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09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之后,我不禁为法布尔高超的观察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到敬佩。他在那样贫困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观察近乎一生的虫子,并写出描写如此详细的一本书,不得不说是令人感到无比的敬佩。这本书不仅带给了我阅读的乐趣,我还知道了许多我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具有独到的才能,人类用三角尺和圆规也未必能画出那么准确的图案;螳螂善于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使对方惊慌失措……种种奇妙的`现象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在我仔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思考迷宫蛛巢穴的选址,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孔雀蛾怎样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重新收集数据、分析失败的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更严谨的实验。勤勉的作风,大胆的质疑精神,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这里,我又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读这本书,更多的是带给我自身的启迪。我们中不会有哪一个人会像法布尔一样为观察昆虫花费一生的时间,但我们也可以向法布尔学习他在细微观察,大胆假设,寻找证据中流露出的一丝不苟。我们也需要拥有像法布尔一样的认真严谨,不论是对待哪一件事情,都要去全心全意的完成,要像法布尔一样,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仅仅是三分钟热度,更不能去敷衍了事,或者去找借口推辞。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像法布尔一样,用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天文学家一般的仔细观察,科学家一般的大胆求真去做事,那,又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法布尔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二个启迪。在平常的生活里,有谁会整日盯着几只虫子看呢?但如果你自己去仔细地观察了,不管是什么事物,都是些写作的好素材。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些,不都蕴含着大学问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的素材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像法布尔一样仔细观察,自己的笔下自然也会妙笔生花,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走进《昆虫记》,就如同走进了昆虫的世界。

——题记

来到一个树荫环绕的灌木丛边,你就会听见一阵又一阵的音乐声,这是在欢迎你的到来,在里面,昆虫这是多种多样的,深入它的腹地,你就会看见一个很大很大的树桩子,我坐在它的上面打开了《昆虫记》。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那厚实的树荫来到我的面前,它亲切的和我打着招呼,然后就坐在书页上的每一个字聊着天,早上的太阳是充满活力的、温柔的`,它没有像中午时的烈日炎炎,但没有像下午时的困倦与炎热。

昆虫记的作者是 让- 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他是法国人,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昆虫研究的这一方面,他把昆虫们生动形象的比喻成各种各样的人。他曾经对其他昆虫学家说:“你们是在碎尸场上工作着的,你们把昆虫变成一种既恶心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却在大自然里在研究,在昆虫活着的时间里观察的。”

在他的笔下,“屎壳螂”是一个勤劳的搬运工,为他们的孩子准备食物,“切叶蜂”是一个无比智慧的建筑学家,他能在叶子上剪下一个和洞口大小差不多的圆形叶片。“螳螂”是一个弱肉强食,但又不缺乏母爱的一种动物。

在法布尔笔下,所有的昆虫都是有身份的,有价值的,在这个小小的灌木丛里,所有的昆虫都是有价值的,绿色的蝈蝈、纺织娘、知了、还有蛐蛐,他们在树上和树下组成一支庞大的乐队。

他们唱出了原生态的乐章,他们的乐曲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躺在地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看见了一只蝉,他也看见了我——这个不速之客。

他伸出了吸管在树上戳了一个小细孔,开始享用起那甘甜的汁液,我立即跳了起来,用手把蝉拉了出来,我看见那一个小洞口,洞口向外涌着甜美的汁水。

《昆虫记》是生物界的史诗,同样让- 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也是生物界的荷马。

在昆虫记中我明白了在任何的事物中,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干,任何事都会成功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成就的。是从昆虫那里学来的道理。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缓缓合上书本,沐浴在在冬日的暖阳中,那一个个由平凡生物创造的非凡奇迹久久徘徊在我心房,这个冬日,也变得不一样了……

法布尔的《昆虫记》对我们都不是陌生的,早在小学,书本中就有编录《昆虫记》中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一个个非凡的现象;大胆创新的实验,验证了一个个令人吃惊的想法;平凡生物的天性,透出了一个个人生领悟。法布尔不断努力的成果,使原本平凡的他,也变得非凡起来。一个个严谨的科学知识在《昆虫记》中,在法布尔的笔下轻松诙谐地写出,这本书,本身便是不同于其它的,本身便是非凡的。

《昆虫记》中的那些“虫子”们,并不能算是自然界中的佼佼者,它们数量庞大,体型却大多较小,对于那些“王者”,对于我们,它们的生命甚至都可以用渺小来形容。没有人会因为踩死一只蚂蚁而悲伤,没有人会因为一只昆虫的诞生而兴奋异常。然而,当我打开书本,进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那些自然界中最非凡的奇迹的创造者,正是那些自然界中最渺小的平凡生物。

我不禁自问,自嘲:昆虫的.非凡世界,我到底了解多少?心中那些平凡的昆虫,正以非凡的方式生存。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对昆虫的执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但是我想,更符合他的,还是达尔文对他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同样一只昆虫,难道在我们和法布尔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么?不!只因为我们只看见 “虫子”们的肮脏和渺小,却忽略了它们的“非凡”,法布尔对于科学的观察,使他发现了不为人所知的奇迹。

同样的,当我们一再抱怨生活枯燥无聊的时候,为何不试试,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也许我们想要的非凡便隐藏在其中。

当我翻开《昆虫记》才恍然大悟,没有什么是平凡的,每个人、每种生物,本身便有着自己的非凡之处,非凡的光芒总是躲藏在平凡中,我们怎么能说这些“平凡”没有自己的非凡之处呢?

当平凡的生活遭遇看似平凡的万物,非凡的火花早在那一刻擦亮,生活早就因此变得不一样,早就因此变得精彩。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大自然中,每天都有捕猎行为的发生,大到一群狮子咬翻了一头乳象,小到一头猎豹追逐一只岩羊。在昆虫世界,捕猎行为也常有发生,有巧取,也有豪夺。

虽然这些昆虫的大脑的体积连人的千分之一都不到,不过每只昆虫都有一种自己捕猎时惯用的伎俩,而各种昆虫的计谋加在一起,真的不亚于人类智慧的结晶——三十六计。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捕猎机关,布下了天罗地网,园蛛也在灌木中布下了自己的蛛网,这个网可不是和猎人的网一样编制十分简单,它不仅要做到整齐,这还是一项“高空作业”。丝架的表面穿缠着一根特殊的丝,再以这跟丝拉出各条幅,起初这副半成品显得凌乱不堪,就像幼稚园里的小孩用橡皮泥捏出的'人偶一般粗糙,不过越接近成品,就越显得整齐划一。从此之后,这就成了蜘蛛布下的一个陷阱,之后,就会有各种各样迷路的游客踩到机关,成为了蜘蛛的大餐。

下面是一位不太动脑子的潜伏者——绿蚱蜢。它从不设置机关,只是坐等可乘之机。它也是一位挑食的先生,对比自己小的昆虫丝毫不感兴趣,专等在夏天鸣叫的蝉。它会先挑选一只肥美的蝉,等它叫到口干舌燥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猎物,一上来就立刻开膛破肚,没等猎物反应过来,半只身子都被吃掉了。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刺客,因为它的沉着冷静,它的行动几乎没有失败过。

螳螂的捕食方式,在昆虫界中是少之更少的,因为它懂得一个深奥的道理——欲擒故纵。在文中有一段它与螽斯对抗的描写:螳螂用四条后腿支撑着身体,前胸几乎直起,锐利的前爪完全张开,交叉成十字。螳螂一动不动地保持这个奇怪的姿势,监视着对方。螽斯此时傻乎乎地待在原地,螳螂的两个弯钩猛砸下来,爪子抓住它,它绝望的踢着腿……

虽然昆虫很小,小到极容易被忽视,而它们的智慧却不容小觑。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毕生精力完成的昆虫学巨著。作者在书中讲到,他非常喜欢昆虫,可他的家人却不喜欢昆虫。他住在偏僻的乡村,那里有许多的昆虫,作者一看见昆虫活动或听见他们的叫声,都会情不自禁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去寻找那神秘的昆虫,如果没有找到的`话甚至还会在那里过夜呢!

书中有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昆虫叫卷心菜毛毛虫。这种虫子其实就是菜粉蝶的幼虫,我外婆家田里的卷心菜上就有一些这样的小虫子,它们刚从卵里出来时,长得黑黑的,像一堆鸟粪,鸟类看了以为是粪便就不会吃他了。

菜粉蝶的成熟时期和卷心菜成熟时期一样,都是每年的四五月份和10月。也就是在农民收割卷心菜时,他们也快要从茧里飞出来了。菜粉蝶喜欢把卵产在向阳的叶子上,黄色的卵在阳光的照射下,看去亮闪闪的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一星期后,卵就变成了毛虫。毛虫从卵里出来时,要先把自己的卵壳吃掉,卷心菜的叶子很滑,要想在上面爬行,必须先在身上吐一些丝,吃掉卵壳,就可以吐出丝了。

可他们也有天敌,科学家称他们为“小侏儒”,当菜粉蝶产卵后,“小侏儒”就赶过去把自己的卵产在毛虫的卵里,一只毛虫卵中往往就有好几只“小侏儒”。毛虫长大后,看起来很正常,可他们总是无精打采的,还越来越瘦。那是因为“小侏儒”一直在它们的体内吸收他们的血呢!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如:蝉是怎样脱壳的,小条纹碟是怎样相互联络的……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觉得昆虫的世界太奇妙了,真让我着迷。

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想他之所以成功,肯定付出了很多很多。他热爱昆虫,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昆虫的事业中,我们也要向法布尔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奋斗努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