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短文网

2025-09-08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怀揣着梦想追求着自己的快乐生活,而快乐与否往往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人应该活得乐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用更广阔的眼界去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样才能不至于将自己囚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人生才是更加充实的。这样对人生才能更有独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个性来。也许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琐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只要我们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善待自己,那么我们就会从中体会到快乐,所谓日升日落,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为何不欢欢喜喜地去面对每一天呢!

希望我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让大家以一种愉快地心情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有苦难来临,我们也要支撑起自己弱小的双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毕竟这就是人生,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都在期盼一个美好的明天。

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路遥先生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他们说的话和他们身份地位是完全相符合的。孙少安他只上了一个小学。本来他也可以和少平一样的有理想的。但是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他在看待问题上有很多局限性。在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他表现出自卑,不敢爱。少平的爸爸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形象,他想问题更加不会长远。当他认为家里劳动缺少人手的时候,他就想让少平留在家里帮忙,全然不知少平他有他自己的理想。田晓霞是一个高级知识份子的代表,她和她的堂姐田润叶一样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在她的眼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在他对少平的行为举动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孩,这与她后来的为救遇难的小朋友是前后呼应的,她的好让每个人都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想法,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的。总之里面所有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与拼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生活。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让我知道了脚踏实地,认识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凡的心。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这个寒假,我除了要完成寒假作业外,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生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在他七岁时,父母把他过继给了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他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在这期间,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的一所小学教书一个。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他先后编写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1988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编巨著《平凡的世界》。并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知道我为什么记的这么清楚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恰巧居住在路遥的家乡,看到了那里风土人情,为我读懂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孙少平这个人,我也不例外。而孙少平的坚强、爱家,更是感动了读过这本书的所有人。

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困,而且人口还非常多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供着他和他的妹妹上学。孙少平上完了高中就回家干事了,因为他想要帮父亲分担一点重活。他当过小工、当过教师、还当过煤矿工人,而且当煤矿工人的时候为了救人甚至受伤。可见,他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了。

孙少平有一个已经分了家的哥哥,还有一个需要自己养着的妹妹,孙少平是家中的主力,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已经把所有的精神放在整个家庭上,而家里也靠着他自己呀。

孙少平在生活中,是一个家庭中的强者,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勇者,他这样帮助着家庭,只是为了让家里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妹妹完成学业。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的目标不就是那样吗?

所以,我们要先好好学习然后再去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家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再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平凡的史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5

打开尘封的书柜,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翻开早已泛黄的书页,情绪也随这书上那一行行黑色的字忽起忽落……

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苦难的人,他们机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今天一个政策可以塑造他们,明天一个决定也能够摧毁他们。幸运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不敢有一丝作为。他们朴实平凡的就像脚下的土地、风中的尘埃,他们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但他们守旧、落后、困倦、贫穷,就像烟波浩渺的海绵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

但是,同样在这块苦难贫穷的黄土地上,也涌现出许多让我震撼的人,拥有雄心壮志的孙少平,吃苦耐劳的孙少安,善解人意的田福年,善良多才的田晓霞。其中孙少平的人生经历深深的烙刻在我的身上,时常让我潸然泪下。他对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高度的追求。他有铮铮铁骨,有巨大的勇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人生,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和崇高感。

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谋生、活命……他现在到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认识啊。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经历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简直是微不足道,但我们从不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哪天放学老师布置了较多的作业,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等不到车,更甚者只要稍微有些不顺心不如意,我们就会表现出许多的怨天尤人。难道这些也算得上苦难吗?

自从读了《平凡的世界》,我就读懂了“苦难的哲学”。苦难也是人生的老师。如果不是苦难,孙少平不会成为刚强铁汉;如果不是苦难,孙兰香就不会出类拔萃;如果不是苦难,田润叶不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是苦难,故事里所有让我牵挂让我揪心的人们都不会有我期望的美好结局。

同样书上的“……我们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句话也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身为乡村农民后代的我们,总是为了没有舒适的生活而自怨自艾,总是为了没有光辉的前程而悲伤叹息。我想说,请不要在为自己的普通而低沉,不要再为自己的平凡而失落,只要不懈的与命运抗争、与生命搏斗,只要不断的明确目标、坚定方向、执着追求、顽强奋斗,就能谱写出与众不同的“平凡”的史诗!相反,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前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就不配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幸福之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美好的前程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里,蒸腾着不平凡的人生!这是一部用生命谱写成的史诗,在亘古的大地和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有一种不平凡的声音在回荡。就像萨迦格言所说“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可以书写出荡气回肠的生活,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也会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之所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