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短文网

2025-09-04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1

高尔基与阿廖沙这两个人物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语文书中明确写着:《童年》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趁着假期,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这本书。它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期间的生活状态。阿廖沙在三岁时,父亲病故,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他从小饱受痛苦的煎熬,受尽外祖父与两个舅舅的虐待,幼小的他过早的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极大的创伤。幸好还有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把他教育成一个正直勇敢,充满爱心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家,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与高尔基比童年,我是多么的幸福。当我在妈妈面前撒娇时,高尔基自己在家搭窝;当我在祖父怀抱里入睡时,高尔基在外祖父膝前遭毒打;当我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听讲时;高尔基在路灯下偷偷地读书;当我在餐馆开心地吃着美食,高尔基在家饿肚子;当我在景区愉快地旅行,而高尔基在家受尽折磨……如果说高尔基的童年是黑暗的,那么我的童年就是光明的;如果说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那么我的童年却是快乐的……

但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我怎会体会到这些,我总是埋怨作业太多,总是埋怨培训班太多,总是羡慕自由飞翔的蝴蝶蜻蜓。这不,我的脾气又上来了——

“妈妈,这稿子太长了,能不能不背!”我看着密密麻麻的主持稿,真想把它扔了!

“宝贝,主持要有主持的范儿,一个称职的节目主持人是很少看稿子的。”妈妈耐心地安慰我说。

“妈妈!——董卿主持的时候还看稿呢!”我抗议道。

“……”妈妈一时语塞,眼神黯淡了下来。我成功了,心中暗暗窃喜,转身将稿纸往桌子上一扔,正好压在了《童年》上。

阿廖沙,阿廖沙,这个悲惨的小阿廖沙为什么长大后会成为高尔基?他的生活环境,他的学习环境远不如我,为什么他能成为世界著名作家?是他外婆的原因?不,应该是他那自强不息、刻苦求知的精神。悲惨的童年并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我呢?董卿是我学习主持的终极目标,还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她主持时能看稿件,我要超越她不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吗?

我看看躺在《童年》上的稿子,再看看一脸茫然又有点失落的妈妈,默默地拿起主持稿,坐下来轻声诵读着。妈妈没有再说一句话,我也没有再开一次小差。那次站在舞台中心,我特别自信,灯光格外灿烂,嗓音分外清脆,当我字正腔圆地宣布活动开始时,台下掌声一阵高过一阵。接下来的主持,我更是游刃有余。成功了,真的成功了,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抱住妈妈,在她脸上亲了又亲。我特别感谢妈妈,更感谢《童年》,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学习的真谛。

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尽管有一天我们会遇到挫折,但我们都要像高尔基一样——乐观坚强、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就一定能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读《童年》有感 篇2

《童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关于他本人儿时的故事。

高尔基原名叫做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的含义是“最大限度的痛苦”。

高尔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4岁丧父后母亲改嫁,便住在外祖父家中,11岁时母亲去世,后来他外祖父的染坊又破产了,家境渐渐的就穷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很不满意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负担。他的外祖母名叫阿库林娜,外祖母给他很多的关心,让孤苦伶仃的高尔基有了许多慰藉。外祖母阿库林娜既是一个小说形象,也是高尔基外祖母的真实写照。外祖母不但教给高尔基追求真理精神的“根”,更重要的是她具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强生活的精神力量,这一切都影响了他的一生。

高尔基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还有着对知识、对生活强烈的渴望,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国家、社会、家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书本及社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积极的追求高尚的精神食粮,将来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童年》有感 篇3

身为一名中学生,可谓是读书千百,然而在这一堆书里,一直有一个亮点在引导我,启迪我,那就是—《童年》。

《童年》这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他三岁父亲病逝,但不知丧父的悲痛。后来外祖母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把他接到外祖父家中。冷酷的生活中,外祖母成了阿廖沙最知心的、最亲近的人。

面对外祖父的喜怒无常,舅舅与舅妈们的勾心斗角,邻居们的异样的眼光,阿廖沙“好像被一种浑浊的溶液灌满了似的,长久地陷进深渊里,失去了知觉、视觉、听觉等等一切感觉。眼前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浑浑噩噩地生活着……”但是,上帝创造了邪恶,也创造了善良,“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等等,也给阿廖沙的童年带来些色彩,但是这些色彩很快被那无情的黑暗给淹没了。就这样,阿廖沙在这阴暗的环境中生活着,这个不幸的孤儿最终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

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未必在何时都正确。社会的黑暗并没有完全侵蚀阿廖沙那幼小的心灵。

我对故事中的外祖母非常的喜欢。是她把阿廖沙领到光明的地方,创造了阿廖沙正直善良的性格,只有她真正关心与爱护阿廖沙,是他童年时代唯一的保护人。她就是阿廖沙黑暗生活中的光明使者。

这位光明使者令一个人的身影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她是我童年的重要角色,是她让我懂得什么叫做关爱。

风呼啸着,天已经黑透了,我刚刚从同学的聚会上回来,心里还在乐滋滋的想着聚会上的事。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只见母亲倚在门边,手里仍织着那件毛衣,时不时向远方眺望,露出焦急的神色,我终于按捺不住那内疚的心情,出现在她的面前,母亲发现了我,用那一脸倦容冲我笑了笑说:“饭热好了,吃吧!”我终于忍不住那自责的泪水,一下子投入妈妈的怀中,哭着说 :“妈,对不起。”母亲用那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一滴幸福的泪水滴在了我的脸上。

《童年》,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爱无处不在,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吧,千万别让它从你的身边悄悄的溜走。

读《童年》有感 篇4

在炎热的夏天,炽热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我坐在书桌前,翻开这本《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里,可是悲惨的阿廖沙并没有就此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得学阿廖沙那坚强乐观的精神。

他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住在阴暗的外祖父家里,常年忍受着外祖父的暴打,并且他每天都受着街上小朋友的欺凌,但是他还是勇于面对,不会屈服。他非常懂事,不怕吃苦,从小就靠捡破烂谋生……当然也有对阿廖沙温情的人,比如说外祖母的温柔,“好事情”的陪伴,以及三兄弟的欢乐。

读了《童年》后,看了书中勇敢坚强的阿廖沙,就想起了现实中胆小柔弱的我。每次走五分钟就能走到的地方,自己却还要担惊受怕,非要父母接送,打扰他们工作,真是一点儿都不独立,我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独立,勇敢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童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导师,也是我久久不能忘记的人生启蒙书。

读《童年》有感 篇5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读了这本书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而感到震惊和同情。

《童年》这本书描述了阿廖沙(即高尔基)三岁时,失去了父亲,随勤劳、干事利索的母亲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外祖父脾气暴躁、爱财如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争吵、斗欧。在这个家里,阿廖沙看见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个家庭,便丢下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不久,母亲突然回来,而后再婚,可她的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常挨后父打。不久,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十分敬佩高而基,他童年生活是那么悲惨,亲人接二连三地死去,他却能够顽强地生活下去,在同情他的同时,清醒得认识到高而基童年生活的时代正是社会走向衰败的时候,在这个衰败的社会,大多数人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高而基当时的家庭生活情况和悲惨的童年只不过是这些千千万万穷苦家庭的一个缩影,有着痛苦童年的孩子何止高而基一个人啊!是没落的国家,是无情的社会造成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同时辛酸的生活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之所以敬佩和同情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即使身处动荡社会和贫困家庭,他也没有气馁,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因为他已经充分领悟了生命的宝贵。

难道这不能引起们深深的思考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