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08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

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我最最喜欢同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堂吉诃德》,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呢?那是因为堂吉诃德里面有许许多多好笑的故事,比如说

第三章,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冒险:堂吉诃德因为他的.胡思乱想,把风车看成了妖魔鬼怪,提起长矛就冲上去。一阵风吹过,风车开始转动,堂吉诃德以为是邪恶魔法师的魔法,一下子刺中了风车翼结果被转动的风车带到天上转了一圈才掉下来。再比如说第十九章,堂吉诃德在狮子面前展示勇气:堂吉诃德看到一个笼子里装着两个巨大的狮子,以为是邪恶的魔法师又来用狮子害他了。那狮子懒得从笼子里出来,堂吉诃德以为是他的勇气和力量镇住了狮子,继续发疯。看到这里,我的肚子都笑疼了,眼泪也笑出来啦!更有趣的是前言里说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皇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是在看《堂吉诃德》,要不然他一定是个疯子。”派人过去一问,那学生果然在读《堂吉诃德》。这就说明《堂吉诃德》这本书有多好笑。这些好笑的故事让我笑口常开。

我还喜欢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物。堂吉诃德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有着疯狂的骑士意识和怪念头,惹出了不少笑话。桑丘是堂吉诃德的侍从,他憨傻可爱,有时很聪明,有时像他主人一样想入非非。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堂吉诃德的勇敢和不分青红皂白。堂吉诃德的勇敢是在是让人佩服,居然敢去和狮子决斗!要是我的话,我估计就会吓得躲到树上去了。但是堂吉诃德的勇敢也不一定都是优点,比如说和狮子决斗,如果那时狮子从笼子里出来了,那堂吉诃德不就死定了?所以说,勇敢还是适当的为好,过度勇敢就很有可能没命啦!堂吉诃德真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看到一队送葬的人就以为他们是吃人尸体的魔鬼,不由分说就上去砍杀起来,一个教士说:我们只是送葬的。我觉得堂吉诃德应该先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不是魔鬼再说。后来堂吉诃德说他是除暴安良,可是那一队送葬的人被砍的死的死,伤的伤。所以,干事情不能像堂吉诃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对于理想这个词现在越谈越少了,人长大了就变的很现实,在堂吉诃德身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梦想。

其实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有个很美好而又很天真的想法——做一名维护世界正义的骑士。然而中世纪已经过去很久了,骑士们早已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那些不知真假的传说,可堂吉诃德偏偏就相信了,光从堂吉诃德的语言来看(特别是对要去作总督的桑丘的一番教导),堂吉诃德确实是一名很有正义感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优秀骑士。小说的可笑之处就是让我们这位骑士“生不逢时”。然而作者并没有让堂吉诃德像中国代诗人那样哀叹命运和世道,而是选择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一个不属于骑士的时代“仗剑走天涯”。

刚开始时看这本小说只觉得堂吉诃德很愚蠢很可笑,把它读完时又发现堂吉诃德这个人很天真,很可爱。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像堂吉诃德一样保持着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之中,又有几人在这种“逆境”之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或许站在堂吉诃德的角度来说他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自己是一名骑士而感到骄傲。我甚至有些嫉妒他——回想自己在读武侠小说时也曾幻想过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强,顶天立地的大侠。

作者在书中提到骑士小说害人,于是通过堂吉诃德这位不符合时代特征的“骑士”的愚蠢行为来进行辛辣的讽刺。然而作者在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却没有刻意抹黑,堂吉诃德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几乎每次都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待人真诚,为人正直(总是为别人打抱不平),诚实(比如临死也不忘对桑丘的承诺),单纯(比如说遇到奇怪的是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书上好像不是这样写的),对爱人忠贞(到哪都对人宣称达西妮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为了她的名誉愿意与人决斗),勇敢(面对狮子毫不畏惧),坚毅(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所有这一切加起来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

故事结尾堂吉诃德被月亮骑士打败,骑士理想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结果抑郁生病而死。在他死的最后时刻,他“醒”过来了,从理想中的骑士回归到了具有传统价值观的普通人,或许在常人看来这是个很好的结局,至少他清醒过来了,堂吉诃德自己是怎么想呢,我无从得知。也许是他自己感觉自己拯救达西妮亚的任务已经完成,自己骑士生涯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宗教的衰落,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一些人们信仰和理想的缺失,他们庸庸碌碌的生活在自己用钢铁铸造的囚笼里,不敢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甚至从未思考过自己生存的意义。

这时,堂吉诃德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让你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重温自己的过去的“骑士梦想”。作文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3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西班牙文学的一部杰出作品,《堂吉诃德》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向人们揭示了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因为这一力作,塞万提斯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塑造那一瘦一胖、一高一矮的游侠骑士和侍从,更是老少皆知的文学形象。虽然,塞万提斯并没受到他那个时代的足够重视,甚至只被当成是一个平庸的诗人,没有成就的小说家,但就如同金子总会发光,这部小说的问世以及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却使塞万提斯在之后的世界文坛中跃升为声名显赫的伟大作家,乃至于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都将他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塞万提斯出生在 16 世纪中期马德里附近一个小镇,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已岌岌可危。如果说,中世纪任何一个男子的最高荣耀和最大梦想,就是成为一个骑士的话,那么,直到 16 世纪,仍然有许许多多人妄想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骑士比肩的骑士,原因很简单,太多太多的骑士形象蛊惑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塞万提斯基于“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而创作了这本书。不得不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奇迹就这样诞生了,骑士小说就此销声匿迹。

这部作品,内容包罗万象,将近百万字的大作,涵盖了几乎整个西班牙社会全景。公爵、公爵夫人、封建领主、总督、僧侣、神父、士兵、牧羊人、农民、市侩,每一人群都出现在书中。作品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之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有人说,第一次读《堂吉诃德》,是笑;第二次读,是哭;第三次读,是思。堂吉诃德——一个立志锄强扶弱、见义勇为、英雄盖世的游侠骑士,其实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把脸盆当头盔、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厮杀的大军的头脑不支持的人。然而,就算他头脑不正常,他一生恪守自己的骑士精神,仗义疏财、保护妇女,对自己的意中人忠心耿耿。就算第一次出门,驼在驴背上被送回来;第二次,被关在笼子里送回来。他也不改初衷,孜孜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在觉得他可怜可笑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心生敬意才对?

以前,跟学生讲中世纪的骑士,是如何如何的风光无限。学生听了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后来,我就让学生自己阅读如下文字。“试问,哪个游侠骑士还交过产业税、贸易税、国王娶亲税、土地税、道路交通税和航道税呢?哪个裁缝给骑士做了衣服还收工钱?哪个国王不请骑士入席?哪个姑娘见了骑士不倾心相爱?”骑士的高人一等是否跃然纸上?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了一个迷人的骑士?然而,再风光的骑士,也终将抵不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

最后,用英国诗人拜伦的一段话来作为此文的结尾。“《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唯一的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4

也许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但你可以让世界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或者让自己,改变最初的模样。

《堂吉诃德》这本书讲述了疯癫的骑士堂吉诃德与他老实本分的侍从桑乔的历险,从中折射出了两种人的不同思想。

堂吉诃德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也是一个幻想主义者。他对现实的丑恶厌恶至极,可却又无能为力。所以他在幻想中将他一切所追求的得到了。他那所有疯癫的行为下,都有一种除恶扬善、为民除害的伟大理想抱负。可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他所幻想的那样,没有那么多的好人,也没有那么多人去行侠仗义。他临死之前,还依然想着不要让其他人与他一样悲惨,可见其良苦用心。

他的侍从桑乔,刚好是一个他的对立面,他无论是跟随堂吉诃德去历险,还是去当总督,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儿生活美满:女儿嫁给有钱人,妻子可以坐马车出门,儿子不用为生活小小年纪去干活。他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者:既然世界不容纳我,那我就变成世界能容纳的样子。

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班里的'同学,有些还幻想着美好的梦想,以及那最后“公主与王子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美好结局。就好像那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有极少数同学明白:社会没有那么美好,它是残酷的、黑暗的,也许前一秒还笑脸相迎的人,下一秒钟就拔刀相向。他们只能改变自己,如果不改,就永远无法把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社会的竞争在这里也有:同学之间的竞争。考试,比赛,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那个班级第一。当终于攀登上那个第一的宝座的时候,世界就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所谓的说违心的话、送礼、笑脸相迎,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就是把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你完成了这一切时,你会发现你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个坏人。

坏人。是的,就是坏人。想要得到那一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变成坏人。坏人又如何,说违心的话又如何,送礼又如何,笑脸相迎又如何!一切,都是为了最初的那个梦想:把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你也变为了孤身一人。孤身一人。没有朋友,亲人,有的,只有敌人。就好像草原上的雄狮似的,威风凛凛,可是却无人可以依靠。只有你自己站在了那里。王者,永远都只能有一人,不可以有第二者。你又发现,你已然不是原来的样子。天真可爱?得了吧,这种形容词在你身上不存在。你只有两种性格:好,不好。对自己的人好,对别人的人不好。可你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人,他们随时,都会夺走你的世界。这是一个即使残忍,却也真实的真相。

也许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但你可以让世界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或者让自己,改变最初的模样。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5

暑假的时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堂吉诃德》。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的最爱,每看一次都让我感触良多,百看不厌,学到了很多东西。

堂吉诃德自小就喜欢骑士小说,他梦想着过上古代骑士的生活,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破烂的铠甲,把他看上的乡村姑娘当作心中的女神,还带上一个叫桑丘的侍从,然后骑上一匹自以为是世界上壮的马――驽辛,便开始出发了,由于那些骑士小说,他误把风车当成巨人,展开了‘惊天’搏斗,把羊群当作敌人,又一次展开了‘拼杀’,把受害的苦役当作落难的骑士,为了解救他们而不惜姓名……,就这样,他不分好坏乱打一气,只为了成就他的‘骑士精神’,而他身边的小侍从桑丘,总是惊呼着告诉主人真相,而主人则以‘魔法师的杰作’蒙蔽桑丘,桑丘则又悔恨自己不该为了小利益【骑士曾许诺给他一个小岛】来和堂吉诃德瞎混,于是,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知道了这件事,他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便假装成骑士来打败堂吉诃德,可是反被英勇的堂吉诃德打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又一次向堂吉诃德挑战,终于打败了伟大的骑士,因为事先的条件,堂吉诃德回到家中,在临终时才明白一切的虚幻,并嘱咐外甥女不能嫁给看过骑士小说的人。就这样,这位伟大的骑士走了,一切故事都以完结了。

这个一生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人未免有些可笑,很多人说他的作者塞万提斯是为了抨击乱造骑士小说的人而写的,可是我认为从堂吉诃德身上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东西——那就是对理想的坚持和信赖,这个伟大的骑士在经历了第一次的‘骑士出征’的'挫折后,他并没有放弃,哪怕被打的遍体鳞伤,他又一次的踏上了征途,接下来又来了第三次,而等到他失败后,他遵守诺言的退出了骑士生活后,就卧病不起,可见他对此事的执着和向往,而当他的侍从一再的告诉他眼前的真相时,他并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持地说,“那是魔法师在搞鬼。”可见他从来没有对‘骑士’这一名词怀疑过,他深信自己可以当一个好骑士。

堂吉诃德对自己做一个骑士的理想一生的坚持着,信赖着,可是我们呢,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理想会一味的坚持和信赖着,记得五年级时,我的一个朋友坚定的对我说,我要去参加星光大道,我一听,上星光大道不就成名了,于是我也参加了朋友的‘星光大道’,但是没过一个月,我们就忘的精光了,你可能说,这是我们小不懂事,可是,我也清清楚楚的记得我的一个哥哥他在高三时回忆说,我高一梦想着要考一本,高二一看没戏,就想,算了,二本也不错,而等到高三时,他看更没戏,便大呼,我三本都考不上了。我们笑做一团,可是今天回想起来,也只能怪他没有努力没有坚持了。

我想,我们应该学习堂吉诃德的精神,信赖自己的理想,努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