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10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有趣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

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这个“龙王爷”应该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面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知道下面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应该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应该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就吃自己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己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这就是呼兰河城。是不是很有趣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文,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善于见人的,却让人流连忘返。

《呼兰河传》全书分七大章和尾声,第一和第二章节主要写了全县的三条街与当地跳大神,放河灯,看野台子戏和庙会等风俗,其余五个章节写了与作者同住一条街的邻居和亲人,把祖父的和蔼可亲,冯歪嘴子的辛勤质朴,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而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后,在那里,由于人们的迷信和愚昧无知,发生了一个个悲剧,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运凄惨的小团圆媳妇,她生了病,高烧不退,婆婆不仅不带她去看病,反而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最后把她丢到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不但没有治好她的病,反而还要了她的性命。那里的人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名知道可悲也不愿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怜悯和痛恨。

作者还描写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顶上采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顶采蘑菇,却弄的鞋子掉进了锅子里,弄了一锅的泥浆汤。还有一次,作者把花儿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非但没发现,还笑着说:“今年花儿真香,隔着几十米都能问道香味

儿”。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是多么的让人留恋,我们都要好好地珍惜,长大了才不会后悔。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大家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大家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大家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大家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大家的愚昧,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大家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这是大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选段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祖父的园子》,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虽然呼兰河的人民愚昧无知,但他们是乐观的、勇敢的,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

看过《呼兰河传》后,我就想到了外婆和外公,和他们家的园子,那一段也是一个不错的时光。就想外公外婆是祖父,我是那萧红一样。

那时的我,才只有六岁。那时爸爸和妈妈要去出差,没有时间管我,所以,只有我和外公外婆在家里。

中午时,阳光明媚。我正在和外公一起看新闻,外婆在洗衣服。外婆衣服洗好,又去摘菜,我本就觉得新闻不好玩,越看越无聊,但得知外婆要去摘菜,我一下子起了兴趣,跑出去和外婆一起摘菜,虽然那时天气很热,我却依旧玩得很开心。

外婆叫我把青菜给拔下来,本来很简单的事,却被我搞复杂了。一般都是直接把青菜连根拔起,我却把青菜的那一片片的菜叶一个个给拔出来,把茎留在了那儿。

外婆过来看,笑了起来,问我:“这是什么?”我回答外婆:“一般都吃的是叶子,所以我把叶子拔出来,那管子样的东西一般不吃的吧。”外婆笑道:“傻孩子,虽然茎我们一般不吃,但是不能浪费呀,也要把茎拔出来,吃掉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每当看起《呼兰河传》时,我都会想起我小时候和外婆外公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你也来看看《呼兰河传》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萧红,原名:张乃莹。她是近代文学巨匠,也被公认为“文学洛神”。在她病逝的前一年创作了呼兰河传。

在呼兰河传中,有许多事情发生。家乡的路上有个大泥坑,大雨之后变成一个泥潭,来往过路的人路过时就像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卷起袖子要紧牙根,全身精力集中起来攀着人家的板墙摸索的过去,时常还有牲畜掉入大坑而丧失性命,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就是没有一个人想把坑填平。写出了当地人们听天由命的思维和自欺欺人的特点

小团圆媳妇的死显露出乡民们的冷漠,家乡人的愚昧与思想的固化害死了这个年幼的生命。寄宿在家的二伯,性格孤僻,行为异于常人,有东西吃时,不给就骂,给了又不要。常常只和麻雀,大黄狗聊天,却很少和人们说话。磨坊里的`冯歪嘴子,一到秋天冯歪嘴子就做起了黄米年糕,三铜板一条,时常送给作者吃,家里也会给些馒头,猪肉给冯歪嘴的孩子吃。

家乡人们的愚昧思想没有给萧红带来什么影响。萧红对于祖父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小时候祖父在院里种菜浇花的时候,是不是会帮倒忙,种菜时把菜籽踢飞,把韭菜当野草割掉,祖父也没怪她,还把掉井的小猪用黄泥裹起来烤给作者吃,吃的满手是油,随手擦在衣服上,祖父也不生气,非常疼爱萧红。祖父还教作者念诗,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可见祖父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相比小团圆媳妇,作者生活的家境有着天壤之别。

此时萧红的心境已经是非常的寂寞了,多年在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体弱多病,使得作者心里有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及对于祖父深深的怀念。

矛盾先生说《呼兰河传》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窜凄婉的歌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