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学过《雪儿》这篇课文,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要飞越千山万水的。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叫《战鸽总动员》,我们的战鸽也是一样。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有一只小鸽子叫小威,它从小就想当皇家战鸽的一员。它报名参加了新兵队,有一天,司令官告诉新兵队的成员:“有一封很重要的信件要送出去,战鸽人不够,只能让新兵队上。”他们经过重重难关终于得到了信件,在回去的路上,遭到猎鹰的袭击,信件落到了猎鹰的手上,猎鹰的'指挥所有重兵把守,只有一只小鸟那么大的口子可以突围,在新兵队里,小威的个头最小,它自告奋勇要求去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最后终于成功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体会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要勇敢,要有志气。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但是我们要像小威一样,年纪虽小,但能壮志凌云,有远大的目标,孜孜以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努力,最后一定能成功。这使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虽然小时候由于疾病变成了聋哑人和盲人,但她身残志不残,一件件事都靠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坚持着去做,最后编成了好多广为传播的书。我觉得,我们就需要有小威和海伦一样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努力拼搏,不放弃,才能实现理想,成就大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若是澄心净耳听,万籁俱静也是韵。”一沓沓书信带着牵挂与希望远飘洋外,将思念娓娓道来。身处异国他乡,傅聪对父亲的教诲,对母亲的挂念也是格外的感激,那时的他已从少年走向青年,何尝不知道父母的爱之深切呢?
手捧一封书信,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写信的样子。头发恍白,长时间因写文章而身体虚弱,但一拿起笔和信纸,他就精神抖擞,仿佛焕发了光彩。刚劲有力的笔迹为他所熟悉,他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晕染了字迹。
信中,父亲常以商量的口吻来向他指正音乐上的不足,告诉他接人待物的方法,教导他做人的道理。词藻并非华丽,都是面对面的家常话,可他深知这些话犹如明灯一样,为他点亮了前途之光。
而母亲的文笔确实更加细腻柔和,字里行间中将对儿子的爱流露出来,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是温柔的语句让他回忆起儿时的温暖,是深刻的教导让他终生受益。爱,有时并不是溢于言表,却如同一个无形的盾牌,坚守着内心。
一封家书,串通了异乡两国的心,连接了浓浓的亲情。家书内容多以谆谆教导为主,教导孩子以做人为主,以做艺术家为次。谈文学,谈音乐,谈做人成了他们一家无形的家风。家风虽为严厉,可这促使傅聪的茁壮成长。
以情思拖于纸墨,以书信落款,伟大的爱飘洋渡海,终以无限感慨与思念画上句号哦,让游子不生孤独与寂寞之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傅雷家书》是本值得当下父母细看和咀嚼的好书。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要以中华文明为准,报效祖国。整本家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也融入在对儿子的尊尊教诲中。
小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于自己看过《傅雷家书》之后,小作者一方面为我们呈现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让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本书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小作者主要是从文章的主人公出发,为我们呈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小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候也是十分用心的,值得肯定!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和孩子们之间浓浓的亲情,读了这本家书明白了作为当下无忧孩子的我们,不能对父母有过多的依赖性,父母过分的溺爱往往变成了孩子们任性的理由。要像傅雷那样和孩子积极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父母应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要做父母的骄傲航帆。通过父母的引导,我们立志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我也要向傅雷的孩子们学习,不要做温室弱不经风的花朵,坚强成为大自然中狂风暴雨后仍然屹立的树木。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对于家书,傅雷是这样说的:“我虽未老先衰,身心俱惫,当年每日工作十一小时尚有余力,今则五六小时已感不支;但是‘得英才而教育之’的痴心忍让未改。为了聪与弥拉,不知写了多少字的中文、英文、法文信,总觉得在世一日,对儿女的责任不容旁贷。”
的确,读罢《傅雷家书》,傅雷拳拳的爱子之心,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想,这一封封家书中,蕴含了傅雷落笔前对儿女诚心的教诲和殷切的希望,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
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执著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封信必然提及的在音乐艺术上的见解和对儿子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难忘的细节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感动。这样的父亲,才能造就如此优秀的儿子啊!连小小的琐事,也不远万里点点滴滴落笔信中!
纵观全书,不难看到,傅雷对音乐富有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要求等等,不仅教会身为子女的我们深刻长远的做人道理,同时也给了许多家长以启迪,教导子女应先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
亲自阅读这本书,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千千万万的读者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