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1
今天,当我翻开那本陈旧的《十万个为什么》时,思绪就被书中一个个新奇有趣的问题牢牢地牵住了。这时我想: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不也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开始的吗?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吧!没错,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一个小小的疑问开始的。据说有一次,牛顿去郊外游玩,累了就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牛顿看了看手中的苹果,觉得很奇怪,心想: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往下掉而不是往上升?带着这个疑问,牛顿急忙赶回家里研究,后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终于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从而能把物体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
问,是成功的起点。科学如此,文学亦如此。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是善问的代表。他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十分新奇,就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后来,人们把这种虚心求教,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且不说这些拥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们,我对“问”也有切身的体会。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独自在家,突然窗外蜻蜓成群地低飞,我很是好奇,便到阳台上去看个究竟。谁知,不过一会儿,竟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为什么下雨前蜻蜓会这样低飞呢?于是我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后来才知道通常在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湿度相当高,而在蜻蜓飞翔的时候,一遇到潮湿的水气,往往会把翅膀沾湿,尽管蜻蜓的飞翔能力再强,由于沾湿的身体较重,也就很难像往常般的在较高处飞,而只能作低空翱翔。这时,我豁然开朗,心里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虽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但,是甜的。
的确,当你提出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你会体会到一种莫名的快乐和满足感,我想这应该就是问的魅力所在吧。合上《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似有所悟。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会问,敢于问,善于问,将学与问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也可以让人增长知识。我觉得这两句话都说得很好,因为读书的确是这样,我就亲历了这读书过程。
我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化学版本。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去实践,感知实践的过程,体会得到答案的快乐。
这本书的第一篇就讲了一个重要的化学知识——为什么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想大家都知道由碳、氢、氧、氮、铁组成的,当然还有许多元素是大家不知道的`元素。当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的元素“结合”起来以后,就组成了数不清复杂的物质。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氧和铁都是元素,但是它们组合成氧化铁就不是元素了。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干冰”是冰吗?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有的人会说是的,而有的人说不是的,因为他们是瞎猜的,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知道干冰不是冰。读书让我增长了知识。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干冰吧。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曾经有几个地质勘探队员去勘探油矿,他们用钻探机打孔,钻到很深的地方,突然,地下的气体以极高的压力从钻孔里冲了出来。顿时,钻孔口喷出了一大堆白色的“雪花”。
好奇的地质勘探队员上前滚雪球,结果,手上不是起了泡就是变黒了。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干冰”。干冰不是冰,因为它不是水凝结而成的,而是有无色的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铁桶里,再一加压力,它就变成水一样的液体了。如果温度很低,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宛如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干冰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因为它的温度达到零下78.5度。
《十万个为什么》里的知识真丰富,再给你说个为什么。为什么水不能燃烧?这个问题看来有些多余,大家都应该会知道的,可是真正研究起来并不是我们想得那样简单。燃烧通常是指物质和氧气剧烈化合的过程。有些物体即使在常温下也会有机会和氧气“见面”,它就立刻同氧气“结合”在一起自动燃烧起来。当然,有不少物质和氧气根本就结合不来,不论你把它怎样加热,它也不会燃烧起来,水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不能燃烧起来的。
还有无数个“为什么”,我不能给你一一列举出来,我真诚地邀请你和我一起走进书的世界里。让他告诉你更多的“为什么”。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让我有了新的目标。在课余的时间里,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3
我们在生活当中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疑问,问爸爸妈妈他们也讲不出来的问题,而《十万个为什么》能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难题。这本分别介绍了“宇宙探索”“动物秘密”“植物奇观”“人体奥秘”“科技之光”“军事天地”和“文学艺术”。
“宇宙探索”里,我知道了在太阳系里不单有我们八大行星。还让我知道了天外来客——小行星。
在动物秘密里,我知道了鸵鸟为什么不会飞,那是鸵鸟的祖先与生活环境相应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沙漠生活。
从植物奇观里,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花原来是生长在苏门答腊岛和婆罗州的阿诺蒂花,它的直径有一米左右,重6·7千克。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就是一位无声的老师。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1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不得不惊叹科学的无穷奥妙,知识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自己犹如海洋里的一滴水般渺小。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稀奇古怪的生物,还有很多我从没听说过的科普真理‘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海洋是蓝色的宝库?为什么地震前后日光会自己回发光······每一遍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它不仅能帮助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学习兴趣。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不过现在我懂了天体是怎么形成的,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颗‘’小行星‘’原来宇宙是如此的广阔无限啊!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以前的我理所当然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知道了是因为由于海水含大量的'盐类质。氯化钠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的;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有苦有咸。啊!原来是这样啊!好奇妙! 《十万个为什么》为我解答了许多我疑惑已久的问题,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籍趣味性,知识性,都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十万个为什么》就像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库的大门,使得我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我爱《十万个为什么》,我爱科学。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它叫《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就像一片知识的海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科学。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小猴子。据说人的脑子重量占全身的20%,而猴子的大脑却占全身的16%。可见猴子的`思维与人类很接近。
这本书还有很多的科学故事,比如《昆虫如何自卫》里讲述了很多昆虫的自卫方法,比如:在草地上生活的蚱蜢,皮肤和青草一样的颜色,不容易看见它。还有一种昆虫叫螳螂,当危险来临时,一下子伸出两把“大刀”把敌人吓走。还有一种叫叩头虫的虫子,当遇到危险时,直接躺在地上装死,逗得我哈哈大笑,停都停不下来。
这本书里有一个让我非常惊讶的事:狗在行走时总喜欢东嗅嗅,西嗅嗅,然后把腿一抬,直接撒一泡尿。这怎么回事?我向下一看才知道,它是用这种方法扩大其自身的领地呢!
这本书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你们喜欢吗?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5
这是一本神奇的科学书,世间的一切在这本书里几乎都写上了,这既是我的启蒙书,也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书。这本书可以解答我所有的疑惑,这本书又像是一个探险的世界,每天我都在其中尽情傲游。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鸟儿的翅膀可以顺着气流,所以它们能在天上飞;小狗的舌头上布满了汗腺,所以它们为了散热只好整天伸着舌头;鱼儿的体内没有肺,只有鳃,所以它们无法在陆地上生活......我曾经一度天真的想过,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神仙?在我的脑海中,似乎只有神仙才能写出一本包含了世界上所有问题的书。
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想要在现代社会立足,不懂科学知识是绝对不行的,反之发现了别人没发现之处的人是伟大的,虽然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上我们没有发现和没有办法解答的问题数不胜数,比如宇宙黑洞的奥秘,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宇宙的体积,到底有没有外星文明......这些都是人类目前所无法解答的,而这些未解之谜的解答者,就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
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同时也对它的发现者,大科学家牛顿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牛顿在大树下坐着,通过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产生了好奇,通过一系列繁杂深奥的数学公式的计算,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十万个为什么》中还向我们概括性的介绍了些许的草药和明朝医生李时珍写成的那本震惊世界的医学巨作《本草纲目》,其中包含了一万一千多种治病的草药方子,几千条医学草药常识,最让我吃惊的是,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李时珍画的草药手绘图!李时珍放弃了在宫中做太医的机会,从三十五岁开始游历全国,撰写《本草纲目》,一直写到他快去世时才完成,这本书是他汗水的结晶,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名垂千古,享誉世界。
《十万个为什么》在我眼里已经不单单是一本书了,它教会了我许多科学常识的同时,也告诉了我探索科学的方法:要想探索科学的神秘世界并最后获得成功,必须要有牛顿的观察力和李时珍那样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具备了这两点,所有科学的未解之谜将在你的眼前净现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