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06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经常听到这句话,随着慢慢长大,我也逐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越来越喜欢读书。

曾经的一位语文老师,在毕业时,对我说:“以后,要做一个书香飘逸的女孩子。”当时的自己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还是坚持读书,希望在某一天自己的身上会有书香散发。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最名的,可是,文绉绉的篇章一大堆,自己总是不能坚持读下去,唯有《红楼梦》,从最初的插图拼音版到现在带有注释的珍藏版,说起来也算读过一本名著了。

自己与红楼梦的接触是由一张图画开始的。

在漫长的时间河里的某一个支流里,自己偶然看到了一张红楼梦的海报,那是一张黛玉葬花的插图。

黛玉飘逸的长发,白嫩的脸庞,古代女子特有的柔情,随风飘散的花瓣,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卷。画中黛玉微垂的眼眸,流露出悲哀与忧愁,那双眸子,至今我都还记得,忧伤之中包含着许多的故事,使人怜惜,更使人想了解她眼里的`故事。

于是自己开始了“红楼之旅”。

一开始读红楼梦,只觉得人物很多,是一本记录家族里的事情的书。

再一次读时,便有些思路。书中以贾,史,王,宁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线,描写了荣府与宁府逐渐衰败的过程。

了解故事的大概后,自己又被曹雪芹老师的文字魅力所吸引。书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十分的华丽。

比如书中最初对贾宝玉的描写: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气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的十分精致,似乎都可以想象出他的样子。

我觉得,不管自己读多少遍,都不能揭开这本书神秘的面纱,书中的很多地方都是相连的,或是有暗示,有玄机的,这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我想,当一个人读了很多的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学习了很多知识后,便能散发出书香,成为一个书香飘逸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手捧一本《红楼梦》,不自觉地嘴里就念出了这些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偏偏是这些荒唐言,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苦辣。

初读红楼梦,我处在云雾中,众多的人物,绕口的古文,丰富的对话都是我目不暇接。只记得了些大概的故事情节,几个重要的人物。当时,你若要问我这些人物关系,我是不清楚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林黛玉动不动就掉眼泪,这样的人我是有些鄙视的。同时,她又爱在言语上计较,动不动就不理别人,我对她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再就是宝玉,说他对黛玉有情,他偏偏又周游在那些个姐姐妹妹中,说他对黛玉无意吧,他偏偏就招惹了。所以,对于宝玉,我也是有几分看不起的。对于开始时的王熙凤,我是有几分欣赏的,她精明能干,心直口快,能说会道;但后来她对尤二姐的步步紧逼,以及为了一点财产而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对她又产生了一点厌恶。总之,开始我对《红楼梦》的印象不是很好。

后来,随着对《红楼梦》背景,作者等方面的了解,我开始理解那些人的行为了。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这也是她所处的环境所定的。想想一个小女孩背井离乡,来到外祖母家,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总觉得自己是个客人,每个行为动作都万分谨慎,生怕叫人耻笑了去。后来遇到所爱之人,可惜天不遂人愿,到最后还是含恨而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了黛玉一生的悲与苦。如此看来,她倒也确实可怜。就如她自己所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至于熙凤,人们说她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没错,她机关算尽,以权谋私,但她也是个率直泼辣之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女子。她不完美,不是个好人,也许《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实在的好人,他们是真实写在书中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影子模范。

真实而又有性格的.他们与她们在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中活着,那一群人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他们为现在的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那个时代的时光隧道。

此刻,我回想着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我觉得那就是一场梦,朦胧而又真实,心里觉得它是凄美的,但又不知它凄在何处,美在何方。就如书中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才是本书的真谛吧!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在一个寂寞的午后,我们也来读《红楼梦》,为书中的人物痴狂,体会其中的滋味吧!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中国上下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渊远流长的历史中发光发亮的名著不计其数,但我认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当属于清朝时的《红楼梦》。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染着他的读者,使人感动,叫人沉默。

作者曹雪芹,在我看来他一生是凄惨的。少年时父亲被革职,全家北迁,生活贫困。后又流落到北京西郊,家徒四壁,爱子重病,却因无钱医治而身亡。在这无奈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人生百态,体会到世态炎凉,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不朽的名著。

说到《红楼梦》,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篇以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题的悲剧。但在我看来,它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作者通过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各种复杂的社会背景来写这个看似和平安宁,实则早已暗潮汹涌的贾府,也成就了很多经典文学人物,比如泼辣有心计的凤姐,老实懦弱的迎春,天真伶俐的晴雯,以及那位可笑的刘姥姥,但让我最难以忘怀又沉思良久的女子,莫过于黛玉和宝钗了。

薛宝钗,出身于豪门世家,所以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以及圆滑处事的为人。她对宝玉有着朦胧的爱情,所以最终他才愿意假扮黛玉嫁给宝玉,从而导致林黛玉死亡。当她在游玩时无意撞见两个丫头在密谈时,她为了脱身,居然可以把问题全部丢给黛玉,足见她的心计和城府。她劝宝玉去博取功名利禄,学习应酬世务以便飞黄腾达,可是宝玉一向是厌恶那些官场腐败之人,自然不悦,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她与宝玉在思想上的分歧,所以她注定了不可能成为保育思想上的共鸣者。但是她的才干、能力以及出生都是最适合当宝玉妻子的人,而且贾薛联姻也可进一步扩大贾家势力。所以贾府的人为了自身利益,用一记偷梁换柱让宝钗嫁给了宝玉。

相比薛宝钗,黛玉的家世就略显清寒了。她出身于书香世家,早期丧母,随后父亲也身亡,寄居在贾府中,所以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的性格与宝钗截然不同,她不会刻意讨好别人,不懂世故,她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当她听到宝玉要娶宝钗时,气急攻心,最后身亡。但她和宝玉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个时代的`背叛者,有这思想上的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贾府人的自私,致使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在这两个女子身上也可以看出一个道理,人的性格会决定她一生的结局。宝钗能干,她成为宝玉的妻子,黛玉清高,成为了宝玉的恋人。如果将角色互换一下,那三个人都不会幸福的。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也醉了世人——走进《红楼梦》一书,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从对她寄人篱下的怜悯,到对她出口成章的钦佩;从对她哭哭啼啼的厌烦,到对她病若西子的怜爱;从对她故作清高的憎恶,到对她焚稿断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凄惨的命运令我扼腕叹息。

她身上的气质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的文采和才华令人赞叹。对于她来说,诗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读着她写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不禁涌上心头,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这是怎样的悲伤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惨的。她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我曾埋怨黛玉命运的不公,让她临死前都没能看懂宝玉对她的爱有多深。但是,我又为她庆幸。若是她活得长久一点,看到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眼泪流干?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纯洁,她如何面对那样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绛珠仙子,畅游于“太虚仙境”。

《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透过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楼梦》,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当时所处封建社会的黑暗。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覆灭,在那个时代,黛玉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终究是黛玉醉了红楼,乱了浮华。走进《红楼梦》,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凄凉……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假期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真不愧为是一本奇书,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在这本书中,林黛玉、薛宝钗无疑分别是《红楼梦》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贾宝玉、林黛玉两人感情悲据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作者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完美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让贾宝玉娶了戴黄金锁的薛宝钗,以至于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写得个性精彩,故事环环相扣,我时常投入不己。读了它,我还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个性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十分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

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能够用在他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黛玉离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个性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在一齐玩耍,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要好,这在当时是社会所不能容的。但是,作为当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的女一号,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人物!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也闺成大礼。宝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构成了强烈的比较:一边悲,一边喜;一边哭泣,一边欢笑;一边热闹,一边冷清;一边管弦丝竹闹翻天,一边傀瘣魍魉把魄牵。我读到悲处悲,读到喜处更悲,给心灵以巨大的的震撼。我恨不得钻到书里,跟宝玉说一声,那不是黛玉。

我读了《红楼梦》后就十分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