高境界的师德”——如果“蹲下去”纯粹成为了一种姿态,那说明教师的心并没有“蹲下去”,所谓肢体的“蹲下去”不过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已,骨子里还是把自己看得比学生高。——摘自《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教育,不能以任何神圣的理由剥夺孩子的童年;这话反过来就是说,教育,应该把童年还给童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