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论语》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论语》有感 篇1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国学经典《论语》。这部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中的许多话语,现在还萦绕在我的耳畔,给我的学习和生活以深刻的.启迪。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是君子吗?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学习了知识要及时的复习巩固,和朋友友好相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在告诫人们,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好像北极星那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而其它星星都围着你。我觉得孔子说得好,政府只有关注民生,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定和谐。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这句话意思是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光接受了还不行,改正错误才可贵。谦逊恭顺的话,能不让人高兴吗?能分析鉴别才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去分析,表面接受而不去改正,这种人谁也没有办法管好他。这样精辟的话语对我们小学生很有帮助,它教育我们要听进去批评意见,对夸奖的话语要认真分析,不能高傲自大。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不会走弯路。
国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照耀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爱国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国学;《论语》像一颗明亮的灯塔,它照亮人们前进的航程。我爱《论语》,我一定要深入研读它。
读《论语》有感 篇2
《论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论语》中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给予了我们人生发的启示,有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要会善于学习,就要不耻下问,《论语》中有一句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是曾子曾经说过的话,含义是: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很有学问,还向学问少的人请教。我想: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领悟知识,愿意“不耻下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态度吗?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与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学习,也说不定能给人启发。曾经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是在哪儿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大家以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幼儿园,这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眼中的“学习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论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的确,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级不是一个含义吗?———细心为别人呢着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训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细想想,其实父母是为我们好。其实,孝敬不一定是让父母丰衣足食,为他们多着想一点,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读完这句话,我回想平时为父母做过的事,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孝敬的含义。
《论语》,这本拥有无穷奥妙的书,带给了我们无限启发,告诉了我修身养性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有感 篇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有时候,当我无法不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识日”的我了。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捡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他说:“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队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姿态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受伤了。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让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爱人”。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所处的时代?于是我想起一个面色枯槁却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轻抚着这冷漠的纸张,读着那些渐渐消逝在时空中的文字,我彻底折服了。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为真正的君子是绝不会为残酷的现实所击败,绝不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路,也绝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环境。
孔先生教会我的,让我终生受用。他在梦里告诉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先生,我会努力做到的,因为梦想已经回来了。
读《论语》有感 篇4
《论语》这本书是关于孔子还有许多名人在有生之日说的各种对我们一生有益的哲理。【应改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示的作用。”】于是【把“于是”删去也很通顺。】我很快就把这本书给浏览了一遍,【“其中”的前面应有一个全面的概括,不然,前后联系不紧密。可以加上:“真的,这本书尽管是古文,但很是通俗易懂,况且书中还有注释及补充故事,我一下就明白了很多,”】其中,有一篇令我深有感触。他是这样说到的:【应删去,免得与下文重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释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这句哲理,具体【话的意思】就是讲人的一生要讲信用,如果不讲信用,那么他就等于没有了人最重要的品质。我听了【读到】这句哲理,隐隐约约想到了一件和这一句话相照应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的兄弟黄子航在和我玩弹橡皮。他拿着一块很大的橡皮拍着桌子,说道:“黄汉阳,你有本事就用橡皮把我的橡皮震飞。要是你能把我的橡皮真的震飞的话,我就给你十块钱!”我听了,灵光一闪,便站起来冷静地【心头一震,“蹭”地站了起来,】对他说:“真的吗?”“真的!”他点了点头,态度还十分坚决。顿时,我心中对黄子航和我开玩笑的戒心降低了。我伸出双手,用眼睛瞄了瞄敌人,便神速般地用手震了过去。“啪!”一声巨响带动着黄子航的橡皮一起飞了出去,这一场面使黄子航变得一脸的'不可思议。过后,我将左手伸到黄子航肩膀边,“钱!不许赖账。”黄子航回过神来,便说:“兄弟,但是我们没拉钩啊?”【这里写得非常细致,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听了,简直【有一种被戏弄被污辱的感觉,这个人还是我兄弟吗?……要揉进想法,将当时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就是欺骗我,搞得我满脑子都是。
“兄弟,再练练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遗憾地说。“好你个黄子航,竟然敢坑我。”我抓住他生气地说道。他挣脱【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他想耍赖的态度。】出我的手,并说:“为什么你当初要这么急,我本来是要和你拉钩的,可你……哎!”说完,他便走了,我听了这一番话,这时出现了两个我。一个说:“喂!你应该跑过去继续去跟黄子航说清楚,直到他给你钱为止。”另一个说:“哎,你还是算了吧,同学之间没事赌什么钱呢?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啊。”我想着想着,觉得应该把这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好了。但是,黄子航欺骗我的这件事,是让我终生难忘的。【过于夸张,可改为:“我怎么也难以忘记。”】
通过了这一件事,我感悟到人不讲信用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关心的,欺骗人家有什么好处呢,就像黄子航一样,让人看着就很不舒服。【这一段进行总结,是不错的。但是你这篇文章是读后感,要与你读的内容相挂钩起来。可改为:“是啊,这和孔子说得多么地相像,一个人不讲诚信,会导致多么可怕的后果。我原来还和黄子航是好兄弟呢,现在,这样的‘兄弟’我还会继续交往吗?”】
但说到不诚信,我也干过一个近期发生的一件事,不过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也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那天,我在忙着输入作文,妈妈过来说道:“儿子,你输入完之后到二楼来找我,我连忙点点头,便继续输入作文了。过了一个小时,我输入得不耐烦了,况且我的草稿写了四面多,而且还修改得密密麻麻,完全让人眼花缭乱。我想着想,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抄袭作文的念头,这时,我的两个“小心魔”又出现了,有一个说:“哎,想抄就抄呗!这是你的抉择,总而言之,你想轻松点就试一次吧。”另一个争论说:“你这明明是在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啊,万一老师查了出来,你的面子就被毁了,而且那么少的同学抄袭都被发现了,所以三十二计,走为上计。”我听了,最终选择了“邪恶”的一方,因为我很快就要回家了,没多少时间了,况且才打到第二面,只好尝试一下了……..
到了快上学的时候,我抄袭的事情被发现了,结果被妈妈大骂了一场,我也觉得这样做不对,便按照妈妈的指令把真正的作文输入了上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这个作文完整地打了出来,妈妈也说:“你有那么多时间玩,为什么没时间做作业呢?”我明白了,这样对我没有好处,这么做,那么那个作文也不是自己写的,老师夸赞我也没有意义,这样欺骗了老师、同学、家人,也欺骗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意思,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的。【这里写了想法,写了对这件事的认识,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很好;从文章的角度来说,是又打开了另一个通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论语》这本书果然是有许多人生哲理,不仅这些,还教了我们遇到困难时怎么做、客人来访时怎么做、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怎么做………但对比一下,我从小到大的行为都几乎没有《论语》里面的哲理相同过,所以,我要继续看《论语》,把里面的知识都引用到生活中去,并用《论语》的哲理改正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本身。我多么希望,要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论语》里的哲理一样该多好啊,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个“文明社会”!【这一段的总结很好,进行深入地对比与抒发感想,使文章提升了一个层次。】
总评: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从读《论语》中领悟到道理,再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写事情中,写得非常详细,将人物的动作及语言、神态都写了出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结尾又进行总结,使文章的层次上升了一个台阶。要是在事例与《论语》的内容在语言上多加联系,就会更好了。
读《论语》有感 篇5
从我们咿呀学语开始,论语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从小学开始朦朦胧胧地诵读,到初中的耳熟能详,到高中的一知半解,论语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但我们却从来没能真正了解它的意义,就像每天见面时都打招呼的朋友,但也仅仅是打了招呼,只是眼熟罢了。而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选修了张老师的《论语》和孙老师的《传统文学修养》,这两门课促使我重新拿起论语,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老朋友,重新认识了皮囊之下的有趣灵魂。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论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从简单的伦理道德规范深
入到了人心和人性的'本质,在探查到本质之后我才感到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人心由本性心和世俗心构成。本性心是指孝悌之心、诚心、反省之心,它重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体现;而世俗心则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苦与乐的并存。这点醒了我,在深入理解《论语之前》,我从未想要认真考虑人的本心是怎么一回事,我甚至一度怀疑人性本恶,而老师们的讲解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我看待问题的局限性,我只是看到了人的世俗心,而没有看到人的本性心,我只看到了人性后天之恶,却没有看到人性先天之善,感谢老师纠正了我狭隘的观点。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本性心和世俗心的论证,“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是在劝说人们保持本性,去追逐更高等级的美德;《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世俗心的论述,“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世俗心的美丑善恶便体现出来,有人从世俗之恶,巧言令色,甘为小人,有人从世俗之善,孝顺善学,志为君子。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俗中人,不是什么超脱世外的神仙圣人,人的世俗心和本性心是一体的,我们在看待人时不能将这两心割离开,不能过分的只强调本性心
或者世俗心,否则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人。
李翱的《复性书》中讲道:“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堕也。”其中“性”就是指人之本性心,“堕”就是指人之世俗心。从前我不理解人的世俗心和本性心,我总是悲观地以世俗心来揣测他人,我认为人们帮助他人、投身于公益,都是有利可图的,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谁愿意花多余的精
力和金钱去做那些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呢?而在深入学习论语后,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真的有人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他人,尤其是这次疫情,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真的有人愿意舍己为人。
重读《论语》使我受益颇深,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真是合适的演员出演了合适的角色,周润发主演的孔子使孔子这个圣人形象多了一丝人间气息,也一改古文中严肃、为天下奔波的士大夫形象,增添了一份温柔和蔼,多了一分心系天下苍生的慈悲。在《传统文学修养》课上,老师也曾放映过,但由于时间问题并未完完整放映,想要了解孔子的同学可以重新观看一下这部电影。
读《论语》有感 篇6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作品。虽然这本书已经写了2500多年了,但它的许多思想对我们的言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我感受最深的一段是:子游孝。儿子说:‘今天的孝者是能养的。至于犬马,可以养,不敬,为什么不呢?意思是:孔子的学生游到孔子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孝道主要是为了养活父母。如果人们只养父母而不尊重他们,养狗马和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孔子的回答非常深刻和有针对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并不满意。想想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身边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模范,但也有很多人做得不够,至少不太重视,不太孝敬父母。有这种情况rénd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快,只满足于让父母吃穿,通常很少花时间去看望父母,很少关心父母;另一类,许多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长辈宠坏,长大后缺乏孝顺父母的意识,缺乏孝顺父母的责任。
在我看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美德不应该丢失,而应该保持和加强。作为孩子,在关心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有时间陪父母更好,即使我们忙于工作,时间紧张,不能花时间去看望父母,但至少可以打电话给父母,即使只是一两个关心,问候,或者在假期,父母生日送深深的祝福,可以让父母感到满意和温暖。这也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孝道的要求。
《论语》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关心和孝顺父母,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这真是一本好书,也是我的好老师和朋友。